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藝丹
諾亞 ·韋特海姆( Noa Wertheim)是一位多才多藝、國際知名的編舞家。她生在美國,長在以色列, 1992年與其舞蹈并人生的伴侶阿迪 ·沙爾( Adi Shaal)一道成立了維帝戈舞蹈團( The Vertigo Dance Company),并迅速使該團馳名于國內外舞壇;其間的 1994年,他們曾來到中國,為北京舞蹈學院現代舞專業(yè)的師生做過精彩演出,并由歐建平老師在《文化月刊》上“記錄在案”。二十年后的今天,這個舞團在“北京舞蹈雙周”上表演的《印象》,不僅給更多的中國觀眾帶來了一氣呵成的感受,更讓我們跟隨其行云流水般的動作,進入了人類祖先的記憶
“我關注的不僅僅是宗教本身,而更多的是宗教中蘊含的哲學——即猶太教的卡巴拉哲學。 ”韋特海姆在接受采訪時如是說?!队∠蟆罚≧eshimo)這部作品的靈感來自這種關注世界起源、神性本質,以及人類與自然界關系的哲學,而這個詞在希伯來語中則有兩層含義:一是表示過去的記憶;二是表示未來的規(guī)劃,綜合起來,有漢語中“一脈相承”和“瞻前顧后”的涵義,并且在韋特海姆的這部作品中得到表現:“第一次呼吸進入血液的那一刻,人類的記憶就出現了,從原始直到未來。 ”
據說,創(chuàng)世之初,天地相接,世界本是一片混沌。果然,大幕拉開,我們看到了昏黃的燈光籠罩著舞臺,空氣中彌漫著絲絲薄霧。八名舞者在臺前一字排開,躺在地面。音樂悠長而通靈,極具神秘的宗教色彩。舞者緊貼地面,像潮水般地左右波動。水是流動且無形的,但編導卻巧妙運用了人體的律動,塑造出流水的意象,喻示著世界初始時的萬物無形。
韋特海姆認為, “人不只是外在的形體,還有內在的靈魂。我要做的就是去尋找身體與靈魂之間的關系。 ”《印象》中的確有這樣一段舞蹈令人印象深刻:舞者們站在臺上,發(fā)出 “ei”的口令,然后開始不斷地觸摸自己的身體——由腹部到頸部、由頭部到肩部,直到雙手掐住脖頸。這種 “ei”的聲音源自猶太教中上帝的名字,同時還是希伯來語中的第一個字母,類似于英語的 A,因而也包含著最初、原始的意思。因此,舞者們在不斷發(fā)出這個口令,然后觸摸身體的循環(huán)往復中,既像是觸碰到了靈魂深處,尋找到了原始記憶,又像是極力要刪除這種內存,抹去這種記憶。緊接著的幾段雙人舞、三人舞也頗為精彩!我們從幾組男女演員間或接連托舉、或纏綿悱惻的動作中,看到了陰與陽、人與人、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
如果說我們在前半場,曾跟隨著舞者在遠古的精神世界中探尋著祖先的記憶,那么突如其來的逆轉,則一下子將我們拉回了當下的物質世界!與此前沉穩(wěn)、悠長,充滿宗教色彩的音樂不同,編導在此段運用了一段經典的巴西音樂。在輕快、明朗的旋律中,一名男舞者用健美的動作和姿態(tài),不斷展示著身體的線條和肌肉的力量;另一名女舞者也邁起了“貓步”,像在 T臺上一同展示著曼妙的形體。其強烈的反差準確地表現出了韋特海姆所說,“這個世界本來就是內在與外在、精神與表象的統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