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忠輝
(中鐵隧道股份有限公司,河南 鄭州 450003)
高速鐵路隧道工程水溝電纜槽一次成型施工技術
尹忠輝
(中鐵隧道股份有限公司,河南 鄭州 450003)
高速鐵路隧道工程水溝電纜槽一般分為通信信號槽、電力電纜槽、排水槽,三槽合一,根據高速鐵路的設計理念與運營要求,水溝電纜槽必須一次成型,在施工中為了設計出一套系統(tǒng)的電纜槽一次成型配套模板體系,在實踐的基礎上利用組合模板桁架連接與走行系統(tǒng)結合的方式對電纜槽一次成型施工進行探索和總結。實踐證明:合理地利用桁架模板與走行系統(tǒng)設計出的電纜槽模板,可以有效地完成高速鐵路隧道工程水溝電纜槽的一次成型要求。
高速鐵路;隧道;水溝電纜槽;一次成型;模板
隨著國內高速鐵路工程的不斷發(fā)展,對于其結構的整體性、完整性及安全性要求也越來越高。隧道電纜溝槽一般設計為通信信號槽、電力電纜槽、排水槽三槽合一,一次成型施工對溝槽模板的走行系統(tǒng)設計要求較高,尋求一種快捷輕便的施工技術成為必要。
賀志榮等[1]利用移動模架使水溝電纜槽施工在進度等方面發(fā)揮了作用;王發(fā)志[2]利用小型組合鋼模板降低了電纜槽施工質量缺陷;王亞波[3]采用移動模架在施工質量方面發(fā)揮優(yōu)勢;孫引浩[4]結合蘭新鐵路客運專線大梁隧道和祁連山隧道水溝電纜槽施工,針對高海拔環(huán)境采用整體移動模架與小模板拼裝組合式模具,介紹水溝電纜槽施工技術;徐小軍[5]通過混凝土整體施工,解決了混凝土施工縫多且易開裂等問題;張會華[6]從安全角度闡述了電纜槽一次性施工的重要性和施工方法;王照威[7]從傳統(tǒng)施工工藝方面闡述了電纜槽施工工藝。
以上文獻多從整體式移動模架討論水溝電纜槽整體施工在施工進度、質量、安全、成本等方面發(fā)揮的優(yōu)勢和作用,但大多移動模架結構比較笨重,操作復雜且需要配重。本文結合實踐操作,設計采用輕便桁架與模板組合,并配置自行式走行系統(tǒng)的整套電纜槽施工模板體系,主要體現了以下優(yōu)點:1)將整個模板體系進行分解,并有機結合,解決了傳統(tǒng)模板體系笨重難以操作的缺點;2)利用底腳螺栓固定,無需配重,減少了人力資源與物資投入;3)模板加工簡便,隧道雙側水溝電纜槽同時施工時,可多加工模板體系進行多段跳段施工,極大地加快了施工進度;4)有效地解決了電纜槽混凝土表面錯臺、線性不符合要求以及底部爛根等缺陷;5)有效地實現了水溝電纜槽三槽合一,一次成型,方便安裝,方便拆卸。鑒于以上優(yōu)點,本文將詳細對該電纜槽模板體系的組成和應用進行詳細的論述。
1.1 設計情況
隧道內設置雙側電纜槽,電力電纜槽置于邊墻側,通信、信號電纜槽置于道床側,電纜槽設蓋板,隧道內電力電纜溝尺寸為300 mm×300 mm,槽內用粗砂填實;通信、信號電纜溝尺寸凈寬為350 mm,深300 mm,槽道中間以φ16插筋分隔,槽內用粗砂填實;電力電纜槽與通信、信號電纜槽之間設置排水槽,排水槽寬度為300 mm,深800 mm。傳統(tǒng)施工工藝如圖1所示。
1.2 傳統(tǒng)施工工藝
傳統(tǒng)施工工藝為分3步:1)立側模,混凝土施工至排水槽底部;2)立排水槽兩側模板,混凝土施工至電力電纜與通信、信號電纜溝底部;3)立電力電纜溝兩側模板與通信、信號電纜溝兩側模板,混凝土施工完畢。整個施工過程不連續(xù),混凝土會形成2道施工縫,不利于混凝土結構完整性。施工步驟如圖1所示。
2.1 一次成型施工模板設計
