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莉
1 背景
在初中生物教學中如果教師平鋪直敘地灌輸教材內容,很容易使課堂變得枯燥無味,平淡無奇,使學生產生疲勞、厭倦感,甚至昏昏欲睡。因此教師必須運用一些技巧,合理地設計一些活動,調動每一位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愿意學,并且會學?!盎睢逼饋淼纳镎n堂才是充滿生命力的課堂,才是學生向往和要求的課堂,才能達到教和學的高度統(tǒng)一,實現真正的高效。
2 案例描述
蘇教版七年級下冊生物教材“激素調節(jié)”一課,筆者所定的教學目標為:說出甲狀腺激素、生長激素的功能及其過多、過少時人體的病癥;說出胰島素的功能及其過少時人體的病癥。同時這也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為了達成上面的目標,針對這部分內容,教師課前搜集了侏儒癥、巨人癥、肢端肥大癥、呆小癥、大脖子病、甲亢、糖尿病病人的圖片,并把這些圖片做成了PPT。這部分教學的教學過程簡介如下:
師(出示人體主要的內分泌腺圖片):請同學們觀察課本插圖,認識人體主要的內分泌腺,并說出它們的位置。
學生對照教科書上插圖說出人體主要內分泌腺的名稱及位置。
師(出示垂體的圖片):在以上這些內分泌腺中,垂體是最重要的腺體,因為它可以控制其他各種內分泌腺的活動。垂體能分泌生長激素和促激素等。促激素具有調節(jié)相應腺體內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并維持相應腺體正常生長發(fā)育的功能。
師(出示侏儒癥的圖片):請同學們仔細觀察患者的癥狀。
學生根據圖片回答。
師:這是侏儒癥,患者的癥狀是生長遲緩,身材矮小,病因是患者幼年時生長激素分泌不足。
教師依次出示巨人癥、肢端肥大癥的圖片。每展示一幅圖片,都引導學生觀察患者的癥狀,并補充患者的癥狀及病因。
在學習甲狀腺激素的功能及其過多、過少時人體的病癥;胰島素的功能及其過少時人體的病癥時,筆者也是采取了類似的教學方法。
困惑: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各種患者的圖片,引起了學生的興趣,當時感覺課堂氣氛較好,學生發(fā)言也較積極,順利地完成了教學任務??墒钱斔麄冞M行習題鞏固的時候,筆者卻發(fā)現大部分學生還是不清楚。為什么這些學生在當時學的時候似乎搞懂了,而反饋的時候卻又搞不清楚呢?
究其原因:該案例的教學設計仍是沿襲“老師講學生聽”、“老師問學生答”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其實就是教師的一廂情愿,教師無法真實得到有效學習效果的反饋,無法了解學生真實掌握的水平,更不能充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表面上看起來當時學生參與度很高,課堂氣氛很活躍,但是并沒有在學生頭腦中留下很深的痕跡,而且也不排除有的學生并不是真正的“動”起來,而是跟著附和,“音”在而“心”不在。這種課堂并沒有真正的“活”起來,所以教學效果不好。故此,筆者在后面幾個班的教學時進行改進。
師(出示人體主要的內分泌腺圖片):請同學們自主學習,人體主要的內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名稱和主要作用。
學生自主學習完成表1的填寫。
師(將甲狀腺激素、生長激素的功能及其過多、過少時人體的病癥;胰島素的功能及其過少時人體的病癥,編成“醫(yī)生手冊”發(fā)給學生):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進行體驗活動:今天我是小醫(yī)生!為以下的患者進行診斷。
(1) 24歲的男性,身高只有93.98 cm。
(2) 37歲的安徽女子姚德芬身高2.36 m,被稱為“全球第一女巨人”。
(3) 脖子腫大,呼吸困難,勞動時心跳快、氣短。
(4) 身材矮小、智力低下。
(5) 代謝增強,多食、多汗、消瘦、眼球凸出。
(6) 多飲、多食、多尿、體重減少。
學生分小組活動,扮演醫(yī)生和6個病人進行體驗活動。每個小組都自成一個“診室”,“病人”描述自己的癥狀,“醫(yī)生”根據手中的醫(yī)生手冊,幫“病人”診斷病癥、病因以及制訂初步診療方案等。
教室里熱火朝天地進行著體驗活動,每個學生都仿佛進入了自己的角色,有的“診室”還充滿了歡聲笑語,而且完成任務的速度很快。
收獲:活動結束了,教師分別展示了相關的各種病人的圖片,來檢查學生的掌握情況,學生竟然能準確無誤地說出相關的激素、病因、病癥。在緊接著的鞏固練習中,每個學生的反饋都非常好,均都達成了目標。這節(jié)課“活”了,是真正的高效課堂。
3 反思
同樣的一節(jié)課,由于采用的教學設計不同,為什么教學效果大相徑庭呢?
