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向強
摘要:探究性學習在中學音樂教學中的運用是非常廣泛的。如何讓探究性學習更好地為中學音樂教學服務,如何使探究性學習在中學音樂教學中得以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等等,這都將是今后廣大音樂教育工作者在音樂教學實踐過程中需要不斷探索、不斷研究的課題。
關(guān)鍵詞: 中學音樂;探究性學習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12-056-01
20世紀下半葉以來,世界各國教育管理部門不約而同地把推動學習方式的轉(zhuǎn)變作為課程改革的主要內(nèi)容,紛紛倡導“主題探究”、“設計學習”、“綜合學習”等活動。這些活動有一個共同的理念:讓學生自主學習多一些。受傳統(tǒng)文化和教育體制等因素的影響,我國音樂教育長期以來普遍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基本知識的積累,課堂教學模式也很單一,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和自主發(fā)展空間受到了嚴重的擠壓。因此,在我國中小學音樂教育中開展探究性學習的需要就更加迫切,任務也更加艱巨。最近幾年普遍開展的探究性學習,對以往音樂教學中的許多基本問題,有很強的針對性。探究性學習的實質(zhì)是由學生自主地學習。過去在音樂課教學中,往往是教師為主體,每一堂課講授的知識點,播放的音樂都由教師說了算,學生只是一位被動的聆聽者。探究性學習就是要改變以往的弊端,讓學生從被動的接受改變?yōu)橹黧w的探索。筆名經(jīng)過十幾年的不懈探索和實踐,認為中學音樂教學中的探究性學習在以下三方面應有所體現(xiàn)。
一、注重審美愉悅淡化技能訓練
音樂課與其他學科的區(qū)別是更注重感性認識。音樂課上,學生有興趣的是參加實踐活動,例如排練音樂小品,介紹自己最喜歡的作品,舉行演唱會等,然后可以尋找到值得探究的課題:通俗唱法與美聲唱法的不同之處在哪里?用通俗唱法來演唱藝術(shù)歌曲效果會如何?等等。在實踐過程中由學生提出課題,參與研究,學生有感受,也會有興趣。學生在研討過程中學到相關(guān)的音樂理論知識,更換了一種學生更樂于接受的學習方式。
如,我在中國民歌《茉莉花》欣賞中,對歌曲《茉莉花》是這樣設計的。首先,播放不同地區(qū)的《茉莉花》,然后請學生聽辨:它們分別出自哪幾個地區(qū)?教師分別彈奏每一曲的旋律:江蘇民歌、河北民歌.并對其風格進行比較。最后請學生唱一唱,唱出三首民歌的不同演唱風格,并思考:這三首民歌的風格有什么不同?通過以上探究,學生對歌曲的風格有了最為直觀的感受與體驗,身心得到了美的凈化與提升,同時演唱素質(zhì)也在不知不覺中得以發(fā)展。
二、注重聽唱練習,不搞知識積累
音樂學科不同于其他學科,其很突出的特點是聽唱技能的培養(yǎng)。在技能培養(yǎng)的過程中學知識,音樂知識為技能報務。我在教學中,要求學生掌握兩門技能:一唱歌,這不是簡單的唱一首歌,而是要求具有正確的演唱姿勢,良好的歌唱狀態(tài),基本達到音準、節(jié)奏準確;二是指揮要求有正確的站立姿勢,準確的指揮圖式。基本上是常用的四二拍、四三拍、四四拍等。指揮動作做好了,節(jié)拍的知識也就掌握了。這兩項技能從學習到掌握,學生從中學到了不少音樂知識,如怎樣正確地運用好唱歌的呼吸、中學生學習美聲唱法的可行性、指揮一首歌曲必須掌握的要點,以技能訓練帶動知識傳授,使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產(chǎn)生質(zhì)的飛躍。
如我在排練合唱序曲《在十八歲生日的晚會上》中,首先進行聽唱訓練:音階練習、母音變換訓練、不同音區(qū)的練習、和聲訓練等,其次進行排練的難點和重點的突破。1、男、女高音領唱是作品的精彩樂段,有著真切的回憶,要求演唱者必須充滿感情,打動聽眾的心,演唱技巧上也有一定的難度,教師應注意示范,同時鼓勵學生大膽演唱。2、樂曲中間段用“u”母音演唱,和聲訓練時,要注意聽音準,控制音量,保持呼吸的連貫性,不要隨意換氣。3、歌曲旋律中力度變化較多,例如歌詞“哈哈……”,由弱漸強,又由強漸弱,要做到音樂線條的推進感和起伏感,主要強調(diào)氣息的支持。最后進行主題探究:歌曲的主題是“十八歲的生日晚會”,如何圍繞主題進行設計,表現(xiàn)出十八歲青年人的向往與心情,又不能影響合唱的效果。請學生討論,然后確定排練方案。
三、注重教學創(chuàng)新讓學生快樂地走進音樂
1、在教學方法上體現(xiàn)創(chuàng)新
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不是為追趕潮流,而是為了有利于學生音樂情趣的培養(yǎng)和良好演唱習慣的習得。比如我在講解發(fā)聲方法時,以氣息的運用,到發(fā)聲狀態(tài),請學生一一演示,讓學生自己辨別哪一種方法好,然后學生們自然會積極參與。
2、發(fā)現(xiàn)規(guī)律選準突破口
音樂教學有特殊規(guī)律。抓住特殊規(guī)律,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中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都是因人而異。有的人喜歡多一點,有的人喜歡少一點,有的人基礎好一點,有的人基礎差一點,有的人對樂器感興趣,有的人對唱歌感興趣。按照一般學科的經(jīng)驗,基礎不均是學習的不利因素。但是,經(jīng)過分析,我覺得非但不是學音樂的障礙,相反正是有利條件,正好可以作為突破口,在學校各方的支持下.我們先后組建了學生合唱團、學校軍樂團、師生合唱團,讓有愛好的同學各得其所。
綜上所述,探究性學習在中學音樂教學中的運用是非常廣泛的。如何讓探究性學習更好地為中學音樂教學服務,如何使探究性學習在中學音樂教學中得以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等等,這都將是今后廣大音樂教育工作者在音樂教學實踐過程中需要不斷探索、不斷研究的課題。
參考文獻:
[1] 《音樂課程標準(試驗稿)》國家教育部,2001年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 探究性學習教學示例《音樂》齊珊云著.2004年9月浙江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