水溝電纜槽一次成型施工模板設計理念是采用自制可移動式桁架連接鋼板作為電纜槽道床側模板,利用槽鋼制作橫梁連接外模桁架與各溝槽內模模板,模板與槽鋼橫梁之間采用螺栓連接,從而使各模板系統(tǒng)形成一個統(tǒng)一的支撐框架,再通過一系列小型構件與走行系統(tǒng)輔助,達到水溝電纜槽一次成型施工,并可以整體式移動模板進行連續(xù)施工。
圖1 傳統(tǒng)施工工藝圖(單位:cm)Fig.1 Conventional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for integrated drainage ditch and cable channel (cm)
2.2 模板各部分細部結構
2.2.1 外模桁架
桁架作為連接電纜槽外側模板的框架,每組長度為15 m,高度為750 mm,寬度為55 mm。外結構采用L50 mm×50 mm角鋼組成主構架,并采用L40 mm×40 mm角鋼作為斜撐與主構架形成統(tǒng)一整體,桁架底部安裝滑動輪,靠近模板側安裝單向滑輪,每組模板安裝2組,靠近道床側安裝多向滑輪,在每組模板的中間位置。水溝電纜槽模板總體結構見圖2,桁架結構示意見圖3。
圖2 水溝電纜槽模板總體結構(單位:mm)
(a) 主視圖
(b) 俯視圖
2.2.2 連接槽鋼
連接槽鋼的作用是將外側模板桁架與電纜槽各溝內側模板連接成一個整體結構,槽鋼采用[80 mm×45 mm×80 mm,總長度為1 530 mm,槽鋼與桁架和內側模板之間采用螺栓連接。連接槽鋼結構見圖4。
2.2.3 電纜槽內側模板
如圖5所示,電力電纜槽與通信、信號電纜槽內部模板單塊長度為3 m,周邊均為L50 mm×50 mm角鋼形成框架,框架中間等距增加3根L40 mm×40 mm作為橫撐加固,上側焊有螺栓用于和橫向槽鋼固定,多塊模板之間通過螺栓連接形成整體。如圖6所示,排水槽內側模板單塊長度為1.5 m,周邊均為L50 mm×50 mm角鋼形成框架,框架中間等距增加4根L40 mm×40 mm作為橫撐加固,上側焊有螺栓用于和橫向槽鋼固定,多塊模板之間通過螺栓連接形成整體。
(a) 槽鋼俯視圖
(b) 槽鋼主視圖
(a) 主視圖
(b) 俯視圖
(c) 側視圖
圖6 排水槽內部模板圖(單位:mm)
2.2.4 電纜槽外側模板
如圖7所示,電纜槽外側模板單塊模板的長度為1.5 m,高度為87 cm。周邊均為L50 mm×50 mm角鋼,中間增加4根L40 mm×40 mm橫撐加固,上側焊有螺栓用于和橫向槽鋼固定,模板之間通過螺栓連接成整體。模板之間連接后與外側桁架焊接為一體。
(a) 主視圖
(b) 俯視圖
2.2.5 封底模板
如圖8所示,電力電纜槽與通信、信號電纜槽內分別設置封底模板,電力電纜槽內部封底模板寬295 mm,每塊長600 mm,通信、信號電纜槽封底模板寬345 mm,長600 mm。2種封底模板均設置可自由轉動并配備螺栓孔的小翼板,小翼板與電力電纜槽和通信、信號電纜槽內側模板通過螺栓連接固定。
(a) 電力電纜槽封底模板
(b) 通信、信號電纜槽封底模板
每塊模板由4個可以活動的小翼板與側模固定。
圖8電纜槽封底模板圖(單位:mm)
Fig.8 Bottom formwork of cable channel (mm)
3.1 模板安裝前的施工準備
3.1.1 原混凝土面清理
對襯砌邊墻及水溝電纜槽底部進行處理時,用高壓水對邊墻上的灰塵進行沖洗,對于邊墻表面上無法直接沖洗掉的位置,在沖洗時配合使用掃把、鋼刷等。溝槽底部位置(仰拱填充與拱墻之間)的雜物、淤泥人工進行清除,然后用高壓水對其進行沖洗,污水從填充路面內的橫向排水管排至中心水溝。
3.1.2 鑿毛處理