生物是活的,生物課堂不應該死氣沉沉。要想構建真正的高效課堂,教師就要使生物課堂活起來,就要讓生物課充滿魅力,從而吸引每一個學生都樂學、會學、學會。教學時,教師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 實施“體悟”學習策略,激發(fā)學生的參與欲望,構建學的課堂。
真正的高效課堂應該做到:以學生的“學”評價教師的“教”,所有的學生都要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不講“進度”,只要“目標”,人人學會才是目標,人人成功才謂成功,唯有“水漲”才能“船高”。因而教師要轉變教育理念,要把教的課堂轉變成學的課堂,把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讓學生能自由地想象,大膽地思考,充分挖掘他們的潛能,全面展示個性。同時學生在觀察與思考中,有了自己的發(fā)現,經歷了探索的過程,形成成功體驗,領會到苦苦思索后頓悟的快樂,思維的深度不斷延伸,就會帶給教師不斷的驚喜。
改進后案例通過模擬游戲、合作探究、討論分析、圖片展示等教學方法拉近學生和抽象知識的距離,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學生對抽象理論知識的陌生感,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通過這種“體悟”學習策略的實施,激發(fā)學生參與的欲望,讓他們愿意參與;給學生提供參與的機會,讓他們能夠參與;發(fā)揮學生的自主能動性,讓他們學會參與,實現了高效教學。
(2) 融入生活化教育,引導學生利用生物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學以致用是重要的教學原則?!读x務教育生物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之一是“注重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提出要“注重使學生在現實生活的背景中學習生物學,倡導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學的核心概念,為他們進一步學習和步入社會做準備”。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論指出:我們的實際生活就是我們的課程;我們的課程就是我們的實際生活。生物學科的教學尤其要與生活聯系在一起,更要充分體現“從生活走向生物,從生物走向生活”的課程理念,以生活為中心的教育,不僅能使書本知識變活,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更能使其從社會生活中吸取綜合的多方面的知識,從而激發(fā)學生自我提高的意識。這樣才能真正落實三維目標,實現高效課堂教學。
改進后案例在教學過程中重視引導學生利用生物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如“體驗我是小醫(yī)生”,提高了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只有把知識真正落到實處,解決實際問題,才能“學以致用”,這樣的學習才有意義。
(3) 關注細節(jié),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構建高效的生物課堂。
課堂面對的是活生生的學生,學生是運動著的個體,他們的思維具有差異性和難以預知性。教師要盡力了解學生真正的興趣在哪里,知道他們的困惑是什么,利用教材更好地傳道授業(yè)解惑。教師還應充分開展各種教學活動,使教學內容形象化,教學過程生動化,才能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能較好地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
在江蘇省實施“五嚴”規(guī)定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地減輕學生過重的學業(yè)負擔,提高學生全面發(fā)展的素養(yǎng),已成為廣大教師積極研究的課題。《義務教育生物課程標準》提出了“面向全體學生”的理念,要著眼于學生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的需要,教師就應善于關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為學生提供生活情境,利用生物學本身的魅力,激發(fā)學生的認知興趣,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進入生物的學習,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達到減輕學生負擔,提高學生全面發(fā)展的素養(yǎng)的目的。
讓所有的學生學會的課才叫好課,讓所有的學生學會的老師才叫好老師,學生“動”起來,課堂“活”起來,效果才能好起來!期待著生物課堂都真正“活”起來!
