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龍,李水晶
(1.湖北省科技工程技工學校,湖北 襄陽 441047;2.湖北省通用技術學校,湖北 武漢 430051)
中職學校作為培養(yǎng)21世紀新型技術工人的搖籃,在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同時,更應該讓學生具備較高的思想素質、道德素質和職業(yè)素質。從心理學的觀點看,13~18周歲是人們心理發(fā)生問題的初發(fā)期、多發(fā)期。這一時期的青少年學生正處于生理變化期、性格形成期,他們喜歡與同齡人交往,講朋友義氣,個性強烈,不喜歡家長、老師過多的教育和干預,強調自主意識,可塑性很強,很容易受各方面因素的影響。所以,在這個時期通過素質教育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操、積極主動的學習意識、正確的學習方法和健康正當?shù)呐d趣、愛好是至關重要的,學校應以“德為魂、能為本”為教育理念,以學生“成人、樂學、立業(yè)”為教育目的,給學生提供更多的自我發(fā)展空間,使其個性得到充分發(fā)展,同時要給予正確的幫勸和引導,采用多種管理方法和手段進行學習和訓練,才能把學生培養(yǎng)成符合培養(yǎng)目標的合格人才。教師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德育教育不僅僅是德育課老師或是班主任的事,而是應該貫穿于所有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在課堂上不但要傳授學生文化知識與操作技能,更要教他們做人的道理,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和行為習慣。以下是筆者在多年教學實踐中將德育教育滲透到課堂教學中的一些實踐。
俗話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教書也是這樣,往往一堂課的內容老師要花一天的時間來準備,備課充分了,課堂上才有內容可講,才有針對性。我在教計算機專業(yè)的《圖形圖像處理》課時,每次課前除了準備教材需要的素材外,我還準備一些配色精美、有中國文化特色的案例,用于引導學生學會欣賞美、創(chuàng)造美,在教《動畫制作》課時,選擇一些環(huán)境保護、尊老愛幼、公益廣告等動畫片作為練習素材,讓學生在做練習時也能接觸這些“正能量”的東西,潛移默化地把“正能量”思想滲透到教學中。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是我國傳統(tǒng)的教師職業(yè)精神,為人師表,以德為首,要想讓學生成為品德高尚之人,自己也必須成為學生的榜樣,在教學中教師要以人的自身為根本,通過尊重人、理解人進而教育人、塑造人,做言傳身教的師表。筆者認為“言傳”就是要“善言”,即講求“傳”的方式方法,講求說話的方式,不要以師道尊嚴、高高在上的態(tài)度去說教,而是把學生當成平等的人來對待?!吧斫獭本褪亲龅窖孕幸恢隆⑵沸腥缫?、身言合一,使自己成為學生的表率。比如,課堂上有位同學打斷了老師講課,為了弄清問題所在,老師可以問學生這些問題:“為什么會打斷老師上課?”“什么情況下打斷老師上課是對的,什么情況下是不對的?”讓學生討論,引導學生學會聆聽和尊重。一次上課時,我把手機帶到課堂上,因有些事情沒有處理完,利用課堂間隙剛拿手機出來看,被路過的學生看到了,在外面叫了一聲“老師上課也玩手機”,這句話給我當頭一棒,讓我意識到老師的言行就是學生的鏡子,如果老師上課使用手機,以后還怎么管理學生,所以從此以后我就再不攜帶手機上課,在課堂上也要求學生不能玩手機,有的學生管不住自己,我就要求學生關機并把手機放在講臺上,控制上課時不使用手機。課上組織學生共同完成學校網站建設項目和制作宣傳欄項目,讓他們在掌握知識、提升技能的同時又學會了與人合作,從而培養(yǎng)學生團體意識、合作精神。上完上機課后與學生一起做清潔保養(yǎng)機器,讓學生形成愛護機房設備、遵守機房管理規(guī)定的良好習慣。
職業(yè)學校很多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差,甚至于厭學,于是在課堂上說話、吵鬧、玩手機等等,如果老師這個時候光對學生進行說教、批評,可能會讓學生暫時收斂一點,但過不了幾分鐘就又依然如故,效果不好,但如果放任不管,學生以后會更加肆無忌憚地吵鬧,影響整個班級的學習,所以當發(fā)現(xiàn)這種情況,我通常會對影響上課的同學說“NO”,并適時提出問題讓學生對自己的行為進行批判,如問:“你的行為符合課堂規(guī)范嗎?”“這么做對別人有影響嗎?”,在學生回答出合理的做法后可以說“老師相信你能說到做到?!庇袝r候我會創(chuàng)設一個場景,或布置一個項目讓這些調皮的學生來討論、分析、實踐,讓他們參與其中,使他們感受到做這個其實一點也不難而且還很有意思,完成任務后可以和其他同學一樣參與評價。課后再單獨找他們交流思想,他們通常都會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下次上課表現(xiàn)有進步時我會及時提出表揚。有的學生上課時把鍵盤敲得震山響,把鼠標在桌面上使勁敲,這時一定要及時制止,適時告誡,對這種損壞行為不要姑息遷就,該批評的要批評,要讓他們把公物視為自己的東西一樣去愛護。
學生是教育教學過程中的主要參與者,也是教育教學活動成敗優(yōu)劣的終結評價者,老師教的效果最終取決于學生學的結果。課堂總結階段要盡量讓學生參與,讓學生參與教學成果的評價,可以提高他們的認知能力、審美能力、歸納能力,也可以從評價中收獲成功的喜悅與失敗的經驗,更能鍛煉他們的語言表達、交流溝通能力。比如《圖形圖像處理》課學生練習完成后,我都會將學生的作品進行集中展示,讓學生進行自主評價,起初學生只會簡單地從整體效果來評價作品,有的學生總是認為自己做的是最好的,有的學生總是認為別人做的比自己好,缺乏自信心,我引導學生從色彩、結構、技術、創(chuàng)意等各方面來欣賞彼此的作品,教他們學會聽取別人的意見,學會與人和睦相處,學會聽取他人意見,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對缺少自信心的學生,我抓住某個閃光點進行點評,讓他也可以從中收獲滿足感,特別是要鼓勵少言寡語的學生多說話,不管他說什么都要鼓勵,只有學生肯交流,以后就會適應在公開場合的說話。
筆者的德育滲透教學方法不一定適用于所有的課程和學生,針對學生對象的不同和課程的不同,老師的教學方法也要做相應的調整,但只要教師認識到一切自身言行舉止對學生潛移默化的教育意義,在工作中做到以人為本、德為先,以自己高尚的品質、良好的修養(yǎng)、健全的人格去感化、影響學生,根據(jù)各學科特點、專業(yè)特點、學生年齡特點使德育滲透科學化、經?;瑏碇笇覀兘窈蟮慕逃虒W工作,就能使職業(yè)學校的教育教學更上一層樓。
[1]宦平.教師職業(yè)道德[M].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7.
[2]王文青.“淺談在課堂教學中滲透德育”[J].新課程(教研),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