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燕,李堅,李錦春
摘要:實驗室日漸成為理工類院校教學的一個較為重要的載體。如何更好地加強實驗室開放式管理,提高實驗室的利用率,已經引起社會、院校、教師和廣大學生的關注,是一個非常值得探討的問題。本文正是從實驗室開放管理的現狀、實驗室開放式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實驗室開放式管理的探索和實踐三個方面著手研究。
關鍵詞:實驗室;開放管理;創(chuàng)新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09-0007-02
創(chuàng)新活動是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發(fā)展的動力源頭,弘揚創(chuàng)新精神,提高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也是黨和國家熱切的要求和目標所在。教育教學創(chuàng)新更是創(chuàng)新活動、創(chuàng)新行為的基層,現如今的教學早已經不再單單是老師在課堂上講,同學們埋頭記筆記這種單一古板的形式了。更多的院校對于教學進行改革,引入了豐富多彩的形式,尤其是一些理工類的院校已經開始迎合學生的工作需求,更加注重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實踐能力。因此,加強實驗室開放式管理就成為了提高理工類學生動手創(chuàng)新能力的大勢所趨。
實驗室的開放式管理是涉及實驗教師、實驗學生、實驗室管理人員三方人員共同參與的、基于一定的管理機制體制來管理實踐的一種形式。
一、實驗室開放管理的現狀
實驗室的開放式管理已經日漸被各大理工類本科院校所接受并且開始在日常教育教學中實踐運用,總體上來說已經有一個良好的開端,但是由于起步不久,所以依舊存在著很多的問題需要改進和解決。
實驗室顧名思義就是給科研人員進行科學研究提供的一個場所,這個場所內具備相對專業(yè)的實驗設備、實驗用品等,所以使用的人員也應該具有一定的專業(yè)水平才可以進行操作。所以實驗室在以前的教學中都是需要在專業(yè)老師的監(jiān)督指導下才能進入使用的,這就使得實驗室資源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為了改變這個現狀實驗室進行了開放式管理改革,這樣就可以有效地利用實驗室的資源,增加學生的動手參與機會從而提高創(chuàng)新能力。
目前,高校實驗室數量大,類型多,功能各異,根據其功能不同主要可分為三個大類:以教學為目的的實驗室、以科研為目的的實驗室、省級或國家級專業(yè)實驗室。
1.以教學為目的的實驗室。目前理工類院校的實驗室大部分都是以教學為目的的實驗室,這一部分的實驗室主要是在上課的時間在專業(yè)老師的監(jiān)督指導下進行使用。教學實驗室一般實行任課老師任課時間內直接負責制,這種方式可行性比較高,在實踐中運用的也比較多,將實驗室管理員的工作量下分給每一位任課老師,適度減輕了實驗室管理員的工作,從而使得其可行性也有所提高。
從實際運行上來看,教學實驗室開放管理在現階段的教育中已經開始實行,但是由于處于起步的階段,無論是體制制度上還是人員管理上都還非常不完善。
2.以科研為目的的實驗室?,F如今為了科研工作的順利進行有所保障,很多理工院校都設置了專業(yè)的科研實驗室提供給專業(yè)的科研工作者使用,但是這種類型的實驗室一般都很少對外開放。如果這類實驗室對外開放一般都僅限于參觀或者演示類型的開放,在有些情況下在專業(y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介紹、了解。
從目前的各大高校的情況來看,這一類的實驗室本身就少于以教學為目的的實驗室,加上其專業(yè)性也更高對指導老師的要求也就更高,這一類的實驗室對外開放的就更少。但是這一類實驗室的開放對于讓理工類學生很好地了解科研奧秘,不僅僅局限在課本上的實驗、開拓自己的理性創(chuàng)新思維是一種很好的方式。
