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慶娜,張小安,趙 鑫
鄭州大學第三附屬醫(yī)院放射科 鄭州 450052
磁共振彌散加權成像和動態(tài)增強成像在子宮內膜癌分期中的價值比較
邢慶娜△,張小安,趙 鑫
鄭州大學第三附屬醫(yī)院放射科 鄭州 450052
△女,1979年9月生,碩士,主治醫(yī)師,研究方向:婦兒影像診斷, E-mail:knight1998@aliyun.com
磁共振;彌散加權成像;動態(tài)增強成像;子宮內膜癌
子宮內膜癌是女性常見惡性腫瘤,由于壽命延長和肥胖水平的不斷上升,該病發(fā)病率正在穩(wěn)步上升[1-2],其預后取決于許多因素,包括總體分期、肌層浸潤、宮頸間質浸潤、淋巴浸潤、組織學分級等。磁共振成像對子宮內膜癌的術前分期有很高的價值,它可以準確地描繪肌層浸潤深度、周圍組織侵犯情況、有無遠處淋巴結轉移等腫瘤的惡性度。這些在制定患者的手術方案時可以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jù)。磁共振動態(tài)增強(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DCE)T1加權成像已被證明可以用來評估肌層浸潤深度,但是對分期判斷的作用,相關文獻報道[3-4]存在分歧。彌散加權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DWI)是一種功能成像技術,能顯示水的流動性、組織細胞構成、細胞膜的完整性等信息[5]。子宮內膜癌組織相對于周圍組織彌散受限,在磁共振DWI上表現(xiàn)為高信號[6]。該研究的目的是比較磁共振DWI與DCE成像在子宮內膜癌分期中的價值。
1.1研究對象選擇鄭州大學第三附屬醫(yī)院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經(jīng)手術病理證實為原發(fā)性子宮內膜癌的患者58例,年齡32~68(51.3±11.7)歲。所有患者均無磁共振檢查禁忌證,未罹患其他婦科腫瘤,無腎炎、肝病等其他重大疾病。
1.2檢查方法檢查設備:GE公司Signa 1.5 T的磁共振掃描儀。高壓注射器:GE公司的Madrad SS300。造影劑:GE公司的釓噴酸葡胺注射液,劑量為0.1 mmol/kg(0.5 mol/L),3 mL/s。均行常規(guī)磁共振平掃加DCE及DWI掃描。掃描范圍:骶髂關節(jié)水平至恥骨聯(lián)合下緣。掃描時患者取仰臥位,膀胱輕度充盈。
掃描參數(shù)如下。平掃:橫斷位及矢狀位快速恢復快速自旋脈沖序列T2WI、橫斷位快速恢復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1WI,必要時加冠狀位T2WI掃描。DCE成像:分別于20、60和120 s行3次采集,使用矢狀面或橫斷面成像。橫斷面視野和矩陣分別為36 cm×36 cm和320×224,矢狀面視野和矩陣分別為36 cm×36 cm和256×192;層厚和層間距,橫斷面5和1 mm,矢狀面4和1 mm。DWI:先行ASSET校正后,行平面回波二維成像掃描,定位參數(shù)直接復制T2WI參數(shù),b=0和700 s/mm2,全方位,層厚5 mm,間隔1 mm,視野為36 cm×36 cm,矩陣128×128,激勵次數(shù)為4,無屏氣,掃描時間為48 s。
1.3結果判定采用盲法,由2名高年資的影像醫(yī)師分別進行閱片、觀察,取得一致意見,進行診斷、分類。通過T1/T2加權成像和磁共振DWI,依據(jù)FIGO分期法判斷患者分期以及以下病理特征:肌層浸潤深度、宮頸基質浸潤、附件轉移、陰道或其他盆腔器官的侵襲、盆腔淋巴結轉移、遠處轉移。病變累及肌層厚度≥50%為深肌層侵犯,<50%為淺肌層侵犯[7]。閱片時應明確以下混雜因素:子宮肌瘤、子宮腺肌病、結合帶欠清。
1.4統(tǒng)計學處理采用SPSS 13.0進行統(tǒng)計分析。平掃結合磁共振DWI、平掃結合磁共振DCE成像判斷分期差異的比較采用配對χ2檢驗;以病理結果為金標準,分別計算2種方法的靈敏度、陽性預測值及準確率;2種方法與病理分期一致性檢驗采用Kappa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1患者一般情況結果見表1。
表1 患者一般情況
2.2磁共振DWI和DCE成像對肌層浸潤深度的診斷效能對于肌層浸潤的評估,磁共振DCE成像整體準確率為77.6%(45/58),磁共振DWI整體準確率為91.4%(53/58)。磁共振DWI與DCE成像診斷的靈敏度和陽性預測值見表2。
2.3磁共振DWI和DCE成像對整體分期的判斷
圖1 子宮內膜癌的橫斷位T2WI圖像及彌散圖
A:子宮內膜癌Ⅰ期的橫斷位T2WI圖像,癌灶信號呈稍長T2信號;B:b值為0 s/mm2時的彌散圖;C:b值為700 s/mm2時的彌散圖,癌灶呈高信號;D:ADC圖,癌灶呈藍色,表明ADC值減低,彌散受限。
表3 子宮內膜癌磁共振成像和病理分期比較(n=58) 例
T2加權成像用于子宮內膜癌分期的診斷始于20世紀80年代,檢查時往往輔以磁共振DCE成像。使用DCE磁共振圖像,讀片時連同T2加權圖像,能夠明顯提高肌層浸潤診斷的準確性,據(jù)報道[8]診斷的準確率高達98%。然而,磁共振DCE成像在整體分期中的作用是有爭議的:一些作者認為診斷效率欠佳[9]。磁共振DWI已開始用于子宮內膜癌的診斷,對于肌層浸潤,其診斷的準確率從62%提高到90%。Sala等[3]的研究表明磁共振DWI優(yōu)于磁共振DCE成像,這在該研究中得到進一步驗證。作者還發(fā)現(xiàn),評估肌層浸潤深度,T2加權成像與磁共振DCE成像或磁共振DWI結合起來,比獨立觀察更具優(yōu)勢。肌層浸潤的評估先前一直有許多缺陷,其中的混雜因素可能影響結果的判斷。常見的混雜因素包括子宮肌瘤、子宮腺肌病、較差的腫瘤肌層對比、連接帶缺失。作者發(fā)現(xiàn)在磁共振DCE成像,連接帶缺失影響了讀片者對肌層浸潤深度的判斷,容易造成讀片者之間意見不一致。而在磁共振DWI中往往可達成共識,并有較好的準確性,尤其在觀察結合帶的完整性方面。這是否提示磁共振DWI較好地消除了讀片時混雜因素的干擾,有待進一步的研究。
