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鐵隧道集團三處有限公司 深圳 518052
本案例是一個典型的深基坑工程,其工點位于新疆烏魯木齊市天山區(qū)勝利路、新華南路、三屯碑路及燕兒窩路交匯處,地處鬧市區(qū),南郊客運站和水上樂園匯聚于此,人流量和車流量較大。在項目東南側110 m處有一水庫分布,對于基坑開挖的環(huán)境條件極為不利。地下水補給極其豐富。工程最大的難度就是基坑開挖的止水效果,工程成敗也是能否將基坑止水帷幕達到設計要求的100%可靠度。
本項目分布在沖溝內(nèi),上游有一水庫,地下水豐富,且開挖面及以下一定深度范圍內(nèi)均為松散的圓礫、粉土及粉砂。同時在基巖里分布有不規(guī)則裂隙,地下水的分布形式多樣,為松散巖類孔隙潛水、承壓水和基巖裂隙水。
本案例在止水帷幕的選擇上進行過多次的現(xiàn)場試驗和探討,原設計方案采用旋噴工藝,由于在松散的地層中,旋噴樁完全不能成樁,不能隔斷地下水,如采用地下連續(xù)墻,由于地層組成復雜,有礫石和基巖,普通的抓斗不能成槽,需要銑槽機成墻,施工成本很大。經(jīng)過多種方案的選擇,本項目采用了新的施工工法——塑性混凝土咬合樁支護結構——來完成本基坑的擋土和止水墻。
根據(jù)成因和勘察測試,場地內(nèi)主要地層由沖積洪積河床堆積形成的第四系全新統(tǒng)粉土、砂類土、圓礫和角度不整合下伏的三疊系泥巖、砂巖、礫巖構成。第四系地層厚度差異較大,沉積紊亂,巖性分布縱、橫向變化均較大;三疊系基巖面起伏較大。場地地表普遍分布厚度不均的人工填土。
本項目最初方案為鉆孔樁排樁+2 道錨桿,止水帷幕采用旋噴樁。施工采用順作法,基坑開挖中心島的方式。
由于在現(xiàn)場旋噴樁試樁時,在該地層中采用旋噴樁無法成樁,經(jīng)過多次技術認證,止水帷幕改為塑性混凝土咬合樁。塑性混凝土咬合樁(止水帷幕)和鋼筋混凝土鉆孔樁灌注樁排樁作支護結構,該2 種樁型獨立成排。由于采取了塑性混凝土樁,其強度低、韌性好,在施工機械選配上帶來很多便利,本項目選配了三一重工SR220旋挖鉆機,即可以順利成孔灌注。施工功效高,單班每天成孔16 根,為施工贏得了時間。
通過本站點主體圍護結構方案的調(diào)整,同時在施工中積累了塑性混凝土配合試驗以及成樁施工經(jīng)驗。本文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塑性混凝土咬合樁”設計及施工方法,將止水帷幕和支護結構兩墻合一,以便節(jié)約投資減少能耗。
塑性混凝土咬合樁(plastic concrete interlocking pile)以下簡稱PCP工法,即是塑性混凝土樁之間套打鋼筋混凝土鉆孔樁形成連續(xù)墻,起到擋土止水的作用(圖1)。鋼筋混凝土樁承擔截面的抗彎,其承載力驗算可以參照現(xiàn)行的規(guī)范執(zhí)行,本文主要補充塑性樁的承載力驗算,其包括:塑性樁在鋼筋混凝土樁之間的錯動剪力設計值(V),軸向抗壓設計值(N),抗彎承載力(M)均由鋼筋混凝土樁承擔。
圖1 剛性樁與塑性樁間錯動剪切破壞驗算
塑性混凝土樁應驗算塑性混凝土樁與剛性樁樁身局部抗剪承載力。塑性樁與鋼筋混凝土樁(剛性樁)之間的錯動剪切承載力和按下式驗算:
式中:τ1——剛性和塑性樁之間的錯動剪應力設計值(N/mm2);
Q1——剛性和塑性樁之間單位深度范圍內(nèi)的錯動剪力標準值(N/mm);
q——作用于計算截面處的側壓力標準值(N/mm2);
L——剛性樁之間的凈距(mm);
