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軍,袁立
摘要:雙語教學目前在國內各高校的教學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雙語教學要求使用英文原版教材,從師資配置到教學及考核方法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對廈門大學教育部雙語示范課程《細胞生物學》的建設與發(fā)展過程進行了總結,并對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細胞生物學;雙語教學;廈門大學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14-0164-02
廈門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細胞生物學》的雙語教學起始于2004年,從最初的探索性嘗試到逐步建立雙語教學的模式,經過幾年的不斷完善和課程建設,廈門大學《細胞生物學》課程于2008年榮獲教育部雙語教學示范課程?;仡檸啄陙淼陌l(fā)展過程,課程建設主要經歷了以下幾個方面的變革:
一、師資建設
2004年廈門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開始在本院進行《細胞生物學》雙語教學的嘗試,因缺乏相關的師資,首先采取了與廈門大學醫(yī)學院合作進行課程的雙語教學,由醫(yī)學院一位留學歸國人員擔任英語授課主講,本院一位青年教師擔任中文授課主講。醫(yī)學院授課對象為一年級,生科院為二年級。兩院授課對象的不同造成教學效果相差很大。醫(yī)學院一年級學生因生物化學等基礎課程還未開課,造成對《細胞生物學》課程的內容很難理解和掌握,教學效果不是很理想。生科院學生因已修完生物化學等基礎課,對授課內容的理解相對好一些,但同學們普遍反應兩位任課教師的教學風格相異,教學內容依教師的側重點不同,廣度和難度都相差較大。盡管如此,課程雙語教學的首次嘗試還是為后來的教學改革和建設奠定了基礎。為解決本院雙語教學師資缺乏的問題,廈門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采取了派出去請進來的辦法,一是采取選派青年教師出國進修的方式,加快培養(yǎng)本院現(xiàn)有師資,特別是青年教師的雙語教學水平;二是通過985平臺引進高水平的科技人才,在從事科研的同時,也承擔雙語教學的任務,加強雙語教學的師資力量。從2006年起,本課程的教學與醫(yī)學院分割,由海外留學人員承擔起課程的教學任務,特別是2006年引進的985特聘教授袁立老師參與到本課程的教學中來,使得本課程的教學質量有了質的飛躍。目前從事雙語教學的任課教師全部由獲得海外博士學位的留學歸國人員組成,平均年齡為43歲,他們在承擔科研工作的同時,還擔負了本課程的教學工作,為課程的進一步建設和發(fā)展奠定了基礎。
二、教學方法的改進
針對雙語教學初始階段存在的問題,我們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改革:
1.教材的選用。首先通過互聯(lián)網絡廣泛了解了國內外知名大學對于《細胞生物學》課程的教學經驗。針對目前電腦及互聯(lián)網的普及,廈門大學已經將互聯(lián)網接口引進學生宿舍,結合國內實際情況我們選用了國外原版英文教材<《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cell》作為教學的主教材,這本教材從1989年出版第一版開始,定期更新內容,2008年已經更新到第五版,最新的研究進展大多涵蓋在內,是目前國外知名大學進行《細胞生物學》教學的主要教材。由于原版書價格較貴,讓每位學生購買一本有難度,我們主要使用免費的是網絡版(http://www.ncbi.nlm.nih.gov/books/bv.fcgi?rid=mboc4.TOC&depth=2),對于沒有電腦的個別學生,在不涉及版權因素的情況下免費下載提供給學生,使學生在自學或復習時有了具體的教材。
2.教學內容上的改進。在講授教材內容基礎知識的同時,注重將有關知識的最新進展融入到課程的教學中來。對于《細胞生物學》知識體系中的一些重大發(fā)現(xiàn)在科學研究以及現(xiàn)實生活中意義,特別是與課程內容有關的歷年諾貝爾獎獲得者的研究,我們都會著重介紹給學生,這些內容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學習本課程的興趣。近幾年廈門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通過985平臺引進了很多海外留學科技人才,他們的研究領域凡是與《細胞生物學》課程內容有關的,我們會在授課過程中,專門介紹他們的研究內容,使學生初步了解與所學知識有關的研究課題在本院各個實驗室中進展的相關情況,這不僅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為日后學生選擇進入各個實驗室進行實習或畢業(yè)論文設計奠定了良好基礎。
