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粵 郝 瑋 張 巖 楊鐵毅
(上海市浦東新區(qū)公利醫(yī)院骨科,上海 200135)
目前我國骨質疏松性髖部骨折發(fā)生率16%~20%,年發(fā)病率達180萬~200萬〔1〕,由于老年人機體功能日益退化,代謝水平下降,一旦發(fā)生骨折,并發(fā)癥多,治療難度大,因此,髖部骨折的治療不僅是骨科臨床的重要課題,也是社會公共衛(wèi)生系統(tǒng)面臨的一項艱巨任務,更是需要多學科共同參與的解決問題〔2〕。本研究旨在對比多學科協(xié)作綜合治療和傳統(tǒng)治療模式對老年髖部骨折的療效。
1.1實驗設計 前瞻性隨機對比研究。
1.2時間及地點 2011年2月至2012年1月在上海市浦東新區(qū)公利醫(yī)院骨科完成的髖部骨折(股骨頸骨折和轉子間骨折)患者300例。根據(jù)納入標準和排除標準,選定合適患者,分組前須征得患者或其法律代理人同意,此外還須向我院相關部門申請并獲得同意才可進行研究,后根據(jù)患者入院先后順序進行排序,依照隨機數(shù)表(300例兩組對比分組方法)進行分組。此法搜集至兩組各150例患者時,分組結束。
1.3納入標準 ①符合診斷標準:單側股骨頸骨折或股骨轉子間骨折,②年齡≥60歲,③股骨頸骨折患者進行髖關節(jié)置換,股骨轉子間骨折患者進行髓內(nèi)釘固定,④能夠進行主動抗重力和部分/完全抗阻力進行活動,⑤居住在上海市浦東新區(qū),⑥骨折前日常生活活動能力(ADL)量表〔3〕>70分。
1.4排除標準 有嚴重認知障礙,不能遵從醫(yī)囑要求功能鍛煉,終末期病人,嚴重內(nèi)科疾患有明顯手術禁忌的。
1.5方法
1.5.1專業(yè)治療組建立 針對老年髖部骨折,我科成立一個由3名臨床經(jīng)驗豐富的醫(yī)生和2名護理基礎扎實的護士組成的“老年髖部骨折研究小組”,老年髖部骨折患者入院后由此小組醫(yī)生制定并實施治療措施,護士提供住院期間日常護理工作,此外,我科還專門開設老年病區(qū),提供術后早期臨床康復治療?;颊呷朐汉筮M行嚴格的體格檢查,詳細記錄患者并發(fā)癥,將其分為高血壓、糖尿病、心源性疾病、呼吸系統(tǒng)疾病、老年癡呆、泌尿系統(tǒng)疾病等五類,通過患者或家屬對其受傷前功能狀況進行評價,主要使用ADL評分〔3〕。
1.5.2急診 對于年齡在60歲以上的老年患者,懷疑有髖部骨折,應詳細詢問病史,確定患者的損傷機制(跌倒)、并發(fā)癥和用藥情況。急診查骨盆平片,患肢髖關節(jié)側位片。如果普通X線片沒有發(fā)現(xiàn)明顯的異常,但患者的臨床癥狀體征,如髖關節(jié)活動時腹股溝疼痛或患肢軸向叩擊痛者,應高度懷疑骨折,髖關節(jié)CT攝片可發(fā)現(xiàn)隱匿的骨折,必要時加拍患肢髖關節(jié)CT三維重建。對有瘀斑、腫脹和疼痛的其他部位亦應攝片。擬行手術治療的患者,同時在急診拍攝正位胸片、心電圖、心超及測量骨密度,對于股骨頸骨折的患者加拍骨盆測量片,減少住院后對病人多次搬動增加疼痛。
1.5.3術前檢查 入院后急查:血常規(guī)、血型、尿常規(guī)+鏡檢、電解質檢查、血氣分析,肝腎功能、凝血功能檢查、感染性疾病篩查;其他根據(jù)病情需要而定:如、D-二聚體、C反應蛋白(CRP)、肺功能檢查、雙下肢血管彩色超聲,Singh指數(shù)和尿脫氧吡啶啉的測定等。
1.5.4術前處理 根據(jù)具體情況,使用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藥物及計量(術前24~48 h停止用藥)。若有出血傾向除外?;贾つw牽引護理,止痛,常規(guī)進行抗骨質疏松治療(骨化三醇0.25 μg口服,2次/d)。 對于所有患者都進行ASA評分和大坪骨科老年患者手術風險評分系統(tǒng)(DORSSSP)〔4〕進行評分,若兩者都是低風險組可以進行進行手術,對于低分險阻,選擇短期內(nèi)手術;對于中風險組,術前完善檢查并積極調(diào)整生理狀態(tài)〔血壓≤160/90 mmHg,PO2≥60 mmHg,PCO2≤45 mmHg,血糖≤10.0 mmol/L以下,血紅蛋白(Hb)>10 g/ml,尿蛋白<(),尿量≥1 ml·kg-1·h-1,尿素氮(BUN)≤80 mmol/L,肌酐正常,GTP不能超過正常1倍,白蛋白>30 g/L〕,短期內(nèi)安排手術;對于高風險組的患者,應針對患者的內(nèi)科疾病進行包括內(nèi)科醫(yī)生在內(nèi)的多學科會診,調(diào)整營養(yǎng)狀態(tài),同患者家屬溝通告知手術風險后,在病人全身情況穩(wěn)定后安排手術。