對襯砌邊墻進行鑿毛處理,以保證后施工的電纜槽壁與邊墻粘結牢固,不產生裂縫或脫落,從而確保施工質量。采用風鎬或短釬將邊墻與既有混凝土結合面進行鑿毛,嚴格按照相關施工規(guī)范和技術交底鑿至新鮮混凝土面。對鑿毛后的混凝土再次進行沖洗以確?;炷吝B接效果良好。
3.1.3 加強筋的安裝
為加強水溝電纜槽與邊墻混凝土的連接,要求在Ⅲ級圍巖襯砌邊墻上安裝加強鋼筋以加強連接。鋼筋的結構和尺寸應嚴格按照設計要求和規(guī)范進行操作,以確保施工質量。
3.1.4 結構鋼筋綁扎
水溝電纜槽僅在靠水溝電纜槽體最外側側壁 (靠近隧中一側) 配有鋼筋,鋼筋為單層,豎向主筋為φ16 鋼筋,間距 20 cm,縱向分布筋為φ10 鋼筋,間距20 cm,上部1根為φ16螺紋鋼,下部3根為φ10光圓鋼筋。因為是單層鋼筋,不易定位和固定,需在澆注電纜槽底混凝土時插入定位鋼筋或在澆筑鋪底混凝土時直接埋入,以保證已綁扎鋼筋在施工過程中的穩(wěn)定。結構鋼筋示意如圖9所示。
圖9 結構鋼筋示意圖
3.1.5 接地鋼筋設置
二次襯砌內環(huán)向接地鋼筋通過φ16連接鋼筋與通信信號電纜槽側墻上部的φ16縱向結構鋼筋分上下行交錯焊接,不允許環(huán)向接地鋼筋的兩端同時與通信信號電纜槽側壁上部的φ16縱向接地鋼筋相連。縱向接地鋼筋之間必須焊接牢固,搭接焊縫不得小于10 cm,并確保100 m斷開一次,斷開的鋼筋端頭間距為10 cm。洞室處預埋接地端子用φ16連接鋼筋與通信信號電纜槽側壁縱向接地鋼筋連接。接地鋼筋的搭接長度和焊接方式嚴格按照技術要求及相關施工規(guī)范要求進行操作,焊縫長度為單面長度不小于200 mm,雙面焊接長度不小于100 mm。
鋼筋件十字交叉時采用φ16的“L”形鋼筋進行焊接,以確保后期接地端子的接地效果良好。
3.1.6 排水管埋設
為確保溝槽內泄水管的安裝質量,本工程采用先粗裝到位后精調的施工順序,在組裝(移動)模板之前將邊墻部位預留出來的泄水口全部接入兩側側水溝模板位置。安裝時由測量人員對管口位置進行放線,泄水管的安裝長度和角度嚴格按照設計要求和相關施工規(guī)范進行,靠邊墻側泄水管管口高度距側水溝底部距離為25 cm,靠中心水溝側泄水管管口高度距側水溝底部距離為23 cm,用于連接側水溝與中心水溝的排水管采用與路面排水管同材質的φ100硬質PVC管,在模板移位之前將其安置已預埋的接頭內。為防止混凝土砂漿浸入堵塞泄水管,對泄水管進行外包土工布處理,并對管口進行封堵防止混凝土灌入;對仰拱填充內設置的φ50硬質PVC排水管靠溝槽側預設的彎頭進行包裹處理,防止混凝土澆筑時堵塞。為確保所有排水管道的貫通性必須對其進行檢查,檢查時采用塑料軟管從一端穿入另一端穿出,對于無法穿過的管道查找原因并進行整改處理直至貫通合格。
3.2 整體模板的組裝
整體模型由小塊鋼模板組合拼裝聯接而成,模板之間采用螺栓連接固定,為防止混凝土澆筑時漏漿模板之間縫隙必須壓緊。外側模板與桁架之間進行焊接固定同時移動,桁架長度為15 m。電纜槽及水溝槽模板由橫向槽鋼聯接為整體同時移動。外側桁架行走到位置后由絲桿系統(tǒng)進行支撐固定。模板拼裝(移動)完成后由測量人員對整體模板的順直平整度、溝槽的水平標高和外觀尺寸進行復核檢測,對個別不合格位置進行適當地調整。
3.3 模板組裝后預埋件設置、調整
3.3.1 已埋設管道調整
在模板安裝(移動)過程中會對已埋設完成的泄水管造成影響,在模板位置精確定位后對泄水管進行再次檢查,確保外傾角度、高度符合設計要求,并用短鋼筋將其固定牢固,防止混凝土澆筑過程中發(fā)生移位。
3.3.2 接地端子的設置
