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0世紀60、70年代的中國發(fā)生一場令人印象深刻的運動。這場運動不僅在經(jīng)濟、文化、科技等方面給中國造成較大損失,同時對很大一部分百姓也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包括在當時社會處于較為弱勢群體的女性。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社會的進步,這個話題不再是一根不可觸碰的高壓線,越來越多的導演開始在他們的作品中涉及到這方面的內(nèi)容。同時,一些描述20世紀60、70年代生活的優(yōu)秀電影逐漸走進觀眾的視野?!短煸 贰盾饺劓?zhèn)》《藍風箏》等影片中,不僅很好的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面貌,同時成功塑造了各種女性形象,本文將從人物性格、淺析此類電影中的女性人物形象。
關鍵詞:20世紀60、70年代;女性;人物形象
1 女性地位崛起
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婦女的地位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國由一個男尊女卑的國家轉(zhuǎn)變?yōu)槟信降鹊膰?。?0世紀60、70年代,女性的地位逐漸提高,成為政治、家庭、社會的重要力量。通過《芙蓉鎮(zhèn)》《天浴》《藍風箏》等影片中我們可以明顯的感覺到這點。
第一,政治地位的崛起。在舊中國的封建制度下、中國婦女無緣政治民主權利,更不用說參與國家的管理了。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婦女開始參與政治生活,在文化大革命時期婦女更是成為政治體系的中堅力量。影片《藍風箏》中,主任這個形象讓觀眾印象深刻。在公私合營運動中,主任上街挨家挨戶宣傳國家政策,她身邊跟著一幫群眾和小孩。導演在畫面構造中把婦女主任放在主體的地位,此時攝像機還帶有一定的仰拍角度,把她的影響和地位凸顯出來。影片《芙蓉鎮(zhèn)》里的李國香是一個政治地位顯赫的典型代表,她在文革前期就當上了國營糧食店的經(jīng)理,文革時期更是當上了縣委工作組的領導,每次芙蓉鎮(zhèn)召開的集體會都由她來發(fā)表講話。無論男女老少,還是糧站主任,只要是她覺得“思想有問題”、“和黨對著干”的人都會殘酷無情的進行打擊。李國香在鎮(zhèn)里面重掌大權,身兼數(shù)職時,身為支部書記的王秋赦更是恬不知恥的向李國香求情,可見李國香的在政治上的權力和地位還是相當之大。
第二,經(jīng)濟上的獨立。新中國成立之前,絕大多數(shù)女性都是在家里相夫教子,并沒有實際的參與到社會勞動中去。新中國成立以后,女性也逐漸開始參與社會勞動,并且有了和男人同等的地位。在影片《藍風箏》中,藍太太是一個經(jīng)濟獨立的代表。她擁有自己的糧食店,對外還出租自己的大院兒成了眾人的房東,特別是當時物質(zhì)并不豐富的年代,家里面還能蒸出一大鍋饅頭,足以體現(xiàn)藍太太雄厚的經(jīng)濟實力。胡玉音是《芙蓉鎮(zhèn)》里普通的百姓,但她靠著經(jīng)營米豆腐這個小本生意賺到了很多錢,影片中李國香的一段話可以讓我們了解胡玉音的富有程度,“……給你扣除100元的成本費還剩200元,胡玉音,你的收入可相當于省級領導的水平啊?!币粋€鎮(zhèn)上做小本買賣的普通女子和省級領導拿到的錢竟然差不多,后來胡玉音在鎮(zhèn)上買了一塊地,蓋了全鎮(zhèn)最豪華的房子,按照李國香的話“比解放前本鎮(zhèn)最大的兩個地主的房屋還要氣派”,通過這兩段話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胡玉音在經(jīng)濟上是相當富庶的,絲毫不遜色于其他男性。