參考文獻:
[1] 鄭曉蕙,生物課程與教學論[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2] 汪忠,王永勝,生物新課程教學設計與案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 汪忠,劉恩山.生物課程標準解讀[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4] 薛仕剛.新課程背景下生物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換位思考[J].中學生物教學,2008(3):14~15.
endprint
1 背景
在初中生物教學中如果教師平鋪直敘地灌輸教材內容,很容易使課堂變得枯燥無味,平淡無奇,使學生產生疲勞、厭倦感,甚至昏昏欲睡。因此教師必須運用一些技巧,合理地設計一些活動,調動每一位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愿意學,并且會學?!盎睢逼饋淼纳镎n堂才是充滿生命力的課堂,才是學生向往和要求的課堂,才能達到教和學的高度統(tǒng)一,實現真正的高效。
2 案例描述
蘇教版七年級下冊生物教材“激素調節(jié)”一課,筆者所定的教學目標為:說出甲狀腺激素、生長激素的功能及其過多、過少時人體的病癥;說出胰島素的功能及其過少時人體的病癥。同時這也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為了達成上面的目標,針對這部分內容,教師課前搜集了侏儒癥、巨人癥、肢端肥大癥、呆小癥、大脖子病、甲亢、糖尿病病人的圖片,并把這些圖片做成了PPT。這部分教學的教學過程簡介如下:
師(出示人體主要的內分泌腺圖片):請同學們觀察課本插圖,認識人體主要的內分泌腺,并說出它們的位置。
學生對照教科書上插圖說出人體主要內分泌腺的名稱及位置。
師(出示垂體的圖片):在以上這些內分泌腺中,垂體是最重要的腺體,因為它可以控制其他各種內分泌腺的活動。垂體能分泌生長激素和促激素等。促激素具有調節(jié)相應腺體內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并維持相應腺體正常生長發(fā)育的功能。
師(出示侏儒癥的圖片):請同學們仔細觀察患者的癥狀。
學生根據圖片回答。
師:這是侏儒癥,患者的癥狀是生長遲緩,身材矮小,病因是患者幼年時生長激素分泌不足。
教師依次出示巨人癥、肢端肥大癥的圖片。每展示一幅圖片,都引導學生觀察患者的癥狀,并補充患者的癥狀及病因。
在學習甲狀腺激素的功能及其過多、過少時人體的病癥;胰島素的功能及其過少時人體的病癥時,筆者也是采取了類似的教學方法。
困惑: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各種患者的圖片,引起了學生的興趣,當時感覺課堂氣氛較好,學生發(fā)言也較積極,順利地完成了教學任務??墒钱斔麄冞M行習題鞏固的時候,筆者卻發(fā)現大部分學生還是不清楚。為什么這些學生在當時學的時候似乎搞懂了,而反饋的時候卻又搞不清楚呢?
究其原因:該案例的教學設計仍是沿襲“老師講學生聽”、“老師問學生答”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其實就是教師的一廂情愿,教師無法真實得到有效學習效果的反饋,無法了解學生真實掌握的水平,更不能充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表面上看起來當時學生參與度很高,課堂氣氛很活躍,但是并沒有在學生頭腦中留下很深的痕跡,而且也不排除有的學生并不是真正的“動”起來,而是跟著附和,“音”在而“心”不在。這種課堂并沒有真正的“活”起來,所以教學效果不好。故此,筆者在后面幾個班的教學時進行改進。
師(出示人體主要的內分泌腺圖片):請同學們自主學習,人體主要的內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名稱和主要作用。
學生自主學習完成表1的填寫。
師(將甲狀腺激素、生長激素的功能及其過多、過少時人體的病癥;胰島素的功能及其過少時人體的病癥,編成“醫(yī)生手冊”發(fā)給學生):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進行體驗活動:今天我是小醫(yī)生!為以下的患者進行診斷。
(1) 24歲的男性,身高只有93.98 cm。
(2) 37歲的安徽女子姚德芬身高2.36 m,被稱為“全球第一女巨人”。
(3) 脖子腫大,呼吸困難,勞動時心跳快、氣短。
(4) 身材矮小、智力低下。
(5) 代謝增強,多食、多汗、消瘦、眼球凸出。
(6) 多飲、多食、多尿、體重減少。
學生分小組活動,扮演醫(yī)生和6個病人進行體驗活動。每個小組都自成一個“診室”,“病人”描述自己的癥狀,“醫(yī)生”根據手中的醫(yī)生手冊,幫“病人”診斷病癥、病因以及制訂初步診療方案等。
教室里熱火朝天地進行著體驗活動,每個學生都仿佛進入了自己的角色,有的“診室”還充滿了歡聲笑語,而且完成任務的速度很快。
收獲:活動結束了,教師分別展示了相關的各種病人的圖片,來檢查學生的掌握情況,學生竟然能準確無誤地說出相關的激素、病因、病癥。在緊接著的鞏固練習中,每個學生的反饋都非常好,均都達成了目標。這節(jié)課“活”了,是真正的高效課堂。
3 反思
同樣的一節(jié)課,由于采用的教學設計不同,為什么教學效果大相徑庭呢?
