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桂香
【關(guān)鍵詞】班級成長日記 學生發(fā)展
激勵 成長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4)09A-
0057-01
美國心理學家威譜·詹姆斯說:“人性最深刻的原則就是希望別人對自己加以賞識與鼓勵。”在教學中,教師的激勵對學生的發(fā)展至關(guān)重要。筆者認為,把對學生的賞識和鼓勵寫成日記,與學生共同分享,是促進學生發(fā)展的有效途徑。
一、記錄學生的良好品行,促進學生的成長
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良好品行,先進行口頭表揚,然后寫成日記,并在全班學生面前朗讀日記,發(fā)揮榜樣示范作用,使學生受到深刻的教育。筆者寫的第一篇班級成長日記是《那個手捧垃圾的男孩》,原文如下:中午來到學校,我看見學生們在打掃清潔區(qū)。本班的清潔區(qū)不太臟,但是堆放過建筑材料,留下很多泥粉,很難去掉。經(jīng)過清潔區(qū)時,我看見幾個學生正在掃地,便對他們說:“不要掃泥粉,只要將垃圾掃干凈就行了?!边@時,一個男生把最后一點垃圾倒進垃圾桶,提著垃圾桶走了。學生們陸續(xù)跑回教室。在一個男生的腳下還有一小堆泥粉,但是沒有垃圾桶和垃圾鏟,無法將其清除。他看了一眼提垃圾桶的同學,沒吭聲,俯下身,用手將泥粉捧起來朝教室的垃圾桶走去??匆娺@一幕,我很感動。這個學生對眼前的垃圾沒有置之不理,而是毫不猶豫地用手捧回教室的垃圾桶里。這個學生很樸實、很可愛,他的名字叫樊力群。筆者將這篇日記念給全班學生聽的時候,樊力群(化名)不好意思地笑了,同學們看著他,臉上滿是羨慕的神情。在此后的日子里,學生們做事都很認真,并且盡量做好。后來,筆者給擅長繪畫的黃森滎(化名)寫過表揚日記,給拾金不昧的黃顯威(化名)寫過表揚日記。經(jīng)常對學生的良好行為進行表揚,并把他們寫進班級日記,能夠發(fā)揮榜樣示范作用,從而促進學生的成長。
二、記錄學生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激勵學生成長
每一個學生身上都有閃光點,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和挖掘?qū)W生身上的閃光點,為教育學生找準契機。教師將這個教育過程寫成日記與學生共同分享,勝過教師苦口婆心的“說教”。筆者寫過這樣一篇日記《黃森滎學會了傾聽》,內(nèi)容是這樣的:今天學習了課文《鯨》后,我檢查學生的讀書情況。在李宗霖讀課文時,我看見坐在前排的黃森滎聽得很認真,他邊聽邊用手指著文字。李宗霖讀完課文后,我沒有急著請同學們對李宗霖的朗讀進行評價,而是說:“老師首先要表揚黃森滎同學,他在別人讀書的時候?qū)W會了傾聽,懂得了尊重他人,他記住了老師常對大家說的一句話——”“學會傾聽是一種美德,也是一種技能。”全班學生異口同聲地說,并且羨慕地看著黃森滎??吹贸?,黃森滎也很開心。當筆者在全班學生面前朗讀這篇日記之后,黃森滎有了很大轉(zhuǎn)變。黃森滎因為學習成績不好,所以在課堂上不太敢主動回答問題,在聽了筆者朗讀的表揚日記后,有了舉手回答問題的勇氣,增強了學習自信心。
三、記錄班級活動,激勵學生成長
瑞士著名兒童心理學家皮亞杰指出:“知識是由兒童通過他的心理結(jié)構(gòu)與周圍環(huán)境之間的相互作用而構(gòu)建的,這種作用又是通過個體積極主動的活動而產(chǎn)生的。因此,從兒童認識事物發(fā)展的規(guī)律來看,在教育教學中,必須重視兒童的活動,充分發(fā)揮兒童的主體性。”班級活動是班級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心理學研究表明:一個集體若沒有豐富的集體活動,就必然死氣沉沉,缺乏活力。因此,開展寓教于樂、彰顯個性、內(nèi)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班級活動,能夠給學生提供展示才華的平臺,讓學生在群體中享受歡樂,感受溫暖,激發(fā)靈感,啟迪智慧?;谶@樣的考慮,筆者常常開展一些班級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獲得體驗,實現(xiàn)自我教育,同時將班級活動過程寫成日記。
例如,為了鼓勵性格內(nèi)向的學生勇于參與班級活動,筆者經(jīng)常開展口語交際活動。每次上課,筆者都會給學生提供交流的話題。在開展口語交際活動時,筆者要求學生離開座位,走上講臺。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們都能夠積極參與口語交際活動。性格內(nèi)向的學生也變得開朗了,能夠與班里的同學共同表演和交流。莫清梅(化名)膽子小,在一次大型公開課上竟然主動舉手發(fā)言,令筆者感到很意外。隨后,筆者將莫清梅的表現(xiàn)寫成日記,并在班會課上讀了出來。這篇日記不僅使莫清梅受到了鼓舞,而且也激勵了全班學生努力學習。此外,筆者還組織學生開展各種歌舞比賽、球賽等,并將學生的活動過程寫成班級日記,與學生共同分享,促使學生積極進取。
我國著名教育家魏書生說:“寫日記是道德長跑。”給學生寫班級成長日記,在日記里賞識學生,表揚學生,能夠為學生的生活增添色彩,有利于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責編 歐孔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