根據設計要求在4個電纜槽側墻線路側外緣各設置一個接地端子(即每100 m設置6個接地端子),并在相鄰的連接處中間里程處在通信信號電纜槽側墻線路側外緣再設置一個接地端子(即每50 m再在通信信號電纜槽側墻線路側外緣內設置2個接地端子),端子設置詳情見圖10。接地端子設置從洞口向內2 m位置開始。為確保接地端子的焊接質量和便于施工操作將用于連接接地端子的鋼筋事先加工成端頭向外側加長10 cm的“U”形,將鋼筋架放置接地端子埋設位置,最后將接地端子焊接在鋼筋上。焊接完畢后用專業(yè)接地電阻檢測儀器歐姆表對接地端子的效果進行檢測,當接地電阻小于1 Ω時符合設計要求。
圖10 接地端子設置示意圖
3.3.3 溝槽排水管的設置
為便于電纜槽內的積水能順利排出,設計要求在電纜槽底部與側水溝之間應設置φ20硬質PVC管,縱向間距為3~5 m??紤]該設計要求在模板加工時已在適當的位置預留有管孔,管孔距離為5 m。在模板安裝(移動)完成后在預留管孔處安設排水管,排水管端頭包裹防止堵塞。
3.3.4 蓋板、下錨拉桿的安裝
所有預埋件安裝完畢并經檢查驗收合格后開始安裝電纜槽底部蓋板,在蓋板安裝時要確保與其兩側邊模板的緊密性以防止混凝土澆筑時漏漿。為防止混凝土澆筑過程中模板上浮移位在側水溝底部預埋拉環(huán),當各項工作完畢后用拉桿將模板上部槽鋼與預埋拉環(huán)之間進行緊固。
3.4 混凝土澆筑施工
水溝電纜槽槽身混凝土設計施工標號為C30,本施工工藝為整體立模一次澆注成型,混凝土澆筑困難易產生蜂窩麻面。嚴格按照技術交底和相關施工規(guī)范要求進行混凝土澆筑施工。
4.1 完成模板移動的準備工作
在下一循環(huán)模板移動的如下準備工作:1)襯砌邊墻混凝土鑿毛處理;2)已澆筑混凝土表面清洗;3)綜合接地系統(tǒng)鋼筋的連接;4)排水管、下拉鉤等預埋件的設置;5)邊墻加強鋼筋的植入施工。
4.2 已澆筑混凝土脫模
已澆筑完成段的混凝土達到一定強度后方可進行模板的拆除移動施工。首先,將用于固定連接溝槽內側模與外側模板及桁架的橫向槽鋼全部拆除;其次,將電纜槽底部用于固定蓋板的小擋板翼內收,使電纜槽底部蓋板與側模板之間脫離;最后,用撬杠、錘子等工具將模板微動使其與混凝土面脫離。采用拆除橫向連接槽鋼的脫模方式具有以下優(yōu)點:1)將模板分成小塊可以避免破壞混凝土的棱角及表面的平常度;2)有效避免了在撬壓時模板變形走樣。
4.3 外側模板及桁架的移動
外側模板及桁架行走系統(tǒng)設有內側2個滑輪、外側1個輪子,共計3個輪子。1)將用于行走的外側輪子的絲桿下放,使輪子接觸地面,然后將用于固定模板及桁架的絲桿支撐系統(tǒng)向上收起。2)前后各用1個千斤頂將桁架整體頂起,然后將用于滑行的角鋼放置內側滑輪的下方,最后降下桁架取出千斤頂。由于桁架內側模板較重,為確保移動時平穩(wěn),外側輪子較內側滑輪稍低,使桁架向外略傾。3)由3名工人用撬杠來完成桁架的行走,使其走至下一循環(huán)預計施工里程位置。4)待桁架行走至預計位置后同樣前后采用千斤頂先將桁架整體頂起,然后提升內側滑輪移除下方滑道,下放后的桁架主要依靠與其連為一體的外側模板支撐。最后將桁架外側用于支撐的11套絲桿下放至混凝土面,為防止桁架前后移動在絲桿下放后將外側用于行走的輪子提升,并以適當的距離在模板底部位置增加斜撐。5)移動完成后對桁架的位置進行調整,根據測量技術交底采用水平尺、鉛垂等工具對桁架的標高、垂直度等方面進行精確調整。桁架及外模的此種行走方式具有簡單、輕便、快速的特點,僅需2~3名工人0.5 h內即可完成移動和調整定位工作。內側滑動系統(tǒng)采用角鋼滑道的方式可以準確地控制桁架距邊墻的距離,避免了全部采用輪子時桁架移動過程中左右擺動的情況(左右擺動導致與外側模板與襯砌邊墻的距離不準確,增加了尺寸調整的難度)。桁架外側的11套絲桿升降系統(tǒng)可以快捷有效地調整模板兩端的標高以及模板的垂直度。
4.4 內?;赖匿佋O
