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林靜
兒童再生障礙性貧血淋巴細胞亞群及其與血常規(guī)相關性的研究
陶林靜
目的 對兒童再生障礙性貧血淋巴細胞亞群及其與血常規(guī)的相關性進行研究。方法 再生障礙性貧血患兒30例作為觀察組。選擇同期于本院接受健康體檢, 且已證實不存在再生障礙性貧血的患兒30例作為對照組。將外周血淋巴細胞亞群指標與健康對照組患兒進行對比, 同時分析與同期血常規(guī)的相關性。結(jié)果 觀察組CD3+CD4+;CD3+CD4+/CD3+CD8+;CD19+均明顯低于對照組, CD3+CD8+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CD3+CD8+檢出值與HB、WBC呈正相關關系, CD3+CD4+/CD3+CD8+檢出值與HB、WBC、N呈負相關關系(P<0.05)。結(jié)論 兒童再生障礙性貧血疾病會導致淋巴細胞亞群的失調(diào)反應。T淋巴細胞介導下免疫異常對造血功能有明顯抑制。
再生障礙性貧血;淋巴細胞亞群;血常規(guī);相關性
為進一步探討淋巴細胞亞群分布在再生障礙性貧血發(fā)病中的作用, 本文選擇本院近期收治的再生障礙性貧血患兒30例作為研究對象, 展開系統(tǒng)臨床分析, 具體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兒科2010年1月~2013年1月所收治的再生障礙性貧血患兒30例作為觀察組。男18例, 女12例, 平均年齡(5.6±0.9)歲。選擇同期于本院接受健康體檢, 且已證實不存在再生障礙性貧血的兒童30例作為對照組。男16例, 女14例, 平均年齡(5.3±0.6)歲。兩組患兒一般資料進行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觀察組患兒在初診以及免疫抑制治療隨訪過程當中, 對外周靜脈血血樣進行檢測, 使用EDTA抗凝方法,在流式細胞儀作用下對淋巴細胞亞群表達情況進行檢查。檢查指標包括[CD3+;CD3+CD4+;CD3+CD8+;CD3+CD4+/ CD3+CD8+;CD(16+56)+;CD19+]。對照組兒童處理方法與觀察組一致, 在健康體檢期間檢測外周靜脈血血樣。同時對觀察組患兒同期血常規(guī)指標進行檢查分析。
1.3 觀察指標 對比分析觀察組、對照組兒童外周血淋巴細胞亞群相關指標的檢出數(shù)值并進行對比。同時對觀察組患兒外周血淋巴細胞亞群與同期血常規(guī)的相關性關系進行分析。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觀察組患兒檢出CD3+CD4+;CD3+CD4+/CD3+CD8+;CD19+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兒童, CD3+CD8+明顯高于對照組兒童, 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觀察組患兒檢出CD3+;CD(16+56)+與對照組兒童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觀察組患兒CD3+CD8+檢出值與HB、WBC呈正相關關系(P<0.05), CD3+CD4+/CD3+CD8+檢出值與HB、WBC、N呈負相關關系(P<0.05)。見表2。
表1 兩組兒童外周血淋巴細胞亞群檢出情況對比表[ x±s, %]
表2 觀察組患兒外周血淋巴細胞亞群與血常規(guī)相關性對比
再生障礙性貧血可能發(fā)生于低年齡段兒童, 臨床表現(xiàn)以全血細胞減少為主?,F(xiàn)階段的臨床研究資料中認為:發(fā)生本病的主要因素在于免疫介導下的造血抑制問題。其中, 再生障礙性貧血的發(fā)展會受到T淋巴細胞的參與與影響[1]。
研究認為,再生障礙性貧血患兒T淋巴細胞數(shù)量分布存在異常, 且功能也有改變。對于典型的CD3+CD4+以及CD3+CD8+細胞而言, 可以劃分為兩類亞群, 其一為Th1亞群, 其二為Th2亞群[2,3]。通過細胞亞群分泌IL相關細胞因子, 介導與細胞毒性以及局部炎癥相關的免疫應答反應。本次研究中, 通過對淋巴細胞亞群與血常規(guī)相關性的分析認為:CD3+CD4+細胞內(nèi)會產(chǎn)生較高的造血負調(diào)控因子, Th1所對應的表達明顯升高, 細胞毒性加劇, 最終造成造血明顯抑制。同時, 對于患兒而言, 為了扭轉(zhuǎn)細胞免疫向Th1格局偏移的結(jié)局, 機體會通過負反饋的反應調(diào)整Tc2細胞水平。
綜上所述,兒童再生障礙性貧血疾病會導致淋巴細胞亞群的失調(diào)反應。在再生障礙性貧血的發(fā)病期間, T淋巴細胞介導下免疫異常對造血功能有明顯抑制, Th格局有向Th1發(fā)生偏移的趨勢。
[1] 向金峰,王剛,夏天,等.再生障礙性貧血患兒淋巴細胞中Foxp3和NFAT1表達的臨床意義研究.重慶醫(yī)學, 2014(18): 2367-2368.
[2] 展世宏,盧俊,李建琴,等.抗淋巴細胞球蛋白治療再生障礙性貧血的療效及不良反應.實用兒科臨床雜志, 2011, 26(3): 193-195.
[3] 王海麗,魏武.再生障礙性貧血中T-bet的表達及其對CD4+T細胞極化的調(diào)控.中國實驗血液學雜志, 2011, 19(2):546-549.
2014-08-22]
473000 南陽市中心醫(yī)院檢驗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