3.課件建設。隨著多媒體技術的普及,這項技術也被廣泛應用到教學課件制作上,精美的課件不僅能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有助于學生把握重點,系統(tǒng)全面地掌握課程內容。每位任課教師都花大量的時間與精力親自制作精美的課件,并充分利用互聯(lián)網絡收集或制作多媒體文檔,將復雜的知識原理及過程用生動形象的辦法展示給學生,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除了精心制作教學課件外,我們還特別注重課件內容的及時更新,注重將最新研究進展補充進來,避免課件內容一成不變,保證每屆學生在學習時都有新鮮感。從幾年來的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反饋信息來看,學生們都對本課程的課件建設予以了充分的肯定。
4.教學方法的改進。雙語教學:本課程的開設對象為大二學生。根據目前學生的英語水平,我們采用“全英文展示,中、英文講解”的教學模式。具體地講,就是教材、課件均為英文;在講解過程中對簡單的內容用英文講解,而對于復雜的內容,例如專業(yè)詞匯、原理、過程等給予中文解釋,但考試為全英文。雙語教學開始時,學生普遍不太適應,課后復習也不理解。為解決這一問題,我們采取了提前幾天將課件提供給學生,積極引導和鼓勵學生進行課前預習,熟悉課程中的相關英文詞匯并帶著疑問進課堂,這一做法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在考試閱卷時,我們注重學生對專業(yè)詞匯的把握,強調專業(yè)詞匯的拼寫正確,而對于答題中英文寫作的文法則適當放寬要求,避免將專業(yè)知識考核變?yōu)橛⒄Z文法考試,學生對于科技文獻的閱讀能力得到了普遍提高。授課過程中的互動式教學:互動式教學是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培養(yǎng)其思考問題并解決問題的最有效方法之一。任課教師在備課過程中都會準備一些啟發(fā)式問題,在授課的適當時機提出來,并鼓勵學生在上課過程中遇到沒聽懂的問題時可直接提問。這樣的教學方式一方面增強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同時還加強師生間的互動,活躍了課堂氣氛,增強教學效果。授課過程中網絡資源的應用:廈門大學通過這幾年的建設,教學硬件已經完全實現(xiàn)了信息化,多媒體技術已經成為教學的主要手段?;ヂ?lián)網資源在課堂上被廣泛使用,為授課方式提供了豐富的課程內容表現(xiàn)方式。我們在自己制作多媒體課件的同時,也充分利用了網絡資源,對課程內容盡量地從多個角度來闡明,使學生能獲得更直接的感性認識。根據授課的內容,通過直接引用國內外網絡資源,一方面幫助學生掌握課程內容,另一方面又激發(fā)了學生學習本課程的興趣。比如在介紹線粒體中ATP酶合成ATP的變構假說時(The binding change mechanism),任課教師直接連接到東京工業(yè)大學吉田賢右教授實驗室的網站(http://www.res.titech.ac.jp/~seibutu/main_.html),該實驗室1997年提供了化學變構假說的直接證據。這些教學方法不但拓寬了學生的視野,還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受到了學生的普遍歡迎。
三、課程網站的建設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了解《細胞生物學》課程的相關信息,目前我們將與課程有關的所有信息都公布于互聯(lián)網上,包括教學大綱、教學進度、教學課件、課后復習題、考試樣題及標準答案等。2008年本課程通過國內專家的評審入選教育部雙語示范課程建設項目,按照課程的建設規(guī)劃,我們將完成本課程所有章節(jié)的授課錄像工作,將廈門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細胞生物學》課程的教學成果與其他兄弟院校共享。網站建設的最終目標是建立國內第一個互動型的《細胞生物學》教學網站,通過網絡這一平臺,引導學生參與課程相關知識的學習討論,任課教師及時解答學生疑問,使之成為課程教學的第二課堂。
四、需進一步解決的問題
雖然經過幾年的努力,廈門大學《細胞生物學》課程的雙語教學取得了一些成就,但與國外一些知名高校相比還存在一些問題。我們感到在以下兩個方面還需要進一步地改進。一是考試題目的設計,國外高校更注重實驗分析能力的考核,往往是論述一個實驗現(xiàn)象,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去分析實驗結果,得出合理的解釋。而目前我們的考核內容還是圍繞著基本概念、原理和過程等,多數學生還是通過死記硬背的方式答題,缺乏應用所學的基本概念、原理去解決實驗問題的能力。這不僅是廈門大學也是目前我們各高?!都毎飳W》雙語教學中廣泛存在的問題。如何對考核內容進行改革,使之成為更為科學的考核方式應是本課程建設下一階段的目標。二是目前我國各高校正逐漸普及《細胞生物學》的雙語教學,但實驗教學卻嚴重滯后,主要體現(xiàn)在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的內容關聯(lián)性不夠。實驗教學的內容如何與現(xiàn)階段《細胞生物學》的雙語教學相適應,也是本課程建設亟需解決的問題,我們期待廈門大學在這兩方面能進一步變革,發(fā)揮示范課程的示范作用,為提高我國《細胞生物學》的教學水平提供新的思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