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紅
內(nèi)容摘要:意象是一個古老的美學概念,是詩人抒發(fā)情感的最基本的方法,也是鑒賞詩歌最基本而又最重要的審美單元。可以說把握了意象也就抓住了詩歌的意境、風格及作者蘊含其中的思想感情。只有對意象有了清晰而深刻的認識,我們才能對詩歌產(chǎn)生全面而深入的理解和把握,才會產(chǎn)生深摯的審美情感。本文主要談水在古代詩文中的意象。
關(guān)鍵詞:水 古詩文 意象
實踐證明,在詩歌教學中,我們只要讓學生抓住對詩歌意象的挖掘與把握,從大處著眼,小處入手,對于提高學生解讀詩歌意象能力具有良好的效果。本文就談談水在古代詩文中的意象
一.對至高無上道德的贊美
"上善若水"是老子《道德經(jīng)》里的句子,意思是說,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避高趨下是一種謙遜,奔流到海是一種追求,剛?cè)嵯酀且环N能力,海納百川是一種大度,滴水穿石是一種毅力,洗滌污淖是一種奉獻?!笆耪呷缢狗?!不舍晝夜?!比松热绫剂髦梁5慕飞坪檬┎粓D報,淡泊明志謙如水,而在這里水是喻指與世無爭的圣人。人達到盡善盡美的境界,就和圣人差不多。
二.對離愁別恨幽思的宣泄
水在中國古代詩歌里和綿綿的愁絲連在一起。絕非偶然,雨水雨水,雨寄托著詩人的喜悅,承載著離別的相思,吟唱著人生的豪情悲苦,演繹著境遇的起伏。雨中有歡欣,雨中有哀怨,雨中有禪思,雨中有苦味,雨中有風雅。所以由賀鑄《青玉案》中“梅子黃時雨”的淡淡的愁再到李煜詞云“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眱纱斡脰|流之水來比喻綿綿不斷的愁思。秦觀《踏莎行》:“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迸c李煜的愁情洶涌不同,這里所表現(xiàn)的主要是一種不斷加深又持續(xù)相生的離愁形成過程。兩個“漸”字和“迢迢不斷”就鮮明地體現(xiàn)了這一特色。 “愁”與“恨”,原是一種抽象的情意,看不見,摸不著,為增其可感性,詞人通常采取夸張性的比喻。如秦觀之“飛紅萬點愁如?!焙@锼?,可想而知。更有甚者,如賀鑄之“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青玉案》),連用三喻,使“愁”有彌天蓋地之勢??傊?,“愁”與“恨”,通過視覺藝術(shù)形象,已化為可感的實體。
三.對人生有限宇宙永恒的慨嘆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zhuǎn)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發(fā)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電視劇《三國演義》片頭曲,也許人們都很熟悉,它就是明代文學家楊慎所作《廿一史彈詞》第三段《說秦漢》的開場詞,毛宗崗父子評刻《三國演義》時將其放在卷首,詠嘆宇宙永恒,人生有限,江水不息,青山常在,而一代代英雄人物卻無一不是轉(zhuǎn)瞬即逝,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法則!盡管他們功績卓著,到頭來也只是“轉(zhuǎn)頭空”;盡管他們?nèi)松篮茫瑓s只能如同“夕陽紅”一樣短暫。長江裹挾著浪花奔騰而去,英雄人物隨著流逝的江水消失得不見蹤影,蘇東坡《赤壁懷古》起首寫道:“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币粋€是用的《念奴嬌》,一個用的是《臨江仙》,正所謂異曲同工之妙!浪奔浪流,萬里滔滔江水永不休。詞的開首兩句令人想到杜甫的“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的曠達超脫。全詞似懷古,似物志。開篇從大處落筆,切入歷史的洪流,四、五句在景語中富哲理、意境深邃。下片則具體刻畫了老翁形象,在其生活環(huán)境、生活情趣中寄托自己的人生理想,從而表現(xiàn)出一種大徹大悟的歷史觀和人生觀。
作者高潔的情操,曠達的胸懷,既然是“是非成敗”如過眼煙云,又何必耿耿于懷、斤斤計較?何如寄情山水,托趣漁樵,與秋月春風為伴,自在自得?作者生平抱負未展,橫遭政治打擊。他看透了朝廷的腐敗,不愿屈從、阿附權(quán)貴,寧肯終老邊荒而保持自己的節(jié)操。因此他以與知己相逢為樂事,把歷代興亡作為談資笑料以助酒興,表現(xiàn)了作者鄙夷世俗、淡泊灑脫的情懷。
此詞為詠史之作,借敘述歷史興亡抒發(fā)人生感慨。從全詞看,基調(diào)慷慨悲壯,讀來令人蕩氣回腸、回味無窮,憑添萬千感慨在心頭。無怪乎這首詞成為膾炙人口的傳世佳作。
時、空、人、事之間的感悟,并非人人都能把握。歷史固然是個鏡子,倘若沒有一已豐富的甚至是痛苦的殘酷的人生體驗,那面鏡子抑或虛設,最多也只是熱鬧好看而已。在時、空的悟解中,“青山依舊在”是不變,“幾度夕陽紅”是變;在人、事的悟解中“古今多少事”沒一件不在變與不變的相對運動中流逝,從“是非成敗”的糾葛中解脫出來,活了過來,進入一種寧靜淡泊、大徹大悟的境界。
(作者單位:甘肅省通渭縣第二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