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繡芳 李琴 易利霞 高春紅 黃海燕
·論著·
腸內營養(yǎng)對潰瘍性結腸炎患者免疫功能和生活質量的影響
王繡芳 李琴 易利霞 高春紅 黃海燕
目的觀察并比較腸內營養(yǎng)(EN)和腸外營養(yǎng)(PN)對潰瘍性結腸炎(UC)患者免疫功能和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回顧性分析131例接受EN或PN治療的UC患者的臨床資料,觀察治療前后的體重、白蛋白(ALB)、總蛋白(TP)、IgA、IgG的變化,采用SF-36評價生活質量。結果治療后2組體重、ALB、TP均明顯增高,IgA和IgG明顯下降,SF-36量表的各維度評分均明顯增加,與治療前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各項指標比較,EN組改變更為明顯,與PN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PN和EN均能改善UC患者的營養(yǎng)狀況,但EN能更好的恢復患者的胃腸道生理功能和屏障功能,提高免疫能力,從而能更有效的改善生活質量。
腸內營養(yǎng);場外營養(yǎng);潰瘍性結腸炎;免疫功能;生活質量
潰瘍性結腸炎(UC)是消化內科較常見的疾病,指結腸和直腸一種慢性非特異性炎癥性疾病,病變部位局限于大腸黏膜及黏膜下層,發(fā)病機制尚不明確?;颊咧饕R床表現為腹痛、便血、嘔吐、體重減輕等,營養(yǎng)狀況較差,多項基礎研究顯示UC動物模型體內炎性因子濃度增高,結腸黏膜的局部免疫功能降低,這無疑會加重患者的病情,使患者的主觀感受如疼痛、精神緊張、失眠等更為嚴重,導致生活質量下降[1-3]?;仡櫺苑治?31例UC患者資料,分別接受腸內營養(yǎng)(EN)或腸外營養(yǎng)(PN)進行營養(yǎng)支持,并對治療前后的營養(yǎng)指標、免疫功能和生活質量進行了評價,以探討兩種營養(yǎng)支持方法的優(yōu)劣。
1.1 一般資料 選取新華醫(yī)院內科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UC患者131例,均經過電子結腸鏡檢查確診,診斷根據2001年成都全國炎癥性腸病學術研討會制定的相關標準。所有患者無嚴重的認知功能障礙,均能正常交流。排除惡性腫瘤、免疫系統(tǒng)疾病、嚴重的心腦血管疾病、肝腎功能障礙及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根據營養(yǎng)支持方法,分為EN組和PN組。EN組68例,男37例,女31例;年齡19~52歲,平均年齡(31±6)歲;病程1個月~12年,平均(4.0±2.1)年;病情輕度36例,中度23例,重度9例;PN組63例,男35例,女28例;年齡20~55歲,平均年齡(32±5)歲;病程1個月~15年,平均(4.1±2.0)年;病情輕度35例,中度21例,重度7例。2組患者年齡、性別比、病程和病情的嚴重程度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營養(yǎng)支持方法 患者入院后行營養(yǎng)支持。營養(yǎng)配伍為5%葡萄糖、中長鏈脂肪酸乳、多種氨基酸、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等。PN組采用靜脈內供給,EN組在胃鏡引導下置入鼻空腸營養(yǎng)管,先以20~40 ml/h的速率滴入5%葡萄糖,2 h持續(xù)滴注營養(yǎng)液,速率維持在20~40 ml。1周后可進食流質或半流質食物,并根據患者的恢復情況,逐步去掉管道營養(yǎng)補給,完全由口補給。
1.3 觀察指標 (1)營養(yǎng)指標:觀察并記錄患者治療前后的體重、白蛋白(ALB)、總蛋白(TP)的變化;(2)免疫功能指標:采用免疫濁度法檢測免疫球蛋白IgA和IgG,觀察治療前后的變化,試劑盒由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提供,嚴格按說明書操作;(3)生活質量:采用健康狀況問卷(SF-36),包括8個維度,先對每個維度進行評分,然后再計算標準化得分,分值范圍0~100分,分值越高,表明生活質量越好,常模根據李寧秀等[4]報道的數據。
2.1 2組營養(yǎng)狀況指標比較 2組治療后體重、ALB和TP都有明顯增加,與治療前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組治療前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治療后2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2組免疫功能指標比較 2組治療后IgG和IgA水平均明顯降低,與治療前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組治療前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治療后2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2組營養(yǎng)狀況指標比較
組別體重(kg)治療前治療后ALB(g/L)治療前治療后TP(g/L)治療前治療后EN組(n=68)60.2±2.563.5±2.7*28±538±5*55±767±6*PN組(n=63)60.3±2.462.2±2.7*#27±532±5*#55±761±6*#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EN組比較,#P<0.05
表1 2組免疫功能指標比較
