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鳳春
泌尿系感染細菌的分布及其耐藥性分析
張鳳春
目的 隨著抗生素的廣泛使用, 耐藥菌株多重耐藥菌出現(xiàn), 使感染性疾病的治療增加了難度。因此, 為了解鞍山市第二醫(yī)院泌尿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藥情況, 對396株尿培養(yǎng)的病原菌及藥敏結果進行分析, 為臨床合理使用抗菌藥物提供依據(jù)。方法 按全國臨床檢驗中心操作規(guī)程鑒定菌種, K-B紙片進行藥敏試驗,按NCCLS標準判斷結果。結果 3年細菌檢出率均以大腸埃希氏菌為主,占檢出細菌總數(shù)的33%以上,其次為葡萄球菌屬。大腸埃希氏菌對氨芐西林及磺胺甲惡唑/甲氧芐啶耐藥率達80%以上。第三代頭孢菌素耐藥有上升趨勢,喹諾酮類的耐藥率也在59%以上。結論 尿路感染的主要致病菌為大腸埃希氏菌, 對常用抗菌藥物耐藥,有上升趨勢,阿米卡星較敏感??咕幬镏委煈罁?jù)細菌學指導選擇敏感藥物在未獲得明確病原菌前應根據(jù)感染及耐藥的流行趨勢選擇藥物。
尿路感染;大腸埃希氏菌;耐藥性;抗菌藥物
尿路感染是臨床常見的疾病,通過對了解鞍山市第二醫(yī)院2011~2013年尿路感染患者尿中細菌分布及主要致病菌耐藥特點的調(diào)查分析, 為臨床合理使用抗菌藥物提供依據(jù)。
1.1 材料 2011年1月~2013年12月, 鞍山市第二醫(yī)院住院臨床懷疑為泌尿系統(tǒng)感染的住院患者中段尿標本1205份。使用的培養(yǎng)基、抗菌藥敏紙片均由杭州天和微生物試驗有限公司。
1.2 方法 按標準要求搜集中段尿進行細菌培養(yǎng)及藥敏試驗, 采用M-H培養(yǎng)基, 依據(jù)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guī)程, 鑒定菌種K-B紙片藥敏試驗, 依據(jù)美國質(zhì)量標準委員會(NCCLS)標準判定結果。
2.1 細菌檢出情況 2011~2013年共檢出396株細菌, 檢出率為32.86%, 檢出率分布是2011年檢出率34.84%(131/376), 2012年32.20%(142/441), 2013年31.70%(123/388)。2011~2013年細菌檢出率均在32%以上,大腸埃希氏菌是檢出率最高的細菌, 3年分別是33.6%, 37.3%, 38.2%。其次葡萄球菌屬為尿路感染的主要致病菌[1]。見表1。
2.2 標本分離情況 2011年~2013年均以大腸埃希氏菌分離最高, 占分離菌株的30%以上。
2.3 分離的大腸埃希氏菌對常用抗菌藥物的耐藥情況 本院2011~2013年大腸埃希氏菌耐藥情況觀察氨芐西林耐藥率在81%以上, 已不宜用其治療大腸埃希氏菌引起的泌尿感染。第三代頭孢菌素耐藥有上升趨勢, 應引起注意。喹諾酮類和磺胺類藥物耐藥菌株增加, 現(xiàn)SMZ/TMP幾乎無效。而喹諾酮類的耐藥也在59%以上。目前本院對大腸埃希氏菌最為敏感的藥物為阿米卡星, 但其耐藥性有上升趨勢, 應引起臨床重視。見表2。
表1 2011年~2013年中段尿中細菌檢出情況(n,%)
表2 分離的大腸埃希氏菌對常用抗菌藥物的耐藥情況
泌尿感染是臨床常見疾病之一, 由于抗生素的廣泛使用, 臨床致病菌多重耐藥情況比較嚴重。本研究結果顯示大腸埃希氏菌對常用藥物的耐藥率達56%以上。因此臨床醫(yī)生應結合臨床癥狀及試驗結果合理用藥, 避免經(jīng)驗用藥及濫用抗菌藥, 應依照藥敏結果選用敏感抗菌藥物, 以達到滿意的治療效果。
[1] 唐明忠,劉娟,王美榮.尿中大腸埃希氏菌耐藥特性調(diào)查.中醫(yī)院感染學雜志, 1998年, 8(2):120
[2] 鄭曉林.抗菌藥物用量變化與細菌耐藥性相關性的研究進展.中國藥師, 2008, 11(4), 464-465
[3] 陳代杰, 戈梅, 羅敏玉.抗細菌感染藥物的研究歷程與趨勢.中國抗生素雜志, 2009, 34(增刊), 45-50
114014 遼寧省鞍山市第二醫(yī)院檢驗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