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迎茂
【摘要】 目的 分析不同手術方法治療單純腎囊腫的臨床療效。方法 90例單純腎囊腫患者為研究對象, 根據(jù)臨床治療方法隨機分為穿刺組、開放組和腹腔鏡組, 其中, 穿刺組25例, 開放組35例, 腹腔鏡組30例, 對比三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結果 三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良好, 其中, 穿刺組患者住院時間短、經(jīng)濟費用低、恢復快, 但易復發(fā), 其他兩組患者臨床效果確切, 腹腔鏡組患者恢復快, 住院時間短, 無復發(fā), 效果佳。對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不同手術方法治療單純腎囊腫各有優(yōu)缺點, 應根據(jù)患者實際情況選擇適宜的手術治療方法, 以確保臨床效果。
【關鍵詞】 不同手術方法;單純腎囊腫;療效
單純腎囊腫是臨床較為常見的疾病之一, 50歲以上的人群中超過1/3患者有腎囊腫, 很少需要手術處理。當腎囊腫壓迫集合系統(tǒng)引起梗阻、壓迫腎實質, 引起疼痛、感染或血尿者需行囊腫切除[1]。2008年9月~2013年9月, 本院對收治的90例單純腎囊腫患者給予不同的手術方式治療, 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現(xiàn)總結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08年9月~2013年9月本院收治的90例單純腎囊腫患者為研究對象, 90例患者術前均經(jīng)B超、CT、靜脈尿路造影(IVU)證實為單發(fā)或多發(fā)單純性薄壁腎囊腫, 腎囊腫與集合系統(tǒng)不相通, 且至少有一個囊腫≥4 cm,所有患者均無腎臟手術史。本組患者中男55例, 女35例;年齡39~72歲, 平均年齡47.5歲;囊腫直徑3.8~8.6 cm, 平均直徑6.5 cm;單側腎囊腫68例, 雙側22例;單發(fā)80例, 多發(fā)10例;右側58例, 左側32例;合并高血壓21例, 冠心病12例, 糖尿病5例。90例患者根據(jù)臨床治療方法分為穿刺組、開放組和腹腔鏡組, 其中, 穿刺組25例, 開放組35例, 腹腔鏡組30例;所有患者給予B超、IVU、CT或MRI等檢查, 排除患者伴發(fā)腎腫瘤、腎囊腫繼發(fā)惡性病變等[2]。三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囊腫直徑、腎囊腫位置及其他臨床資料等方面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手術方法 對90例患者, 穿刺組25例患者給予穿刺硬化手術治療, 在B超或CT引導下, 局麻經(jīng)皮腎囊腫穿刺抽出囊液, 之后為避免注入硬化劑刺激產生疼痛, 先注入1%利多卡因10 ml, 待5 min后吸出, 然后向囊內注入無水酒精, 注入無水酒精量為抽出囊液量的1/4;如果囊腫體積較大, 欲抽盡囊液較為困難, 為了使硬化劑不被囊液稀釋, 維持有效治療濃度, 可反復用無水酒精注入囊內, 沖洗囊腔2~3遍, 視囊腔體積大小, 最后向囊內注入5~10 ml無水酒精并保留, 拔出穿刺針。開放組35例患者給予開放手術治療, 連續(xù)硬膜外麻醉, 經(jīng)11肋間或12肋下切口為手術入路, 切口長約12 cm, 行常規(guī)腎囊腫去頂減壓術, 切除囊壁, 電凝切緣, 用碘酊處理囊腫底部, 于術野留置引流管, 術后應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療[3];腹腔鏡組30例患者給予腹腔鏡手術治療, 氣管插管靜脈復合麻醉, 單側囊腫25例經(jīng)后腹腔入路, 術后放置引流管, 雙側腎囊腫5例經(jīng)腹腔入路無放置引流管。