1.5.5麻醉方式的選擇和抗生素藥物 一般選擇全身麻醉。若患者合并肺部嚴重感染,予以術后難以拔管患者選擇椎管內(nèi)麻醉,或術前長期使用抗凝藥物,如阿司匹林等。按《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選擇應用抗生素。預防性用藥時間為術前30 min;手術超時3 h加用1次;術中出血量大于1 500 ml時加用1次;術后2 d內(nèi)停止使用預防性抗菌藥物,可根據(jù)患者切口、體溫等情況適當延長使用時間。
1.5.6手術日 術前日22:00后禁食?;颊叱S玫幕舅幬铮中g日清晨可用少量水服下。對于股骨轉子間骨折(AO分型A1、A2、A3)患者,選擇股骨近端內(nèi)固定系統(tǒng)(PFNA),患者于平臥位在牽引床上進行,遵循大博穎精醫(yī)療器械的PFNA操作手冊進行手術。而股骨頸骨折患者,進行關節(jié)置換手術。
1.5.7術后至出院 術后進行常規(guī)攝片,支持治療,傷口換藥,并且進行①術后1 d康復科系統(tǒng)指導康復運動療法;②術后3 d口服鈣制劑+維生素D制劑;③患者即將出院前,健康宣教,行為治療。術后建立健康檔案。
1.5.8術后隨訪 由專人進行隨訪,在術后2、4、8、12 w,進行攝片測Singh指數(shù)和尿脫氧吡啶啉并且根據(jù)結果進行干預,患者是否需要進行進一步骨質疏松治療,或行為治療,并且督促其進行康復鍛煉。12 w根據(jù)髖部X線觀察骨折愈合情況,口服阿侖膦酸鈉。術后3個月,6個月,9個月,1年進行FRS評分;術后并發(fā)癥(再骨折率,死亡率)。
1.5.9傳統(tǒng)治療組 該組根據(jù)在術前評估手術技術與綜合治療組相仿,和其不同是,術后并非常規(guī)進行康復科專人功能康復,專業(yè)抗骨質疏松治療,以及行為治療(出院時有健康宣教冊,但無專人進行行為指導);術后隨訪中,進行相關指標檢查,詢問患者骨折生長情況,或行走情況;請患者門診進行隨訪,調(diào)整康復和骨質疏松情況。
1.6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軟件進行非參數(shù)檢驗或t檢驗。
2.1老年髖部骨折住院期間一般情況 根據(jù)術前評估情況,入院300例患者,其余6例患者由于不能符合手術要求停止手術,故最終符合入選標準者:綜合治療組148例,傳統(tǒng)治療組146例。綜合組60~88〔平均(78.76±7.32)〕歲,傳統(tǒng)治療組66~103〔平均(80.00±7.06)〕歲,兩組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t=0.912,P=0.364)。綜合治療組男62例(41.9%),女86例(58.1%);傳統(tǒng)治療組男60例(41.1%),女86例(58.9%),兩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019,P=0.906)。兩組并發(fā)癥、麻醉方式、術中出血量、內(nèi)固定方式、獨立生活能力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表1)。
表1 兩組一般情況和手術情況
2.2住院期間及出院后隨訪嚴重并發(fā)癥發(fā)生 低風險組患者住院時間8~20 d,平均(11.93±3.59)d,中高風險組患者住院時間8~25 d,平均(14.23±4.56)d,兩者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2.855,P=0.005)。住院期間發(fā)生的嚴重并發(fā)癥主要有肺部事件、心臟事件、泌尿系統(tǒng)感染、腦血管意外。肺部事件主要包括肺部感染、肺栓塞,表現(xiàn)為發(fā)熱或胸部疼痛,經(jīng)胸部X線片或CT可確診;心臟事件主要包括左心衰竭、心肌梗死等,經(jīng)心電圖或超聲心動確診;泌尿系統(tǒng)感染主要是出現(xiàn)尿路刺激癥狀,尿細菌培養(yǎng)可確診;腦血管意外包括腦出血或腦梗死,主要通過臨床癥狀或腦部CT確診。