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榮
·護理研究·
早期雙水平正壓通氣治療急性心源性肺水腫的急診護理
毛榮
目的探討早期雙水平正壓通氣(BiPAP)治療急性心源性肺水腫(ACPE)的急診護理。方法34例ACPE患者隨機分為早期BiPAP組和常規(guī)治療組,每組17例。常規(guī)治療組給予吸氧、嗎啡、利尿劑、血管擴張劑、洋地黃類強心劑、氨茶堿等常規(guī)治療。早期BiPAP組在常規(guī)治療的同時即給予BiPAP治療。治療中做好心理疏導、病情觀察、呼吸機監(jiān)測和并發(fā)癥的護理。比較2組治療2、4 h后各項生理參數(shù)、動脈血氣、氣管插管率和住院率的變化。結果與常規(guī)治療組比較,早期BiPAP組治療后的心率、呼吸頻率明顯下降(P<0.05),動脈血氣和動脈血氧飽和度有所改善(P<0.05),氣管插管率和住院率明顯下降(P<0.05)。結論在急診科早期應用BiPAP可迅速改善ACPE患者癥狀,且安全、簡便,而細致周到的護理措施能提高患者的依從性,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保障患者完成機械通氣治療。
急性心源性肺水腫;雙水平正壓通氣;護理
急性心源性肺水腫(acute cardiogenic pulmonary edema,ACPE)是急診科最常見的急危重癥之一,有數(shù)據(jù)顯示,80%的ACPE在急診科就診,其院內(nèi)病死率達12%,1年病死率達40%[1]。研究表明,無創(chuàng)雙水平正壓通氣(Bi-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ventilation,BiPAP)可改善氧合、緩解呼吸困難、降低呼吸功耗。其在ACPE救治中的早期應用正日益受到重視[2]。我院急診科對34例ACPE患者分別采用早期BiPAP通氣和常規(guī)治療,精心護理,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急診科收治的ACPE患者34例,男21例,女13例;年齡(64±8)歲。所有患者均符合2009年美國ACC/AHA制定的診斷標準。其中原發(fā)病為冠心病18例,高血壓病9例,肺心病4例,風濕性心瓣膜病3例。排除昏迷、呼吸心臟驟停、呼吸微弱、氣道分泌物多且粘稠而又咳嗽無力、上呼吸道梗阻、嚴重低血壓、面頸部創(chuàng)傷或畸形患者。將患者隨機分為早期BiPAP組和常規(guī)治療組,每組17例。2組患者性別比、年齡、原發(fā)病、治療前各項生理參數(shù)和血氣分析結果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組均給予常規(guī)治療,包括體位、吸氧、嗎啡、利尿劑、血管擴張劑、洋地黃類強心劑、氨茶堿等。BiPAP組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給予BiPAP通氣。呼吸機(由德國飛利浦公司生產(chǎn))。呼吸模式:S/T模式,后備呼吸頻率12次/min,吸氣相氣道正壓(IPAP)8~16 cm H2O,呼氣相氣道正壓(EPAP)4~8 cm H2O,根據(jù)患者耐受性調(diào)整IPAP和EPAP,以保證潮氣量達到10~15ml/kg,維持SpO2>90%,開始吸氧濃度50%,此后根據(jù)SpO2和血氣分析結果進行調(diào)整,根據(jù)病情需要確定通氣時間。撤機標準:呼吸窘迫明顯減輕,血氧飽和度SpO2≥95%,呼吸頻率<25次/min,可予撤機。氣管插管標準:Glasgow評分≤13分,持續(xù)呼吸窘迫,治療后動脈氧分壓<60 mm Hg或SpO2<90%。
1.3 觀察指標 觀察2組患者治療前、治療后2、4 h后的心率(HR)、呼吸頻率(RR)、動脈血氣變化(pH值、PaO2、PaCO2、SpO2)、氣管插管率和住院率。
1.4 護理
1.4.1 BiPAP治療前護理:早期BiPAP組患者均神志清醒,但都存在發(fā)病急、病情重,呼吸困難、煩躁恐懼和瀕死感明顯?;颊呒覍俳箲]不安,對救治期望較高。護理人員要耐心向患者解釋使用經(jīng)面(鼻)罩BiPAP通氣治療的必要性、安全性、可靠性、使用方法、如何人機配合和可能出現(xiàn)的不適等情況,消除患者恐懼心理,最大限度取得其配合治療。同時安撫好患者家屬,取得家屬理解與支持。應用BiPAP通氣治療前,先將滅菌注射用水250 ml倒入加熱濕化器內(nèi),其溫度控制為32~35℃(水溫太低易引發(fā)氣道痙攣,致氣道壓力升高,影響通氣質(zhì)量)。使氣體經(jīng)過加熱濕化后再進入患者的氣道,在一定程度上稀釋痰液,促進排出,避免氣道痙攣。根據(jù)患者情況在床旁備喉鏡、氣管導管、吸痰器、搶救藥品等。
1.4.2 BiPAP治療中的護理