1. 3 療效判定 對三組患者隨訪1年, 其中, 術后3個月復查B超。療效判定標準[4]:囊腫消失:治愈;囊腫顯著縮小:有效;囊腫無變化:無效;囊腫消失后出現(xiàn)或縮小后增大:復發(fā)。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 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 計數(shù)資料采用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 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經(jīng)隨訪, 穿刺組25例患者中, 有19例患者囊腫消失, 6例患者囊腫縮小, 經(jīng)第2次穿刺4例囊腫消失, 2例復發(fā);腹腔鏡組及開放組患者囊腫均消失, 無復發(fā);腹腔鏡組中轉開放手術1例。三組患者均無大出血、感染、氣胸等并發(fā)癥發(fā)生。三組患者臨床效果比較如下:穿刺組患者住院時間最短, 恢復最快, 經(jīng)濟費用最低, 腹腔鏡組次之, 開放組住院時間、恢復時間以及經(jīng)濟費用均相對較高。對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臨床多采用B超、CT等診斷單純囊腫。一般來說, B超能準確診斷單純囊腫, 同時, 輔以IVU及KUB等可詳細了解囊腫對腎功能影響程度, 以及囊腫與集合系統(tǒng)之間的關系。臨床經(jīng)驗指出, CT診斷單純囊腫準確率為100%, 然而每當囊內并發(fā)感染、出血或囊壁鈣化時, 囊內液體濃度相對較高, 此時, 臨床需仔細鑒別是否伴發(fā)腫瘤, 并與囊性腎癌要區(qū)別開來[5]。腎囊腫的囊壁光滑, 且內部密度均勻, 和腎實質分界銳利增強無強化, 然而, 囊性腎癌多呈現(xiàn)出囊壁不規(guī)則增厚, 囊內容物不均勻, 且腫瘤和腎實質界限模糊。此時, 臨床上還要采用CT增強掃描確診是否囊腫和集合系統(tǒng)連通。
以往, 臨床上治療單純腎囊腫多采用開放手術囊腫去頂減壓術和經(jīng)皮穿刺抽液囊腔內注射硬化劑等。穿刺硬化手術其操作簡單、創(chuàng)傷較小, 且治療費用較低, 具有一定的臨床應用優(yōu)點, 因有較高的復發(fā)率, 本組單次治療復發(fā)率達24%, 臨床應用逐漸減少, 僅見于年齡大、體質差、囊腫較小、有腹腔鏡手術禁忌者, 腎盂旁囊腫禁忌做穿刺硬化治療;傳統(tǒng)開放性腎囊腫去頂減壓手術, 能充分暴露病腎各部位的大小囊腫, 效果佳, 其臨床治愈率高, 但創(chuàng)傷較大, 治療費用較高, 恢復時間較長, 有時易損傷肋下神經(jīng)或髂腹下神經(jīng), 造成術后較長時間手術切口下方疼痛或麻木, 傳統(tǒng)開放手術也在逐漸減少;近年來, 隨著腹腔鏡技術的發(fā)展和廣泛應用, 腹腔鏡腎囊腫去頂減壓術已在有條件基層醫(yī)院普遍開展應用, 此手術在泌尿外科腹腔鏡手術中較為簡單, 一般操作應無困難, 應注意的是腎復雜性囊腫, 感染性囊腫, 或既往曾經(jīng)行經(jīng)皮腎囊腫穿刺治療過的囊腫多有腎周圍炎性反應和局部粘連, 操作起來會有一定困難, 增加了意外損傷的幾率, 但只要耐心操作, 一般都能順利完成手術, 另外大部分位于腎實質內的囊腫, 僅僅行囊腫去頂減壓易復發(fā), 應游離一塊帶蒂腎周圍脂肪填塞腎實質內大部分囊腔, 可預防腎囊腫復發(fā)。本文腹腔鏡組30例, 除 1例腎盂旁囊腫, 腎盂旁血管多, 分離困難, 中轉開放手術, 余均手術順利, 術后無復發(fā)。本組結果顯示, 腹腔鏡腎囊腫去頂減壓術與穿刺硬化手術和開放手術相比, 其創(chuàng)傷較小, 出血少, 住院時間短, 恢復快, 復發(fā)率低, 并發(fā)癥少, 尤其后腹腔鏡手術, 胃腸功能影響少, 具有明顯的優(yōu)點, 但手術過程中需要全麻、腹腔鏡設備以及操作技術要求較高等這些缺點使得在基層醫(yī)院臨床應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綜上所述, 不同手術方法治療單純腎囊腫都存在優(yōu)缺點, 具體采用何種手術方法治療單純腎囊腫, 臨床上應根據(jù)患者身體狀況、具體病情、經(jīng)濟狀況, 醫(yī)院設備及技術等方面因素綜合分析, 選擇適合患者的治療方法, 有條件情況下, 應首先考慮腹腔鏡手術, 從而確保臨床令人滿意的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1] 郭應祿,周利群.坎貝爾-沃爾什泌尿外科學.第9版.北京:北京大學醫(yī)學出版社, 2009:1867-1870.