生物是活的,生物課堂不應該死氣沉沉。要想構建真正的高效課堂,教師就要使生物課堂活起來,就要讓生物課充滿魅力,從而吸引每一個學生都樂學、會學、學會。教學時,教師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 實施“體悟”學習策略,激發(fā)學生的參與欲望,構建學的課堂。
真正的高效課堂應該做到:以學生的“學”評價教師的“教”,所有的學生都要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不講“進度”,只要“目標”,人人學會才是目標,人人成功才謂成功,唯有“水漲”才能“船高”。因而教師要轉變教育理念,要把教的課堂轉變成學的課堂,把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讓學生能自由地想象,大膽地思考,充分挖掘他們的潛能,全面展示個性。同時學生在觀察與思考中,有了自己的發(fā)現,經歷了探索的過程,形成成功體驗,領會到苦苦思索后頓悟的快樂,思維的深度不斷延伸,就會帶給教師不斷的驚喜。
改進后案例通過模擬游戲、合作探究、討論分析、圖片展示等教學方法拉近學生和抽象知識的距離,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學生對抽象理論知識的陌生感,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通過這種“體悟”學習策略的實施,激發(fā)學生參與的欲望,讓他們愿意參與;給學生提供參與的機會,讓他們能夠參與;發(fā)揮學生的自主能動性,讓他們學會參與,實現了高效教學。
(2) 融入生活化教育,引導學生利用生物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學以致用是重要的教學原則?!读x務教育生物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之一是“注重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提出要“注重使學生在現實生活的背景中學習生物學,倡導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學的核心概念,為他們進一步學習和步入社會做準備”。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論指出:我們的實際生活就是我們的課程;我們的課程就是我們的實際生活。生物學科的教學尤其要與生活聯系在一起,更要充分體現“從生活走向生物,從生物走向生活”的課程理念,以生活為中心的教育,不僅能使書本知識變活,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更能使其從社會生活中吸取綜合的多方面的知識,從而激發(fā)學生自我提高的意識。這樣才能真正落實三維目標,實現高效課堂教學。
改進后案例在教學過程中重視引導學生利用生物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如“體驗我是小醫(yī)生”,提高了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只有把知識真正落到實處,解決實際問題,才能“學以致用”,這樣的學習才有意義。
(3) 關注細節(jié),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構建高效的生物課堂。
課堂面對的是活生生的學生,學生是運動著的個體,他們的思維具有差異性和難以預知性。教師要盡力了解學生真正的興趣在哪里,知道他們的困惑是什么,利用教材更好地傳道授業(yè)解惑。教師還應充分開展各種教學活動,使教學內容形象化,教學過程生動化,才能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能較好地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
在江蘇省實施“五嚴”規(guī)定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地減輕學生過重的學業(yè)負擔,提高學生全面發(fā)展的素養(yǎng),已成為廣大教師積極研究的課題?!读x務教育生物課程標準》提出了“面向全體學生”的理念,要著眼于學生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的需要,教師就應善于關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為學生提供生活情境,利用生物學本身的魅力,激發(fā)學生的認知興趣,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進入生物的學習,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達到減輕學生負擔,提高學生全面發(fā)展的素養(yǎng)的目的。
讓所有的學生學會的課才叫好課,讓所有的學生學會的老師才叫好老師,學生“動”起來,課堂“活”起來,效果才能好起來!期待著生物課堂都真正“活”起來!
