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梅
(河北省平泉縣南山學校,河北 平泉 067500)
隨著時代的快速發(fā)展,社會競爭越演越烈。而家長們?yōu)榱俗约旱暮⒆幽茉谶@種激烈的競爭中贏得勝利,取得一席之位則早早地狠抓對孩子的教育問題。家長為孩子精心設(shè)計了每一階段的發(fā)展目標,希望他們成為百花園中最絢麗的那一朵。從年輕媽媽剛剛孕育寶寶時進行的各種形式的胎教,到孩子兩三歲就開始的早教,報名參加各種各樣的“輔導班”、“加強班”、“藝術(shù)班”、“提高班”等,讓孩子學這學那,認為這樣孩子就能比同齡孩子優(yōu)秀,而這在一定要求下確實使孩子掌握了一些知識技能,但卻存在著諸多相當嚴重的弊端和隱患。
家長們早早地把孩子送入有各種條條框框、規(guī)規(guī)矩矩管理的學校中,孩子遠離了家長對自己的悉心呵護,由于年齡小,心理發(fā)展還沒有達到學校兒童應有的水平,很難像其他學齡孩子一樣進入學生狀態(tài),適應學校的學習生活。這就會出現(xiàn)各種各樣的錯誤,從而引來老師的批評教育,使得兒童情緒緊張、焦慮、意志力差、注意力不集中、厭學等。我們班的周麗佳同學就屬于這種情況,在學前班的頭一年里,她每次上學都是家長哄著拽著到學校的,而家長要離校時她則拽著家長不撒手,要么撒嬌講條件、要么大哭大鬧喊著“媽媽別走,媽媽別走”,有時還會追家長到學校門口,嚴重時坐在地上哭說什么也不進教室,更不用說學習了。記得她在第一學期幾乎什么知識都沒有學到,而第二年到了學齡期才步入正軌。又如張宏悅同學2009年出生,年齡更小,剛一入學時在班級里從來聽不到她說話,也從來不看書寫作業(yè),來到學校只是靜靜的坐在座位上,下課也很少和其他同學玩,只是自己站在一邊看著其他小朋友們玩,和家長溝通后的結(jié)果只是“孩子小,反正明年還要上一年,就這樣跟著吧。”這種狀況持續(xù)了近小半年才稍微緩解,但孩子還是孤僻、膽小。
學齡兒童能順利地完成學校每一階段的學習任務,而不足齡的兒童大腦發(fā)育較學齡兒童還不成熟,大腦還不能抑制、調(diào)節(jié)、控制自己的行為,更無法正常規(guī)規(guī)矩矩地坐在課堂學習,無法按要求完成學習任務。上面我們說到的周麗佳同學幼小的身體哪里經(jīng)受得住在校一天的學習壓力,在學前班的頭一年里她幾乎每到下午剛上課時就會趴在課桌上睡著,而對于正處在身體骨骼發(fā)展階段的孩子來說,怎能不算一大危害呢。又如我班的李光耀同學也是09年12月出生,他沒有班級和學習的概念,在椅子上坐不住,老師說的話根本聽不懂,老師要一字一句地慢慢地跟他說,一遍一遍地講解,而他還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學習方面更是一塌糊涂,拿不住筆,不會寫字,口齒也不清晰,說話時老師聽得很費力,犯了錯誤對于老師的批評口頭答應過后就忘,照樣還犯,對于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沒有正確的理解,也無法控制自己。根據(jù)幼兒注意力的時間長短,學前一節(jié)課時間是20~25分鐘,中間可以休息5分鐘,而不足六歲的孩子注意力遠遠達不到這一要求,能在老師的要求下坐上10分鐘算好的,過了這個時間他們就呆不住了,和同桌說話,搞小動作,總之注意力不再集中到老師那了,而對于學習內(nèi)容也是一知半解。長此以往,就會形成不注意聽講,不思考問題的壞習慣,而影響到今后的學習。
兒童上學來到學校面對的是比父母家人為數(shù)更多的人群。兒童年齡小,在家有父母陪著哄著,而在學校則需要與全班的孩子共同學習與游戲。這就少不了和別人溝通,兒童年齡小大腦意識形態(tài)發(fā)展趕不上同班孩子,這樣班里的大孩子就不愿意和小孩子玩,或是在一起玩但可能會因為游戲規(guī)則或參與人數(shù)或突發(fā)狀況而早早結(jié)束游戲,時間不會太長,最后不歡而散。小孩子愛玩過家家游戲,有人扮媽媽,有人扮爸爸,有人扮小寶寶,而這個游戲在大孩子看來多少有些可笑、奇怪,他們會想“他(她)怎么還玩這樣的游戲呀,我們現(xiàn)在早就不玩了?!睆亩辉敢鈪⑴c游戲,年齡小的孩子則很失落,對下一次游戲恐慌,影響他們伙伴游戲的順利進行,影響到他們的社會交往積極性。而在老師這一方面,孩子年齡小動手動腦甚至合作組織能力差,班級里有些活動參加不了或根本沒有能力參加,老師則不安排他們,這樣就較其他同學缺少了很多鍛煉的機會。結(jié)果是孩子的社會能力沒能得到鍛煉與提高,長此以往還會使兒童的性格變得孤僻,影響其今后一生的發(fā)展。
兒童過早上學,在心理和生理上要承擔比自身高一年齡段的學生本應該承擔的一切學習任務和要求。因為早教的優(yōu)勢學生可能在低年級學習成績較好,看不出什么問題。但到了高年級隨著課業(yè)量的增大,他們學習上開始吃力,成績下降,調(diào)皮貪玩不再聽老師的教導,甚至厭學或不學等,各種各樣的問題就都展現(xiàn)了出來,甚至影響今后的人生發(fā)展。我班的范鳳欣同學在學前班時字寫得漂亮,上課愛發(fā)言,也很守規(guī)矩,雖然年齡小但老師們都喜歡她。但到了一年級對于學前班學過的簡單知識應用較好,而隨著書本后面課程一點點加深超出了她的理解范圍,她上課大腦反應慢了、做題跟不上了,也很少看見她舉手發(fā)言,老師講后邊她想前邊,而對于不理解的內(nèi)容則是強行記憶,不明白但還強行的點頭認可。有時因為新知識的困擾對很簡單的問題也轉(zhuǎn)不過彎來,就把她弄得迷迷糊糊,課下再花費時間去學習不明白的問題。這既加大了她大腦負擔,情緒緊張,耗費了時間,也消磨了她的自信心,現(xiàn)在她的笑容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眉頭緊鎖,和同學的交流也少了,很多時間都在苦學,對于一個孩子來說壓力太大了。范鳳欣同學,老師多么想再看到你純真的笑容呀!
已有的知識儲備不是決定能否早上學的唯一標準,對于兒童過早上學的弊端,實踐說明了一切。評價一個孩子不能只看成績,還要看他們是否具有健康健全的人格、優(yōu)秀的品質(zhì)、良好的社會交往能力。請重考慮孩子入學問題,決不能拿孩子的身心健康發(fā)展開玩笑,更要為他們今后的學習,生活和工作做長遠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