3.省級或者國家級專業(yè)實驗室。省級或者國家級專業(yè)實驗室這一類的實驗室,是國家撥款科研基金、聘請專業(yè)的科研人才、針對某一科研題材進行專業(yè)的研究而專門設立的實驗室。這一類實驗室有的會設立在院校內部,與之形成一種對接關系,這樣的話既可以履行省級以上研究室對本科生的教育責任,又可以讓適合的同學親身參與到科研實驗過程中,切實提高自己的專業(yè)水平。對于國家部門來說,也完成了國家撥款教育基金的一項人才培養(yǎng)的職能。
二、實驗室開放管理存在的問題
1.實驗室開放管理的管理體制不完善。在任何一個管理機制中,體制制度的作用都是至關重要的。鄧小平同志曾經對制度的重要性指出:“制度問題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wěn)定性和長期性?!焙唵蔚貋碚f制度就是告訴人們應該做什么、可以做什么和應該怎么做。一個良好的體制制度可以很好地規(guī)范、指導其向正確的方向上發(fā)展;相反,一個有問題的不完善的規(guī)章制度就會造成無據可依的情況,從而引發(fā)損失或錯誤。
對于很多理工類的學校來說,實驗室與實驗室之間相互溝通的比較少,加上實驗室開放式管理是有其自身的特點的,并非可以一概而論的通篇管理。目前高校管理機構所制定出的管理制度都還僅僅是局限于一個大的概念的管理,并沒有細致到單個實驗室或者說是一類實驗室,這樣就使得管理人員在管理上有很大的不明確性,從而也給實驗室開放管理的可行性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阻礙。
2.硬件條件跟不上。目前實驗室開放管理主要就是兩種方式,一種是完全對外開放,就是指在整個工作時間內將使用權完全交由學生自由支配,這種形式對于學生做實驗進行科研研究非常有幫助。另一種形式就是不完全對外開放形式,這種主要是將部分實驗室或者部分實驗設備提供給學生使用。
這兩種實驗室開放方式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都給學生提供了較好的平臺,為學生鍛煉提高實踐動手能力提供了很好的機會。但是如果理工類院校都采用第一種完全對外開放形式,不論是學校的實驗室還是實驗室所擁有的設備等等都是有限的,會出現想進實驗室的學生過多但是實驗室不夠用這種供不應求的狀況,而且可能有的同學等待很長時間都輪不到自己,造成其學習熱情積壓的情況。同樣,如果采用第二種不完全對外開放形式,那么對于管理部門或者學校來說,開放哪些實驗室、提供哪些開放設備等等,都是很難權衡的問題,正所謂“眾口難調”,你不可能同時滿足每一個學生的實驗需求;同時還有可能造成對外開放的那一部分可能并不是學生所需要的,未開放的那一部分資源也沒有得到很好地利用,從而某種程度上造成了資源的閑置浪費。
硬件條件薄弱,無法滿足學生對開放實驗室的需求,從而造成的“拖延和浪費”對如何科學有效地實現實驗室開放管理也提出了要求。
3.教師、學生參與度不高。實驗室對外開放管理,實際上是將一部分權責由實驗室管理員分配到了負責的老師。在實驗室開放期間,學生希望能夠實現教學課堂上無法操作或者自己有興趣但是課堂內容并未設計的實驗,這一點對于老師來說既是機會又是一個極大的挑戰(zhàn)。在實際操作過程中,老師要承擔本身的教學任務又要顧及實驗室同學們的進程,有時候確實會心有余而力不足。
實驗室對外開放理論上學生參與實驗的熱情應該比以前更高,但是在實際的運行過程中并非如此。其實這一點并不難理解,首先由于硬件條件的限制,學生常常會為了一個實驗機會等上一周甚至更長的時間,實驗的熱情就這樣被漸漸磨滅了。其次,沒有豐富多彩的實驗項目來吸引學生的關注,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新、實踐興趣。
4.實驗室管理人員權責不明確,專業(yè)素養(yǎng)較差。實驗室的開放式管理需要很多環(huán)節(jié)聯合起來才能得以實現,學校的相關部門要制定出相關制度政策來支撐實行這一改革方式。學校的教師和同學都是實驗室開放式管理的直接參與者,實驗室管理人員要加強實驗室開放管理。
實驗室開放管理要解放思想,在實際運行過程中肯定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需要機動的協調,并不能恪守成規(guī),要靈活應變,否則很容易造成資源的浪費和學生實驗需求沒有得到滿足。這本身對實驗室管理人員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但是現在大多數的理工院校不具備高素質的專業(yè)管理人員。