[2] 喬光華.不同手術方法治療單純性腎囊腫的臨床效果對比.中華泌尿外科雜志, 2009,5(12):59.
[3] 侯小飛.腹腔后腹腔鏡手術治療35例腎囊腫.中國微創(chuàng)外科雜志, 2010,6(12):454-455.
[4] 張學軍.微創(chuàng)內鏡下手術治療單純性腎囊腫治療分析.中國微創(chuàng)外科雜志, 2013,24(2):339.
[5] 李國洪.三種不同手術方法對單純性腎囊腫患者功能的影響. 基層醫(yī)學論壇, 2013,13(2):1663.
[收稿日期:2014-04-04]endprint
【摘要】 目的 分析不同手術方法治療單純腎囊腫的臨床療效。方法 90例單純腎囊腫患者為研究對象, 根據(jù)臨床治療方法隨機分為穿刺組、開放組和腹腔鏡組, 其中, 穿刺組25例, 開放組35例, 腹腔鏡組30例, 對比三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結果 三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良好, 其中, 穿刺組患者住院時間短、經(jīng)濟費用低、恢復快, 但易復發(fā), 其他兩組患者臨床效果確切, 腹腔鏡組患者恢復快, 住院時間短, 無復發(fā), 效果佳。對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不同手術方法治療單純腎囊腫各有優(yōu)缺點, 應根據(jù)患者實際情況選擇適宜的手術治療方法, 以確保臨床效果。
【關鍵詞】 不同手術方法;單純腎囊腫;療效
單純腎囊腫是臨床較為常見的疾病之一, 50歲以上的人群中超過1/3患者有腎囊腫, 很少需要手術處理。當腎囊腫壓迫集合系統(tǒng)引起梗阻、壓迫腎實質, 引起疼痛、感染或血尿者需行囊腫切除[1]。2008年9月~2013年9月, 本院對收治的90例單純腎囊腫患者給予不同的手術方式治療, 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現(xiàn)總結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08年9月~2013年9月本院收治的90例單純腎囊腫患者為研究對象, 90例患者術前均經(jīng)B超、CT、靜脈尿路造影(IVU)證實為單發(fā)或多發(fā)單純性薄壁腎囊腫, 腎囊腫與集合系統(tǒng)不相通, 且至少有一個囊腫≥4 cm,所有患者均無腎臟手術史。本組患者中男55例, 女35例;年齡39~72歲, 平均年齡47.5歲;囊腫直徑3.8~8.6 cm, 平均直徑6.5 cm;單側腎囊腫68例, 雙側22例;單發(fā)80例, 多發(fā)10例;右側58例, 左側32例;合并高血壓21例, 冠心病12例, 糖尿病5例。90例患者根據(jù)臨床治療方法分為穿刺組、開放組和腹腔鏡組, 其中, 穿刺組25例, 開放組35例, 腹腔鏡組30例;所有患者給予B超、IVU、CT或MRI等檢查, 排除患者伴發(fā)腎腫瘤、腎囊腫繼發(fā)惡性病變等[2]。三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囊腫直徑、腎囊腫位置及其他臨床資料等方面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手術方法 對90例患者, 穿刺組25例患者給予穿刺硬化手術治療, 在B超或CT引導下, 局麻經(jīng)皮腎囊腫穿刺抽出囊液, 之后為避免注入硬化劑刺激產生疼痛, 先注入1%利多卡因10 ml, 待5 min后吸出, 然后向囊內注入無水酒精, 注入無水酒精量為抽出囊液量的1/4;如果囊腫體積較大, 欲抽盡囊液較為困難, 為了使硬化劑不被囊液稀釋, 維持有效治療濃度, 可反復用無水酒精注入囊內, 沖洗囊腔2~3遍, 視囊腔體積大小, 最后向囊內注入5~10 ml無水酒精并保留, 拔出穿刺針。