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沖
課堂提問是一種有效的教學組織形式,它既是重要的教學手段,又是一項設疑、激趣、引思的綜合性的教學藝術。教師只有對提問進行藝術設計,巧妙使用,恰到好處,才能產(chǎn)生積極作用,達到良好的效果。我就結(jié)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一下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的提問藝術。
一、提問要有目的
課堂提問首先要解決“問什么”的問題,即教師應在課前有所準備,善于對教材的內(nèi)容進行處理,能抓住教材中的重點和難點。選擇那些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關鍵點,問一問為什么,求一求所以然。善于利用學生易混、易錯的問題進行提問,然后引導學生通過對問題的剖析,最終達到解惑的目的,讓學生獲得一種成就感。例如我在教學生解答一道題:學校把360本科技書分別放在上、中、下的書架上,上層的1/4等于中層的1/5,等于下層的1/6,求下層書架上放多少本書?此題有一定的難度,學生都在苦思冥想,這時我點撥提問:“這三層書架中每層的書各有多少份?每一份的本數(shù)是都相等嗎?為什么?這三層共有多少份?”經(jīng)這樣一問,學生思路頓開:上層有4份,中層有5份,下層有6份,所以一共有15份。下層占科技書總本書的6/15,也就是360本的6/15。這道題就這樣被解決了??梢娺@一問正既疏導了學生思維的障礙,解決了疑難,有促進了學生思維的發(fā)展。
二、提問的語言要準確
我認為,提問的語言必須抑揚頓挫才能引起學生的注意,還必須準確精煉才能讓學生聽清楚提問的內(nèi)容和要求。切忌含糊其辭,模棱兩可,或者過多地釆用“對不對”、“是不是”等問法,這樣只會使學生感到乏味、累贅,從而養(yǎng)成死記硬背或未經(jīng)認真思考就隨聲附和等不良習慣,那就難以培養(yǎng)學生積極向上的學習態(tài)度了。
三、提問要選擇恰當?shù)臅r機
恰當?shù)卣莆仗釂柕臅r機,可以使提問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當學生的思維還沒有啟動的時候,提問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懸疑,促使學生去主動探究答案,積極思考從而攻克難關。例如:教“分數(shù)的意義”時,我組織學生直觀操作,將自己手上的12個圓平均分一分,把得到的一份舉起來。(1)想一想,你得到的這一份,可以用什么分數(shù)表示?(有的學生舉起1個,有的2個,有的3個,有的4個,有的6個)(2)為什么都是一份,有的同學舉起的是一個,而有的是2個,3個,4個,6個呢?這是怎么回事,誰來介紹一下你是怎么分的?……(3)同樣的12個圓,都是平均分,都取了其中的一份,得到的圓的個數(shù)卻不相同,所表示的分數(shù)也不一樣,這是什么原因呢?在這堂課上,我選擇適當?shù)臅r機設計了一個個具有思考性的問題,把思考、實踐的機會毫無保留地給了學生,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意愿對12個圓進行平均分,得到的一份(圓的個數(shù))和所對應的分數(shù)各不相同,這算是給了學生比較多的自由度,在分與取的過程中學生對分數(shù)的意義有了更進一步的理解??梢?,選擇恰當?shù)臅r機進行課堂提問,是多么的重要。
四、提問要難易適當
淺顯的隨意提問引不起學生的興趣,他們隨聲附和的回答并不反映思維的深度,超前的深奧提問又使學生不知所云,難以形成思維的力度。對難點問題,要設計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一系列提問,使學生通過回答問題,逐步突破難點,只有適度的提問,恰當?shù)钠露?,才能引發(fā)學生的認知沖突。
五、提問后要及時評價
無論是什么樣的課堂,評價幾乎成了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當學生自信地給出正確答案時,我就用激勵性的語言加以肯定并繼續(xù)進行下一個教學問題,當學生答案正確卻態(tài)度猶豫時,我就及時做出肯定且鼓勵學生,并引導學生明白答案為什么是正確的,當學生充滿自信地給出不夠準確的答案時,我就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或問題進一步思考得出正確答案,并對學生的積極思考和努力給予肯定;當學生的回答錯誤時,一方面讓他繼續(xù)思考,另一方面讓其他同學給予幫助,得出正確答案后再加以說明。
六、提問還要講究技巧
提問的技巧多種多樣,概括起來大致有以下四種:(1)層遞性提問:是指對有一定深度和難度的問題進行由淺入深的提問方法。經(jīng)層層剖析、層層推理,最終達到解決問題的目標,從而引導學生的思維向知識的深度和廣度發(fā)展。(2)比較性提問:是指運用比較來提問的方法。它可在同種事物或不同事物之間進行,也可在同一事物的不同部分、不同方面進行,或同中求異,或異中求同。這種提問有利于學生認清事物之間的相同和不同點,從而達到加深理解、增強記憶及靈活運用之目的,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求同思維能力或求異思維能力。如“長方形和正方形有哪些異同點?”就是一種比較性提問。(3)擴展性提問:就是把現(xiàn)在所學的內(nèi)容與相關內(nèi)容聯(lián)系在一起提問的方法。這種提問能起到以新帶舊、溫故知新、融會貫通的作用,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例如在教學乘法的分配律時,提問:“我們還學過乘法的哪些運算定律?這些運算定律和乘法分配律有什么異同點?”引導學生進行發(fā)散性思維,在思考的過程中既學到了新知識又復習了舊知識。(4)反向性提問:是指利用反向思維法進行提問的方法。這種方法,有利于引導學生作反向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求異創(chuàng)新能力和想象能力。例如當學生知道了方程是一個等式時,師反問:一個等式一定是一個方程,這句話對嗎?”這個問題一提出,猶如一石激起千層浪”,大大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經(jīng)過一番討論,最后得出了結(jié)論,進一步加深了學生對方程的理解。課堂提問應根據(jù)不同的教學目的,采用不同的技巧,注意經(jīng)常變換手法,切忌僵化成一個固定的模式。
課堂提問的設計技巧,它要求教師既考慮教材、教法,又要考慮學生的所感所想。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啟迪學生的思維,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促使他們參與學習,才能極大地提高數(shù)學課堂活動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