組別IgG治療前治療后IgA治療前治療后EN組(n=68)18.14±1.4315.64±1.05*3.92±0.531.98±0.37*PN組(n=63)18.23±1.3316.81±1.12*#4.01±0.492.33±0.41*#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EN組比較,#P<0.05
2.3 2組生活質量比較 2組治療后SF-36量表的8個維度評分均比治療前有明顯增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8個維度與常模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8個維度雖然與常模較為接近,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2組8個維度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治療后2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2組生活質量比較 分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EN組比較,#P<0.05;與常模比較,△P<0.05
PN主要是指將患者生理活動需要的營養(yǎng)物質通過靜脈供給,可以使患者在不進食的情況下獲得營養(yǎng),這樣可以使胃腸道得到充分的休息,降低胃腸液的分泌,從而避免對潰瘍性創(chuàng)面造成刺激,有利于促進潰瘍面愈合[5],可以有效迅速緩解患者出現的腹痛、嘔吐和腹瀉等癥狀[6]。EN則是指通過口或導管兩種方式途經胃腸道提供營養(yǎng),近年來研究顯示胃腸道不僅是消化吸收器官,也是重要的免疫器官,EN營養(yǎng)支持使營養(yǎng)物質直接經腸吸收和利用,這樣更符合生理特點,并且給藥方便、費用低廉,更有助于維持腸黏膜結構和屏障功能的完整性,避免胃腸道黏膜萎縮,并且有利于腸道菌群穩(wěn)定[7,8]。
本結果顯示,無論是PN和EN,都能增加患者體重,提高ALB和TP的含量,但綜合顯示EN的療效更明顯,這可能是因為EN保持了胃腸道功能的延續(xù)性,在1周后的給予流質、半流質食物后,患者的胃腸道功能恢復要快于PN組。IgA和IgG是參與體液免疫的重要因子,IgG約占血清免疫球蛋白的75%,正常值為9.5~12.5 g/L,是機體抗感染免疫的主力抗體;IgA約占血清免疫球蛋白的10%~20%,其含量僅次于IgG,正常值為0.7~3.8 g/L,是機體黏膜局部抗感染免疫的主要抗體。結果顯示2組的IgA和IgG水平均高于正常值,表明UC患者存在體液免疫的變化,治療后兩組的IgA和IgG均有所降低,但EN改善更為顯著,再一次證明了EN對腸道黏膜屏障功能的恢復作用強于PN。
SF-36在我國和歐美等多個國家已經得到了普遍的認可,并在臨床上廣泛應用于心腦血管疾病、腫瘤、慢性病的生活質量評價,也用于健康人群的生活質量調查。其包括8個維度,涉及軀體、精神、社會等多方面,能全面的評價患者的整體健康狀況[9]。本結果顯示UC患者的SF-36量表的8個維度評分均低于李寧秀等[4]報道的常模數據,表明UC患者生活質量下降,其生理、精神和社會機能均受到很大影響,這是因為UC病因未明確,并且病程長、治療困難、易反復等特點,為患者長期治療造成了嚴重的經濟負擔和精神壓力。治療后,2組的各項評分均顯著升高,均已非常接近常模,但EN改善更為顯著,充分肯定了EN的作用。
綜上所述,PN和EN均能改善UC患者的營養(yǎng)狀況,但EN能更好的恢復患者的胃腸道生理功能和屏障功能,提高免疫能力,能更有效的改善生活質量。
1 王愛磊,張學明.潰瘍性結腸炎大鼠免疫功能的變化.蚌埠醫(yī)學院學報,2013,38:661-662,665.
2 盧月月,何長華.二白連地湯對潰瘍性結腸炎大鼠免疫機能的影響.中國醫(yī)藥導刊,2012,14:1406-1407,1409.
3 張潤蓮,倪廣林.白及愈瘍湯對潰瘍性結腸炎大鼠的免疫調節(jié)作用的影響.河北中醫(yī),2011,33:916-917,921.
4 李寧秀,劉朝杰,李俊,等.四川省城鄉(xiāng)居民SF-36評價參考值.華西醫(yī)科大學學報,2001,32:43-47.
5 郭學剛,孫安華,李彩寧,等.腸外高營養(yǎng)對重癥潰瘍性結腸炎患者血清胃動素,肽YY,IgG和糖蛋白含量的影響.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03,11:224-228.
6 張徽,秦誼.腸外腸內高營養(yǎng)治療潰瘍性結腸炎89例臨床分析.現代醫(yī)藥衛(wèi)生,2011,27:3547-3549.
7 Kawasaki N,Suzuki Y,Nakayoshi T,et al.Early poatoperative enteral nurtrition is useful for recovering gasto -perative gastronintestional motility and maintaining the nutritional status.Surg Today,2009,39:225-230.
8 羅維.腸外腸內營養(yǎng)支持及早期健康教育對放射性腸炎生活質量的影響.中國醫(yī)藥導報,2011,8:119-121.
9 陳天佳,周云仙.SF-36量表用于炎癥性腸病患者生存質量測定的效果評價.浙江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3,13:802-806.
10.3969/j.issn.1002-7386.2014.11.026
430015 武漢市,湖北省新華醫(yī)院中心輸液室(王繡芳);湖北省武漢市協(xié)和醫(yī)院(李琴、易利霞、高春紅、黃海燕)
R 574.62
A
1002-7386(2014)11-1667-02
2013-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