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芳 楊啟梅
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是指在妊娠過程中初次發(fā)生的任何程度的糖耐量異常,不論是否需用胰島素治療,不論分娩后這一情況是否持續(xù)[1]。糖尿病孕婦中80%以上為GDM,糖尿病合并妊娠者不足20%,GDM發(fā)生率世界各國報道1%~14%,我國發(fā)生率1%~5%。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該病的發(fā)病率也呈現(xiàn)增加趨勢[2]。因此,為了減低妊娠期糖尿病對母嬰的危害,有效控制孕婦妊娠期的血糖,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提高孕婦的治療依從性[3]。廣東中醫(yī)藥大學附屬南海婦幼保健院2010年7月~2012年10月對來診的GDM患者采用了個案管理模式,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0年7月~2012年10月,在廣東中醫(yī)藥大學附屬南海婦幼保健院產科門診產檢的GDM患者且在糖尿病護理專科門診建立個案管理的孕婦60例為試驗組,年齡 21~43 歲,平均年齡(29.21±4.86)歲,體質量 38~71kg,平均體質量(52.16±8.88)kg;其中初產婦50例,經產婦10例。選擇同期未到糖尿病護理??崎T診就診,未建立個案管理,只進行普通產檢及一般飲食健康宣教的GDM孕婦60例為對照組,年齡 21~39 歲,平均年齡(29.41±4.04)歲,體質量 30~75 kg,平均體質量(50.95±7.68)kg;其中初產婦48例,經產婦12例。2組孕婦在年齡、孕周、體質量、臨床表現(xiàn)、孕產史上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所有孕婦均確診為GDM患者,診斷標準參考第7版《婦產科學》[4]。具體為:50g糖篩查試驗(GCT):空腹口服50g糖后1h血糖≥7.8mmoL/L為異常,GCT異常者行 75g糖耐量試驗(OGTT),血糖值診斷標準為:空腹≥5.6mmoL/L、1h≥10.3mmoL/L、2h≥8.6mmoL/L、3h≥6.7mmoL/L。OGTT存在一項異常者為糖耐量異常,兩項或兩項以上異常者為GDM;50gGCT 1h血糖≥11.1mmoL/L,空腹血糖≥5.8mmoL/L;2次空腹血糖≥5.8mmoL/L均可診斷為GDM。排除標準:雙胎或多胎妊娠,孕前已有糖尿病或使用胰島素治療的孕婦,合并有妊娠期高血壓及甲狀腺功能亢進、甲狀腺功能減退病史的孕婦,妊娠合并心、肝、腎功能損害的孕婦。
1.3 研究方法 2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均給予一般常規(guī)GDM宣教;而試驗組患者則在護理專科門診接受一對一教育,通過評估、建立檔案、計劃、實施、評價、反饋等步驟實現(xiàn)全程的管理。首次就診,評估孕婦全面情況,建立檔案,為孕婦設定營養(yǎng)及運動方案:按三大物質的合理比例及孕婦的體重質量、工作狀況等計算每日總熱量,并進行合理分配:早餐占總熱量的10%,午餐、晚餐各占30%,上午、下午、睡前加餐占10%。每日按5~6餐進食。孕中期以后,每周熱量按3%~8%的數(shù)值適當調整,并以生動的食物模具強化孕婦的印象,知道孕婦用固定的容器量取米、面并計量,以食物交換份互換食物品種,注重飲食品種的搭配并以日記方式記錄。運動指導:孕婦適用運動的種類、運動的強度時間、心率的變化以及禁忌證等,發(fā)給運動處方;健康教育:發(fā)給自編的《妊娠期糖尿病飲食指導手冊》。血糖監(jiān)護:指導檢測血糖的時間及頻次、注意事項、自測血糖的方法等;胎兒監(jiān)護:指導數(shù)胎動的方法、左側臥位的意義,緊急情況的應對方法等。系統(tǒng)教育一周后復診,監(jiān)測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的變化。若空腹血糖<5.6mmol/L,餐后2h<6.7mmol/L,每周就診1次,連續(xù)監(jiān)測2周正常后隨著產檢時間進行復診。若空腹血糖>5.6mmol/L,餐后2h血糖>6.7mmol/L,建議購買血糖監(jiān)測儀每天在家監(jiān)測空腹血糖以及三餐后2h血糖情況,每周空腹血糖3次以上>5.6mmol/L或餐后2h血糖>6.7mmol/L需住院治療。整理檔案及認真填寫相關表格。
1.4 觀察指標 建立檔案,針對性教育1周后監(jiān)測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的變化;以后根據血糖情況,每周或2周監(jiān)測血糖及血紅蛋白的變化。整個孕期觀察孕婦飲食的依從性、運動依從性、血糖監(jiān)測的依從性、回診率等指標的情況。
治療依從性評價標準[5]:(1)完全依從:是指在臨床治療過程中,能夠嚴格遵照醫(yī)囑,并堅持規(guī)范治療者。(2)一般依從:是指在臨床治療過程中,能夠基本遵醫(yī)囑治療,偶爾不規(guī)范者。(3)不能依從:是指在臨床治療過程中,時常不遵醫(yī)囑,不能堅持或中斷治療者。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統(tǒng)計軟件包建立數(shù)據庫并進行處理分析。正態(tài)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配對設計的t檢驗或成組設計的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構成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試驗組與對照組患者空腹血糖情況的比較 試驗組和對照組干預后空腹血糖均低于干預前水平,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組干預后的空腹血糖之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 1)。
