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雪梅
【摘 要】新形勢下,數學教師應該想方設法的實現教學的知識性與趣味性的統(tǒng)一,進而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fā)展和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初中數學教學的理念也得到更新,以信息技術為主導的多媒體被引入到數學的教學之中,使得數學教學過程中,把知識更便捷、形象、直觀、生動、有趣的展現給學生,這種教學媒介能充分利用學生的各種感官,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如果教師精心備課和設計課件,優(yōu)化多媒體的使用,這樣必然會大大的提高教學效率。本文主要探究了多媒體在初中數學課堂中的應用,希望能提升其教學效率,促進學生的數學學習。
【關鍵詞】多媒體 初中數學 運用技巧 有效教學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5.095
一、巧用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實現聲文圖茂
傳統(tǒng)的數學教學依仗的是黑板、粉筆和教師的口述,課堂顯得枯燥乏味,講授的內容也顯得雜亂死板,教學的過程呈現出了一定的靜態(tài)化和被動化,學生參與課堂的時間和空間不足,積極性也較為薄弱。對于一些較為重要的內容,有的教師簡化了教學過程,老師只有口述,有些學生難以理解,甚至聽不懂。多媒體的出現就解決了這一問題,多媒體能以自身的圖像、聲音把知識動態(tài)化呈獻給學生,并且留足了思考的空間。多媒體憑借自身的優(yōu)勢可以實現知識的嫁接與轉化,教師可以依據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讓學生在體驗中學習知識,在既定的情境下解決問題,這樣一方面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學生參與課堂及活學活用的能力。如:
多媒體上呈現:再一次數學興趣課外活動中,數學老師想讓同學們測量池塘(圖一)兩端A、B間的距離。
方案一:如圖二,在AB的垂線BF上取兩點C、D,使CD=BC,再過D點作出BF的垂線DG,并在DG上找一點E,使A、C、E在一條直線上,計算出DE的長。
方案二:如圖三,先在地上取一個可以直接到達A點和B點的交點C,連結AC,并延長到D,使CD=AC;連結BC并延長到E,使CE=CB,連結DE并測量出它的長度。
圖一 圖二 圖三
問:兩種方案中,測量出DE的長,能否說明它就是A、B間的距離?
以發(fā)生在學生身邊的實例為情境,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授課中借助多媒體把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搬到多媒體上來,這樣可以減少實地考察的時間,同時也可以把生活中的實物轉化為幾何圖形,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學生根據前面已探索過的“角角邊”肯定方案一中的DE=AB,但AB與BF是否垂直在實際中難于確定,因為實地中并沒有線段AB。而方案二中提到的線段在現實中可實實在在的畫出來,但具備了“兩邊一角對應相等”這一條件的兩個三角形是否全等呢?這樣的授課過程直接刺激了學生的感官器官,以既定的教學情境為依托,極大的提高了初中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
二、有的放矢,攻克教學重點
有效的初中數學課堂應該是重難點突出,主次分明的,在以往的授課過程中,教師在黑板上呈現出知識,雖然也話語上的強調,但是很多學生不易理解課堂授課的重難點。多媒體可以利用自身具有文字、圖片、作圖、動畫、聲音等直觀、形象和生動的媒體信息,把重點知識轉化為簡單的易于理解的知識,使得重難點知識化繁為簡,化難為易,化抽象為具體。對于難于區(qū)分的易于混淆的知識點老師直接在多媒體上呈現出來盡心對比性的教學,加深學生的理解和掌握。對于疑難問題,教師可以在多媒體上給與剖析,讓學生明了解題過程,這樣才能讓學生學會學習。如: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橫坐標、縱坐標都為整數的點稱為整點。觀察圖中每一個正方形(實線)四條邊上的整點的個數,請你猜測由里向外第10個正方形(實線)四條邊上的整點共有( )個。
在多媒體上把圖形呈現出來,先讓學生仔細的觀察找出問題的突破口,第一個正方形的整點數為2×4-4=4,第二個正方形的 正點數有3×4-4=8,第三個正方形的整點數為4×4-4=12個,……故第10個正方形的整點數為11×4-4=40,這樣的邏輯推斷是在直觀的圖形觀察和思變之后的出來的,這樣就會引導學生面對問題的時候一定要結合自身的知識做到活學活用,學以致用。
三、實現教學大成,完成教學總結
多媒體有極大的便利性,在新課結束后,數學老師可以通過PPT演示,把本堂課中的重點知識、知識體系在詳盡的展示給學生,再加上老師的輔助解析和強調,這樣會讓學生更加深刻的理解知識了,也容易構建知識體系。
初中數學學習階段由于剛剛接觸一些抽象的圖形和概念,很多學生可能還不具備這樣的識圖和邏輯思維能力,這時如果數學課堂能運用媒體技術手段,充分挖掘教材,就會有利于學生豐富表象,引發(fā)聯(lián)想,啟迪學生進行全方位、立體的思維,展開想象的翅膀,從而突破思維障礙。新課改要求數學課堂要體現以數學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教學理念,其中對學生思維的培養(yǎng)就是題中之意。數學課堂利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從“情境”、“協(xié)作”、“會話”和“意義建構”等方面建立和諧互動的學習氛圍,拓寬學習,實現動腦與動手的有機結合,實現眼手的有效整合,進而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和思維能力,使學生學習注意力、觀察力和思維能力得到不斷提高,從而促進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和思維的培養(yǎng),這樣的數學教學就會更有利于學生學會思考,學會學習,提高素質,培養(yǎng)能力。
我們知道,課堂教學是由教師、教學內容、教學媒介、學生四種因素組成的整體,其中教學媒介對其他三者都起到很大的影響作用。多媒體通同自身的優(yōu)勢,可以使教學聲文并茂,更形象、更生動、更直觀的展示給師生,對激發(fā)學生興趣、提升學生學習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義。但是在數學課堂,教師一定要結合教學內容、學情、教學環(huán)境等優(yōu)化多媒體的使用,使其功能發(fā)揮到極致。
參考文獻
[1]董烈云.多媒體技術在初中數學直線形教學中的應用[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2012(10).
[2]李運領.淺談多媒體技術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祖國,2013(02).
[3]胡連榮.淺談多媒體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運用[J].新課程,2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