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正陽
隨著匯豐PMI不達預期的數據披露,A股市場出現了回落;我們認為,短期市場存在百點暴跌的可能。
核心理由是本輪市場回升的邏輯在弱化。本輪反彈的邏輯有三:1、經濟企穩(wěn)回升,市場階段性的進入“類復蘇”的投資時鐘,封殺回落空間;2、政策刺激,尤其是滬港通,資本市場國際化的推進,外資承擔了先鋒的角色,香港金管局釋放回落,再考慮到無風險收益率回落的預期,市場掀起了以藍籌為先導的強勢反彈;3、改革的紅利在釋放,從穩(wěn)增長向深改革轉變,尤其是國企改革的推進,為市場提供了一個潛在牛市的愿景,即資本市場國際化、外資內資共振,推動估值修復,進而國企改革推進、提升微觀和宏觀績效,形成一個資金與改革的正反饋邏輯。
但是,目前一系列數據,使得該系列邏輯在短期內出現了弱化。
首先,7月信貸數據以及產出數據疲弱,出口數據也未能帶動國內產出的改善,而匯豐PMI超預期回落、進一步弱化的經濟的預期,投資時鐘又階段性的向“類衰退”搖擺,這種“類復蘇”-“類衰退”之間的擺動,將是經濟新常態(tài)(GDP7-8%)階段的常態(tài)。
其次,近期香港金管局并未再投放貨幣,而安碩A50和南方A50兩大ETF申購趨緩、對權重板塊的拉動作用邊際弱化;同時,美元指數的強勢上行、突破82,美國10年期國債利率強勢上漲。這使得外資拉抬A 股的邏輯也出現了弱化。
最后,國企改革乃至土地改革,這是一個大邏輯,不可否認,筆者認為,這也將是未來新常態(tài)格局下潛在大牛市的邏輯所在、而非以往的信貸投放-經濟回升的老邏輯;但是改革的邏輯,是有預期和實效聯(lián)動的,兩者之間存在時間、而且市場也會隨著估值的變動而變動。因此,這種大邏輯,對于短期市場的作用力較弱。
我們維持本周策略周報的觀點,即“預計本周市場仍有上沖動能,先揚后抑的可能性較大;但經濟、資金、估值以及行為層面一些因素正在發(fā)生變化,若再度脈沖之后出現百點暴跌的可能性正在增強”。后期策略:建議謹慎,保住勝利成果、控制倉位;待市場調整之后,再行介入,彼時可再度關注AH折價的滬港通主線以及高端裝備、新能源汽車等景氣較好的板塊。
最后需要說明的是,我們不是空頭、我們只是想盡量的刻畫市場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