中高風險組住院期間肺部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較低風險組高(χ2=4.690,P=0.034)。但住院期間其他嚴重并發(fā)癥,如心臟、腦血管意外、泌尿系統(tǒng)感染等兩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表2)。老年髖部骨折綜合治療組和傳統(tǒng)治療組,住院期間均無死亡。而且術后3,6,9,12個月兩組死亡率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但在術后再骨折方面,兩組在術后3,6,9個月發(fā)生率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但在術后12個月綜合治療組的再骨折發(fā)生率與傳統(tǒng)治療組差別有統(tǒng)計學意義,說明術后12個月以后,綜合治療組的再骨折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傳統(tǒng)治療組(P<0.05)。見表2。
表2 嚴重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n(%)〕
2.3老年髖部骨折綜合治療與術后功能恢復 綜合治療組和傳統(tǒng)治療組的患者傷前兩組患者FRS評分相似(見表1);術后3,6,9,12個月兩組FRS評分之間無統(tǒng)計學差異,兩組在12月以后日常生活能力均基本恢復至術前狀態(tài),但比較患者在術后12個月時間點,F(xiàn)RS評分差值〔5,6〕,兩組之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4.238,P=0.000)。同樣,在Harris評分上,術后3,6,9,12個月兩組之間無統(tǒng)計學差異,但比較患者在術后12個月時間點,Harris評分差值,兩組之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8.785,P=0.000)。說明雖然兩組患者在評分的絕對值上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但對于每個個體的生活與功能恢復上看,綜合治療組明顯好于傳統(tǒng)治療組。見表3。
表3 兩組術后功能康復評價比較
髖部骨折造成的影響不僅是骨折本身,更重要的是對患者整體健康的負面干擾,尤其是老年人骨折后,長期臥床可引發(fā)肺部和泌尿系感染、壓力性潰瘍、深靜脈血栓、心腦血管意外、全身多系統(tǒng)衰竭等,生活質量明顯下降,患病期間死亡率〔7~10〕。老年骨折最為顯著的特點就是:低能量損傷,骨質疏松的治療成為老年骨折治療首當其沖的要點〔11〕,但簡單地把“老年骨折”歸類為“骨質疏松性骨折”,那就明顯弱化了老年特有的特點:器官老化,心志漸慢,溝通遲緩,反應遲鈍,執(zhí)行力較差等方面。而老年人往往考慮到兒女會因為自己的疾病,花費他們更多的時間感到內(nèi)疚,產(chǎn)生焦慮情緒〔12,13〕,更加無法配合治療,所以不但要注意老年骨折的骨質的特殊性,還要關心老年人本身生理心理問題,更要注意關心老年人的社會屬性,包括家庭情況,社會角色等等,這些都是我們醫(yī)生所需要關心的內(nèi)容。因此,本文認為老年骨折的治療目的是:減輕疼痛,早期獲得獨立生活能力,自理、行動能力,達到基本日常生活能力,避免畸形和并發(fā)癥,促進骨折愈合,改善骨質條件,避免再次骨折發(fā)生,早日回返社會。
老年骨折往往是眾多疾病的共同結果,與跌倒有關的內(nèi)在危險因素包括年齡、性別、種族、以前有跌倒或骨折史、骨質量較差、合并其他疾病、肌肉骨骼疾病、認知缺失、步態(tài)和平衡紊亂、感覺缺失、體位性低血壓、一些藥物的應用等。與跌倒有關的外在危險因素主要是環(huán)境因素如障礙物、光線昏暗和濕滑的地面〔14~21〕。另外,社會心理因素在老年性骨折也起相當重要的作用〔7,22〕。一些老年人因為害怕過重的醫(yī)療負擔或擔心跌倒而減少活動量,造成肌肉萎縮和應急能力的下降,反而增加跌倒的機會和骨折的危險性。因此對于患者的跌倒原因必須區(qū)別對待,個性化治療,去除他們產(chǎn)生骨折的原因,往往比治療簡單骨折更加有意義。值得注意的是,這方面在香港,臺灣,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qū)已經(jīng)有一套相對完整的綜合治療流程或路徑〔2,23〕。它們更加注重患者跌倒的社會原因,給以人文關懷和個體化治療模式,其多學科相關治療,減少術后并發(fā)癥,特別是再骨折的發(fā)生,早日恢復傷前功能水平是老年骨折綜合治療的關鍵點。