1.4.2.1 繼續(xù)安撫患者,嚴密監(jiān)測生命體征和呼吸機參數(shù)的變化:接受BiPAP面(鼻)罩治療初期,患者仍然都有不同程度的恐懼和焦慮,害怕應用呼吸機會影響自己的呼吸,擔心使用后形成依賴等。此時,護理人員要陪護在患者身邊,耐心向其解釋,取得患者配合。并及時指導患者配合呼吸機做呼吸運動,隨呼吸機頻率吸氣、呼氣,達到人機同步。通過細致入微的護理最大限度滿足患者的身心需要,增加患者的安全感。同時,嚴密監(jiān)測患者的呼吸、血壓、動態(tài)心電圖、指脈搏氧飽和度和神志以及呼吸機參數(shù)的變化等。如遇到患者咳痰或嘔吐,及時取下面罩,協(xié)助患者咳痰或清理嘔吐物。對于老年體弱,咳嗽無力的患者,協(xié)助其拍背、排痰,之后再戴上面罩。如發(fā)現(xiàn)患者神志不清或血流動力學不穩(wěn)定,及時匯報醫(yī)生。協(xié)助醫(yī)生快速做好氣管插管,進行有創(chuàng)通氣治療。
1.4.2.2 協(xié)助醫(yī)生調(diào)節(jié)呼吸機參數(shù):開始使用BiPAP呼吸機時,IPAP及EPAP的壓力調(diào)節(jié)遵循由低到高的原則,以達到肺水腫控制為目標。呼吸機撤除時,壓力由高逐步調(diào)低,以防止正壓通氣突然撤除,導致回心血量突然增加,引起復張性肺水腫。注意氣道的濕化,濕化罐溫度設置合適。時刻注意潮氣量、分鐘通氣量、氣道壓力、窒息通氣的報警,以及時發(fā)現(xiàn)面罩漏氣、管道脫落、痰液堵塞氣道、氣胸和窒息等可能的原因,及時匯報醫(yī)生,協(xié)助處理。
1.4.3 BiPAP治療并發(fā)癥的護理:BiPAP治療中,患者的不適感主要有面部壓迫、胃腸道脹氣、口咽干燥,其中以面部不適多見。本組近半數(shù)患者有這種感覺,可根據(jù)患者的病情調(diào)整舒適體位,再根據(jù)體位、活動度隨時調(diào)整固定帶,在確定通氣有效的情況下盡可能地讓患者感覺舒適,也可在面(鼻)罩接觸局部墊2~3層無菌紗布,緩解壓力,減少局部的壓迫感。對于腹脹,可指導患者吸氣時盡量閉合雙唇,用鼻吸氣,減少吞咽動作。腹脹明顯的患者應及時給予胃腸減壓。也可以在給患者上機治療時不要馬上固定面罩,先用手提著面罩對患者吹氣,壓力從小到大,使患者自覺舒適能耐受為宜,待患者逐漸適應后再固定。保護面部皮膚,防止壓傷。戴面罩時,松緊度以無明顯漏氣的最小張力為佳,過松造成漏氣,過緊影響面部血液循環(huán),特別是鼻梁、鼻翼兩側皮膚受損而影響患者的舒適感。病情許可時可放松頭帶,以適當?shù)牧Χ劝茨κ軌禾幤つw,緩解患者的不適癥狀。
2.1 2組HR、RR和動脈血氣的比較 與治療前比較,2組患者治療后2 h的HR、RR、PaO2PaCO2、SpO2均有明顯下降(P<0.05),治療后4 h的pH值升高,其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他各項生理參數(shù)、動脈血氣均明顯下降(P<0.05)。早期BiPAP組治療后2 h的HR、RR、PaO2PaCO2、SpO2比常規(guī)治療組下降更明顯(P<0.05),治療后4 h的pH值明顯改善(P<0.05)。見表1。
2.2 2組氣管插管率和住院率的比較 早期BiPAP組氣管插管率和住院率明顯低于常規(guī)治療組(P<0.05)。見表2。
表1 2組患者治療前、治療后心率、呼吸頻率和動脈血氣的比較
組別HR(次/min)RR(次/min)pH值PaO2(mmHg)PaCO2(mmHg)SpO2(%)BiPAP組 治療前128±10 37±67.22±0.1354.3±6.751.4±5.680.1±9.5 治療后2h98±15*#21±5*#7.33±0.0974.4±5.4*40.9±5.7*90.7±8.4*# 治療后4h83±13*#16±8*#7.40±0.09*#90.2±6.7*#38.2±7.1*#97.9±6.3*#常規(guī)治療組 治療前126±12 36±77.21±0.1555.1±4.850.9±6.081.0±7.4 治療后2h118±14*27±4*7.23±0.0970.3±6.8*46.2±7.3*86.4±6.5 治療后4h97±12*21±5*7.35±0.12*84.3±5.5*44.2±6.4*88.1±9.2*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常規(guī)治療組比較,#P<0.05
表2 2組患者氣管插管率和住院率的比較 n=17,例(%)
注:與常規(guī)治療組比較,*P<0.05
ACPE作為急診科最常見的急危重癥之一,其發(fā)生率和病死率均較高。其主要病理生理特征[3]:肺毛細血管壁和肺泡通透性增加,血管內(nèi)液體外滲而產(chǎn)生肺泡間質(zhì)水腫,導致通氣/血流比例失調(diào)、氧彌散障礙,出現(xiàn)嚴重低氧血癥。盡管部分ACPE患者對常規(guī)藥物治療反應良好,并不需要呼吸支持,但BiPAP作為一種經(jīng)過臨床研究和實踐證實了的有效治療手段,對緩解ACPE患者的臨床癥狀和改善氣體交換均有明顯的療效[4]。
結果表明,2 h后2組ACPE患者癥狀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但早期BiPAP組癥狀改善更加明顯,4 h后各項生理參數(shù)和動脈血氣較常規(guī)治療組明顯好轉(zhuǎn)。同時,早期BiPAP治療組的氣管插管率和住院率均低于常規(guī)治療組。應用BiPAP治療機制主要可能是[5]:(1)雙向正壓通氣使胸腔負壓下降,使左心室跨壁壓下降,從而減輕左室后負荷。(2)胸內(nèi)正壓使使肺毛細血管和肺靜脈回流阻力增加,左心室回心血量減少,從而減輕心臟前負荷。(3)前后負荷的下降使心肌舒張功能得以改善,從而增加了冠狀動脈血供和心肌氧供。(4)氣道正壓可增加肺泡內(nèi)壓和肺間質(zhì)靜水壓,有利于肺泡和間質(zhì)液流入血管腔,從而減輕肺水腫,改善氣體交換。(5)減少呼吸肌做功,緩解呼吸肌疲勞,降低氧耗量,有助于改善左心功能。Mariani等[6,7]證實,早期對ACPE患者采取BiPAP治療可以顯著降低其住院率和插管率。本文所得出的結論與其基本一致。
