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曉芳 修玉霞
摘 要:漢語國際推廣的宏觀目標就是培養(yǎng)學生用漢語進行跨文化交際的能力,四平這個具有東北特色的城市,濃厚的滿族文化氛圍是吸引留學生的重要原因。那么,四平有哪些滿族文化特色,以及如何在漢語國際推廣中發(fā)揮滿族特色并傳播滿族文化,本文將作詳細論述。
關(guān)鍵詞:滿族 文化傳播 漢語國際推廣
一、 四平滿族文化現(xiàn)狀
吉林省四平市是滿族語言文化的發(fā)祥地之一。這里有旅游文化景點之一的葉赫滿族旅游景區(qū),也有集科研與教學于一體的吉林師范大學的滿族文化研究基地。
葉赫滿族旅游景區(qū)是東北地區(qū)具有濃重滿族歷史文化特色的旅游勝地之一,該鎮(zhèn)距四平市區(qū)30公里,是滿族重要的一個發(fā)祥地,葉赫曾是清初孝慈高皇后的出生地、清末慈禧太后及隆裕皇后三代皇后的祖籍地,素有“皇后故里,鳳翔之地”的美譽。葉赫現(xiàn)有古城文化區(qū)包括葉赫古城遺址、康熙東巡駐地、古驛站、伽藍寺、娘娘廟等悠久的文化古跡。
吉林師范大學大學設(shè)有滿族文化的“五館五室”?!拔屦^”分別是:(一)滿族民俗館,藏品種類豐富,在國內(nèi)處于領(lǐng)先地位;(二)八旗譜牒館,是目前唯一的專門收藏、展示滿族譜牒資料的專館;(三)滿族佟佳氏歷史博物館,集佟姓研究資料之大成;(四)歷史文物館,館藏豐富的清代文物。(五)愛新覺羅·恒紹藝術(shù)博物館,收藏該家族藝術(shù)品數(shù)百件;“五室”是滿族資料室、滿族文物室、葉赫旅游資源開發(fā)展室、譜牒整理實驗室以及譜牒電化展室。
二、對外漢語文化傳播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語言和文化密不可分。對外漢語教學不僅是一種語言教學,更是一種文化教學。中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著五千年的歷史,擁有深邃古老的文化。在經(jīng)濟迅速發(fā)展的同時,中國向世界展現(xiàn)出獨特的文化魅力,諸如中國功夫、中醫(yī)、書法、茶藝等等更是廣受歡迎。學生們對中國文化感興趣的方面越來越廣,從最早的中國漢字、功夫、旅游逐步擴展到中國的經(jīng)濟、文化、政治、歷史、中醫(yī)、宗教等各個方面。許多外國人學習漢語的興趣正是被“中國獨特的文化魅力”所感染。
漢語國際推廣的宏觀目標是讓世界上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了解中國及中國文化,傳播中華文化。外語課程(包括中文在內(nèi))的真正內(nèi)容實際上不是語言的語法和詞匯,而是語言所表達的文化,學生要成為熟練的文化觀察者和分析者。我們要培養(yǎng)學生從宏觀角度認識中國文化。將中國文化放在國際背景框架中,培養(yǎng)學生在全球重大事件背景下看待中國角色的意識,使他們了解國際背景下中國的發(fā)展趨勢。注重將中國文化和學生本土文化相聯(lián)系,通過比較的方式幫助學生更好地透過文化現(xiàn)象,真正理解中國人看待世界的方式。
文化的范疇除了傳統(tǒng)的中國文化之外,還可以包括留學生學習漢語的城市的文化特色。中國遼闊的國土造就了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四平這個具有典型東北特色的城市,濃厚的滿族文化氛圍是吸引留學生的重要原因。
三、對外漢語教學中滿族文化的傳播
滿族文化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滿族在長期的歷史發(fā)展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飲食習慣、建筑風格、服飾風格、宗教習慣以及生活習俗等。如飲食上有滿族特色的的薩其瑪、蘇葉餅、火鍋等,生活上喜歡住炕與煙囪相通的“萬字炕”、滿族婦女穿的旗袍、獨特的薩滿宗教以及最具民族風格的滿族曲藝和剪紙等等。這些具有濃郁滿族風情的文化對于來自世界各地的留學生來說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這些具有滿族特色的文化我們在對外漢語教學中怎樣傳播呢?我們可以通過下面幾種方式
(一)觀看影視片。選取有滿族特色的紀錄片或是電影、電視劇等。對一個已經(jīng)從課堂上或書本中得到一些中國文化和社會知識的學生來說,看影視片能將他們想象的事物現(xiàn)實化和具體化,給他們一些較深的活生生的印象。這樣能直接或間接反映中國的一些社會真實面貌,從這些電影中學生對滿族文化有一個大概的印象。
(二)參觀實踐。教師可以帶學生參觀像葉赫這樣的滿族旅游景區(qū)、吉林師大的滿族文化館,邊觀看邊講解。讓學生在實踐中對于滿族的歷史、生活等有直觀的了解。這樣的實踐課將課堂和課外學習有機地結(jié)合了起來,將課堂上學到的東西運用到實踐中,可以說是對課堂教學的一個有效的檢驗,而且讓學生感覺學有所得,進而激發(fā)其學中文的熱情。
(三)滿族文化選修課。這樣的課程是針對具有一定漢語水平的中高級留學生來說的,教師選講有典型滿族文化特色的課程使學生對滿族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四、結(jié)語
外國人來中國留學,不僅是為了學習漢語,更重要的是了解中國特別是當?shù)氐奈幕?,進而盡快融入當?shù)氐纳?。所在城市的風土人情和歷史文化一定對他們有極大的吸引力。只有讓留學生熟悉中國文化,才能讓他們更好的習得漢語。所以,從事對外漢語的工作者有責任有義務將語言教學與文化傳播有機地融合起來,在教授語言的同時傳播中國文化,充分發(fā)揮傳播中國文化的使者作用。
(基金項目:吉林省四平市社科項目2012“四平滿族文化傳播與對外漢語教學”的支持)
參考文獻:
[1]張麗.滿族文化遺產(chǎn)的基本特征及其旅游深度開發(fā)[J].滿族研究,2010,(01).
[2]于鵬翔.吉林師范大學滿族語言文化特色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吉林師范大學學報,2012,(05).
[3]劉靜.淺析滿族文化資源的概念和種類[J].經(jīng)濟研究導刊,2013,(02).
(溫曉芳,修玉霞 吉林四平 吉林師范大學國際文化交流學院 136000)
現(xiàn)代語文(學術(shù)綜合) 2014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