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琪
【摘要】宣傳愛國主義是教育工作的職責之一。在農村小學英語教學中貫徹愛國主義教育內容,是農村小學英語教育工作的模糊區(qū)域。農村小學英語教學中,應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增加對愛國主義教育重要性的認識,豐富教育手段,寓教于樂,做到教和育并舉,使小學階段愛國主義教育工作更加完整有效。
【關鍵詞】農村 小學英語 愛國主義
愛國主義教育是貫穿教育的主線,在小學階段較為重要,而在廣大農村的小學教育階段顯得更加需要。本文以上海牛津版英語教材為例,淺談一下在農村小學英語教學中有關愛國主義教育的點滴體會,以拋磚引玉,引起農村眾多教育工作者進一步關注愛國主義的宣傳教育,提高農村小學愛國主義教育的整體效果。
一、農村小學英語教學中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性
一是小學階段是培育愛國主義價值觀的最佳階段。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小學階段接受的價值觀念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人的一生,小學階段是完成教學大綱所要求的培養(yǎng)學生愛國意識的最佳階段。二是小學階段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學英語教育同其他學科一樣,承載著對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的重擔,與其他學科共同形成了愛國主義教育鏈條,組成愛國主義教育的有機整體。三是有助于強化英語的工具功能。英語是交流的工具,在堅持愛祖國-學本領-貢獻祖國的邏輯下,鼓勵學生努力學習,學好英語知識,發(fā)揮英語工具功能,用自己的行動在更廣闊的天地里貢獻祖國。
二、當前農村小學英語教學中愛國主義教育的不足
一是認識上重智育輕德育。在廣大農村,受教學功利化的影響,學生家長、學校對教育質量的衡量仍離不開分數(shù)的影子,老師也只能把提高分數(shù)作為主要努力方向。
二是行動上強調知識傳授。老師上課時強調的是知識的傳授,愛國意識教育不多,可以說是教有余而育不足。
三是手段上缺少豐富性。英語教學中,教師“走形式”情況嚴重,難以讓小學生入心入腦。
三、農村小學生的知識結構特點和融入愛國主義教育的措施
1.農村小學生知識結構特點。農村小學生相對于城市小學生來講,知識的獲取主要來源于課本,課外讀物相對較少,課外知識不多,對除書本外的國家自然資源、歷史文化和風土人情知識了解不多。這就為在寓教于樂中宣傳愛國主義提供了可能。實踐證明,這種情況下,在課堂上通過各種形式介紹內容新穎、豐富的課外知識,不僅沒有影響主體教學,還提高了學生動腦、動口的英語學習能力,更提高了學生在興趣中學習知識、潛移默化的接受愛國主義思想的教育效果。
2.多環(huán)節(jié)多措施融入愛國主義教育。結合英語教學的特點,以字、詞的釋義和句運用為載體,利用字詞的釋義延展等手段,以具體、新鮮的自然資源、聞名的歷史英雄人物、愛國故事舉例和設計情景對話,既加深學生對英語字詞的準確理解和語言的正確運用,又通過對自然、人文的感性認識加深對美麗祖國的印象和對歷史人物的崇敬,延伸出對祖國的熱愛,激起愛國主義情感。
(1)以字詞釋義延展為載體,融入愛國主義教育內容。如在教授3AModule3 Unit 1“ My Family”一課時,針對family,延展其意義,例:China is a big family。 I love her。還可以利用學生來自全國不同地區(qū)的優(yōu)勢,引導學生介紹自己的hometown(家鄉(xiāng)),激起對自己家鄉(xiāng)的熱愛。如在句型“We have...in... ,Its/Theyre...”,請學生結合自己家鄉(xiāng)知名風景等介紹自己的家鄉(xiāng),比如:引導安徽的小朋友說“We have Huangshan Mountain. Its very beautiful.”,然后通過PPT給學生展示事先準備好的有關黃山的資料圖片,讓學生直觀的感受黃山的秀麗。通過直觀易懂的舉例,既能動員很多學生參與交流,活躍了課堂氛圍,又增加學生對祖國燦爛歷史、壯麗山河的感性認識,激起學生對家鄉(xiāng)的熱愛,繼而轉化為對祖國的自豪感,升華為對祖國的熱愛。
(2)以語句運用為載體,融入愛國主義教育內容。在語句教學中,通過對語句主語和賓語(表語)的替換,達到融入愛國主義教育內容的效果。如:在我們學習用句子“... is...和He/She can...”來描述人的時候,讓學生描述一位自己喜歡的人,就有一個學生說:Yaoming is tall. He can play basketball very well.學生舉例后,老師以“為國爭光,受人尊敬”為引申點列舉一些學生沒有說出的其他領域較知名的人物,如雜交水稻專家袁隆平,他不僅為中國也為世界其他國家解決溫飽問題作出了重要貢獻等,激發(fā)學生對祖國人文的熱愛,并鼓勵學生努力學習,為國爭光。
(3)以特定節(jié)日教學為載體,融入愛國主義教育內容。在教學中讓學生介紹自己知道的節(jié)日和自己家鄉(xiāng)風俗習慣,使學生更多的了解中國地域的廣大和文化的豐富,從而熱愛傳統(tǒng)文化,進而熱愛祖國。如在小學4B Module4 Unit2有關“the Spring Festival,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等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教學中,除介紹教學內容外,還請學生分別介紹你一下自己家鄉(xiāng)的特有節(jié)日及有關節(jié)日的主要活動,并告訴學生中國民族文化歷史豐富,影響深遠,有些已經了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有的正在申請,從而激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4)以情景故事教學為載體,融入愛國主義教育內容。通過學習情景故事或對某些情景進行改編,讓學生扮演故事中的人物,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口語,實施教學信息反饋,也讓學生身臨其境感受故事所傳達的中國傳統(tǒng)美德。如在1A Module1 Unit1中有一首兒歌:A book, a pencil,I can see. A book,a pencil, For you and me. 這是一首教育學生學會分享的兒歌。我按照該兒歌的結構,改成“A mountain,a river,l love;mountains,rivers,you and I love”。并請學生分角色讀誦。這樣,我就把這首兒歌改編為愛國主義教育的兒歌,希望學生從小學會分享,長大學會共享,并熱愛祖國的山山水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參考文獻:
[1][愛爾蘭]瑪麗·斯萊特、[英國]簡·威利斯.讓英語課堂活起來[M].牛津大學出版社,2006.
[2]吳慶麟.小學認知教學心理學[M].上??茖W技術出版社,2000.
[3]咸淑寧,李振濤.怎樣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M].內蒙古大學出版社,2009.
[4]王會平.有效教學與成功德育[M].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8.
[5]上海市中小學德育研究協(xié)會.讓德育插上翅膀[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
[6]田永軍.淺談英語教學中的愛國主義教育[J].中華少年.2013.
[7]劉振東.把愛國主義教育貫穿于英語教學的全過程[J].河北民族師范學院學報,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