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芳
你覺中風是老年人的事,離自己還遠得很,是這樣嗎?其實,這種想法本身就很危險,隨著人們生活的逐漸富裕,中風的年齡越來越年輕。從今天開始,讓生活方式變健康,中風就不會輕易找上門。
1.早上別急著起床,并記得保暖
中風最常發(fā)生在季節(jié)變化、早晚溫差大的時候。冬天早上起床時,先別急著從溫暖被窩爬出,可以坐一下,或賴個床,讓身體適應(yīng)外界溫度后再起身。外出時記得帶外套或帽子、圍巾,保持溫暖。
2.早餐后喝杯溫開水
早晨喝水主要是幫助腸胃蠕動,讓早餐后排便順暢,否則水分不足或排便時過度用力,都易腦中風。
3.定期量血壓
量血壓是預防中風最基本的原則。研究發(fā)現(xiàn),當血壓每降低10個毫米汞柱(mmHg),中風的風險可減少一半。不只年紀大的人要注意血壓,服用避孕藥的年輕女性最好能在服用避孕藥之前先量血壓。
4.平時適度運動
每天只要運動15分鐘,一周90分鐘,就可減少24%的中風風險。有高血壓但持續(xù)運動的人,甚至可減少34%的中風風險。運動對于曾經(jīng)中風的人,也能預防二度中風。不運動的人血管容易堵塞,一旦血液循環(huán)差,往往小動就會出大問題。
5.飲食清淡,少油、少鹽
少油、少脂肪的飲食能降低膽固醇,避免缺血性中風。美國心臟學會建議從脂肪食物攝取的熱量,不要超過每日總熱量的30%,每日膽固醇的攝取最好少于300毫克。一顆雞蛋膽固醇含量約260毫克,因此每天吃一顆雞蛋是沒問題的。
從高脂魚類攝取Omega-3脂肪酸,有助控制血壓,并預防血管發(fā)炎?;蚴窃绮统匝帑溂右话褕怨?,燕麥的水溶性纖維可減少腸道吸收膽固醇,改變血中脂肪酸濃度,降低壞膽固醇及三酸甘油酯;堅果含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可維持動脈血管健康與彈性。
少吃培根、燻肉,少沾鹵汁,少用市售高湯塊,可減少攝取過高的鈉含量,避免水分滯留體內(nèi)而失衡,增加血壓與心臟負擔。
6.平時量脈搏,40歲以上定期做心電圖
研究發(fā)現(xiàn),40歲以后有四分之一的機會發(fā)生心房顫動,年紀愈大機會愈高。心房顫動是引起中風的潛藏殺手。如果患有心房顫動,引發(fā)中風的幾率約為一般人的5倍,死亡風險也高出2倍。因此建議每天量一下脈搏,正常人心跳平均每分鐘跳動60~100次,脈搏與心臟的跳動次數(shù)相同,若發(fā)現(xiàn)自己的脈動次數(shù)過低或不規(guī)律,要趕快看醫(yī)生。
另外,40歲以上體檢應(yīng)加做心電圖及頸動脈超音波,以檢查是否有心房顫動,并測量頸動脈內(nèi)層厚度及動脈硬化的程度,以判斷是否有腦中風的風險。
7.建議:曾患有子癇前癥的懷孕婦女服用低劑量阿司匹林,以預防中風。
過去我們多將阿斯匹林視為預防二度中風的藥物。但美國心臟學會與美國中風學會最新建議,曾患有子癇前癥或?qū)儆诟唢L險族群的婦女,可在懷孕12周起服用低劑量阿司匹林。雖然子癇前癥在生產(chǎn)后就會消失,但婦女若在孕期有妊娠高血壓或子癇前癥,未來高血壓、中風的幾率也提高。
對已有心血管疾病或中風病人,美國心臟學會與中風學會在2014年出版的《女性預防中風指引》中阿斯匹林建議劑量為50~100毫克;服用時須注意是否出現(xiàn)潰瘍、胃腸道出血或穿孔的副作用,一旦發(fā)生便須停用。此外,對于65~79歲的婦女,也建議她們每日服用81毫克的阿司匹林,以預防血栓形成。
8.藥物+改變生活習慣,可有效預防二度中風
研究指出,預防二次中風,與其在腦內(nèi)植入擴張動脈的血管支架,增進血流,還不如服用藥物及改變生活習慣(如運動、避免肥胖、戒煙等)來得有效。而有高血壓、高血脂的人,務(wù)必定期服用降血壓、降血脂藥物,才能預防再度中風。中風患者出院后使用抗血栓藥物,將來3個月內(nèi)再度中風的幾率下降67%。心房顫動患者中風后如服用抗凝血劑,3個月內(nèi)再發(fā)生中風的死亡風險也可降一半。
責編/昕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