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斌 曹 寧 趙桐蔭 趙惠子 李忠民
(吉林大學公共衛(wèi)生學院,吉林 長春 130021)
高血壓在我國人口死因中占居首位〔1〕,亦有大量研究證實高血壓是可以預(yù)防的〔2~4〕,相關(guān)研究表明〔5〕,年齡、性別、超重、肥胖、吸煙、飲酒、家族史、愛吃咸食等是高血壓的危險因素,其中肥胖是高血壓的重要影響因素〔6,7〕。也有研究發(fā)現(xiàn),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中70%有超重現(xiàn)象〔8〕。研究表明,減輕體重對老年人高血壓患者是很有必要的〔9〕,同時高血壓的發(fā)病是一個極其復(fù)雜的過程,因而研究血壓升高的影響因素對預(yù)防高血壓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分析中老年人吸煙飲酒情況、體質(zhì)指數(shù)(BMI)和腰臀圍比(WHR)等因素對血壓升高的影響。
1.1研究對象 整群抽取長春部分農(nóng)村地區(qū)40~70歲的中老年人330人,其中男119人,女211人,性別比為0.56∶1;朝鮮族116人,漢族214人,共1 228.55人·年,于2005年對其進行問卷調(diào)查和體格檢查,此后6年每年進行一次隨訪調(diào)查。排除正在治療高血壓的病人。
1.2研究內(nèi)容 包括研究對象的一般情況(年齡、性別、民族、學歷等)和生活習慣(吸煙、間接吸煙、飲酒和運動等)兩部分問卷調(diào)查內(nèi)容。測定身高、體重、腰圍和臀圍等指標。
1.3分組方法及判定標準 根據(jù)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高血壓分級標準分為四組:血壓正常組(收縮壓≤139 mmHg或舒張壓≤89 mmHg),1級高血壓組(收縮壓140~159 mmHg或舒張壓90~99 mmHg),2級高血壓組(收縮壓160~179 mmHg或舒張壓100~109 mmHg),3級高血壓組(收縮壓≥180 mmHg或舒張壓≥110 mmHg),血壓升高組是指隨訪期間血壓等級與基線相比等級升高。BMI分為低體重組(<18.5 kg/m2)、正常組(18.5 kg/m2≤BMI<24 kg/m2)、超重組(24 kg/m2≤BMI<28 kg/m2)和肥胖組(BMI≥28 kg/m2)〔10〕。BMI升高組和BMI降低組是指隨訪期間等級與基線相比等級升高或降低;血壓和BMI無變化組是指隨訪期間等級與基線相比等級無變化。男性WHR≥0.9,女性WHR≥0.85為異常組,男性WHR<0.9,女性WHR<0.85為正常組。WHR升高組和降低組是指隨訪期間WHR等級與基線相比由正常變?yōu)楫惓;蛴僧惓W優(yōu)檎?,WHR無變化組是指隨訪期間WHR等級與基線相比等級無變化。體脂肪率男性>25%,女性>30%為肥胖組,體脂肪率男性≤25%,女性≤30%為正常組〔11〕,體脂肪率升高組和降低組是指隨訪期間體脂肪率由正常變?yōu)楫惓;蛴僧惓W優(yōu)檎#w脂肪率無變化組是指隨訪期間體脂肪率等級無變化。體脂肪率的測定以 BC-600 型體成分儀(TANITA 株式會社,日本)測定的結(jié)果為準。
1.4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16.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單因素Waldχ2分析。
2.1血壓升高率的人口學分布特征 隨訪期間血壓升高人數(shù)為54人,人·年升高率為4.39%。不同年齡組之間人·年血壓升高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28.238,P=0.00),隨著年齡的增加,血壓升高率有增加的趨勢(trend=24.650,P=0.00),其中70歲以上組血壓升高率最高,且其發(fā)生血壓升高的危險是50歲以下年齡組的2.775倍(χ2=7.247,P=0.007)。男性的人·年血壓升高率高于女性(P=0.01)。朝鮮族人群血壓升高率高于漢族(P=0.00)。文化程度分為高中以下組和高中及以上組,兩組之間人·年血壓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115)。見表1。