參考文獻:
[1] 鄭曉蕙,生物課程與教學論[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2] 汪忠,王永勝,生物新課程教學設計與案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 汪忠,劉恩山.生物課程標準解讀[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4] 薛仕剛.新課程背景下生物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換位思考[J].中學生物教學,2008(3):14~15.
endprint
1 背景
在初中生物教學中如果教師平鋪直敘地灌輸教材內容,很容易使課堂變得枯燥無味,平淡無奇,使學生產生疲勞、厭倦感,甚至昏昏欲睡。因此教師必須運用一些技巧,合理地設計一些活動,調動每一位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愿意學,并且會學?!盎睢逼饋淼纳镎n堂才是充滿生命力的課堂,才是學生向往和要求的課堂,才能達到教和學的高度統(tǒng)一,實現真正的高效。
2 案例描述
蘇教版七年級下冊生物教材“激素調節(jié)”一課,筆者所定的教學目標為:說出甲狀腺激素、生長激素的功能及其過多、過少時人體的病癥;說出胰島素的功能及其過少時人體的病癥。同時這也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為了達成上面的目標,針對這部分內容,教師課前搜集了侏儒癥、巨人癥、肢端肥大癥、呆小癥、大脖子病、甲亢、糖尿病病人的圖片,并把這些圖片做成了PPT。這部分教學的教學過程簡介如下:
師(出示人體主要的內分泌腺圖片):請同學們觀察課本插圖,認識人體主要的內分泌腺,并說出它們的位置。
學生對照教科書上插圖說出人體主要內分泌腺的名稱及位置。
師(出示垂體的圖片):在以上這些內分泌腺中,垂體是最重要的腺體,因為它可以控制其他各種內分泌腺的活動。垂體能分泌生長激素和促激素等。促激素具有調節(jié)相應腺體內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并維持相應腺體正常生長發(fā)育的功能。
師(出示侏儒癥的圖片):請同學們仔細觀察患者的癥狀。
學生根據圖片回答。
師:這是侏儒癥,患者的癥狀是生長遲緩,身材矮小,病因是患者幼年時生長激素分泌不足。
教師依次出示巨人癥、肢端肥大癥的圖片。每展示一幅圖片,都引導學生觀察患者的癥狀,并補充患者的癥狀及病因。
在學習甲狀腺激素的功能及其過多、過少時人體的病癥;胰島素的功能及其過少時人體的病癥時,筆者也是采取了類似的教學方法。
困惑: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各種患者的圖片,引起了學生的興趣,當時感覺課堂氣氛較好,學生發(fā)言也較積極,順利地完成了教學任務??墒钱斔麄冞M行習題鞏固的時候,筆者卻發(fā)現大部分學生還是不清楚。為什么這些學生在當時學的時候似乎搞懂了,而反饋的時候卻又搞不清楚呢?
究其原因:該案例的教學設計仍是沿襲“老師講學生聽”、“老師問學生答”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其實就是教師的一廂情愿,教師無法真實得到有效學習效果的反饋,無法了解學生真實掌握的水平,更不能充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表面上看起來當時學生參與度很高,課堂氣氛很活躍,但是并沒有在學生頭腦中留下很深的痕跡,而且也不排除有的學生并不是真正的“動”起來,而是跟著附和,“音”在而“心”不在。這種課堂并沒有真正的“活”起來,所以教學效果不好。故此,筆者在后面幾個班的教學時進行改進。
師(出示人體主要的內分泌腺圖片):請同學們自主學習,人體主要的內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名稱和主要作用。
學生自主學習完成表1的填寫。
師(將甲狀腺激素、生長激素的功能及其過多、過少時人體的病癥;胰島素的功能及其過少時人體的病癥,編成“醫(yī)生手冊”發(fā)給學生):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進行體驗活動:今天我是小醫(yī)生!為以下的患者進行診斷。
(1) 24歲的男性,身高只有93.98 cm。
(2) 37歲的安徽女子姚德芬身高2.36 m,被稱為“全球第一女巨人”。
(3) 脖子腫大,呼吸困難,勞動時心跳快、氣短。
(4) 身材矮小、智力低下。
(5) 代謝增強,多食、多汗、消瘦、眼球凸出。
(6) 多飲、多食、多尿、體重減少。
學生分小組活動,扮演醫(yī)生和6個病人進行體驗活動。每個小組都自成一個“診室”,“病人”描述自己的癥狀,“醫(yī)生”根據手中的醫(yī)生手冊,幫“病人”診斷病癥、病因以及制訂初步診療方案等。
教室里熱火朝天地進行著體驗活動,每個學生都仿佛進入了自己的角色,有的“診室”還充滿了歡聲笑語,而且完成任務的速度很快。
收獲:活動結束了,教師分別展示了相關的各種病人的圖片,來檢查學生的掌握情況,學生竟然能準確無誤地說出相關的激素、病因、病癥。在緊接著的鞏固練習中,每個學生的反饋都非常好,均都達成了目標。這節(jié)課“活”了,是真正的高效課堂。
3 反思
同樣的一節(jié)課,由于采用的教學設計不同,為什么教學效果大相徑庭呢?