內側模板的滑動需在已澆筑溝槽段內外側及下一循環(huán)靠邊墻側鋪設3條滑道,并將已澆水溝電纜槽段左右2側滑道與下循環(huán)段左右兩側滑動連為一體。已澆筑水溝電纜槽段外側滑道和下一循環(huán)段靠邊墻側的滑道系統(tǒng)均是由角鋼軌道和軌道鋼支架組成。鋪設時要先鋪下循環(huán)段靠內側的滑道,并根據左右2側軌道的間距鋪設已澆筑溝槽段的滑道。在需進行滑道鋪設的位置以間距1.5 m放置滑道支架,在支架上鋪設角鋼軌道(下循環(huán)段內側軌道位置需根據測量技術交底鋪設)。已澆筑溝槽段內側滑道系統(tǒng)由薄鋼板和角鋼軌道組成,在角鋼軌道下面鋪設一層薄鋼板可以有效避免角鋼對已澆筑混凝土表面造成破壞。軌道搭接縫要控制在5 mm以內,且內外2條軌道的標高尺寸要控制一致,避免由于高度不一導致滑動時模板發(fā)生變形或垮塌。為保障支架滑道時的穩(wěn)固性,采取在軌道上開口的措施,使下部支架和軌道之間緊密相扣,避免在受力時軌道與支架之間發(fā)生滑動。為避免由于軌道搭接縫隙過大導致滑輪卡住,采取了在軌道端頭內側焊接小號角鋼的措施。
4.5 內?;瑒酉到y(tǒng)的安裝
在內側模板滑道鋪設的同時可進行滑輪系統(tǒng)的安裝施工。主要分為以下幾步:1)將脫模時拆除的橫向槽鋼槽鋼重新進行安裝(可只將一部分先安裝,其余部分等模板移動到位后再安裝),同時在前、中、后3個橫梁上部各安裝1個橫向角鋼(該角鋼長度比橫梁槽鋼略長,用于安放滑輪組)。2)在內外2個電纜槽內各用1個千斤頂通過頂起橫梁來抬升整體模板(為防止由于模板一端抬升過高導致模板變形,可將模版分兩次抬高)。3)模板抬升至一定高度后將滑輪組放入橫向角鋼和軌道之間,然后降低高度取出千斤頂(設有前、中、后3套滑輪系統(tǒng),共計6套滑輪組)。為防止在移動過程中滑輪組發(fā)生偏離,在滑輪組與角鋼的接觸面加焊螺紋鋼筋以增大摩擦力。4)滑動系統(tǒng)安裝到位后即可開始內模的滑動,移動時由5~6人采用撬杠方式滑行。
4.6 模板定位及預埋件檢查
內側模板移動到位后同樣采用千斤頂抬升模板高度以拆去滑輪系統(tǒng),同時拆除靠邊墻的內側滑道系統(tǒng),然后根據測量技術交底對內側模板的尺寸和標高進行調整。待模板位置調整精確后將剩余用于固定內側模板和桁架及外側模板的橫梁槽鋼安裝固定完畢,使內外模聯接為整體模型。模板整體定位完畢后對之前已安裝預埋件的位置、尺寸等方面進行檢查復核,確保預埋件的準確無誤。根據設計要求在需要進行接地端子安裝的位置嚴格按照技術要求和相關施工規(guī)范操作,接地端子焊接完成后用專業(yè)接地電阻檢測儀器歐姆表對接地端子的焊接效果進行檢測,確保接地電阻符合小于1 Ω的設計要求。待模板內部各項預埋檢測合格后封堵電纜槽底部蓋板,然后在電纜槽預留口內安裝φ20排水管。本套施工工藝為防止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模板移位、變形,在電纜槽溝槽內設有鋼筋支撐以及水溝槽內的拉桿。
4.7 混凝土澆筑
所有施工工序完成并自檢合格后進行報檢,報檢通過后進行混凝土澆筑施工。
水溝電纜槽槽身混凝土為整體立模一次澆注成型,混凝土澆筑困難易產生蜂窩麻面。由于電纜槽的側壁厚度僅為13 cm,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采用2.5~3 cm的小直徑專用搗固棒振搗,對于振搗棒無法到達的位置采用鋼筋人工輔助插搗密實,并用木棒輕輕敲打模板,使附著在模板上的氣泡逸出,保證混凝土外觀質量平整,直至無氣泡產生為止。在振搗過程中應加強對泄水管及接地端子等預埋件的保護,避免對其損壞。為保證溝槽的施工質量,混凝土澆筑在1.5 h內完成,澆筑完成后人工對溝槽進行抹面找平處理。
