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申雅裝飾工程有限公司 上海 200437
目前,常用的建筑物外墻(陶瓷磚墻面)裝飾改建工藝有兩種:在原有的陶瓷磚面上增涂外墻涂料;在原有的陶瓷磚面上翻新新的外墻面磚。
針對傳統(tǒng)工藝,改進后施工工藝流程為:檢查(起殼、剝落、開裂部分)→鑿除(起殼、剝落、開裂部分)→修補(鑿除部分)→清洗墻面→涂刷界面劑→彈線分格、排磚→鋪貼面磚→面磚勾縫→清洗墻面。
上海復旦附中旦華樓位于國權路383號,旦華樓為地面6 層框架結構,建筑總高23.90 m,外墻總面積達5 000 m2。旦華樓建筑始建于上世紀70年代,外墻飾面體現(xiàn)了那個年代的文化特色,故改建要求保留這個特色,還要求倡導綠色環(huán)保節(jié)能。
(a)時間緊:外墻總面積將近5 000 m2的改建工程工期要求60 d內(nèi)完成。
(b)改建要求高:保留復旦附中的特色文化元素以及倡導綠色環(huán)保的理念,外墻翻新材料用復旦紅劈開磚,保留其原有的視覺觀感。
(c)外墻面磚部分起殼、脫落,大部分雖未起殼但污染嚴重。
(d)高溫對施工的影響:施工周期為2013年7月1日~8月28日,這段時間是一年當中最熱的,又是戶外作業(yè),無疑將影響工程施工進度。
綜合以上幾大難點,我們認為:改進傳統(tǒng)施工工藝、采用新材料是解決目前已存在問題的最好辦法。我們對目前市場上現(xiàn)有的眾多類別粘結劑,經(jīng)過做大量的實驗性對比和走訪專業(yè)粘結劑廠家,最終選擇了符合本項目施工要求的新專用粘結劑。該粘結劑可取代光滑混凝土表面的堿洗除油、人工鑿毛等工序;可提高粘結力10 倍以上,并可直接在舊磚面上粘貼新磚面。
(a)結合施工現(xiàn)場做實驗性測試:在施工現(xiàn)場選取1 m2左右的平整度較好的面磚墻面,經(jīng)過檢查(起殼、剝落、開裂部分)→鑿除(起殼、剝落、開裂部分)→修補(鑿除部分)→清洗墻面→涂刷粘結劑后鋪貼新選用的劈開磚。
(b)經(jīng)過3天的等待,劈開磚與原有外墻面磚已完全粘貼牢固。我們和業(yè)主用專業(yè)工具敲打劈開磚表面,驗證是否有起殼、剝落現(xiàn)象。過程中未見上述情況。劈開磚與外墻面磚粘結完好。為進一步驗證新粘結劑的粘結力強度,我們采用了破壞性試驗即用小鐵錘用力敲打劈開磚,直到劈開磚表面完全碎裂,經(jīng)試驗,劈開磚與原外墻面磚粘貼面粘結仍然完好。
(c)通過此次實驗,驗證了專用粘結劑的效果,為今后同類型外墻改建翻新面磚提供了參考經(jīng)驗。
2.4.1 外墻面磚的選擇
劈開磚是本建筑外墻的裝飾材料之一,它采用各種黏土為主原料,組成結構十分穩(wěn)定,不會出現(xiàn)二次風化裂解,黏土不含放射性物質(zhì),生產(chǎn)過程中不添加任何化工顏料和有害物質(zhì),是目前市場上最環(huán)保的陶瓷產(chǎn)品,屬綠色環(huán)保產(chǎn)品。其性能指標如下:
(a)吸水率≤6%;
(b)破壞強度:厚度≥7.5 mm、平均不小于950 N;厚度<7.5 mm、平均不小于600 N。
(c)面磚斷裂模數(shù)平均值不小于20 MPa,單個值不小于18 MPa。
(d)色差:距離磚面3 m處目測不明顯(或雙方約定2 m站立目測無色差),窯變磚允許存在色差,但需經(jīng)設計確認。
(e)對表面顏色用穩(wěn)汞弧燈照射28 d,不褪色。
