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思想政治理論課是我國高校大學生的必修課。但是,由于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內容具有理論性、政治性和抽象性的特點,要實現(xiàn)其教學目標,必須采取有效的方法。案例教學法通過典型的案例組織課堂教學,強調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和學生的主動學習,能有效地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質量和增強實效性的一大有力舉措。
關鍵詞:思想政治理論課;案例教學法;實施步驟;注意的問題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14-0086-03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在高校教育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我國高校大學生的必修課。它不僅擔負著向大學生系統(tǒng)講授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而且還承擔著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任務。但是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內容具有理論性、政治性和抽象性的特點,其中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是關鍵。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踐中,要不斷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案例教學法的引入無疑是改進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法,提高該課程教育實效和教學質量的一大有力舉措,其作用尤其明顯。
一、案例教學法及其特征
案例教學法是指藉由案例作為師生互動核心的教學方法。詳言之,案例教學法指藉由案例作為教學材料,結合教學主題,通過討論、問答等師生互動的教學過程,讓學習者了解與教學主題相關的概念或理論,并培養(yǎng)學習者高層次能力的教學方法[1]。案例教學法起源于1920年,由美國哈佛商學院所倡導。這種案例教學法到了上個世紀80年代,才受到師資培養(yǎng)的重視,尤其是1986年美國卡內基提出《準備就緒的國家:二十一世紀的教師》的報告書中,特別推薦案例教學法在師資培育課程中的價值,并將其視為一種相當有效的教學模式,而國內教育界開始探究案例教學法,則是20世紀90年代以后的事情。案例教學法與傳統(tǒng)教學法比,主要有以下特征:第一,通過案例掌握原理和概念,是一種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教學方法;第二,教師不再是課堂教學的控制者、管理者和評判者,而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合作者和參與者。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由傳授者轉化為促進者,由管理者轉化為引導者。因此,案例教學法鼓勵學員獨立思考,注重雙向交流,并引導學生變注重知識為注重能力,能有效地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進而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
二、案例教學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實施的步驟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運用案例教學法,就是通過典型的案例組織課堂教學,讓學生有一個體驗、討論、質疑、點評案例的過程,最終從案例中歸納出一般的原理,從而達到認知、能力、情感目標的教學方法。通過實施案例教學法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效性,必須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步驟進行。
1.精心選擇案例,做好課前準備。精選案例是有效實施案例教學法的重要前提。案例教學法以具體事例為出發(fā)點,因而對事例的搜索和選擇就成為案例教學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的第一步。恩格斯說:“每一個時代的理論思維,都是一種歷史的產(chǎn)物,它在不同的時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時具有完全不同的內容”[2]。為了增強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時代意義,所選的教學案例必須具有真實性、典型性、針對性和啟發(fā)性,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因此,教師在選擇案例時,就要緊扣時代主題。針對學生所面臨的新形勢、所處的新環(huán)境和所關注的具有普遍性的新問題來選擇。這樣才能把政治理論課中的重點、難點和現(xiàn)實性中的熱點以及學生的所思所慮納入課堂教學之中,以增強教學的生動性、吸引力。精選案例的基礎上,做好課前準備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主要從兩方面去做:一是要研讀案例的背景材料。其目的是為了在了解和懂得案例內容和所提供信息的基礎上研究和分析好案例。二是要針對案例設計出討論題目。討論題目必須針對教學理論的重點和難點,必須具有開放性,并且問題的難度要適中。
2.組織課堂討論,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案例討論是案例教學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學生是課堂討論的主體,引入案例后,教師應提出一系列問題,以此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問題應具有層次性,由淺入深,環(huán)環(huán)相扣,并要求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相關原理,從理論上進行闡述和論證。學生討論時,教師要善于傾聽,對學生在討論中通過案例分析提出的正確觀點和想法給予充分肯定。同時要抓住時機因勢利導地啟發(fā)學生進一步思考,從而把討論引導到正確的認識軌道上來,做到以理服人。另外,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案例討論,大膽表達自己的觀點,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索求知的精神。