1)本文提出的模板體系可以有效地完成水溝電纜槽一次性整體施工要求,結構輕便,利于操作,人力資源投入少,可以有效地解決傳統(tǒng)施工工藝中斷縫、爛根、漏水、蜂窩麻面等質量缺陷。
2)本文提出的水溝電纜槽一次成型模板體系與已發(fā)表過的研究工作相比,存在更多優(yōu)勢,主要表現在模板體系更輕便,安裝拆卸更便捷,電纜槽整體質量得到更好地控制,施工進度有顯著提高,降低了人力資源與物資的投入。
3)對本文提出的電纜槽一次成型體系進一步研究和完善,尤其是在液壓走行系統(tǒng)方面的完善,能夠極大地提高施工進度,降低施工成本。
4)該模板體系尚有不足之處,主要體現在未能實現液壓自動走行系統(tǒng),電力、信號與排水溝槽內側模板在拆模后未能實現與外側模板同時移動至下一循環(huán),在外側模板與桁架移動到位后,需另行移動內側模板。
[1]賀志榮,張勇,錢薔薇.隧道水溝電纜槽移動模架的設計和應用[J].四川建筑,2012,32(4):241-243.(HE Zhirong,ZHANG Yong,QIAN Qiangwei.The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tunnel ditch cable trough of MSS[J].Sichuan Architectuval,2012,32(4): 241-243.(in Chinese))
[2]王發(fā)志.貴廣鐵路隧道工程水溝電纜槽施工技術[J].科技信息,2011(33):55-57.(WANG Fazhi.Guiyang Guangzhou railway tunne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cable trough gutter[J].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2011(33): 55-57.(in Chinese))
[3]王亞波.淺談隧道水溝電纜槽移動模架設計與應用[J].河南科技,2013(3):45.(WANG Yabo.The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the tunnel cablegroove ditch mobile mould[J].Journal of Hen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3(3):45.(in Chinese))
[4]孫引浩.高原長大隧道水溝電纜槽組合式模具施工技術[J].中國鐵路,2014(1):70-73.(SUN Yinhao.Tunnel ditch cable groovecombined mouldconstruction technology grew up[J].Chinese Railways,2014(1): 70-73.(in Chinese))
[5]徐小軍.鷹鷂山隧道邊溝電纜槽整體澆筑設計與施工[J].山西建筑,2011(16):117-118.(XU Xiaojun.On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integral casting for cable channel of gutter section in Yingyaoshan tunnel[J].Shanxi Architecture,2011(16): 117-118.(in Chinese))
