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囫圇:整個兒的,完整的。吞:咽下去。把整個棗吞咽下去。比喻在學習上食而不化,不加分析地籠統(tǒng)接受。
有一個年輕人在路上一邊走一邊吃梨子和棗子。一位老中醫(yī)看見了,對他說:“生梨對人的牙齒很有好處,但對脾卻有害處;而棗子對人的脾有好處,但是對牙齒有害處,所以兩者不能多吃?!?/p>
年輕人聽后,連忙對人說:“我倒是有個方法,既可以吸收棗子和梨對人的好處,又可以避免害處。我吃生梨的時候,只在嘴里嚼,不咽到肚里去;吃棗的時候,就把它整介吞下去。這樣吃既對脾有好處,也對牙齒有好處?!闭f罷,他真的把棗囫圇吞了下去,連棗核都吃進去了。
旁人見了哈哈大笑:“你吃生梨只嚼不咽,倒是還可以做到,可吃棗子只咽不嚼就很難了,那就是囫圇吞棗,棗核咽下去,肚子可受不了啊!”
“囫圇”是完整、整個兒的意思。這成語多用來比喻學習時生吞活剝,對所學的知識不理解,不加分析地籠統(tǒng)接收。因為學習也和吃東西一樣,如果不仔細咀嚼,就不能消化吸收,也就學不到什么有用的知識。
背后的道理
人體里的消化系統(tǒng)好比是一條流水工作線。張開口來,食物首先遇到的是堅硬的牙齒,在口腔里,牙齒把食物嚼得十分細碎。在咀嚼食物的同時,口腔還在分泌唾液??谇焕镉?對大唾液腺。成人每天分泌的唾液約1200毫升一1500毫升。這些唾液里含有一種叫“淀粉酶”的重要物質(zhì),它能對食物進行消化和分解,將食物中含有的淀粉變成麥芽糖并被人們吸收,為此淀粉酶又叫消化酶。
如果食物在口腔里沒有經(jīng)過細細的咀嚼,沒有和唾液很好地混和,那就要影響到流水線的下一關——胃的消化、加工。所以“囫圇吞棗”是不科學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