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艷
摘要: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以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 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13-310-01
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小學語文教學的核心內容和主體,在整個小學語文教學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閱讀教學在語文教學中所占的比重最大,用時最多,承擔的任務最繁重。閱讀教學的質量在很大程度上也決定了整個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高低。結合小學生和小學語文教材特點,我認為把握好閱讀教學需要注重以下幾個方面:
一、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是前提
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可見,興趣是學生學習最好的老師,是學生求知的前提和學習的動機。濃厚的學習興趣能促使學生自覺地集中注意力,全神貫注于學習,能使學生在繁重刻苦的學習過程中抑制疲勞、愉悅心情,能讓學生快樂、主動、積極的投入到學習中,所以學習興趣是推動學生學習的動力。因此,想要搞好語文閱讀教學,我們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方法很多,諸如創(chuàng)設情境、開展競賽、巧設問題、電教手段的使用等等。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實際的教學情況,合理的選用各種教學手段。例如,在教學《周總理借書》一課時,我在課前翻閱了大量資料,寫了一篇充分體現(xiàn)總理一生鞠躬盡瘁、大公無私精神的短文。在上這節(jié)課時,我先給學生閱讀了我寫的文章,當我聲情并茂地讀完時,自己都感動得流淚了。學生也受到了老師的感染,他們懷著崇敬的心情,深刻地體會總理精神的偉大。受到這樣的感染,學生也會漸漸的對閱讀產(chǎn)生興趣。另外,由于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心理特點不一樣,小一點的孩子更喜歡童話寓言故事,大一些的孩子對猜謎、科技類和名人傳記類的書籍更感興趣等等,我們還可以針對這些特點來給小學生推薦不同的讀物,幫助他們拓展閱讀空間,激發(fā)他們的閱讀興趣,引導他們變“苦讀”為“樂讀”,變“要我讀”為“我要讀”。
二、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是關鍵
閱讀習慣是陪伴學生一生,影響學生閱讀速度、質量及各方面的重要因素,閱讀習慣的好壞對于學生的閱讀效果非常重要。如果不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自覺、專心地思考習慣,閱讀就會毫無效果。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在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的同時,教師還應加大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引導學生形成一個良好的閱讀習慣。首先,在學生閱讀的過程中,教師要提醒學生不要一心多用,要靜下心來閱讀文章,在遇到不理解的要積極的提出來,以達到理解文章的目的,使學生養(yǎng)成愛發(fā)現(xiàn)問題,愛問問題的習慣。另外,閱讀還要培養(yǎng)學生勤動筆的習慣。動筆的方法有很多,可以摘抄優(yōu)美的詞句、段落,也可以在文章中做出記號和批語,有必要的話還可以寫讀后感。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會讓閱讀教學更加省力、高效,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教師還可以通過營造良好的學習氣氛,來達到熏陶小學生閱讀的目的。比如在墻上懸掛一些名人名句,還可以鼓勵小學生多去圖書館或者書城去瀏覽一些新書好書,這樣也可以幫助學生養(yǎng)成閱讀的好習慣。我們還要啟發(fā)學生通過閱讀來增長知識,讓他們自覺地來發(fā)現(xiàn)這些,以便培養(yǎng)他們自覺閱讀的好習慣。只有讓學生養(yǎng)成一個良好的閱讀習慣,才更有利于學生閱讀,提高閱讀效率。
三、教給學生閱讀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是重中之重
如今的大多數(shù)學生,他們對一些課外、網(wǎng)絡方面的閱讀非常感興趣,但在如何“讀”的問題上并不很明確。如:有的只憑興趣,凡有生動情節(jié)的就走馬觀花地讀讀;有的讀了好的文章,也不懂得積累知識,吸取技巧,用到作文上。因此,要進一步引導他們不但要愛“讀”,而且要會“讀”,要讀得更好、更有收獲。要充分結合閱讀教學,向他們介紹行之有效的讀書方法,培養(yǎng)他們的引導能力。具體可以從以下幾點去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1、指導學生精讀。就是說在每句閱讀時,先理解每字的意思,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這是傳統(tǒng)的三步精讀法。2、指導學生速讀。要求學生從文字材料中迅速接收有用信息,讓學生懂得,這是一種在注意力高度集中下的積極的、創(chuàng)造性的理解過程。閱讀結束后,要求學生復述大意、濃縮要點,編寫提綱,及時反饋,檢查有效閱讀的效果。3、指導學生寫讀書筆記。文章中富有教育意義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動的詞句、段落,可以摘錄下來,積存進自己設立的“詞庫”中,為以后的作文準備了豐富的語言積累。只有學生掌握有效的閱讀方法和閱讀技巧,才更有利于學生收集、處理、運用閱讀得到的信息,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也會漸漸的提升速率,提高閱讀的質量。
四、聯(lián)系實際生活,培養(yǎng)學生的感悟能力
語言是表情達意的工具。理解語言,不僅要理解語言所表達的具體內容,還要體會蘊含在語言中的感情,特別是作者不直接表達的、比較含蓄的情感。因此,感悟作品,對學生來說也是極為重要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就應該盡量從學生的實際生活中尋找教學資源,作為閱讀感悟的切入口。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有機結合教學內容,喚起學生曾經(jīng)的生活經(jīng)驗,使學生在自己的生活實際和經(jīng)驗的基礎上,對文本進行閱讀感悟,培養(yǎng)學生的感悟能力。
搞好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是學生學習的需要,是教師教學的需要。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遵循學生的年齡特點,尋找適合學生的閱讀教學策略,并根據(jù)不同層次的學生采用不同的閱讀方法進行教學,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在閱讀教學中提高閱讀能力,提高語文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 崔巒. 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效性的十項策略[J]. 天津教育
[2] 王穎. 回歸文學文本的閱讀——張鳴教授訪談錄[J]. 語文教學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