[6]張會華.鐵路電纜槽采取一次性施工的建議[J].鐵路通信信號,2001,37(5):33-34.(ZHANG Huihua.Railway cable groove to take a one-time construction proposal[J].Railway Signalling & Communication,2001,37(5): 33-34.(in Chinese))
[7]王照威.淺談隧道水溝電纜槽施工工藝[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3(32): 28-30.(WANG Zhaowei.Discussion on tunnel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cable groove ditch[J].ChengShi Jianshe LiLun Yan Jiu,2013 (32): 28-30.(in Chinese))
世界超大斷面矩形頂管隧道相繼通車
2014年11月30日,鄭州緯四路下穿中州大道工程已實行單幅西向東試通車,而紅專路下穿中州大道也于次日雙向機動車道放行。預計春節(jié)前,2個下穿通道人行道和非機動車道也將通行,鄭州金水路、中州大道和未來路等周邊道路的交通壓力將得到極大緩解。
頂管施工,減少道路開挖
中州大道是鄭州市中心城區(qū)快速路系統(tǒng)的縱軸線,交通流量大,給十字路口造成了擁堵問題。為緩解交通壓力,鄭州規(guī)劃了多條隧道下穿中州大道,全程封閉施工會對鄭州的交通產生極大影響。2011年,鄭州市政府及市政工程建設中心在中州大道下穿隧道項目上,采取超大斷面矩形頂管施工單管雙車道的大膽設想。上海隧道股份和中鐵隧道集團研發(fā)了7 m×10 m的超大斷面矩形掘進機,并建立了一套令人耳目一新的大斷面矩形頂管施工技術,在不封閉交通,不搬遷地下管線,不破壞街景的前提下,完成了此次下穿工程。采用頂管法施工與以往傳統(tǒng)的明挖相比,對地上道路正常通行、周邊環(huán)境的影響較小,工作效率也大幅增加;與淺埋暗挖相比,頂管法在松軟地層的施工風險大大降低。該工程是國內目前最大斷面的矩形隧道,也標志著我國異形斷面施工設備和技術日趨成熟。
由上海市隧道工程軌道交通設計研究院設計、上海隧道股份承建的緯四路下穿工程全長909 m,其中隧道段長775 m。采用了由上海隧道股份自主研發(fā)的斷面達7.5 m×10.4 m的“中州一號”矩形頂管機,完成了全國首次110 m長距離矩形頂管穿越,最快日推進速度6.5 m,并將地面沉降控制在75 px內,為同類施工創(chuàng)下了優(yōu)秀范本。
由中鐵隧道集團承建的紅專路下穿隧道工程也于2014年12月1日通車。紅專路下穿中州大道隧道與緯四路下穿中州大道隧道相同,均采用矩形頂管法施工,該頂管平面尺寸為7.27 m×10.12 m,由中國中鐵裝備公司自主研發(fā)制造。針對項目特點以及施工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的困難,施工方對管節(jié)連接方式進行了改進,增加自鎖型連接銷,有效地防止了管節(jié)錯位;對隧道防水體系進行創(chuàng)新,實行“三道防水”體系,大大地提高了隧道建成后的防水質量。
開工最晚,下穿距離最長
3條隧道中最晚開工的沈莊北路—商鼎路隧道起始于沈莊北路與濱河路交叉口,終點位于商鼎路與通泰路交叉口,為雙向四車道加非機動車道(不設人行道)。工程全長1 065 m,其中隧道段長880 m,頂管段長212 m,是中州大道3個下穿工程中頂管下穿距離最長的工程。目前該工程已施工近半,預計2015年上半年完工。
矩形隧道,市場前景廣闊
