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俊華, 李 娟
(湖北省襄陽市第一人民醫(yī)院 神經(jīng)內科, 湖北 襄陽, 441000)
腦梗死是以局灶性神經(jīng)功能缺失為共同特征的急性腦血管疾病,包括腦梗死和腦出血,常見于老年人。腦梗死的主要治療措施是及時恢復梗死灶的血供,減少梗死面積,及時治療是關鍵。對于急性腦梗死的患者,及時治療對挽救患者的生命、改善預后有著積極意義。建立合理的護理流程,減少患者在診斷、治療、轉運中的時間,對確?;颊叩玫皆缙谥委熀瓦_到預期效果有重要作用。護理流程的應用是以提高護理效率為前提,以改善護理質量為目的,能夠有效提高急診護理效率[1]。本院2012年10月—2013年3月在30例急性腦?;颊呒痹\過程中采用急診護理流程,效果滿意,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60例急性腦梗死患者,納入標準: ① 均符合中華醫(yī)學會第4屆全國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制定的急性腦梗死的診斷標準,均經(jīng)頭顱CT及MRI確診; ② 首次發(fā)病時間在72 h以內; ③ 均進行溶栓治療。排除標準: ① 入院后死亡者; ② 合并惡性腫瘤患者; ③ 血管性癡呆; ④ 心、肝、腎嚴重并發(fā)癥。60例患者中,男33例,女27例,年齡43~74歲,平均(58.3±16.5)歲,病程6~48 h, NIHSS>17分, GCS≤8分;單灶性腦梗死32例,頸內動脈系統(tǒng)梗死19例,腔隙性腦梗死5例,多灶性腦梗死4例。將該組患者按照護理方法的不同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0例, 2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組患者均給予急性溶栓(用尿激酶80~100萬U溶于100 mL生理鹽水)治療。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患者急診入院后,由接診醫(yī)生做出病情判斷,根據(jù)醫(yī)師的不同經(jīng)驗開展治療和護理工作,護士遵醫(yī)囑給予心電監(jiān)護,進行凝血功能、頭顱CT等檢查,同時給予吸氧治療。觀察組則采用急診護理流程
1.3.1 成立急診護理流程小組:由??漆t(yī)生、急診預檢護士、責任護士、護士長、影像及檢驗科人員組成急診護理流程小組,對全科人員進行護理流程培訓,人員要求有豐富的臨床經(jīng)驗和組織、配合能力。在小組成員的共同討論下根據(jù)腦梗死的疾病特征制訂護理流程圖、等級責任制專職化急救護理模式,要求按照設定的時間、順序進行護理工作和實施護理流程。護理人員三班倒: 8∶00—15∶00、15∶00—22∶00、22∶00—8∶00, 保證24 h有護士在崗,由指定的責任護士及專職護士全程負責實施,按照定人、定位、定責(護士組長、責任護士)的模式進行搶救。護士長隨機進行檢查評價,落實質量與安全管理核心制度。
1.3.2 急診護理流程的建立: ① 急診預檢護士急診后按照初評、早期檢查、再評估(根據(jù)患者意識、面癱、肢體功能、語言功能及生命體征等5 方面進行病情評估)的順序[2],先搶救后掛號,即刻開啟綠色通道,及時通知急診及神經(jīng)內科醫(yī)生; ② 急診神經(jīng)內科患者啟動卒中應急流程,護士協(xié)助醫(yī)師進行診療活動,建立靜脈通路,采集血標本做血常規(guī)、生化、凝血功能檢查;進行心電圖、血壓、血氧飽和度監(jiān)測,安撫好患者的情緒。通知CT 室做好準備后迅速轉運進行頭顱CT檢查(影像學護士負責健康宣教); ③ 患者在完成影像學評估后,根據(jù)獲得的影像學資料和生化檢查結果,結合了解患者近期是否有出血、外傷、接受抗凝治療等情況,判斷有無介入溶栓適應證[3]。在明確腦梗死診斷并有溶栓指征后,主管護士開通第2條靜脈通道進行治療,同時對呼吸、血壓、心電、血氧飽和度進行監(jiān)測,以確保用藥安全,溶栓后轉入神經(jīng)內科病房或ICU 病房。
