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下跌拉不倒銀行
雖然房價下跌是大概率的事情,但是在中國引起金融危機是一個非常小概率的事情?,F在大家都很擔心杠桿,為什么擔心杠桿呢?因為杠桿是金融危機的源泉,如美國2008年的金融危機,房地產次貸危機,但那是把房地產5%、10%首付的房貸做成了各種各樣的證券產品,然后在資本市場上分銷。在這個過程中,他把杠桿又進一步放大了好多倍。但是在中國,幸運的地方就是現在所謂的ABS、資產抵押證券、房地產抵押證券、資產證券化,簡單來講我們資產證券化現在才剛剛開始,不是很成熟,像西方一個零首付的房貸放在市場上去賣,賣掉以后在那個基礎上做了很多衍生金融產品,衍生金融產品又把零首付的房貸杠桿放大了十幾倍。這些所謂的金融衍生產品的持有者大部分是金融機構,所以杠桿一低,一塊磚一倒,引起的連鎖效應不得了,馬上引起了金融海嘯。
但是在中國,現在這種狀態(tài)不存在,我們大多數的房貸,在中國買房你首先要付30%的首付,20%、10%的首付基本上沒有,二套房的首付要50%、60%,銀行就給你貸60%,最多70%,這部分銀行貸款也就是放在銀行里面,更不用說做了證券化以后在市場上衍生出來很多金融衍生產品,這都沒有。所以中國的房地產金融風險沒有杠桿效應,房價下跌拉不倒這些銀行,大家一定要了解美國的金融危機是怎么發(fā)生的,中國的金融現狀是怎么樣的。
逆共識而動
這是我經常跟投資人講的,市場的共識往往是錯的,所以為什么賺錢的人都是少數,能夠富起來的人是少數,如果你按照共識去做,共識對的,那大多數人都賺了錢,大多數人都能成為富翁。在投資市場上,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人手上,所以投資一定要逆共識而為,這是巴菲特經常講的,所謂在所有人貪婪的時候他就恐懼,在所有人恐懼的時候他就要貪婪。市場的共識說現在非??吹袊洕?,市場的共識也是非常看淡中國的房地產,到目前為止這些共識還沒錯,但是未來的兩三年它會不會錯?很難講,如果大家都按照這種共識去做,大家肯定都不能賺錢。但是我剛剛講,到目前為止,歷史上經過了多次的檢驗,這種共識往往是錯的。
投資和經濟就不太一樣,因為現在幾乎所有的人對美國都很樂觀,在投資的時候跟市場的共識就不太一樣,你看前幾年大家對美國很悲觀的時候,認為美聯儲狂印錢不會起作用的,那時候如果你堅定地投資美國的話,就會賺很多錢。現在看好美國基本上是共識了,在這種情況下,美國不一定是最好的投資地,今年也就回報3%到5%,沒怎么漲。這就是剛才講的,因為利好消息已經反映大多數人都看好了,在這種情況下就沒有太多的上升空間了。
但是我今年年初曾經講過,今年的歐洲可能就是去年的美國,因為歐洲確實剛剛復蘇,現在看淡歐洲的人還是很多。但是應該注意這樣一個現象,去年大家都覺得歐元解體,原因是政府占股太高,在利息很高的情況下,政府很難借新錢還舊賬?,F在的情況不一樣了,年初的時候西班牙、意大利的利率是百分之七八九,希臘百分之十幾,現在希臘的利息從百分之十幾已經降到了百分之六七,現在西班牙、意大利從百分之七八九已經降到了2.7%、2.8%。這種情況下就不會有債務危機了。原因很簡單,政府會以極低的成本在市場上借到錢,然后還舊賬。在這么低息的環(huán)境下,西方的金融體系還是運作正常,這種情況會傳導到各個方面。金融成本那么,低經濟就會復蘇,所以歐洲至少有一輪周期性的復蘇,但是它的資產價格才剛剛開始復蘇。
大家知道最近幾年中國人投美國的房地產非?;鸨?,但美國房地產已經復蘇到半山腰以上了,歐洲的很多房地產現在還是非常便宜的,歐洲的很多公司估值也是非常便宜,所以它那邊還是有機會。
把握未來成長動力的主要源泉
講到國際的經濟增長,過去二三十年,人類又經歷了又一次巨大的所謂的產業(yè)革命,產業(yè)革命的范圍應該比工業(yè)革命更廣。大家知道上世紀90年代,我們出現了所謂的IT,什么叫IT?就是信息技術。20年前,信息技術革命帶動了全球新一輪產業(yè)革命。最近幾年的全球經濟增長是又一次由IT引領,這跟以前所說的信息技術革命不太一樣,我覺得現在更精細化了,現在的IT怎么解釋呢?我把它解釋成所謂的個人交流技術的革命。
大家知道,20年前個人電腦、計算機普及的時候,它的受益者主要還是產業(yè)、工業(yè),它轉換了營商的模式,在營商方面形成了革命。但最近的這一輪,大家知道的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它改變的不僅僅是營商模式,還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模式和生活習慣,所以這個確實不一樣。為什么我們今天的主題強調創(chuàng)新?因為創(chuàng)新確實是經濟發(fā)展的源泉,沒有創(chuàng)新就沒有經濟發(fā)展。
在發(fā)達國家當然表現得更突出一些,發(fā)展中國家可能不需要太多的創(chuàng)新經濟也能成長,原因就在于其經濟沒有達到成熟階段的時候還有工業(yè)化、城鎮(zhèn)化的過程,工業(yè)化、城鎮(zhèn)化本身就能帶動經濟增長,那可能談不上太多的技術方面的創(chuàng)新。但是在發(fā)達國家,它的經濟增長就得依靠創(chuàng)新,因為經濟增長實際上有兩個因素,一個是勞動供應量的增加,另一個是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但西方發(fā)達國家人口一般都沒有增長,勞動供應量也沒有什么上漲,甚至出現下跌的情況。美國的勞動供應量的增長也是一年不到1%,但是要保持3%左右的常態(tài)增長的話,2%左右是靠每年勞動生產力的提高來實現的,勞動生產力的提高主要是靠方方面面的創(chuàng)新。
剛才講的所謂的IT引領全球幾十年的經濟增長是有個階段性的,一開始影響工業(yè)、產業(yè),但是現在在改變人類的生活方式。由于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又帶來了新一輪的產業(yè)革命,所以創(chuàng)新在經濟增長當中是有序的,是不斷的不同領域的創(chuàng)新,大家一定要把握好這個節(jié)奏,才能把自己的投資做好。
國際上的經濟成長,有它的可持續(xù)性。美國的經濟增長不僅僅是一個很簡單的美聯儲狂印錢的結果。美國很多改變人與人之間交流方式的科學技術,比如說谷歌、臉譜網都是類似于我剛才講的有關生活方式改變的一些相關技術的革命,這個引子將帶來新一輪財富的成長創(chuàng)新。
大家知道雖然美國在過去五六年經歷了一次金融海嘯,但是六七年當中回報最好的其實就是這些高科技公司。比如,蘋果公司的市值已經超過傳統(tǒng)的信息技術公司,像微軟、IBM等。但是它的直接用戶并不是大型的企業(yè),而是普通消費者,因為它改變的是個人的生活方式。所以這個對投資布局非常重要。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