開放組35例患者給予開放手術治療, 連續(xù)硬膜外麻醉, 經(jīng)11肋間或12肋下切口為手術入路, 切口長約12 cm, 行常規(guī)腎囊腫去頂減壓術, 切除囊壁, 電凝切緣, 用碘酊處理囊腫底部, 于術野留置引流管, 術后應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療[3];腹腔鏡組30例患者給予腹腔鏡手術治療, 氣管插管靜脈復合麻醉, 單側囊腫25例經(jīng)后腹腔入路, 術后放置引流管, 雙側腎囊腫5例經(jīng)腹腔入路無放置引流管。
1. 3 療效判定 對三組患者隨訪1年, 其中, 術后3個月復查B超。療效判定標準[4]:囊腫消失:治愈;囊腫顯著縮?。河行В荒夷[無變化:無效;囊腫消失后出現(xiàn)或縮小后增大:復發(fā)。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 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 計數(shù)資料采用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 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經(jīng)隨訪, 穿刺組25例患者中, 有19例患者囊腫消失, 6例患者囊腫縮小, 經(jīng)第2次穿刺4例囊腫消失, 2例復發(fā);腹腔鏡組及開放組患者囊腫均消失, 無復發(fā);腹腔鏡組中轉開放手術1例。三組患者均無大出血、感染、氣胸等并發(fā)癥發(fā)生。三組患者臨床效果比較如下:穿刺組患者住院時間最短, 恢復最快, 經(jīng)濟費用最低, 腹腔鏡組次之, 開放組住院時間、恢復時間以及經(jīng)濟費用均相對較高。對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臨床多采用B超、CT等診斷單純囊腫。一般來說, B超能準確診斷單純囊腫, 同時, 輔以IVU及KUB等可詳細了解囊腫對腎功能影響程度, 以及囊腫與集合系統(tǒng)之間的關系。臨床經(jīng)驗指出, CT診斷單純囊腫準確率為100%, 然而每當囊內并發(fā)感染、出血或囊壁鈣化時, 囊內液體濃度相對較高, 此時, 臨床需仔細鑒別是否伴發(fā)腫瘤, 并與囊性腎癌要區(qū)別開來[5]。腎囊腫的囊壁光滑, 且內部密度均勻, 和腎實質分界銳利增強無強化, 然而, 囊性腎癌多呈現(xiàn)出囊壁不規(guī)則增厚, 囊內容物不均勻, 且腫瘤和腎實質界限模糊。此時, 臨床上還要采用CT增強掃描確診是否囊腫和集合系統(tǒng)連通。
以往, 臨床上治療單純腎囊腫多采用開放手術囊腫去頂減壓術和經(jīng)皮穿刺抽液囊腔內注射硬化劑等。穿刺硬化手術其操作簡單、創(chuàng)傷較小, 且治療費用較低, 具有一定的臨床應用優(yōu)點, 因有較高的復發(fā)率, 本組單次治療復發(fā)率達24%, 臨床應用逐漸減少, 僅見于年齡大、體質差、囊腫較小、有腹腔鏡手術禁忌者, 腎盂旁囊腫禁忌做穿刺硬化治療;傳統(tǒng)開放性腎囊腫去頂減壓手術, 能充分暴露病腎各部位的大小囊腫, 效果佳, 其臨床治愈率高, 但創(chuàng)傷較大, 治療費用較高, 恢復時間較長, 有時易損傷肋下神經(jīng)或髂腹下神經(jīng), 造成術后較長時間手術切口下方疼痛或麻木, 傳統(tǒng)開放手術也在逐漸減少;近年來, 隨著腹腔鏡技術的發(fā)展和廣泛應用, 腹腔鏡腎囊腫去頂減壓術已在有條件基層醫(yī)院普遍開展應用, 此手術在泌尿外科腹腔鏡手術中較為簡單, 一般操作應無困難, 應注意的是腎復雜性囊腫, 感染性囊腫, 或既往曾經(jīng)行經(jīng)皮腎囊腫穿刺治療過的囊腫多有腎周圍炎性反應和局部粘連, 操作起來會有一定困難, 增加了意外損傷的幾率, 但只要耐心操作, 一般都能順利完成手術, 另外大部分位于腎實質內的囊腫, 僅僅行囊腫去頂減壓易復發(fā), 應游離一塊帶蒂腎周圍脂肪填塞腎實質內大部分囊腔, 可預防腎囊腫復發(fā)。