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一平 李寧 鄧錫岳
中藥是我國傳統(tǒng)治療方式,相對與西藥而言,中藥更標榜“治標治本”,通過對患者機體的調節(jié)達到治療效果。研究發(fā)現,人體在生長至一定年齡階段時,體內各器官、生理機能便會開始出現衰退現象,這屬于不可避免的生長規(guī)律。但在生物醫(yī)學以及藥學研究不斷進步的背景下,研究者發(fā)現部分中藥中的成分能夠達到延緩衰老程度,雖然無法避免衰老,但能夠通過調節(jié)機體功能讓器官狀態(tài)長期處于該年齡段最佳狀態(tài)。本文通過對比方式,用兩年時間了解了研究對象在中藥干預下血液與心臟功能,希望能夠為抗衰老中藥的藥理分析提供幫助。
1.1 研究對象 本次研究在2011年10月共選取100例研究對象,其中男52例,女48例;年齡45~60歲。所有患者在研究前均需至醫(yī)院詳細診斷證明沒有嚴重基礎性疾病。同時將患有繼發(fā)性高血壓、心肌病、心功能衰退等病癥的患者排除在外,以免影響研究結果。
1.2 方法 將選取的100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及觀察組。對照組研究對象不使用任何藥物,讓其自然發(fā)展;觀察組研究對象使用中藥進行干預。對比2組對象在2年后血液狀況以及心臟功能狀況,了解抗衰老中藥作用程度。本次研究選用的中藥抗衰老藥物有紅景天300g,丹參144g,三七125g,川木香100g,枸杞子300g等(可參照天參膠囊藥方)。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根據上述方式將得出的數據進行匯總,在軟件使用方面本次研究采用的是SPSS19.0版本統(tǒng)計學軟件,正態(tài)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血漿SP含量變化研究 對比2組研究對象血漿SP變化情況,對照組僅了解在數據最終統(tǒng)計階段含量,觀察組還需對比抗衰老中藥使用前后2年間情況(見表1)。
根據表1可以看出,2組研究對象對比存在顯著差異性,且中藥干預組在干預前后血漿SP含量差異同樣較大。
2.2 心臟功能對比研究 本次研究對2組研究對象的心臟功能展開調查,了解了中藥干預組在兩年期間各項指標變化狀況。研究主要包含LVID、IVST、LVPWT、LVM以及LVMI這幾項(見表 2)。
表1 血漿SP含量對比表
根據表2可以發(fā)現,中藥干預下研究對象在LVID、IVST、LVPWT、LVM、LVMI這五個方面變化程度較明顯(P<0.05),其中LVM變化顯著(P<0.01)。由此可見,中藥干預能夠有效緩解研究對象心臟功能衰退程度,達到延緩衰老效果。
表2 心臟功能對比表
中藥是由動植物以及一些礦物質經過提煉得到的活性物質群,具有抗衰老能力的活性成分較多,例如苷類、多酚類、氨基酸類、多糖類等,這些成分均能夠起到延緩衰老的作用。其藥理作用如下。
3.1 清除過剩自由基 人體中的自由基成分隨著衰老程度的加重不斷增多,而體內將這些自由基清除的系統(tǒng)已經無法有效將其多余部分清除,造成衰老。因此減少自由基的產生或將過剩自由基清除是延緩衰老的必經之路。實踐證明,中藥中的抗衰老成分可達到這一效果,例如黃芪、五味子、阿膠、枸杞、靈芝、銀杏葉、大黃等,能夠將身體中分泌過多的自由基清除[1-2]。
3.2 增強免疫力 免疫力對人體起到保護作用,因此對抗衰老存在輔助作用。當人體免疫系統(tǒng)正常時,機體中分子與細胞的調節(jié)作用增強,在老化速度上起到減緩作用[3-4]。在眾多中藥材中不乏增強免疫力的有效藥材,例如冬蟲夏草能夠促進特異性抗體的生成;人參中的人參皂苷能夠增強體液免疫以及細胞免疫[5-6],幫助形成免疫抗體;阿膠對于活化細胞效果較好。
3.3 延長細胞壽命 細胞活性很大程度決定了衰老程度,例如老年人皮膚相對于青年人而言較為松弛,這就是細胞活性減弱所致。中藥中以絞股藍為首,能夠增強機體內細胞活性,將組成生物體的細胞繁殖傳代延長。
另外在修復DNA損傷方面,一些中藥材(例如熟地)的水煎液能夠增強過氧化氫酶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同時加強將活性氧清除的能力,從而提升DNA損傷修復功能,達到延緩衰老的效果[7-8]。
總之,正確合理的使用中藥材能夠有效優(yōu)化用藥者血液SP含量以及心臟功能。相關研究者還應在今后研究中加大投入,將中藥廣泛應用于抗衰老治療中。
[1]杜素娟,郭曉恒,高雪琴.中藥延緩衰老的研究進展[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09(12):236-238.
[2]沈啟良.抗衰老中藥的藥理分析與研究[J].中國民族民間醫(yī)藥,2010(14):40.
[3]王紅秋,史婉璐.抗衰老中藥的藥理研究近況[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2(16):4.
[4]徐大鵬.抗衰老中藥的藥理分析與研究[J].科技與企業(yè),2012(14):316.
[5]劉步芹,黃麗.抗衰老中藥的研究進展[J].內蒙古中醫(yī)藥,2012(16):49-50.
[6]艾斯木提拉·奴拉合買提,阿不都熱依木·玉蘇甫.中藥延緩衰老機制的研究進展[J].新疆醫(yī)科大學學報,2012(12):1678-1682.
[7]何惠芳.常用 6味抗衰老中藥的應用研究[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3(2):248-249.
[8]李春生,鄧洪斌,李電東,等.中國傳統(tǒng)抗衰老藥物篩選研究的現狀和問題[A]//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學會虛證與老年醫(yī)學專業(yè)委員會、暨南大學.第十三次全國中西醫(yī)結合虛證與老年醫(yī)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學會虛證與老年醫(yī)學專業(yè)委員會、暨南大學,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