本研究早期BiPAP組仍有2例患者在BiPAP治療后癥狀無明顯改善,及時給予氣管插管,有創(chuàng)通氣(IPPV)治療。說明BiPAP雖然是預防和減少使用有創(chuàng)通氣的重要措施,但不能完全取代IPPV。BiPAP雖有很多優(yōu)點,但不容易維持穩(wěn)定的通氣狀態(tài),也難以保障呼吸道的有效引流。因此,實施BiPAP治療對急診科護理人員使用呼吸機的技術和經(jīng)驗提出較高要求,能熟練使用、規(guī)范操作,嚴格把握其適應證、禁忌證。掌握呼吸生理、病理生理知識,在治療前做好患者的心理護理,減輕其心理壓力;治療中密切觀察患者病情變化,定時評估,合理調(diào)整呼吸機參數(shù),盡量做到BiPAP治療個體化,最大程度上提高BiPAP治療成功率。同時,護理人員取得患者的配合也是能否成功使用BiPAP的關鍵,做好與患者及其家屬的溝通,提其依從性。在早期BiPAP組治療中,有少部分患者出現(xiàn)咽部發(fā)干、腹脹、面部壓迫感等不適。但癥狀較輕,護理人員給予解釋溝通、保持患者舒適體位后,均能耐受,沒有因此而中斷治療。
本文顯示,BiPAP治療具有無創(chuàng)、連接簡單、護理工作量小和并發(fā)癥少等優(yōu)點。在急診急救中,對ACPE常規(guī)治療的同時,早期應用BiPAP能迅速、有效改善患者呼吸困難等癥狀,降低氣管插管率和住院率,減輕患者家庭和社會負擔。在應用過程中,需要密切觀察患者病情變化,及時評估,以保障患者BiPAP治療安全。
1 張海燕,范國峰.無創(chuàng)通氣治療急性心源性肺水腫的隨機對照試驗.心血管病學進展,2010,31:226-229.
2 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呼吸生理與重癥監(jiān)護學組,《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編輯委員會.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臨床應用專家共識.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9,32:86-97.
3 Ursela S,Mazzone M,Portale G,et al.The use of non-invasive ventil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cardiogenic pulmonary edema.Eur Rev Med Pharmacol Sci,2007,11:193-205.
4 Momii H,Tashima Y,Kadokami T,et al.Experience of step-wise protocol using 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for treating cardiogenic pulmonary edema.Eur J Emerg Med,2012,19:267-270.
5 Sweet DD,Naismith A,Keenan SP,et al.Missed opportunities for 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a utilization review.Crit Care,2008,23:111-117.
6 Mariani J,Macchia A,Belziti C,et al.Noninvasive ventilation in acute cardiogenic pulmonary edema: 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J Card Fail,2011,17:850-859.
7 Potts JM.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effect on mortality in acute cardiogenic pulmonary edema: a pragmatic meta-analysis.Pol Arch Med Wewn,2009,119:349-353.
10.3969/j.issn.1002-7386.2014.10.064
211100 南京市,南京醫(yī)科大學附屬江寧醫(yī)院科教處
R 541.63
A
1002-7386(2014)10-1579-03
201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