生物是活的,生物課堂不應該死氣沉沉。要想構建真正的高效課堂,教師就要使生物課堂活起來,就要讓生物課充滿魅力,從而吸引每一個學生都樂學、會學、學會。教學時,教師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 實施“體悟”學習策略,激發(fā)學生的參與欲望,構建學的課堂。
真正的高效課堂應該做到:以學生的“學”評價教師的“教”,所有的學生都要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不講“進度”,只要“目標”,人人學會才是目標,人人成功才謂成功,唯有“水漲”才能“船高”。因而教師要轉變教育理念,要把教的課堂轉變成學的課堂,把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讓學生能自由地想象,大膽地思考,充分挖掘他們的潛能,全面展示個性。同時學生在觀察與思考中,有了自己的發(fā)現,經歷了探索的過程,形成成功體驗,領會到苦苦思索后頓悟的快樂,思維的深度不斷延伸,就會帶給教師不斷的驚喜。
改進后案例通過模擬游戲、合作探究、討論分析、圖片展示等教學方法拉近學生和抽象知識的距離,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學生對抽象理論知識的陌生感,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通過這種“體悟”學習策略的實施,激發(fā)學生參與的欲望,讓他們愿意參與;給學生提供參與的機會,讓他們能夠參與;發(fā)揮學生的自主能動性,讓他們學會參與,實現了高效教學。
(2) 融入生活化教育,引導學生利用生物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學以致用是重要的教學原則?!读x務教育生物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之一是“注重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提出要“注重使學生在現實生活的背景中學習生物學,倡導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學的核心概念,為他們進一步學習和步入社會做準備”。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論指出:我們的實際生活就是我們的課程;我們的課程就是我們的實際生活。生物學科的教學尤其要與生活聯系在一起,更要充分體現“從生活走向生物,從生物走向生活”的課程理念,以生活為中心的教育,不僅能使書本知識變活,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更能使其從社會生活中吸取綜合的多方面的知識,從而激發(fā)學生自我提高的意識。這樣才能真正落實三維目標,實現高效課堂教學。
改進后案例在教學過程中重視引導學生利用生物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如“體驗我是小醫(yī)生”,提高了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只有把知識真正落到實處,解決實際問題,才能“學以致用”,這樣的學習才有意義。
(3) 關注細節(jié),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構建高效的生物課堂。
課堂面對的是活生生的學生,學生是運動著的個體,他們的思維具有差異性和難以預知性。教師要盡力了解學生真正的興趣在哪里,知道他們的困惑是什么,利用教材更好地傳道授業(yè)解惑。教師還應充分開展各種教學活動,使教學內容形象化,教學過程生動化,才能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能較好地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
在江蘇省實施“五嚴”規(guī)定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地減輕學生過重的學業(yè)負擔,提高學生全面發(fā)展的素養(yǎng),已成為廣大教師積極研究的課題?!读x務教育生物課程標準》提出了“面向全體學生”的理念,要著眼于學生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的需要,教師就應善于關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為學生提供生活情境,利用生物學本身的魅力,激發(fā)學生的認知興趣,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進入生物的學習,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達到減輕學生負擔,提高學生全面發(fā)展的素養(yǎng)的目的。
讓所有的學生學會的課才叫好課,讓所有的學生學會的老師才叫好老師,學生“動”起來,課堂“活”起來,效果才能好起來!期待著生物課堂都真正“活”起來!
參考文獻:
[1] 鄭曉蕙,生物課程與教學論[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2] 汪忠,王永勝,生物新課程教學設計與案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 汪忠,劉恩山.生物課程標準解讀[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4] 薛仕剛.新課程背景下生物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換位思考[J].中學生物教學,2008(3):14~15.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