2.4.2 外墻磚翻新施工工藝
(a)檢查。用專用小錘子或其他專用工具敲打外墻磚面,探測外墻面磚是否有空鼓、起殼、開裂現(xiàn)象,如有即應對這部分進行敲除,對于小面積起殼或空鼓并開裂的外墻磚可用切割機或沖擊鉆清除。
(b)修補。清除外墻面磚表面的污染的部分,鑿除或敲除的部分用水泥砂漿填補直至與原有面磚齊平。
(c)清洗。等待修補的水泥砂漿表面發(fā)白后,用高壓水槍配合鋼絲球?qū)ν鈮γ娲u進行清水清洗,沖洗面磚表面的浮塵。
(d)涂刷界面劑。待清洗墻面全部完畢后,經(jīng)過幾個小時的日曬,在瓷磚表面水分干燥后,用粘結劑進行瓷磚表面涂刷。使用方法:使用前先將液體組分攪拌混合均勻,再將液體與水泥、中砂以1∶1∶1(質(zhì)量比)的比例用電動攪拌器充分混合均勻后,靜置5 min左右即可進行施工;拌好的漿料宜控制在2 h內(nèi)用完,施工現(xiàn)場環(huán)境溫度在5~40 °C為宜。再用刷子或滾筒對瓷磚表面進行均勻的涂刷,注意不能漏刷,然后等待界面劑收干,過程中要全面檢查是否有漏刷的部分,如有應及時補刷。
(e)排列。同一面墻體上面磚橫豎排列按設計要求,不允許有非整磚出現(xiàn),磚縫寬度控制在7 mm±1 mm之間。根據(jù)技術人員提供的橫、豎向控制線,施工人員彈掛排列線,特別要求門窗洞口邊線必須先掛起。待彈掛好后由測量人員采用水準儀和經(jīng)緯儀進行復核,全部合格后,方可進行下一道工序[7]。
(f)鋪貼新墻面磚。鋪貼順序應由下至上分段進行,而每段內(nèi)的鋪貼順序也應該自下而上的進行,一般先貼附墻柱面,后貼大墻面,再貼窗間墻。
采用了專用粘結劑,物理力學性能良好,與多種材料粘結力強,施工操作簡便,便于控制和檢驗施工質(zhì)量;抗?jié)B性能優(yōu)良,抗凍融性能優(yōu)良,耐酸、堿鹽的腐蝕性能好;可在潮濕環(huán)境下施工與硬化,硬化收縮小且略有韌性,不污染環(huán)境、且對人體無害??墒够炷僚c粉刷層結合牢固,耐熱性和耐久性大為提高,粉刷前不需澆水,減輕了施工難度,提高了工程質(zhì)量。施工過程中,因采用了新材料新工藝,取代光滑混凝土表面的堿洗除油、人工鑿毛等工序,省去了批嵌瓷磚墻面膩子的工序環(huán)節(jié),在已涂刷的界面劑上直接鋪貼劈開磚,大大節(jié)約了施工周期。
(g)面磚的勾縫及清洗。劈開磚的縫隙寬窄尺寸根據(jù)設計要求為準,本工程劈開磚縫隙控制在8 mm左右。工藝:用1∶1的專用填縫劑勾縫,再用灰匙喂縫,首先勾橫向的縫隙,后再勾豎向的縫隙,勾好后要求用專業(yè)工具碾壓,使縫隙凹進面磚2~3 mm。施工中應盡量避免填縫材料或水泥砂漿弄贓磚面,清洗前先檢查灰縫有無開裂,若遇開裂及時修補。填縫完工后15~24 h(具體可根據(jù)當時的天氣而定),且磚粘結到一定強度后,用清水從上至下全面刷洗磚面直至干凈為止[8]。改建后外立面如圖1所示。
圖1 改建后的外墻面效果
本工程經(jīng)過反復試驗和實踐驗證,總結出一套成熟實用的外墻面磚翻新施工工藝,在保證粘結牢固基礎上,有效地控制了裂縫和外墻滲漏的現(xiàn)象。本工程因采用了新材料新工藝,縮短了工程施工周期,減少了建筑垃圾的產(chǎn)生,節(jié)約了施工成本,也保證了本工程的施工質(zhì)量,為倡導綠色環(huán)保和節(jié)約能源作出了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