矩形隧道可以提高隧道在狹窄道路或高層建筑間的穿行能力,降低對環(huán)境的影響,減小隧道埋深,提高地下空間的利用效率,可廣泛應用于城市下立交、地下快速路主線及其匝道、過街人行通道和地下管線共同溝、小區(qū)地下車庫等地下空間利用項目,甚至可以期待通過一些輔助措施,實現地鐵車站本體的非開挖建設。鄭州市下穿中州大道矩形隧道工程的成功建設,將會對國內大城市主干道下穿隧道建設產生積極的示范效應和深遠影響,大斷面矩形隧道市場前景也將越來越廣闊。
(摘自 隧道網 http://www.stec.net/sites/suidao/ConPg.aspx?InfId=929941d8-47f1-4939-a4ca-2a6d553acb57&CtgId=1a93c989-65b4-43ea-8970-a55d46132a5b 2014-12-04)
TechnologyforConcretingofIntegratedDrainageDitchandCableChannelofHigh-speedRailwayTunnelsinOneOperation
YIN Zhonghui
(ChinaRailwayTunnelStockCo.,Ltd.,Zhengzhou450003,Henan,China)
The drainage ditches and cable channels of tunnels on high-speed railways include communication cable channels,electrical power cable channels and drainage ditches.These three types of channels/ditches are integrated into one body and must be concreted in one operation.In the paper,a set of formworks for the concreting of the drainage ditch and cable channel is designed and the concreting of the drainage ditch and cable channel is described.The construction practice demonstrates that the formwork system with truss structure and moving system can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concreting of the integrated drainage ditch and cable channel in one operation.
high-speed railway; tunnel; integrated drainage ditch and cable channel; concreting in one operation; formwork
2012-12-05;
2014-10-26
尹忠輝(1982—),男,遼寧大連人,2005年畢業(yè)于遼寧工程技術大學,環(huán)境工程專業(yè),本科,工程師,從事鐵路隧道、橋梁、涵洞、路基以及公路隧道等綜合類工程的施工工作。
10.3973/j.issn.1672-741X.2014.12.010
U 455
B
1672-741X(2014)12-117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