在子宮內膜癌的整體分期中,磁共振DWI比DCE成像判斷更為準確。相比磁共振DCE成像,采用磁共振DWI判斷分期的準確率從70.7%增加到86.2%,明顯提高了診斷的準確率。磁共振DWI只有較少的低判,即3.4%被低判,磁共振DCE成像有8例(13.8%)被低判。2種方法在高判中的差別不大,但磁共振DWI中6例(10.3%)被高判,仍低于DCE成像的9例(15.5%)。磁共振DWI分期與病理分期具有較好的一致性,高于磁共振DCE成像與病理分期的一致性。除了分期的準確性,磁共振DWI比DCE成像具有潛在的優(yōu)勢,因為它不涉及靜脈注射對比劑,縮短了成像和檢查時間。
目前,彩色多普勒陰道超聲對子宮內膜癌進行術前分期的效果欠佳[10],磁共振成像在子宮內膜癌診斷中的作用多側重于評估肌層浸潤深度,對整體分期的診斷價值報道較少。作者的研究結果表明,磁共振DWI整體分期評估更準確,可以取代磁共振DCE成像,成為子宮內膜癌潛在的一種成像方式。磁共振DWI提高了整體分期的準確率,這為臨床患者手術方案的選擇提供了更為詳實的術前診斷依據(jù),對于手術預后可以提前評估。磁共振DWI比DCE成像更可靠,混雜因素影響小,其結果在不同機構和讀片者之間具有良好的可比性。成本效益分析方面磁共振DWI可能更有吸引力,因為它可以在更短的時間內進行成像,并且不需要造影劑靜脈內給藥[11]。
總之,該研究結果表明,磁共振DWI比DCE成像在評估子宮內膜癌肌層浸潤方面具有更高的診斷準確率。在判斷整體子宮內膜癌的分期方面,磁共振DWI也優(yōu)于DCE成像。
[1]王建六. 應科學理解子宮內膜癌的規(guī)范化治療[J].鄭州大學學報:醫(yī)學版, 2012, 47(1):1
[2]王玉欣, 孫梅.絕經(jīng)后陰道出血327例臨床病理分析[J].吉林大學學報:醫(yī)學版, 2005, 31(2):189
[3]Sala E, Rockall A, Kubik-Huch RA. Advances i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of endometrial cancer[J].Eur Radiol, 2011,21(3):468
[4]Rechichi G, Galimberti S, Signorelli M, et al. Myometrial invasion in endometrial cancer: diagnostic performance of diffusion-weighted MR imaging at 1.5-T[J].Eur Radiol,2010,20(3):754
[5]彭娟, 羅天友, 呂發(fā)金,等. 病毒性腦炎的核磁共振成像、擴散加權成像和質子MR波譜表現(xiàn)[J].第三軍醫(yī)大學學報, 2009,31(3):257
[6]Lin G, Ng KK, Chang CJ, et al. Myometrial invasion in endometrial cancer: diagnostic accuracy of diffusion-weighted 3.0-T MR imaging-initial experience[J].Radiology, 2009, 250(3):784
[7]Sala E, Crawford R, Senior E, et al. Added value of 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in predicting advanced stage disease in patients with endometrial carcinoma[J].Int J Gynecol Cancer, 2009, 19(1):141
[8]Frei KA, Kinkel K, Bonél HM, et al. Prediction of deep myometrial invasion in patients with endometrial cancer: clinical utility of contrast-enhanced MR imaging-a meta-analysis and Bayesian analysis[J]. Radiology, 2000, 216(2):444
[9]Rockall AG, Meroni R, Sohaib SA, et al. Evaluation of endometrial carcinoma 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J].Int J Gynecol Cancer, 2007, 17(1):188
[10]劉雁, 江麗, 唐遠梅. 彩色多普勒陰道超聲對子宮內膜癌進行術前分期的研究[J].解放軍醫(yī)學雜志, 2008, 33(7):909
[11]周明利, 馮駿, 屈天榮. 磁共振血管造影與數(shù)字減影血管造影在顱內動脈瘤術后檢查中的價值比較[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醫(yī)學版, 2013, 34(1):101
(2013-05-06 收稿 責任編輯 姜春霞)
Value comparison of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with 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imaging in staging of endometrial cancer
XINGQingna,ZHANGXiao’an,ZHAOXin
DepartmentofRadiology,theThirdAffiliatedHospital,ZhengzhouUniversity,Zhengzhou450052
magnetic resonance;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imaging; endometrial cancer
R814.42
10.3969/j.issn.1671-6825.2014.01.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