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萍萍
摘要:新課程理念指出教學過程中要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而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學生有很多這樣那樣的與本堂課研究的問題無關的想法需要得到老師的肯定或是評價時,教學是否偏離了數(shù)學教學的軌道?這樣又是否違背了本堂課的教學意圖?
關鍵詞:新課程;教學容量;提高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14-378-01
我很有幸能參加這次課改大潮,經(jīng)歷了一次教育觀念上的大轉變,正力圖將新課程理念轉化為教學行為。但是,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我的數(shù)學課堂上常有一些有趣的片段。
教學片段一:
在教學《平均分》的時候,有這樣一道練習題,“有12個蘋果,每只小熊分3個,可以分給()只小熊?!蔽易寣W生思考回答此題,并且還說:“誰會分,一會兒就找人來表演?!焙芏鄬W生很快的舉起手來,而且同時也在說:“我來分,我來分。”于是我抽了一個學生回答,學生的回答是:“可以分給4只小熊?!蔽矣忠龑W生試著來演一下。我找了一個同學扮演熊媽媽,就在行間分蘋果(水果實物圖片),想分給誰就分給誰,不一會兒就分完了,而且是平均分的。這讓我非常高興,我連忙說:“同學們,他表演得怎么樣呢?”學生的回答不是肯定的,于是我抽人說了說理由。
生1:我覺得大的應該多一點,小的少一點,因為小的吃不那么多。
生2:我覺得大的應該讓小的多一點。
生3:12個全分給小熊,熊媽媽吃什么?
生4:我覺得我表演得比他好。
學生的理由太多了,雖然大多是與數(shù)學無關的,但里面有自信、謙讓、禮貌、孝敬、愛護等。我及時表揚這些同學,并且切入正題,帶著學生一起探索“平均分”的方法。
教學片段二:
在教學《位置與方向》的教學中,有這樣一道練習題,“說說小動物家住在第幾層第幾號?!鳖}中有一幅圖,是一座四層的房子,里面住著幾種小動物。當時我問了一個問題:“請問同學們,小豬住在第幾層第幾號呀?”一個學生舉手回答:“小豬住在第二層第三號?!绷硪粚W生隨口就說出:“錯,應該在第三層第一號,老師問的是小豬,不是大豬?!弊屑氁豢?,果然有兩只豬。于是我讓學生先分清楚再回答。
生1:大的是豬爸爸,小的是豬兒子,他們已經(jīng)分家了。
生2:一個是大胖,是哥哥。一個是小胖,是弟弟。
生3:大的肯定有300斤,小的有200斤。
此時,班上的氣氛一下子活躍了很多,大家有說有笑的完成了此題。
其實在教學中,這樣的片段還很多,從而引發(fā)了我的思考,是什么讓學生這樣無拘無束,暢所欲言?而學生所言又不是數(shù)學課堂正在研究的問題,這是否偏離了數(shù)學教學軌道?
思考一:是什么讓學生無拘無束,暢所欲言?
1、新的教學方式與新的學習方式
我們的學生很幸運,一進校門就迎來了新一輪課程改革全新的教育理念下的全新教材,讓學生的數(shù)學學習貼近生活,他們的學習在數(shù)學活動中不經(jīng)意就完成了。有趣的游戲,有強烈的現(xiàn)實感、時代感,使他們不在覺得數(shù)學枯燥乏味,而是快樂的。如教學片段一中“扮演”實際上是用另一種形式讓學生了解“平均分”。學生在這樣的練習中會覺得自己才是最棒的,這也就是他們獲得成功、體驗快樂與實現(xiàn)自我的過程。這樣的新的學習方式比以往的傳統(tǒng)學習方式是不是有了很大的變化呢?學生的學不在被動,而是主動、有創(chuàng)造性地學。而教師也會為了讓學生更好的學而努力改變自己的教學方式。課堂上不在是單一的講解、演練,而是由許多豐富有趣的學習活動組成,學生真正的成為了學習的主人。
2、教師角色的轉變與民主的教學氛圍
新課程把教學過程看成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fā)展的過程。
師生共同分享彼此思考、經(jīng)驗與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經(jīng)驗與認識,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fā)現(xiàn),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達到教學相長。同時,老師也注意營造寬松、民主的教學氛圍,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所思、所想、所困、所惑,而不會為教學進度而打斷學生的思維。如前兩個片段中,我就允許學生在我的數(shù)學課堂上討論數(shù)學課外的問題。學生年齡雖小,可他們以有自己的看法,所以我不能低估他們。在他們發(fā)言中,我看到了每個學生的個性與思想,也學會了怎樣去尊重這些小學生,獲得了一些啟發(fā)。這不正是教學相長嗎?因此,當學生有異議時,要耐心地聽取他們的意見,讓他們充分表現(xiàn)。在課堂上學生不再把教師當成權威,而認為教師是他們的好朋友,在朋友面前什么都可以說。學生自然就無拘無束,暢所欲言。
思考二:是否允許學生回答與課堂無關的問題?
1、重視每個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的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這就意味著我們的教學應該“關注人”。而以往的教學我們可能更多地關注數(shù)學學科知識,而較少關注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情感體驗和精神世界,這就表明我們的教學在“關注學科”。人的發(fā)展應是全面的,正如課程標準中提出的:我們的學科教學應該關注三個維度: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只有三個維度的和諧統(tǒng)一,才會讓每個學生得到進步與發(fā)展。以前我們更關心前兩者,而對后者“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總是抱著漠視的態(tài)度。隨著新課改的浪潮,我現(xiàn)在努力往這方面去改進,把上課看作是一次愉快的旅行,理解學生喜歡一邊走,一邊東張西望,可能會突然發(fā)現(xiàn)一些課堂以外的美景。
2、重視對學生的德育教育
課堂不僅是學科知識傳遞的殿堂,更是人性培育的圣殿?!敖虒W永遠具有教育性”,我們應該讓數(shù)學教學過程(如教學片段一)成為學生對高尚的道德生活與豐富的餓人生的體驗,使知識的增長過程同時也成為人格健全與發(fā)展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