3.教師及時點評總結,注重引導性。這是案例教學目標得以實現(xiàn)的重要步驟。由于思想政治理論課具有導向性的特點,案例教學的點評總結要求更高。如果缺乏有效的點評總結,從案例中得出的結論往往得不到進一步的深化和提煉,甚至會對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起到反作用。因此,對案例討論進行點評總結十分重要。教師的總結應當在對學生的討論、分析做中肯、簡練的評價的基礎上有所升華。畫龍點睛、切中要害的總結分析,不僅使討論中暴露出來的問題得到及時修正,而且能夠通過案例提升理論。幫助學生深刻理解和掌握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立場、觀點和方法。學會觀察世界、分析解決各種復雜問題的正確方法。
三、案例教學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中實施應注意的問題
1.把案例的選取與教材內容結合起來。運用案例教學法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學習效率,因此,案例的選擇必須具有可讀性。但是,案例教學法屬于教學方法范疇,不能喧賓奪主,取代教材,案例和教材是相輔相成、密不可分的關系。在注意案例的可讀性的同時,選擇的案例必須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材的內容密切相關,與教學大綱和教學目標完美契合,并具備一定的值得挖掘的理論價值。只有這樣,運用案例教學時才不至于偏離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的本意。因此,必須注意案例和教材相結合,通過對案例的分析、討論,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這樣,通過案例教學方法的實施,才能在學生與教材之間起到橋梁作用。endprint
2.針對不同專業(yè)的學生選擇恰當?shù)陌咐?。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中必須認真研究教學對象的實際情況,這是有效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重要一環(huán)。面對不同的教育對象,在運用案例教學法時,要充分考慮學生不同專業(yè)與身心發(fā)展的狀況,按照不同專業(yè)學生的特點,選擇恰當?shù)陌咐龑嵤┱n堂教學。因此,可以通過觀察和詢問了解學生;還可以通過課前調查或者讓學生提出建議的方式,了解學生對學習本課程的要求及思想上認識上的一些困惑,進而選擇恰當?shù)陌咐?,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切實達到教學目的。
3.充分發(fā)揮師生主體的能動性。從案例教學來看,師生主體能動性的發(fā)揮是教學成敗的關鍵。案例教學法強調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和學生的主動學習。因此,提升教師和學生的主體能動性成為案例教學成功運用的核心。一方面,要注重教師主體能動性的發(fā)揮。馬克思指出:“如果你想感化別人,那你就必須是一個實際上能鼓舞和推動別人前進的人?!盵2]教師主體能動性包括:對自身素質的不斷提高,對受教育者的全面認識,對教育方法的科學運用;對教育環(huán)境的優(yōu)化與開發(fā)等。另一方面,要注重學生主體能動性的發(fā)揮。案例教學法的實質是要將原來以書本為本的灌輸式教學模式改變?yōu)橐詫W生為本、注重學生的自主性和探究性學習方式相結合的開放式教學模式。對案例進行分析的過程是學生自我發(fā)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是主體,教師只起一個組織和引導的作用。因此,在采用案例教學法的過程中,要采取各種方法鼓勵學生參與。只有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才能確保案例教學的成功。
4.加強案例教學法有效實施的外部環(huán)境條件的建設。案例教學法有其特殊的功能,但也有其教學上的限制。針對案例教學法實施中存在的問題上,主要應從兩個方面著手,進一步完善案例教學法實施的環(huán)境。第一,調整班級設置。班級人數(shù)的多少是影響案例教學法實施效果的重要條件。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普遍存在的班級學生大多在一二百人,嚴重影響了案例教學法的有效實施。必須對大班級進行調整,人數(shù)降到五十人為宜。第二,建立較為完善的多層次的、不斷更新的案例庫。針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課程設置都有配套的教學案例,但這些案例并不能適用于不同地區(qū)、不同層次高校的教學要求,并且不能對這些案例做到及時更新。因此,建立較為完善的多層次的、不斷更新的案例庫是有效實施案例教學法的又一重要條件。
總之,案例教學法由于其自身的特點,并經(jīng)過長期的實踐,已經(jīng)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教學方法,更確切地說,它已成為一種重要的教學形式。作為一種研究性的學習方法,對于改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有效達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目標,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張民杰.案例教學法:理論與實務[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6:7.
[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 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55.
作者簡介:楊靜(1965-),女,四川仁壽人,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及三農(nóng)問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