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德利
摘要:隨著初中歷史新課標的實施,教師的角色已經(jīng)轉變成學生課堂學習的“引導者”“參與者”與“合作者”,課堂教學必須堅持“以學生為本”,讓學生真正“活動”起來,引導他們在“活動”中學習歷史、體驗歷史和感悟歷史。形象、生動、豐富多彩的課堂情景會使學生產(chǎn)生積極的情感,這些活動會讓學生的情感得到釋放,有利于學生掌握歷史知識和學習方法。一些再現(xiàn)的歷史情景給學生印象會更深刻,有利于培養(yǎng)他們的發(fā)散思維和創(chuàng)新精神。本文就從設計課堂教學活動的方法和意義談幾點認識和體會。
關鍵詞:初中歷史 課堂教學 活動設計 創(chuàng)新思維
隨著初中歷史新課標的實施,教師的角色已經(jīng)轉變成學生課堂學習的“引導者”“參與者”和“合作者”,課堂教學必須堅持“以學生為本”,讓學生真正“活動”起來,引導他們在“活動”中學習歷史、體驗歷史和感悟歷史。形象、生動、豐富多彩的課堂情景會使學生產(chǎn)生積極的情感,這些活動會讓學生的情感得到釋放,有利于學生掌握歷史知識和學習方法。一些再現(xiàn)的歷史情景給學生印象會更深刻,有利于培養(yǎng)了他們的發(fā)散思維和創(chuàng)新精神。下面結合本人近幾年初中歷史教學經(jīng)驗談談設計課堂教學活動的方法和意義。
一、活動設計要引導初中生學習歷史的學習方式發(fā)生積極轉變
新課改的實施,我們的教學方式要發(fā)生質的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也要有相應的轉變。新課程標準要求在教學過程中,要積極營造能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的學習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掌握知識、積極實踐的態(tài)度和能力。我們首先應該讓學生積極參與各種課堂“活動”,讓學生真正明白他們已不再是被動接受知識的機器,而是把自己當做課堂主動學習、積極探究的主人。
二、有利于高效完成課堂教學任務
讓學生在歷史課堂中真正“活動”起來,我們要當好“導演”,要真正做到我們搭臺,讓學生唱戲。許多歷史課堂因為有了學生的積極參與,如朗讀、表演、探究等,才使我們課堂教學變得豐富多彩、生動形象,有了學生的踴躍參與,教學可謂“熱鬧非凡”。但是學生的活動不應該是盲目的,不能為了“熱鬧”而“活動”,不能“華而不實”追求形式主義。
課堂教學“活動”必須要有針對性和目的性,也就是教師要引導學生不能只為了感官的刺激而活動,而是要明確活動的目的,既要保證學生的積極、有效、全員參與,又要防止學生偏離中心。并在學生“活動”中隨時提醒學生本次“活動”的目的和意圖。
例如,講“明清專制集權的加強”一節(jié)中八股取士時,我就安排了學生課前收集資料,課堂上表演八股取士歷史劇,看劇評史等活動,把課堂還給了學生,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讓學生表演八股取士歷史劇和看劇評史的活動,學生非常踴躍,積極發(fā)言。我對學生的發(fā)言都做了積極肯定的評價,并允許他們保留自己的意見,這樣留有余地又尊重了學生的差異性,也避免了學生太偏離主題。結果學生很快高效地完成了學習任務,深深理解了八股取士的危害性。
因此,我們要引導學生在課堂教學活動中不能重形式而輕內容,不能因活動而偏離中心和拋棄重點。讓歷史課堂中學生的活動既要形式新穎又要主題鮮明,既要目的明確,又要任務清楚。
三、有利于學生自主意識的培養(yǎng)
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學生活動”不是簡單地要求學生對歷史知識的閱讀、記憶,而是要引導學生在“活動”中探究和思考,讓學生在感知歷史中不斷思考、探究和積累。讓學生在活動中不斷開拓進而培養(yǎng)學生學習歷史的能力,培養(yǎng)他們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yǎng)學生自信心以及團結合作的精神等。歷史教學中的“活動”形式不是單一的,而是具有開放性和創(chuàng)新性的。教師在引導學生積極活動時要盡可能地讓他們自主有序進行,同時不要局限活動的形式和內容,鼓勵學生大膽開拓和創(chuàng)新。
例如:“小老師”的活動我們都不會陌生,在講《近代前夜的盛事與危機》一節(jié)時我就組織了“小老師”上課的活動,把學生分為三個組,分別負責“盛世”“近代化因素的萌發(fā)”和“危機”的教學。第一節(jié)課進行分工準備,每一小組的組長負責布置具體任務,并讓他們的每個組員分別都有具體的任務;第二節(jié)課讓三位“小老師”正式講課,“小老師”們也充分發(fā)揮了學生得主體性,表演歷史劇、說快板、講故事等豐富的活動,使課堂氣氛非常活躍,學生聽的也非常入神。
通過這樣的“活動”,學生不僅有效掌握了歷史知識,還懂得了團結合作的重要性,還體驗到了教師的苦與樂,對教師敬佩、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這樣的歷史課堂學生“活動”就具有很強的開放性和自主性,當然,歷史教師要做大量的課前準備,給予學生必要、及時的指點和幫助。
四、活動設計要符合學生的實際
不同年齡、不同年級的學生的心理特征和認知水平是有所不同的,因此,初中歷史課堂中的學生活動要針對不同的學生設計符合他們自身特點的“活動”。課堂中的學生活動還應該盡量讓全體學生積極參與,活動中的分組和任務分工都要具體、合理、充分。既要面向全體學生,又要關注他們的個體差異。
例如,七年級、八年級的學生表現(xiàn)欲望非常強,我們就可以設計學生表演、背誦大比拼、歷史故事比賽等活動;而九年級的學生不再喜歡那些過于表現(xiàn)的活動,他們的能力思維已經(jīng)更加深入,所以我們應該讓他們組織演講、專題討論、記者采訪等形式的歷史活動。所以,歷史課堂的“活動”要具有針對性,符合學生實際,對不同階段的學生組織相應的學生“活動”,以收到事半功倍的功效。
總之,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不僅是傳授歷史知識,還要使學生身心得到全面的發(fā)展,為學生獲得終身發(fā)展打下堅實基礎。這就需要讓學生在歷史課堂的“活動”中真正動起來,讓他們成為課堂學習的真正主人。
(責編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