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春娟
(西雙版納職業(yè)技術學院,云南 西雙版納 666100)
大學英語教學是高等教育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大學英語》課程是大學生的一門必修的基礎課程?!洞髮W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中明確指出,大學英語是以外語教學理論為指導,以英語語言知識與應用技能﹑跨文化交際和學習策略為主要內容,并集多種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為一體的教學體系[1]。目前國內大學英語教學的現狀非常尷尬[2]。作為必修課程,大學英語不能舍棄;但由于各校教學條件和資源的限制,大學英語課程往往都淪為幾十上百人的大班教學模式。但在現有基礎和條件下,我們只能不斷探索合適的教學手段和方法來改善提高大班英語教學質量。Vivian Cook在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nd Language Teaching中總結論述的深受英式教育方式影響的主流語言教學法(Mainstream EFL Style of Language Teaching)似乎給我們的大學英語教學帶來了一些希望。Mainstream EFL Style of Language Teaching,*Typical teaching techniques:Presentation,substitution,role-play.*Goal:Getting students to know and use language.*Learning assumptions:Understanding,practice and use.*Classroom assumptions:Both teacher-controlled and groups[3]不論從教學的方式方法,教學的目的各方面來看,主流語言教學法從理論上來看是比較適合大學英語教學的,但在具體的操作中就有一定的難度。現在我們試著在主流語言教學法的基礎上引用加涅的教學九步曲,來探索解決大學英語教學弊端的可行之道。
從教師給學生的第一印象到教材的內容,從多媒體教學材料的使用到提出具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都有可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和注意。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第一印象如何,將影響到學生對教師的長期印象,影響學生對教師以后一系列行為和其他特征的解釋與判斷[4];教材內容的選取也非常關鍵。下面兩篇文章:Distinguishing between Facts and Opinions[5]和Friendship and Love分別出自不同的大學英語教材,試想哪一篇文章會更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呢?貼近學生生活,遠離枯燥和乏味的主題永遠是大學英語教學中需要重視的。另外,多媒體教學材料的使用也可以讓單一的課本內容多樣化、生動化。教師應該利用開始上課的短暫時間,把學生的注意力都集中起來,為后面的教學工作做好準備。
人腦記憶功能有長期記憶和短期或者叫短暫記憶。要讓學生記住教師教授的內容,讓課堂上的短暫記憶變成長期記憶,就需要教師在兩者之間找到某種聯系,讓其不可分割,從而讓短暫記憶密碼化,成為長期記憶。很多的教材都設立有Warm-up或者是Starter這樣的內容,其實就是對學生已有知識和將要學習知識的一種有效的銜接,從而讓學習效果得到提高。
如果說前兩步在很大程度上是從學生感性角度出發(fā)的話,第三步就更多地從理性的角度告訴學生他們的學習目標是什么,讓他們能夠有的放矢,進入一種學習期望狀態(tài)。告知的內容應該包括:①本課要學習的具體內容;②本課結束后的評估標準。以Friendship and Love為例,學習的具體內 容 是 :Net chat language;What is a net-pal? What is a blind date?Grammar Point:Agreement(一致關系);課程結束的評估標準是:Could answer the above questions.Grammar exercises.讓學生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和任務,知道最終的評估方法和標準,進一步加強學習的確定性和自主學習的適切度[6]。
Andrew Northedge在他的文章Managing Your study Time中提到這樣一句話:“Dividing big jobs into smaller subtasks helps to bring work under control,allows you to set targets and check your progress.”[3]這是學生自主學習的良策,那么放在教師的教學中就要求教師能夠將所要教授的知識進行分解,讓學生可以從最細小的信息開始,逐一地來學習、接受教師所講的內容。那么在大學英語的教學中,通過引導學生完成一系列精心安排的短小任務來實現課程內容的講授應該是個不錯的選擇。那么要怎么引導呢?這是我們要探討的下一個問題。