de——錯動剪切高度(mm);
τ——塑性混凝土抗剪強度設計值(N/mm2);
τc——塑性混凝土抗剪強度標準值(N/mm2)。
塑性混凝土樁,在單位深度受側壓力的作用,對塑性混凝土產(chǎn)生的壓應力驗算。
式中:F——作用效應的抗壓強度設計值(N/mm2);
fcs——塑性混凝土抗壓強度設計值(N/mm2);
T——拱高(mm);
b——計算寬度(mm)。
式中:F——塑性混凝土軸向抗壓設計值(kN);
Fk——按作用標準值計算的軸向設計值(kN);
式中:l——拱軸水平長度(mm);
h——拱軸高度(mm);
q——作用于計算截面處的側壓力標準值(N/mm2)。
本文以三屯碑路站地下交通樞紐為工點,采用塑性混凝土咬合樁的塑性樁進行驗算分析。本項目基坑開挖深度為12.10 m,圍護壁采用PCP工法,內(nèi)設2 道錨桿。采用Φ800 mm@1 200 mm塑性混凝土咬合樁,搭接200 mm,樁的嵌固深度為6 m。鋼筋混凝土樁的樁身混凝土強度等級為水下C30,塑性混凝土樁身強度為5 MPa。
圖2 計算單元剖面
圖3 圍護壁排樁布置
根據(jù)圍護壁設計方案(圖2、圖3),土拱參數(shù)為:
T——拱高=250 mm;
h——拱軸高度=101 mm;
L——拱軸水平長度=449 mm。
根據(jù)本項目的巖土條件以及《建筑基坑支護技術規(guī)程》JGJ120—2012計算單元土應力包絡線見圖4。
圖4 單元土應力計算模型及最大挖深時水土壓力曲線
根據(jù)單元的計算,本項目塑性混凝土配合比28 d抗壓強度按5 N/mm2配制,考慮到水下灌注的影響,最終成樁抽芯取樣的混凝土強度不低于3 N/mm2?;炷翝B透系數(shù)為<2×10-7cm/s。最終確定的塑性混凝土配合比: 水泥∶膨潤土∶水∶砂∶石為150∶60∶252∶890∶890,水膠比為1.20。實測28 d的混凝土強度為5.3 MPa。
4.4.1 塑性樁錯動抗剪承載力
滿足驗算條件。
4.4.2 塑性混凝土軸向抗壓承載力計算
塑性樁的軸向抗壓承載力<5 N/mm2,滿足軸向抗壓強度要求。
由此可見,當塑性混凝土樁的樁身強度設計值達到5 N/mm2時,設計選用的塑性樁截面及樁身混凝土強度完全滿足截面承載力要求。
由于采用了塑性混凝土樁,施工采用了旋挖成樁的工藝,在施工主要增設排樁的施工導墻,在基坑開挖對施工的樁位進行了開挖驗樁,其止水效果很好,無明顯的滲漏現(xiàn)象。樁與樁均完全咬合。
通過烏魯木齊市軌道交通1號線三屯碑路交通樞紐站基坑圍護方案的設計與施工,對于塑性混凝土土咬合樁工法得出以下結論:
(a)塑性混凝土咬合樁,在松散巖土層中特別是卵礫石地層中,常規(guī)止水樁難于實現(xiàn)時,采用塑性咬合樁,能起到止水、擋土作用;
(b)塑性混凝土咬合樁,由于其強度低便于咬合施工,其施工的可靠度大大高于剛性咬合樁,同時可以節(jié)約機械能耗,增加施工速度;
(c)盡管咬合樁的樁身強度和現(xiàn)行的建筑基坑規(guī)范有一定的沖突(要求混凝土強度不小于C20),但可以通過對其驗算,同樣能滿足設計規(guī)范要求;
(d)根據(jù)計算,當主動土壓力在196 kN·m時,塑性混凝土設計值5 N/mm2均能滿足截面承載力要求;
(e)塑性混凝土在水利壩基止水應用雖廣,但在深基坑工程可以作鋼筋混凝土咬合使用,具有抗彎和軸向受壓的地下連續(xù)墻,該工法實用性強,巖土使用條件廣,可以作為一種新工法來推廣應用于深基坑工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