本研究認為老年骨折綜合治療應該是:以患者為中心,以骨科醫(yī)師為主導,以多學科協(xié)作為手段,在急救期、康復期、社區(qū)護理3個階段,對患者進行無縫銜接專業(yè)化治療,達到早期恢復功能,減少并發(fā)癥和畸形產(chǎn)生,避免再骨折發(fā)生,獲得自主活動能力的目的;要做到“瞻前(病因探索+全面評估)顧后(后期抗骨松治療,預防再次骨折),一氣呵成(急救期、康復期、社區(qū)護理,專業(yè)團隊無縫銜接的治療)”〔23〕。
本研究不僅把工作的重點放在圍術期,更加注重患者出院后的隨訪、康復、預防內(nèi)科并發(fā)癥方面的工作。本研究結果,表明在住院期間患者原有內(nèi)科疾病的罹患程度兩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這說明在住院期間,由于標準化術前準備、標準化手術操作以及術后標準善后處理,使得每個患者在住院期間能夠得到良好的治療服務,因此兩組差別不大。但在術后1年時間點上,明顯可以看出,綜合治療組較傳統(tǒng)組治療恢復到受傷前功能的效果要好,說明綜合治療組可以明顯改善患者骨折后的功能水平和生活治療,較早的恢復患者的生活能力。而這些主要的差別,綜合治療組中,內(nèi)科醫(yī)師、康復科醫(yī)師、骨科醫(yī)師一起,針對每個患者的特點制定相應的康復計劃,減少患者發(fā)生跌倒風險因素。本研究在患者住院和出院后,都注意患者骨質情況調(diào)查,并且在不同的時間段,不同的人群,使用不同的抗骨質疏松藥物,使得患者的骨質條件不因為制動有明顯下降情況。相反對于傳統(tǒng)方法,如果患者不能及時就醫(yī),那很多疾病和風險因素就難以去除,這是都是傳統(tǒng)門診隨訪和綜合治療相比,單一,被動,無條理性的弱勢層面。因此,出院后的流程化、規(guī)律化隨訪,定期指標檢查,及時發(fā)現(xiàn),及時糾正,也是整個老年骨折的重點之一。
老年髖部骨折的治療,往往比脊柱骨折,上肢骨折等等,都要難以處理,其原因就是這些患者既不能進行下床功能鍛煉,也不能進行非負重的功能鍛煉,因此,制動往往是他們最好的體位。但這“不動”,隨之的并發(fā)癥接踵而來,兩組患者住院期間在心臟事件,肺部感染,腦血管意外,下肢深靜脈栓塞,泌尿系統(tǒng)感染等方面都有一定的發(fā)生率,雖然肺部感染事件綜合治療組的發(fā)生率較傳統(tǒng)治療組明顯低,但這不能說明綜合治療一定能降低患者內(nèi)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因為在其他內(nèi)科事件的發(fā)生上,兩組數(shù)據(jù)差異皆無統(tǒng)計學意義,即不管采用何種防范措施,單學科也好,多學科也罷,患者內(nèi)科并發(fā)癥事件的發(fā)生似乎無法避免。因此一套合理的老年髖部骨折治療的臨床路徑,讓整個治療過程中的每一名成員都治療,治療醫(yī)師們才能在患者家屬教育方面有章可循,有物可據(jù),準確高效地完成任務,讓患者、患者家屬、社區(qū)服務人員能夠更好地參與疾病的治療,同時也可以增加醫(yī)患信任,減少醫(yī)患矛盾的產(chǎn)生,使得綜合治療流程能夠順利進行。
老年骨折綜合治療除了需要多學科參與和流程化建設,更需要整個社會的共同參與,政策化,社區(qū)醫(yī)療一體化 老年骨折除了規(guī)范化治療,醫(yī)師患者的共同參與,更加需要政府出臺政策化措施,例如社區(qū)和醫(yī)院一體化建設,讓患者一摔倒就有完善的檢查和治療,患者一出院,就有家庭醫(yī)師配合進行規(guī)范化康復和抗骨質疏松治療等等。另外,只有全社會共同努力起來,把老年骨折的綜合治療,作為整個社會的運作一部分,這樣,老年髖部骨折患者才能得到最好的治療,早日恢復健康〔23,24〕。
4 參考文獻
1王 偉,倪力剛,李春雯,等.老年骨質疏松性髖部骨折的研究進展〔J〕.中華中醫(yī)藥學刊,2012;30(5):1069-72.
