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名用戶問所有人:為什么領導人調研時都進廚房?
2014年12月14日,習近平在江蘇考察時,走進村民洪家勇的廚房,掀開鍋蓋看到土豆燒肉,說了句“真香”。
《博客天下》答:
在主張“民以食為天”的中國,吃飽吃好,很重要。有了這個前提,才能理解領導人對“掀鍋蓋”的熱衷。
按照人民網(wǎng)的說法,國家領導人可以通過“進廚房,掀鍋蓋”的方式了解百姓生活的真實狀況,以此體現(xiàn)對民生的關注。
12月14日,習近平在江蘇考察時,走進村民洪家勇的廚房,掀開鍋蓋看到土豆燒肉,說了句“真香”。隨后,他又查看冰箱和院子,見到各種蔬菜后,高興地希望大家的日子過得殷實。
這條新聞在網(wǎng)上被瘋轉。以往有關習近平下基層考察的新聞中,有不少是他在考察期間和老百姓一起品嘗當?shù)靥厣澄铩J崂韲翌I導人親近基層的報道,掀鍋蓋一直都是常規(guī)動作。
2009年1月25日,時任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四川德陽市德新鎮(zhèn)新玉村看望地震災區(qū)村民。溫家寶走進村民家的廚房掀開鍋蓋,聞了聞正在煮的臘腸,又到后院看了看掛滿房梁的咸肉后說:“現(xiàn)在生活就緒了,一切都要往前看,把生產(chǎn)安排好,把日子過好,你們好國家也好?!?/p>
有時,村民也會主動掀鍋蓋。
2012年,剛擔任中共中央總書記一個多月的習近平,前往全國扶貧開發(fā)重點縣河北省阜平縣考察工作。在被問及生活怎么樣時,村民主動掀開鍋蓋,里面有饅頭、玉米餅子、紅薯、土豆、南瓜,習近平嘗了一塊蒸土豆,還讓周圍的人也嘗嘗。
蒸這幾樣東西是有講究的。首先,都是蔬菜糧食里“樸實無華”的那一派,符合貧困村形象,又不會顯得太寒酸。其次,沒有異味。領導人來家里,鍋蓋掀起難免會嘗一塊,大蒜、韭菜、肥腸之類氣味重的菜品就不太合適,吃了以后都不好意思張嘴。
想要與領導人有更深入的互動,其實可以試試餃子。2011年春節(jié),時任國家主席胡錦濤在保定看望武警官兵,同大家一道包餃子。包餃子最適合聊天打發(fā)時間,是和領導人搭上話的好時機。胡錦濤在任期間的春節(jié)行程,同類活動還有炒栗子、磨豆腐等。吃餃子還有一個好處,無論一頓吃飽還是淺嘗幾個都方便,不會顯得浪費。
《共和國風雨中的毛澤東與周恩來》一書記載,在大躍進時期,周恩來也有過“掀鍋蓋”的經(jīng)歷:當時周恩來突擊檢查農(nóng)村大食堂,掀開鍋蓋一看,里面還剩下些玉米糊糊,又在農(nóng)民家中看了幾次鍋里的東西,終于確信:“真的沒糧食啊?!?/p>
相比之下,讓領導人上陣炒菜或許就是不太高明的選擇。
溫家寶在慰問災區(qū)時,受災民邀請炒了一碗回鍋肉,但這種情況很少見。一來,炒菜步驟多,很難插上話;二來,不是每個領導人都是“大廚”。如果知道領導要來,最好提前整理一下廚房和鍋里的東西,免得措手不及。
“知道總書記要來我家,我心里想著可千萬別進廚房,廚房里太簡陋,太雜亂,讓總書記看見不好。”2014年3月17日,習近平在河南省蘭考縣調研時,到村民張景枝家考察。不太體面的廚房讓張景枝一家很擔心,張景枝的孫子回憶,沒想到習近平一進院門,就奔著廚房去了。他走進廚房,先揭開鍋蓋看,問完面盆子又問米袋子。
“突襲”廚房,反映了領導人基層調研的目的之一:接近真實。未經(jīng)修飾的廚房往往最能反映出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在詢問過“生活怎么樣”之類的問題后,需要掀開鍋蓋去證實答案。其次,關于食物的話題往往能讓人拉近距離,領導人站在廚房里討論土豆燒肉的景象總是讓大家津津樂道。習近平的“真香”引起瘋轉,也是緣于這種親近感。
其實,地方政府為迎接視察提前“做準備”,早就不是什么秘密。對此,領導人們似乎也心知肚明。
李克強曾渴望看到“真貧”。2013年2月,在成為新一屆國務院總理前一個月,李克強前往內(nèi)蒙古考察貧困村,他特別提出要到最窮的地方看看。在貧困戶的家里,李克強發(fā)現(xiàn)老人準備的年貨就是幾十斤苞米。他掀開鍋蓋,看到一些米飯和黏豆包,再加上幾捆干黃的白菜,就是全部家當了。
早在十年前,李克強就對“掀鍋蓋”有過明確表態(tài)。據(jù)《遼寧日報》報道,2004年12月,時任遼寧省委書記李克強在撫順考察時強調:“各級領導干部要深入群眾,尤其是到困難群眾中去,摸摸炕頭,掀掀鍋蓋,體察群眾疾苦,設身處地地為群眾著想?!?/p>
(本刊記者 王玥嬌)
風吹落最后一片葉/我的心也飄著雪愛只能往回憶里堆疊/oh~給下個季節(jié)——陶喆《寂寞的季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