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燕玲
久對電腦,頸椎容易錯位
解放軍458醫(yī)院康復醫(yī)學科主任駱明軍表示,現在的年輕人運動少,長時間對著電腦、手機,低頭、偏頭的時間過長,發(fā)生頸椎關節(jié)移位的幾率大大提高。如很多患者電腦不在正前方,腦袋在長時間側偏的狀態(tài)下漸漸發(fā)生了頸椎脫位。
在輕度錯位情況下,頸椎一般還能正?;顒?,但錯位嚴重時,頭會偏著,難以正?;顒?。頸椎錯位后,最典型的不適是頭暈,看東西時感覺物體都在旋轉。頭暈的同時惡心、想吐,轉頭時,發(fā)作會明顯一些。少數嚴重錯位者走在路上猛一回頭時,可能會突然眩暈而倒地。
偏頭痛也是頸椎錯位后的常見癥狀,同樣是因脫位關節(jié)壓迫神經造成的?;颊吆竽X勺區(qū)域出現疼痛,有時疼痛會放射到太陽穴、頭頂,有些患者則出現類似針扎或放電一樣的疼痛,血管一下一下地跳痛。
駱明軍介紹,只要頸椎錯位了,這些不適就會出現。錯位越嚴重,癥狀也就越嚴重。對頸椎錯位,手診很重要,經驗豐富的醫(yī)生用手能摸出來,但建議結合拍片仔細判斷。年輕人的血管彈性好,出現血壓高、低血壓、糖尿病的風險比中老年人低,若經常出現頭暈,大多與頸椎錯位有關,建議到康復科就醫(yī)排查。
亂復位可能致癱瘓
頸椎錯位的治療方法主要靠手法復位,可配合做些超短波等理療。出現癥狀馬上手法復位,大多一次就能搞定。拖好幾天才就醫(yī),康復期自然會延長。駱明軍提醒:“若只是頭暈、頭部不適,拖幾天問題不算太大,若出現手麻腳麻一定要趕快到醫(yī)院就診。”
將錯位的關節(jié)掰回原位,手法復位時角度和力量要掌握得好,非專業(yè)人士亂復位易弄出新問題。駱明軍曾接診一個60多歲的患者,養(yǎng)生機構的按摩師告訴他頸椎錯位了,要掰一掰??稍陉笫喾昼姾螅摶颊邇赡_無力,被送往醫(yī)院。駱明軍說:“頸椎旁邊的脊髓神經能支配下肢,復位時方向不對或者用力太猛,可讓原來的錯位更加嚴重,甚至造成骨折。神經信號傳導不到下肢,這是非常危險的,有可能出現上下肢癱瘓。若患者超過兩天不就醫(yī),下肢缺血就走不了路了。因為神經很容易壞死,一旦壞死就基本不可逆了。一般的肌肉按摩雖不至于導致頸椎錯位,但要避免掰動頭部的動作?!?/p>
鍛煉頸項肌,保護頸椎
很多人鍛煉時只注重加強上肢力量,或鍛煉心肺功能,但諸如跑步、快走等運動無法鍛煉到頸椎,電腦族可以有針對性地鍛煉一下頸項肌,具體方法是——
1.雙手交叉,環(huán)抱于后腦勺。頭用力往后仰,手往前對抗用力,保持5~10秒,休息45秒鐘。接著再做下一組,做到有點疲勞感或發(fā)熱感為止。
2.脖子左右兩側的肌肉也可以采用類似的方法鍛煉,頭向右側,右手的手掌支撐右側太陽穴位置,脖子和手對抗擠壓。換另一側用同一方法練習,可以鍛煉頸項側面的肌肉。
駱明軍提醒,人體的狀態(tài)要達到一個平衡,有意識地做“反姿勢”式練習很重要,如上班低頭多,下班就多仰仰頭。電腦擺放在左邊,休息時頭多偏向右邊,使兩側達到平衡。謹記:若不改變不良的姿勢,頸椎復位后還會再發(fā)生錯位。
楊穎摘自《家庭醫(yī)學·新健康》2014年第5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