2.2不同生活習慣變化組之間血壓升高率比較 吸煙降低組血壓升高率低于吸煙無變化組(P=0.014),間接吸煙降低組血壓升高率低于間接吸煙無變化組(P=0.009),飲酒減少組的血壓升高率低于飲酒無變化組(P=0.007),體力活動組各組之間人·年血壓升高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運動組各組之間人·年血壓升高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肥胖測量指標與血壓升高率比較 BMI升高組血壓升高率高于BMI無變化組(P=0.002),WHR升高組血壓升高率低于WHR無變化組(P=0.010),體脂肪率各組之間人·年血壓升高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腹型肥胖組各組之間人·年血壓升高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全身性肥胖組各組之間人·年血壓升高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1 長春市中老年人血壓升高率的人口學分布特征
表2 不同生活習慣變化組之間血壓升高率比較
表3 肥胖測量指標與血壓升高率比較
姚思君等〔12~14〕的研究結(jié)果表明,不同年齡段人群高血壓患病率不同,且高血壓患病率隨年齡增長而增高,本文研究結(jié)果與此相符。因而,控制70歲以上中老年人的血壓升高率對預(yù)防長春地區(qū)高血壓的發(fā)生至關(guān)重要。
甄東戶等〔15〕的研究發(fā)現(xiàn),男性高血壓患病率高于女性,龐文躍等〔16〕和劉華等〔17〕的報道中則表明,女性高血壓患病率高于男性,本研究表明,女性是血壓升高的保護因素,以上的結(jié)論都說明血壓水平在性別上存在差異,可能是由于研究人群不同造成了以上結(jié)論的不一致,并且男女自身的生理特點和生活習慣的不同也導致了血壓水平在性別上的差異。
王剛等〔18〕和崔武庚等〔19〕的研究中顯示,朝鮮族的血壓水平明顯高于漢族,本文的結(jié)果與之相符??赡芤驗槌r族人長年以醬湯和咸菜等高鹽食物為食,且多數(shù)人喜歡飲酒,因而導致了朝鮮族人群更容易發(fā)生血壓升高的現(xiàn)象。
研究表明,超重和肥胖是高血壓的獨立危險因素〔20,21〕,由于肥胖引起的機體代謝紊亂會導致心臟負荷加重及周圍動脈阻力的增加,從而導致血壓升高,同時測量肥胖的指標與高血壓之間關(guān)系密切,其中BMI和WHR與血壓呈正相關(guān)〔7,22〕,隨著BMI增加,血壓均值也有增加趨勢〔7,21,22〕。因此,合理控制體重對預(yù)防高血壓有很重要的作用。
在甄東戶等〔15〕和天山等〔23〕研究中顯示,吸煙在血壓正常組和高血壓組之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在文育鋒等〔24〕的研究中顯示,吸煙和被動吸煙可能影響高血壓病人的血壓水平,女性高血壓患者吸煙組的舒張壓水平高于不吸煙組和偶爾吸煙組,男性吸煙高血壓患者中:被動吸煙每周≤1 d 組較每天都有被動吸煙組收縮壓低。本次研究則顯示,吸煙降低組和被動吸煙降低組均是血壓升高的保護因素,原因可能是:吸煙過程中產(chǎn)生大量對人體有害的化合物,可以導致組織器官缺血、缺氧,損壞動脈壁的內(nèi)皮細胞,加速膽固醇沉積,促進動脈粥樣硬化〔25,26〕,從而引發(fā)高血壓。所以本研究提示降低吸煙量和間接吸煙頻率對預(yù)防高血壓有著重要的作用。
天山等〔23〕和胡偉等〔27〕的報道中顯示,飲酒是高血壓的危險因素,在甄東戶等〔15〕的研究中顯示,飲酒在高血壓與血壓正常組之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本研究顯示,飲酒降低是血壓升高的保護因素,提示減少飲酒對預(yù)防血壓有重要作用,但也有相關(guān)文獻〔28〕說明,輕到中度飲酒可以降低患高血壓的風險,因而對于吸煙和飲酒的分析進行量化分析會更能說明這一問題。
在唐曉君等〔29〕和王亞莉等〔30〕的報道中提到,WHR異常組的血壓水平顯著高于WHR正常組。本文的研究結(jié)果顯示,WHR升高組血壓升高率低于WHR無變化組,一方面可能是因為每次體格檢查時由于測量人員的不同可能會有一定的誤差,另一方面可能是由于觀察時間不夠,從而引起了以上的結(jié)果。
4 參考文獻
1楊 平.吉林省部分農(nóng)村中老年人肥胖及其相關(guān)因素的研究〔D〕.吉林大學,2007.
2李立明.流行病學〔M〕.第4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0:237.
3沈 姝.上海市崇明縣農(nóng)村實行高血壓分級管理在預(yù)防心腦血管疾病中的效果〔J〕.職業(yè)與健康,2007;23(14):1184-7.
4趙 冬,吳兆蘇,王 薇,等.中國11省市隊列人群基線血壓和7年積累心血管發(fā)病危險的前瞻性研究〔J〕.中華心血管雜志,2001;29(10):612-7.
5許長祿,孫兆青,鄭黎強,等.遼寧阜新農(nóng)村老年人群高血壓患病率及危險因素調(diào)查〔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8;28(11):1112-4.
6漆 莉,丁賢彬,毛德強,等.重慶市 50 歲及以上城鄉(xiāng)居民高血壓患病特點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華疾病控制雜志,2012;16(9):739-42.