表1 2組妊娠期糖尿病孕婦干預前后空腹血糖的比較(mmol/L)
2.2 患者餐后2h血糖情況的比較 試驗組和干預后餐后2h血糖均低于干預前水平,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干預后試驗組餐后2h血糖降低程度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2)。
表2 2組妊娠期糖尿病孕婦干預前后餐后2h血糖的比較(mmol/L)
2.3 患者糖化血紅蛋白情況的比較 因孕婦的失訪、不配合等原因,本研究共收集到試驗組干預前后糖化血紅蛋白完整數(shù)據48例,對照組完整數(shù)據28例,試驗組和對照組干預后糖化血紅蛋白均低于干預前水平,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干預后試驗組糖化血紅蛋白降低程度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3)。
表3 2組妊娠期糖尿病孕婦干預前后糖化血紅蛋白的比較
2.4 2組患者治療依從性情況的比較 試驗組經個案管理模式干預后,其治療依從性與對照組比較,完全依從的比例顯著提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24.34,P=0.000,見表 4)。
表4 2組妊娠期糖尿病孕婦治療依從性的比較[n(%)]
2.5 2組患者回診率情況的比較 在研究中,回診(3次)以上者納入回診病例,計算回診率,經個案管理模式干預后,試驗組中60例均有再次復診,就診3次以上52例,回診率86.7%,對照組的回診42例,回診率為7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91,P=0.027,見表 5)。
表5 2組妊娠期糖尿病孕婦回診率的比較
本研究結果顯示,對糖尿病患者的個案化管理干預與普通的營養(yǎng)宣教均能夠降低GDM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但試驗組對餐后2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的降低程度優(yōu)于對照組,對空腹血糖的改變程度兩種方法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試驗組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回診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血糖控制不滿意 GDM產婦的母嬰不良結局的發(fā)生率較高,產婦易出現(xiàn)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羊水過多、產后出血和胎膜早破,新生兒易出現(xiàn)巨大兒、宮內窘迫、新生兒低血糖和新生兒窒息[6]。GDM的危險性增加孕婦的焦慮和不安,而煩躁、抑郁、焦慮等不良情緒可以使體內生長激素、胰高血糖素、去甲腎上腺素等應激性激素分泌增加,進一步引起血糖升高,從而加重病情,造成惡性循環(huán)[7]。GDM孕婦如果在孕期盡早得到及時的診斷和治療,滿意的血糖控制可以顯著減少母嬰不良結局的發(fā)生,使其能安全渡過孕產期,母嬰預后將得到明顯改善[8]。本院糖尿病護理??崎T診針對GDM患者采取一對一的個案管理模式,除了糖尿病教育與護理外,還關注患者孕期的心理過程,對患者孕期的負面情緒進行了有效的調節(jié),從而使患者情緒穩(wěn)定,精神放松,提高了患者對疾病的認識水平和自我的監(jiān)護能力,使得患者能夠積極地配合我們的治療方案,改善不良的生活習慣。GDM患者個體化的營養(yǎng)管理與普通的營養(yǎng)宣教相比,更注重個體化,在GDM營養(yǎng)治療的基本原則基礎上,根據每個孕婦不同的情況制訂不同的營養(yǎng)治療方案,給予孕婦更細致的指導、更嚴格的監(jiān)督和管理,保證了醫(yī)學營養(yǎng)治療的順利實施,更有效地控制血糖,從而減少并發(fā)癥和降低母兒的危險系數(shù),減少母嬰不良結局的發(fā)生,保障母嬰的身心健康。
[1]鄭修霞,婦產科護理學[M].4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9:128.
[2]白滿,繆桂芳.全程健康教育與管理對妊娠合并糖尿病的影響[J].廣東醫(yī)學院學報,2009,27(1):46.
[3]葉湘萍.妊娠期糖尿病 158 例分析[J].當代醫(yī)學,2013,19(25):71-72.
[4]樂杰,婦產科學[M].7 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150-154.
[5]董君梅.全程健康教育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及治療依從性的影響[J].中國婦幼保健,2013,28(1):20-22.
[6]宋曉平,張艷梅.妊娠期糖尿病對母嬰結局影響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3,28(5):767-769.
[7]尹紅.妊娠合并糖尿病的護理進展[J].天津護理,2005,13(2):116-117.
[8]陳小燕,黃滿輝.早期血糖控制對妊娠糖尿病孕婦妊娠結局的影響研究[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2,19(10):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