三、創(chuàng)新實驗室開放管理的探索與實踐
1.創(chuàng)新管理制度。良好的管理制度是一切決策運行的根本保證,如果制度的大方向沒有把握正確,那么所走的路必然是脫軌的。目前理工類院校的實驗室開放管理的大方向是沒有問題的,但是職責不明確所造成的問題是一系列的,這個時候就需要相關的部門去有機地改進創(chuàng)新管理制度。
首先,對于學校實驗室的管理制度,不能照搬一些沒有營養(yǎng)的套話、空話,要從各級管理的層次明確責任人,每一位責任人的職責要清清楚楚,杜絕在運行的過程中出現問題相互推諉的不良情況。其次,實驗室的開放管理相較于其他的管理制度有其本身的特性在,管理制度不能一概而論,應當特殊情況特殊對待,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要考慮到實驗室管理的機動性。實驗室與實驗室之間很多問題都是相通的,很多實驗在操作上需要不同專業(yè)之間相互協調才能得出結論的,在實驗室的管理上要大膽創(chuàng)新,在制定制度時解放思想,不能過于死板。
2.實驗室安全問題。實驗室開放管理在實際運行中出現了很多的問題,其中最令人擔憂的就是安全問題。實現實驗室的開放管理給了學生更多的參與權,為學生提供了創(chuàng)新鍛煉、科研實踐機會,這種方式很好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夠提高學生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但是同時也增加了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出現失誤或者危險的可能性。如何更好地規(guī)避風險,如何既能給學生提供走進實驗室的機會又能保證實驗室安全,是理工類院校在實驗室開放管理探索之路上值得深入思考的問題。
其次,在日常管理上,實驗室管理員要重視對實驗室的檢查,不要出現因為實驗設備陳舊、儀器老化等造成泄漏一類的安全隱患。
最后,實驗室安全是重中之重,需要專業(yè)人士把握大局,老師對于學生的安全教育也是至關重要的,對于將進入實驗室的同學要做好安全教育,防患于未然。
3.豐富的實驗項目。實驗室的開放管理在理工類院校的實踐過程中出現了一個很奇怪的現象,按照常理推斷,實驗室的開放化管理同學們應該是飽含熱情地積極參與,但是在某些院校事實并非如此。
實驗室的硬件條件跟不上是無可厚非的,每個學校對于實驗室的投放資金是有一定限制的,全部同學都參與到所有實驗中對于學校來說將會是一筆非??捎^的開支。實際運行中,由于實驗設備緊缺不能參與實驗的同學也占到一定的比例。也會出現有一部分同學因為沒有自己感興趣的實驗項目或者實驗課題從而放棄到實驗室鍛煉的現象。
實驗室開放的目的,歸根結底是為了提升學生的科研、實踐能力,所以吸引學生參與實驗室開放就成為最重要的事情。所以,在開放實驗室設置豐富的實驗項目,激發(fā)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是非常重要的。
實驗室開放式管理對于理工類院校的同學們來說無疑是一個福音,但是與此同時帶給學校、老師的挑戰(zhàn)也是不容小視的。實驗室開放管理還需要不斷完善,只有對實驗室開放不斷進行探索,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為學校人才培養(yǎng)工作提供有力支撐。
參考文獻:
[1]李姝璇.實驗室開放在理工科大學的應用與實踐[J].實驗室技術與管理,2013,30(3):196-197.
[2]陳平,謝云,劉洋.實驗室開放式管理模式的探索[J].實驗科學與技術,2013,11(3):147-149.
[3]張家棟,路勇.加強實驗室開放管理,促進創(chuàng)新型人才培養(yǎng)[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9,28(8):167-168.
基金項目:本文是常州大學教育研究課題(GJY2013020、GJY2013038)研究部分成果。
作者簡介:楊燕,女,碩士,講師,常州大學材料學院辦公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