2 特定時代下獨立堅強的性格
20世紀60、70年代的中國社會處于一個較為動蕩的時期,一些運動在這一時期迅猛發(fā)展,許多知識分子、民主人士和國家干部遭到了沖擊,許多青年也被分配到邊遠的地區(qū)支持國家建設,甚至一些普通市民也收到了這場運動的波及。在這個期間內(nèi),許多女性因為各種方面的原因和自己的配偶分離,有的女性也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在她們沒有了依靠和幫助的條件下,她們逐漸養(yǎng)成了獨立堅強的性格,支撐著她們挺過最艱難的時期。
陳沖導演的《天浴》講述了關于知青文秀的故事。主人公文秀出生在成都一個幸福的四口之家,她的生活條件算不上優(yōu)越,但是相當?shù)暮椭C安穩(wěn)。文秀在組織的安排下來到四川邊遠的地區(qū)學習牧馬,但是過了半年的約定時間場部沒有約定的期限把文秀接走。文秀眼看著其他知青回到了成都,而自己似乎被組織遺忘在這個偏遠的角落,被回家迫切的想法沖昏了頭腦的文秀,決定靠自己來爭取到回家的機會。此時的文秀身無分文,而她也就是一個普通的知青,回家無疑對文秀回家來說比登天還難。在場部各種“有辦法”、“有門路”的人員的威逼利誘下,文秀選擇出賣肉體來換取回家的機會。文秀的做法是可恥的,但卻是無奈的,當疼她愛她的藏民老金沒有辦法時她選擇了依靠自己,她生活在屈辱中,但又不得不面對屈辱堅強的生存著。但是過于的獨立導致文秀并沒有聽進去老金的勸告,最終導致了自身的悲慘命運。
《芙蓉鎮(zhèn)》是著名導演謝晉根據(jù)同名小說改編的一部反映20世紀60年代社會影視作品,影片的重要部分介紹了胡玉音喪夫之后和得到了秦書田關懷和幫助,兩人之間逐漸產(chǎn)生了感情,當秦書田向上級申請和胡玉音結為夫妻后,秦書田被判了十年徒刑,胡玉音因為有孕在身逃過一劫。在沒有秦書田的日子里,胡玉音忍受屈辱,掙扎求生,她不僅要獨自養(yǎng)活自己,還要承受著社會各界的壓力。胡玉音分娩時無人照顧,她憑借堅強的意志撐到了醫(yī)院,最后母子平安。生完孩子的胡玉音日子仍不好過,她承受著各種傷害,但依舊給予孩子呵護與保護。胡玉音不僅是一位堅強的妻子,更是一位堅強的母親,她獨自承受著外界帶給她的傷害,在惡劣的環(huán)境中生存下來。田壯壯拍攝的《藍風箏》中,女主角陳樹娟三次失去丈夫,獨自把孩子拉扯大,也足以體現(xiàn)在這個時期女性擁有獨立堅強的性格。
3 渴望自由與平等
盧梭說過:“人類文明的進步帶來人的自由和平等”,20世紀60、70年代距離新中國成立已有二十多載,這段時期內(nèi)女性逐漸走上了社會、政治的舞臺。她們開始從事和男性同樣的工作,完成相同的事情,但最后獲得的是不平等、受約束的對待。越來越多的女性開始爭取自由和平等,反對這個束縛她們的社會。影片《天浴》當中,場部組織員工觀看電影,電影結束黑場時,文秀被旁邊的男干部乘機摸了一下,她沒有選擇沉默,站起來指著鼻子對這個干部一頓臭罵。最后文秀因為這件事情被派到偏遠地區(qū)學習畜牧。在這里文秀沒有在乎摸她的是不是領導,也沒有替自己的前途和未來著想,因為她覺得隨意摸她就是不對的,就是應該進行指責。文秀強烈的自由性格在這里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反映出這個時代女性自由的性格逐漸形成。endprint
在影片《藍風箏》中有一段朱瑛和藝術團團長的對話:“就你意見多,牢騷大,你別忘了,你是軍人!”“團長,我就是不喜歡陪首長跳舞,有這個時間用來學習不是更好嗎?”“這是一項政治任務,如果不是政治上可靠的同志,根本就不能參加?!薄澳且膊粦撁看味际俏胰パ?,再說,我也沒看出跳舞有什么政治意義?!?/p>