2Shyu YI,Liang J,Wu,CC,etal,An interdisciplinary intervention for older Taiwanese patients after surgery for hip fracture improves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J〕.BMC Musculoskelet Disord,2010;11:225.
3Komatsu M,Nezu S,Tomioka K,etal.Factors associated with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in independently living elderly persons in a community:a baseline examination of a large scale cohort study,F(xiàn)ujiwara-kyo Study〔J〕.Nihon Eiseigaku Zasshi,2013;68(1):22-32.
4蘭秀夫,于騰波,孫紅振,等.建立一種新評分系統(tǒng)用于術前評估老年髖部骨折手術風險〔J〕.中華創(chuàng)傷雜志,2010;26(3):6.
5張世民,李海豐,俞光榮,等.老年髖部骨折的臨床治療流程〔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05;25(18):1365-8.
6張世民,袁 鋒,俞光榮,等.老年髖部骨折的功能恢復測評量表〔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05;25(20):6-8.
7張長青,關俊杰.髖部骨折治療的現(xiàn)狀與思考〔J〕.中國骨傷,2012;25(10):793-5.
8李 濤,劉 智,孫天勝,等.老年髖部骨折后對側髖部的再骨折〔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2;16;524(4):752-6.
9陳潤芳,蕭佩多,黃麗芳,等.臨床路徑在老年髖部骨折術后患者功能鍛煉中的應用效果〔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9(20):56-8.
10Zapatero A,Barba R,Canora J,etal.Hip fracture in hospitalized medical patients〔J〕.BMC Musculoskelet Disord,2013;14(1):15.
11Dhanwal DK,Sahoo S,Gautam VK,etal.Hip fracture patients in India have vitamin D deficiency and secondary hyperparathyroidism〔J〕.Osteoporos Int,2013;24(2):553-7.
12龍 納,廖燈彬,胡秀英,等.老年髖部骨折患者焦慮狀態(tài)的調(diào)查分析〔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9(8):147-8.
13孫振華.老年髖部骨折患者抑郁焦慮情緒原因分析及心理干預〔J〕.齊魯護理雜志,2012;286(22):12-4.
14Reider L,Hawkes W,Hebel JR,etal.The association between body mass index,weight loss and physical function in the tear following a hip fracture〔J〕.J Nutr Health Aging,2013;17(1):91-5.
15Omsland TK,Emaus N,Tell GS,etal.Ten-year risk of second hip fracture.A NOREPOS study〔J〕.Bone,2013;52(1):493-7.
16Lee J,Youn K,Choi NK,etal.A population-based case-control study:proton pump inhibition and risk of hip fracture by use of bisphosphonate〔J〕.J Gastroenterol,2013;48(9):1016-22.
17Eschbach DA,Oberkircher L,Bliemel C,etal.Increased age is not associated with higher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longer stay in acute care hospital and in hospital mortality in geriatric hip fracture patients〔J〕.Maturitas,2013;74(2):185-9.
18Chiang CH,Liu CJ,Chen PJ,etal.Hip fracture and risk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 nationwide study〔J〕.J Bone Miner Res,2013;28(2):404-11.
19Buddingh S,Liang J,Allen J.Rehabilitation for long-term care residents following hip fracture:a survey of reported rehabilitation practices and perceived barriers to delivery of care〔J〕.J Geriatr Phys Ther,2013;36(1):39-46.
20Bondo L,Eiken P,Abrahamsen B.Analysis of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bisphosphonate treatment survival in Danish hip fracture patients-a nationwide register-based open cohort study〔J〕.Osteoporos Int,2013;24(1):245-52.
21Berry SD,Zhu Y,Choi H,etal.Diuretic initiation and the acute risk of hip fracture〔J〕.Osteoporos Int,2013;24(2):689-95.
22楊 萍,路 潛,王曉丹,等.老年髖部骨折術后病人抑郁及康復狀況的研究〔J〕.護理管理雜志,2012;12(3):175-7.
23王 丹.老年性骨折診治要“瞻前顧后”〔J〕.中國鄉(xiāng)村醫(yī)藥,2009;16(2):6.
24羅翱翔,張廣清,付秀珍,等.香港老年髖部骨折患者護理工作的啟示〔J〕.中華護理雜志,2011;46(1):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