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凰
低年級的語文教學重在漢語拼音教學。只有認識了拼音,我們才能學習更多的漢字。拼音是語文教材里最基礎的知識。漢語拼音是小學一年級學習的重要知識,是幫助學生識字和學習普通話的重要工具。同時也是連接學生閱讀和認知的紐帶。我們的語文教材也是隨著學生的需要在不斷地改版?,F(xiàn)在的語文教材在拼音教學上進行了富有創(chuàng)新的改革。里面設計了很多豐富有趣的教學情境圖,創(chuàng)設了很多學習漢語拼音的情境,從引導學生看圖說話入手,把學習漢語拼音、識字和學習說普通話有機地結合起來。這種教學方法既有趣味性,又大大降低了學生的學習難度,學生學習起來興趣濃厚。在教學中,我大膽創(chuàng)新,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教活拼音。把枯燥的拼音教學變?yōu)樯鷦佑腥さ慕虒W,創(chuàng)設輕松、愉悅的氛圍,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情境中學習拼音。鼓勵學生用漢語拼音來表達自己的想法。下面我談幾點自己在教學拼音時的體會。
一、教學中多采用游戲、兒歌、謎語等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低年級的學生集中注意聽講的時間在15—20分鐘左右。一節(jié)課為四十分鐘,學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教師在教學中應多采用游戲、兒歌、謎語的方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沉浸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把教學內(nèi)容編到故事里面,讓學生邊聽故事邊學習。也可設置一些闖關游戲,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也可以把相關知識編成兒歌,學生就像上音樂課一樣,兒歌學會了,知識也掌握了。例如,在教學單韻母“a o e ”時,教師在教完字母的發(fā)音后,教師可編成兒歌讓學生加以鞏固。如:寶寶吃飯,張大嘴巴a a a。圓圓嘴巴o o o,或者公雞打鳴o o o。扁扁嘴巴e e e,或者白鵝戲水e e e。學生一邊做動作一邊朗讀兒歌,學得津津有味。在教學中運用朗朗上口的兒歌,引導學生讀出情趣,不僅讓學生掌握了字母的準確的讀音,而且很大程度上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再如教學j、q、x和ü相拼,ü頭兩點要去掉。這是拼音里很重要的一個知識點。教師可以設置成動畫,j、q、x三個人是好朋友,它們走在大街上,忽然對面走來了ü,ü脫掉帽子向j、q、x敬禮問候,j、q、x都夸ü真懂事。看完動畫,學生已經(jīng)初步地了解了大概的內(nèi)容。這種形象、有趣、直觀的教學方法相信學生會很容易地接受所學內(nèi)容并能迅速掌握。
二、教學方法多以直觀、形象為宜
由于小學一年級的學生剛剛步入小學,剛從輕松、愉快的幼兒園階段步入到嚴謹、規(guī)范的小學階段。各方面都需要一定的時間來適應。再者小學低年級的學生思維簡單、形象,對事物的理解都是在直觀的基礎上。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多設計一些直觀、形象的畫面,讓學生直接感受到所學內(nèi)容。我們的語文教材提供了豐富的畫面,色彩鮮艷的知識引導材料。學生在打開課本時,就會被美麗的圖畫所吸引,這時學生會很自然地想到圖上有什么?誰在做什么?……從而激發(fā)了學生探索的興趣,啟發(fā)了學生的思維。例如,在教學復韻母“ai”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兩個人一組,邊拍手邊說:“好朋友,挨著坐,坐在一起ai ai ai。在讀到后面一句“ai”的時候,同桌之間相互挨一下,這種簡單直接的教學方法既有趣,學生又很容易理解。再如教學復韻母“ei”的時候,教師出示一幅畫,畫上有位叔叔在用力砍柴,學生看到畫面立刻聯(lián)想到用力發(fā)出的聲音,“ei ei ei ”的發(fā)音就出來了。教師可以和學生一起做砍柴的動作,并一起讀ei ei ei。這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方法既節(jié)省學習時間,學生學習起來容易,又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創(chuàng)造愉悅的學習氛圍,給課堂增添生機
教過低年級的教師都知道,低年級的學生由于年齡小,所以控制能力較弱,做事比較情緒化。即:在自己情緒好的情況下,樂意學很多東西,教師指導做什么,也樂意去做;相反,情緒不好的情況下,會出現(xiàn)上課不愛聽講,教師或朋友說話不愛搭理,比如,課下和同桌鬧別扭了,很有可能影響上課的聽講。所以教師要創(chuàng)造愉快的課堂氛圍,吸引學生去學習,讓他們忘掉不開心的事。例如,教學23個聲母的時候,教師可把每個字母分別貼在學生的腦門上,讓學生依次排好順序,然后分別依次讀出。還可以表演開火車。因為學生都很喜歡表演,所以這種學習方法很受低年級學生的喜歡。在課堂上如果出現(xiàn)了某個學生做小動作、不認真聽講,教師千萬不能直接加以批評,要采用恰當?shù)姆椒?。比如,當教師發(fā)現(xiàn)了某位學生在做小動作,教師可以輕輕地走到這位學生身邊詢問:“老師剛才講的知識你學會了嗎?”讓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到學習上。或者點名學生讓他參與到課堂活動當中,讓他感受到教師是關心自己的,自己要好好學習。被受冷落的學生學習成績下降的很快,還很容易產(chǎn)生厭學的心理。因此,教師要細心呵護每一位學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要做好學生的引導者。讓每一位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環(huán)境中學習知識,收獲知識。
四、融入到學生的群體,做學生的知心朋友
低年級的教師除了在學習上更好地引導學生學習之外,還要在生活上關注學生。了解學生的生活習慣、愛好等方面。學生很容易崇拜一個人,當他覺得教師不僅會很多東西,還很了解我的生活,教師真是萬事通啊!頓時對教師產(chǎn)生崇拜之情,并喜歡上某位教師,愛上某位教師的課。小學生天真,表達感情的方式也很直接、純粹。教師要抓住學生的這一特點,在課下融入到學生當中,多和學生交流,傾聽學生的心聲。在生活上多了解學生的家庭狀況,尤其是父母不在身邊的學生,作為教師的我們要多關心、多鼓勵、讓這些學生感受到溫暖。對于學習成績較弱的學生,教師要多表揚,多鼓勵,讓他們感受到自己的進步,而不是一味地被否定。只有了解學生才懂學生喜歡什么,只有了解學生,我們的課堂才會變得更加融洽。做學生的知心朋友,為學生解決學習上的困惑,生活中的煩惱、困惑。只有這樣,我們的教育才有意義。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達到教育的目的。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育出祖國的花朵。
總而言之,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是基礎教學,教育的群體是一群各方面都待完善的學生。他們沒有中、高年級學生的自控能力、學習能力。他們各方面都需要教師引導。教師要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能力、行為習慣、解決問題的能力,還要培養(yǎng)他們有愛心,學會幫助別人等等,為了讓他們變得更優(yōu)秀,我們在不懈的努力當中。為了使他們能夠愛上學習,我們在不停地鉆研,在教學方法上不斷創(chuàng)新。所有的努力都是為了讓學生能夠把學習當成一種快樂、一種享受、一種追求。只有學生愛學了,會學了,掌握了學習的能力,才能真正搞好教學。
(責編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