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 洋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中國 北京 100070)
網絡慈善商店的概念可能還沒有被清晰的界定,但是很多大學生社團已經在進行著與之相近的活動。首都經濟貿易大學THANKS CLUB社團(以下簡寫為善客)由一群有激情、懂感恩的大學生組成,致力于讓更多的大學生關注公益,參與公益,明白參與公益不僅僅指捐贈物資,更是為了公益付出了時間、精力的行動!
社團的運行并不是一切順利的,這群帶有公益夢想的大學生,在讓夢想照進現實的路上遇到了很多困難也產生了很多困惑。研究的主要問題就這群大學生是怎樣把“善客愛心跳蚤市場”這個項目進行下去。關注這群大學生,在踐行公益的路上,遇到了什么困難,他們又有了怎樣的蛻變。
本文采用定性研究的方法。具體方法如下:
與這群大學生的第一次接觸就是看到她們正在整理捐贈來到書籍,運用直接觀察的方法可以直觀的看見他們的工作場景。參與觀察法是筆者利用同是學生的身份很容易建立信任進入田野,與他們一起進行工作。在參與工作的過程中,熟悉他們的工作內容,工作流程和工作方法。
對社團負責人黃如婷同學進行了深入的訪談,了解社團更深層次的狀況,從她個人的身上看到每個熱心公益大學生的成長。同時也看到她們面臨很多困難,在困難面前他們心里狀況的改變,并且積極的面對。
通過查閱相關文獻,找到社團以及項目的理論基礎,在理論的基礎上,發(fā)現問題,做出闡述,思考改變的方法。
根據社團負責人提供的相關資料,調查結果整理如下。
“愛心跳蚤市場”每學期都舉辦,是一個“大學生舊書→錢→貧困小學新書”過程,即收集整理在校學生的免費捐贈的不再需要的圖書,如教材、教輔、雜志、其他課外書等;然后根據書的價值、新舊程度進行定價,置于人人網進行出售;所獲資金全部用于購買小學讀物,并親自送書到貧困小學。
2.2.1 接受書籍的捐贈
學期末以及畢業(yè)季會在人人網的公共主頁發(fā)布捐書活動的倡議公告,同學會把閑置的教輔考試資料無償捐給善客,善客每接受一位同學的捐贈會在人人網上發(fā)狀態(tài)的形式公布該同學的姓名級捐贈書籍本數,以這樣的方式宣傳并倡導同學們傳遞愛心。
式中,[A]是一個N階矩陣,完全由傳輸系統(tǒng)的散射系數決定。值得注意的是,傳輸系統(tǒng)有多個正特征值,式(3)中最大的特征值對應著最大的傳輸效率,最大特征值對應的特征向量[at]就是傳輸天線陣列最優(yōu)的激勵分布。
接受捐贈的書籍沒有任何門檻,不會計較數量、類型和新舊。哪怕只有一本,只要捐贈的同學給善客專門負責的同學打上一個電話,善客們就會上門收書。無論是教材、教輔、雜志還是課外書,只要是書,他們都要。哪怕是寫滿答案的習題冊也不要緊,都可以交給他們。
2.2.2 分類整理定價
收到的捐贈書籍會由善客社團專門負責人,進行登記、分類整理。大致會分為教材類、資料類、雜志類和其他。通過最初篩選和分類以后,善客會給每本書在不同分類下登記編號,便于查找出售。根據每本書原定價和新舊程度進行定價。例如,九成新的《大學物理》,定價5元;九成新的《啟航考研英語名師講義》,定價9元;七成新的《讀者》雜志,定價1元;九成新的《小說界》,定價3元。
2.2.3 出售
每本待售書籍,都會拍照,上傳到THANKS CLUB的公共主頁相冊中,并對每一本書的新舊狀況、售賣價格及購買方式作出詳細描述。
購買方式:第一步,在書籍圖片下方人人留言版寫下宿舍樓號。
第二步:編輯短息內容“編號 宿舍號 姓名 學院”,發(fā)送短信到善客負責人的手機號碼上。
2.2.4 購置物資捐往小學
利用售書換取的資金,購買一些少兒圖書以及文具。文具的種類包括:直尺、水彩筆、油畫棒、橡皮擦、畫本、鉛筆、削筆器、寫字本等。這些都是小學生常用的文具,而且圖書的購置也全部都是青少年題材。
3.1.1 財務公開透明
善客社團把所以購書明細制作成紙質表格,然后拍照上傳到公共主頁網站。用得到的資金購買的捐贈物資會開具以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為抬頭的發(fā)票,同樣拍照上傳。這樣透明公開的財務管理辦法,使善客社團的可信度大大增加,同時也在同學們之間樹立了很好的口碑,口口相傳,影響力不斷擴大。
3.1.2 捐書購書便捷
無論是捐書還是購書,都有善客社團的負責人上門取書送書。這樣的模式是依賴于,每個宿舍樓都有分管的同學,責任明確,負責本樓的取書和送書。既有利于同學便捷的把書捐出和購入,又有利于社團的工作人員提高工作效率。
3.1.3 為同學搭建了一個交流的平臺
舊書與新書相比,以一種獨特的價值存在著,上面會有學長學姐的筆記和重點勾畫。這一點在考試用書和教材上體現的更為突出,買的舊書的同學會學習考試時獲益良多,并且舊書的價格低廉。
3.2.1 社團內部組織
成立時間尚短,沒有形成固定模式。在每年學期初末忙時,人員不夠,社團主力依靠大一學生,但新生課業(yè)繁忙晚上有晚自習,沒有充足的時間投入到社團的工作中。并且社團中女同學居多,這在每學期工作量非常大的期初期末成員非常辛苦。
3.2.2 社團缺乏自我造血能力
社團的資金來源,完全依靠舊書的售賣,沒有其他來源。沒有任何組織機構的捐贈和贊助,這樣就使社團的擴大再發(fā)展受到了限制。社團沒有任何經營成本,沒有固定辦公地點,成員活動都是免費義務的,整個處于空盤狀態(tài),賣出書的資金有多少捐贈給貧困小學的物資就價值多少,連去小學捐贈的往返路費都是學生自費。在這一角度上,社團是需要自己一定的流動資金的,以支付一些必要的費用。
3.2.3 無倉儲地點
收來的舊書堆放在本樓社團負責人的宿舍內,舊書堆積如山,會造成舍友的不便,情緒不滿有可能導致宿舍矛盾。雖然這方便了同學捐書購書,但對社員形成了不少的壓力。多個社團和用的辦公室沒有足夠的空間放下大量書籍,只放了一部分,至今在學校沒有找到合適的地點存儲舊書,部分書籍仍然堆放在成員宿舍。
現今大學生公益社團發(fā)展的模式雖然并不成熟,但已經開始萌芽探索。這群懷有一腔熱血的大學生,他們秉持“公益,不是少數人做了很多,而是每個人都做了一點點”的態(tài)度,完全走著無盈利的發(fā)展道路,他們在發(fā)展模式是有待突破和創(chuàng)新。這樣的先行者也給我們社會工作者帶來了很多思考,思考怎樣的模式才能是高校公益事業(yè)這條路,越走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