因為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因此,為學生提供引導比直接給學生灌輸知識要有效得多。提供引導的方式也很多:可以使用圖像、比喻解釋抽象化的概念,引用例子佐證正確概念,引用反例佐證錯誤概念,引用個案說明應用原理等等[6]。聽力判斷Chatting with a Net-pal是課程Friendship and Love中的一個小學習任務,聽一篇小對話,做四個句子判斷。那么在做這個練習之前,教師就應該引導學生根據練習中的四個句子對將要聽到的對話的內容做一個預先的估計。這個引導應該是公開的,對每一個學生的,讓他們知道對話的大概內容;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引導學生對四個句子逐一閱讀,對句子內容有任何不理解要馬上幫助解決;對話完畢,學生自主完成對四個句子正誤的判斷。那么教師現在要做的引導就是給出正確答案。要求教師要通過對話中的例子或反例來佐證。最后引導學生根據教師給出的例子或反例以及正確答案再聽一次對話,讓他們自己做出最終的判斷。所以說,引導教學是把學習自主權最終還給學生自己,教師僅僅是為他們提供引導而已。
引發(fā)強化練習包含三個相互聯系的步驟:①引發(fā)學習目標要求的行為表現;②確認學習的正確度;③重復正確的行為來提高學習效果。[4]換言之就是對經過教師引導得出的學習的正確性予以再次肯定和確認,并且通過練習多次重復這種正確性來強化學生的正確概念,以提高學習效果。因此,教師的引導作用從時間上看是長期的,從教授任務上來看是因任務而異的。所以引發(fā)強化練習也是一個持續(xù)的過程。
教學反饋是師生之間互動、交流的過程,也是課堂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是檢測英語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可以讓教師和學生了解教與學的情況,從而調節(jié)教學進程。教師就課程內容的學習情況進行及時反饋,可以為學生的學習內容正確性成型和內化提供必要的促進作用[7]。因此根據教學的不同目的、內容以及學生的個性特點和情感等因素,大學英語教師應該為學生的英語學習提供適時的、有針對性的、有激勵性的反饋。
評估是檢驗學習效果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指學習者在沒有任何外力輔助的情況下能夠獨立達到學習目的。教學與評估是不可分離的,評估應當伴隨整個教學的全過程。根據已經被廣泛認可并運用于各國的評估實踐之中的教學評估的三階段:教學前、教學中、教學后分別進行的診斷性評價(diagnostic evaluation)、形成性評價(formative evaluation)和總結性評價(summative evaluation)的思想,我們在大學英語教學中采用的評估手段通常是平時課堂測試、試題測試(含聽力)和交際(口語)測試。
教學的最后一個步驟是要將所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實際的工作環(huán)境中。這個步驟的實現和檢驗是需要比較長的時間的。我們在日常的大學英語教學中就應該把這個步驟當作我們教學效果的最終檢驗機制,把大學英語的實用性溶入日常的教學中,讓學生能學到實實在在有用的大學英語。舉一反三在大學英語教學中不僅擔負著檢驗教學效果的重要職能,還擔負著以教師為中心向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轉變的重要作用[8]。
以上是基于加涅“教學九部曲”提出的對大學英語教學策略的一些探討。大學英語教學任重道遠,只有清楚地認識大學英語教學的要求、現狀和未來,把握大學英語教學的方法和步驟,保持高度的教學責任心,遵循科學合理的英語教學方法和步驟才是大學英語教育者們應有的做法和態(tài)度。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8-9.
[2]劉瑩.中國英語教學現狀的思考 [J].科教文匯,2009,(3):43-47.
[3]Vivian Cook.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nd Language Teaching[M].Edward Arnold(Publishers)Limited,1996:127-135.
[4]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NYP)辦學理念與教學管理研修班培訓講義[Z].新加坡,2011.
[5]虞蘇美.新編商務英語精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76-256.
[6]林詹花.基于加涅學習結果分類的教學方法的適切性探討[J].科教導刊,2009,(16):87-90.
[7]David W.Carroll Psychology of Language[M].Brooks/Cole/Thomson Learning Asia,2008:209-230.
[8]澳大利亞昆士蘭科技大學(QUT)TESOL培訓講義[M].澳大利亞: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