朱瑛在這個較為特殊時期,能夠?qū)ι霞夘I導說出這樣一番話是很不容易的,她不僅反駁了團長的觀點,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她覺得自己沒有得到平等的待遇,因為陪首長跳舞的總是她,她同時也覺得自己的自由受到限制,她寧愿利用跳舞的時間來學習。朱瑛在這段對話里強烈的表達出自己渴望自由與平等,她不甘心成為領導擺布的玩偶,她希望做自己的主人。
4 主動的追求幸福
每一個人都渴望幸福,在以20世紀60、70年代為背景的電影中女性對幸福的渴望尤為突出。首先和這個特殊的時期有關,許多女性的丈夫在此期間遭受到無情的打擊,電影將這個事實進行了放大,這些女性不幸失去的自己的丈夫。《藍風箏》里的陳樹娟,她的一生際遇坎坷。第一任丈夫被人誣陷成右派,在北方勞改時因為大樹倒塌被壓身亡。好友李國棟照顧陳樹娟和孩子,成了第二任丈夫,因為大荒積勞成疾而死。第三任丈夫是一位干部,“文革”期間被造反派批斗導致心臟病發(fā)作而死。透過陳樹娟的坎坷命運,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她追求幸福的足跡:沒有任何人逼迫陳樹娟嫁,也沒有人推薦她嫁給誰,她只要覺得哪個男人能夠依靠,能夠真心對待自己和孩子,她就嫁給誰。在《芙蓉鎮(zhèn)》中,胡玉音這個角色也能體現(xiàn)女性主動追求幸福。胡玉音的第一任丈夫黎桂桂因為得罪縣委領導組而被迫害致死,無依無靠的胡玉音逐漸喜歡上和自己一起掃大街的秦書田,秦書田在當時屬于“右派分子”,胡玉音因為第一任丈夫的牽連也被無情的批判,胡玉音并沒有因為秦書田是什么派別的人,沒有因為當時社會給他們帶來的巨大壓力而放棄對秦書田的喜歡,她毅然決然的和秦書田走到了一起,大膽的追求自己的幸福。
影片《天浴》中,文秀原本是一個清純的姑娘,雖然她的命運讓人惋惜,但是她的身上任然散發(fā)著追求幸福的美。供銷員見到文秀便夸她長得漂亮,然后在交談的過程中裝出自己很了不起的樣子,給文秀留下一個靠譜的好印象,供銷員離開帳篷前掏出一個紅蘋果,徹底俘獲了文秀純潔的心。文秀在供銷員離開時把他送到了帳篷外,并且一直向他揮手告別,后來的每一天,文秀只要在帳篷外,都會眺望遠方看看供銷員有沒有過來,文秀還把自己的毛線手套拆了給他織東西。此時的文秀覺得在這么偏遠的地方有一個人對自己這么好,那自己為什么不去喜歡他呢?最后,文秀相信了供銷員帶她回成都生活的甜言蜜語,甚至把自己的貞操獻給了供銷員。文秀雖然是因為想回成都而結識了供銷員,但不可否認的是文秀動了真感情,她從原來單純地想獲得回成都的指標變成了追求自己喜歡的人。
雖然20世紀60、70年代離我們比較遙遠了,但是以此為背景的電影中塑造的女性形象依舊讓人印象深刻。淺析這一時期的女性形象既可以了解到當時的社會背景,又讓觀眾深刻了解了在這個背景下的女性,可以更好地反思歷史,更好的保障中國女性的權益,促進社會的和諧進步與長遠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安德烈·巴贊(法).電影是什么[M].崔君衍,譯.文化藝術出版社,2008.
[2] 趙丹.銀幕形象創(chuàng)造[M].中共電影出版社,2005.
[3] 周星.影視藝術概論[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 鐘大豐,舒曉鳴.中國電影史[M].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4.
[5] 席宣,金春明.文化大革命簡史[M].中共黨史出版社,2010.
作者簡介:邱天煒,男,就讀于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戲劇影視文學(影視編導與播音主持)專業(y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