比較2組患者的分診評估時間、轉診時間、健康知識評分、治療效果以及護理滿意度。健康知識:采用本院自制的腦梗死健康知識調查問卷進行調查,內容包括疾病認知、用藥方法、急救知識3個方面的內容,共25題,每題4分,滿分100分。治療效果:分為病情穩(wěn)定(搶救成功,神經(jīng)功能基本恢復正常)和24 h內出現(xiàn)嚴重并發(fā)癥2種。護理滿意度:采用本院自制的住院患者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進行調查,共包括治療性護理、服務態(tài)度、健康教育和心理護理4個維度,每個維度的滿分為10分,總分為0~40分。
2組患者急診過程中均未出現(xiàn)死亡病例,觀察組的分診評估時間、轉診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健康知識評分高于對照組,治療效果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急救效果比較[n(%)]
觀察組在心理護理、服務態(tài)度、健康教育等方面的護理滿意度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分
腦梗死是嚴重影響人類生存質量的疾病,具有病死率高、復發(fā)率高以及致殘率高等特點。隨著中國老齡化步伐的加快,腦梗死的發(fā)病率逐漸升高。雖然現(xiàn)代診療技術水平的提高降低了腦梗死患者的病死率,但在存活的腦梗死患者中有80%以上合并有肢體功能障礙。早期、及時的治療對降低腦梗死患者的病死率、減少后遺癥、改善預后意義重大。溶栓治療是目前治療急性腦梗死唯一有效的手段,要確保其治療成功,不僅需要較短的時間窗,而且需要規(guī)范的護理流程來配合。但就常規(guī)護理而言,患者就診過程中需要等待急診、檢查,檢查結果出來再次返回就診,這一過程需要耗費大量時間,溶栓時間窗不能得到保證。有研究顯示,實施護理流程可以減少腦梗死患者就診至溶栓的時間,使患者盡早得到溶栓治療,提高治療效果[4]。實施護理流程的目的是減少患者在醫(yī)療及相關服務各個環(huán)節(jié)的滯留時間,將時間還給護士,還給患者。本研究顯示,通過成立護理流程小組,確定不同護理人員的職責,合理組合與安排每一階段護理操作的順序,加強了護士與護士之間、護士與醫(yī)生之間的銜接。在接診之初即對患者進行初步識別及處理,入院后迅速進入識別、檢查、治療等環(huán)節(jié),極大縮減了等待時間。階段性時間內盡量量化管理,由2名護士在同一時間段進行多部位、多項目的操作,相對于常規(guī)護理,護理流程更加規(guī)范化、程序化和標準化,最大限度減少了患者在檢查、處理、轉運各階段所用的時間,使搶救開始到確定性治療的時間最小化,使整個搶救過程最優(yōu)化[5]。結果顯示,觀察組的分診評估時間、轉診時間短,治療效果好,護理滿意度高。
[1]朱秀芬. 優(yōu)化急診護理流程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搶救效果的影響[J]. 現(xiàn)代臨床護理, 2010, 9(6): 13.
[2]李靈芝.護理流程優(yōu)化對急性腦梗死患者溶栓療效及預后的影響[J]. 國際護理學雜志, 2012, 31(10): 1826.
[3]王凌云.急診臨床護理路徑在腦梗死介入溶栓治療患者中的應用[J]. 齊魯護理雜志, 2013, 19(9): 63.
[4]朱紅霞.程序式護理在腦梗死患者急診救護中的應用[J].浙江臨床醫(yī)學, 2013, 15(6): 928.
[5]王麗華.不同護理流程對腦梗死患者靜脈溶栓治療的影響[J]. 護理實踐與研究, 2008, 5(20):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