7徐永太,潘靜靜,趙景志,等.河南省某地區(qū)農(nóng)村居民肥胖指標與血壓及高血壓的關(guān)系〔J〕.鄭州大學學報 (醫(yī)學版),2012;47(1):91-4.
8劉 陽,李俊平.北方城市不同年齡段成年人肥胖程度與血壓的相關(guān)性分析〔J〕.廊坊師范學院學報,2013;13(2):85-7.
9傅傳喜,馬文軍,梁建華,等.高血壓危險因素 logistic 回歸與分類樹分析〔J〕.疾病控制雜志,2006;10(3):256-9.
10中國肥胖問題工作組數(shù)據(jù)匯總分析協(xié)作組. 我國成人體重指數(shù)和腰圍對相關(guān)疾病危險因素異常的預(yù)測價值:適宜體重指數(shù)和腰圍切點的研究〔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2;23(1):5.
11許榕仙.肥胖的病因與防治〔J〕.海峽預(yù)防醫(yī)學雜志,2002;8(5):31-3.
12姚思君,曾 偉,魏詠蘭,等.成都市城鄉(xiāng)居民高血壓流行狀況及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慢性病預(yù)防與控制,2012;20(3):265-7.
13Wang Y, Wang QJ.The prevalence of prehypertension and hypertension among US adults according to the new Joint National Committee guidelines〔J〕.Arch Intern Med,2004;164(19):2126-34.
14Tasi PS, Ke TL, Huang CJ,etal. Prevalence and determinants of prehypertension status in the taiwanese general population〔J〕.HyPertension,2005;23(7):1355-60.
15甄東戶,成建國,王靜玉,等.蘭州市40歲以上居民高血壓病患病率及其危險因素分析〔J〕.內(nèi)科理論與實踐,2012;7(4):256-9.
16龐文躍,孫兆青,鄭黎強,等.遼寧省農(nóng)村居民高血壓和血壓正常高值相關(guān)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實用內(nèi)科雜志,2010;30(3):241-3.
17劉 華,賈紹斌,徐清斌,等.寧夏地區(qū)居民高血壓患病現(xiàn)狀及其危險因素分析〔J〕.寧夏醫(yī)科大學學報,2010;32(3):388-91.
18王 剛,金銀花,崔 蘭,等.延邊地區(qū)朝鮮族和漢族青少年不同指標肥胖與血壓的相關(guān)性〔J〕.延邊大學醫(yī)學學報,2012;35(3):185-8.
19崔武庚,南相俊,方今女.延邊農(nóng)村地區(qū)漢族和朝鮮族居民肥胖與血壓,血脂及血糖的相關(guān)性研究〔J〕.延邊大學醫(yī)學學報,2006;28(4):268-70.
20Janghorbani M,Amini M,Gouya MM,etal.Nationwide survey of 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 of prehypertension and hypertension in iranian adults〔J〕.J HyPertens,2008;26(3) :419.
21de Simone G,Devereux RB,Chinali M,etal.Risk factors for arterial hypertension in adults with initial optimal blood pressure:the strong heart study〔J〕.Hypertension,2006;47(2) :162.
22楊 平,李忠民,王春華,等.中老年農(nóng)民人群 BMI 及 WHR 與其血壓,血糖和脂代謝關(guān)系的研究〔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7;27(12):1198-9.
23天 山,王子昕,林曉明,等.呼倫貝爾蒙古族地區(qū)居民高血壓及相關(guān)危險因素〔J〕.中國慢性病預(yù)防與控制,2009;17(1):49-51.
24文育鋒,臧桐華,徐希平.吸煙和被動吸煙對高血壓病人基線血壓的影響〔J〕.現(xiàn)代預(yù)防醫(yī)學,2007;34(5):946-8.
25Orme IM.Progress in the development of new vaccines against tuberculosis 〔J〕.Int J Tuberc Lung Dis,1997;1(2):95-100.
26李 暉.一種新的分枝桿菌抗原 Mtb8.4 〔J〕.國外醫(yī)學·流行病學傳染病學分冊,2002;29(1):35-6.
27胡 偉,佟偉軍,劉彥斌.吸煙,飲酒與蒙古族高血壓的關(guān)聯(lián)性〔J〕.中國公共衛(wèi)生,2006;22(11):1330-1.
28張艷敏,吳壽嶺,許繼波,等.飲酒對血壓的影響〔J〕.實用醫(yī)學雜志,2008;24(15):2707-9.
29唐曉君,李 革,張素華,等.不同體重指數(shù)和腰臀比與血糖,血脂,血壓的關(guān)系〔J〕.現(xiàn)代預(yù)防醫(yī)學,2008;34(21):4032-4.
30王亞莉,朱明宇,崔玲玲,等.某高校教職工體質(zhì)指數(shù)及腰臀比與血壓關(guān)系〔J〕.中國公共衛(wèi)生,2010;26(10):12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