吳峰
【摘要】本文通過對旅游景點名稱漢英翻譯的研究,討論并總結對旅游景點名稱進行漢英翻譯時對翻譯方法的選擇時所應遵循的準則,希望對旅游景點名稱的漢英翻譯的規(guī)范化進程作出有效的嘗試。
【關鍵詞】旅游景點 名稱漢英翻譯
隨著十八大提出的“美麗中國”,我國的旅游業(yè)駛入了高速發(fā)展的快車道,推動了國內(nèi)外旅游市場。我國幅員遼闊,自然風光和歷史人文景觀名列世界前列,旅游資源非常豐富。至2006年,我國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中遺產(chǎn)總數(shù)共有33項之多,僅次于西班牙和意大利,居世界第三位。今年又有幾處進入了該名錄。但是我國景點名稱翻譯還存在很多不足,很多地方不夠規(guī)范。主要的問題可以總結為一下幾點:1)書寫或拼寫錯誤;2)一名多譯3)重復累贅。景點名稱的翻譯是外國人對景點的第一印象,因此我們在文字的“形象工程”上還有許多要“粉飾”的。
一、研究現(xiàn)狀
雖然國內(nèi)對公示語的研究已經(jīng)形成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作為公示語的一種對景點名稱翻譯的研究在國內(nèi)尚屬起步階段。08年常亮和王治江在《河北理工大學學報》上發(fā)表了《旅游景點名稱翻譯》提出了景點名稱的主要類別和翻譯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具體的音譯,意譯和兩者結合的翻譯方法;09年作為陜西省教育廳科研計劃,商洛學院的張建芳等人在《商洛學院學報》上發(fā)表了《旅游景點名稱翻譯初步研究》,借用了等值翻譯的原則,試圖運動歸化或異化策略去進行翻譯景點名稱;2011年桑龍揚在《中國科技翻譯》上發(fā)表了《旅游景點名稱翻譯的原則與方法》指出旅游景點名稱翻譯應堅守以讀者為中心、規(guī)范性、統(tǒng)一性等原則,介紹各類音譯、直譯、音譯、加注等等各種翻譯方法;2012年烏永志在《外語教學》上發(fā)表了他的部分課題研究成果,在題為《文化遺產(chǎn)類旅游景點名稱漢英翻譯規(guī)范研究》中以陜西的旅游景點為例分析了旅游景點名稱的特點和翻譯中存在的問題,并以此為基礎提出了音譯、直譯、意譯、意譯加注、意譯加音譯等翻譯方法。
二、翻譯技巧的選擇
概括起來,所有的研究幾乎都提出了具體的翻譯方法,這些方法無外乎音譯、直譯、意譯、以及音譯加意譯。大部分文章在提出翻譯方法的時候都是針對具體景區(qū)名稱翻譯進行改進,然而,在卻很少有概括性說明在什么時候選擇哪種方法。筆者在這方面進行了思考,發(fā)現(xiàn)很多時候真的無法講清楚具體什么時候選擇哪種具體的方法,哪個景點就用哪一種翻譯方法相對應,因為景點名稱往往言簡意賅,包羅萬象。但是筆者也發(fā)現(xiàn)并不是就無跡可尋。
下面來介紹一下音譯、直譯和意譯等翻譯方法以及何時選擇這些翻譯方法最佳,這樣就可以得出何時選擇哪種翻譯方法了。
音譯法就是根據(jù)“漢語拼音將景點的名稱直接用拼音標注”這種方法基本上就是零翻譯,直接用拼音表示。這樣的方法常見于對地名和人名的翻譯。比如“Beijing”“Xi Jinping”一看便知也不用更多的說明。
直譯法,英文叫l(wèi)iterally translation, 顧名思義“傳達字面意思”。這種方法可以用在文化對等的基礎上翻譯某一事或物,這樣即保留源語言的文化特色又可以融入目的語言的文化。比如“西湖”譯成“West Lake”。
意譯,或者叫解釋性翻譯,相對于直譯法,不是進行字面翻譯,而是在文化不對等或空缺的情況下,照顧讀者的認知,盡量在目的語文化中找出可以與景點名稱相匹配的內(nèi)容。比如我們用“牛”來形容辛勤工作,但在英語中要變成 “馬”,“work hard as a horse”;比如:把“長城”翻譯成“the Great Wall”。
當對各種旅游景點的名稱進行研究時,很容易發(fā)現(xiàn)一個事實,所以的景點名稱,基本上都涉及“人”“地”“物”或“事”。因此,在選擇具體景點名稱翻譯的方法時可以得出這樣的規(guī)則:如果有“人名”“地名”出現(xiàn)的用音譯法;一般的事物用直譯法;在出現(xiàn)翻譯文化不對等的事物時用意譯法。
然而在實際的景點名稱翻譯中往往不可能有那么明確的界線,經(jīng)常出現(xiàn)“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情況,需要翻譯者根據(jù)具體的景點名稱進行綜合考慮。不僅能單獨使用音譯、直譯和意譯還要求能結合起來使用。比如:“魯迅故居”就需要綜合考慮“魯迅”是人名直接音譯“Lu Xun”,“故居”就不能直譯成“old house”,要用意譯,譯成“祖先的房子”,“Ancestral Residence”,因此成了“Lu Xuns Ancestral Residence”。
本文對旅游景點名稱的漢英翻譯歷史研究進行了梳理,發(fā)現(xiàn)在各種文獻中都只是提到對旅游景點名稱的漢英翻譯技巧有音譯,直譯,意譯和組合方式翻譯等技巧,并沒有針對旅游景點名稱的特點具體指出如何進行翻譯技巧的選擇。此因本文從旅游景點名稱的特點出發(fā),提出以“人”“地”“物”“事”為四條基本準繩去具體選擇“音譯”“直譯”“意譯”還是“組合翻譯”。但是限于篇幅,本文沒能舉更多實例;沒能深入考慮如何區(qū)分“文化不對等”的“物”和“事”,并提出具體的翻譯實例。希望能在今后的文字中有所體現(xiàn)。
參考文獻:
[1]北京市旅游局.全國導游基礎[M].北京燕山出版社,2007.
[2]陶芳芳,朱小美.景點名稱翻譯:音譯還是意譯—以九華山景點翻譯為例[J].滁州學院學報,2012(3).
[3]林玉華.從文化角度看旅游景點名稱的翻譯[J].重慶交通大學學報.2011(4).
[4]陳孝靜,唐有勝.景點名翻譯試析—以武夷山風景區(qū)為例[J]. 福建工程學院學報.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