本文腹腔鏡組30例, 除 1例腎盂旁囊腫, 腎盂旁血管多, 分離困難, 中轉開放手術, 余均手術順利, 術后無復發(fā)。本組結果顯示, 腹腔鏡腎囊腫去頂減壓術與穿刺硬化手術和開放手術相比, 其創(chuàng)傷較小, 出血少, 住院時間短, 恢復快, 復發(fā)率低, 并發(fā)癥少, 尤其后腹腔鏡手術, 胃腸功能影響少, 具有明顯的優(yōu)點, 但手術過程中需要全麻、腹腔鏡設備以及操作技術要求較高等這些缺點使得在基層醫(yī)院臨床應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綜上所述, 不同手術方法治療單純腎囊腫都存在優(yōu)缺點, 具體采用何種手術方法治療單純腎囊腫, 臨床上應根據(jù)患者身體狀況、具體病情、經(jīng)濟狀況, 醫(yī)院設備及技術等方面因素綜合分析, 選擇適合患者的治療方法, 有條件情況下, 應首先考慮腹腔鏡手術, 從而確保臨床令人滿意的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1] 郭應祿,周利群.坎貝爾-沃爾什泌尿外科學.第9版.北京:北京大學醫(yī)學出版社, 2009:1867-1870.
[2] 喬光華.不同手術方法治療單純性腎囊腫的臨床效果對比.中華泌尿外科雜志, 2009,5(12):59.
[3] 侯小飛.腹腔后腹腔鏡手術治療35例腎囊腫.中國微創(chuàng)外科雜志, 2010,6(12):454-455.
[4] 張學軍.微創(chuàng)內鏡下手術治療單純性腎囊腫治療分析.中國微創(chuàng)外科雜志, 2013,24(2):339.
[5] 李國洪.三種不同手術方法對單純性腎囊腫患者功能的影響. 基層醫(yī)學論壇, 2013,13(2):1663.
[收稿日期:2014-04-04]endprint
【摘要】 目的 分析不同手術方法治療單純腎囊腫的臨床療效。方法 90例單純腎囊腫患者為研究對象, 根據(jù)臨床治療方法隨機分為穿刺組、開放組和腹腔鏡組, 其中, 穿刺組25例, 開放組35例, 腹腔鏡組30例, 對比三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結果 三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良好, 其中, 穿刺組患者住院時間短、經(jīng)濟費用低、恢復快, 但易復發(fā), 其他兩組患者臨床效果確切, 腹腔鏡組患者恢復快, 住院時間短, 無復發(fā), 效果佳。對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不同手術方法治療單純腎囊腫各有優(yōu)缺點, 應根據(jù)患者實際情況選擇適宜的手術治療方法, 以確保臨床效果。
【關鍵詞】 不同手術方法;單純腎囊腫;療效
單純腎囊腫是臨床較為常見的疾病之一, 50歲以上的人群中超過1/3患者有腎囊腫, 很少需要手術處理。當腎囊腫壓迫集合系統(tǒng)引起梗阻、壓迫腎實質, 引起疼痛、感染或血尿者需行囊腫切除[1]。2008年9月~2013年9月, 本院對收治的90例單純腎囊腫患者給予不同的手術方式治療, 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現(xiàn)總結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08年9月~2013年9月本院收治的90例單純腎囊腫患者為研究對象, 90例患者術前均經(jīng)B超、CT、靜脈尿路造影(IVU)證實為單發(fā)或多發(fā)單純性薄壁腎囊腫, 腎囊腫與集合系統(tǒng)不相通, 且至少有一個囊腫≥4 cm,所有患者均無腎臟手術史。本組患者中男55例, 女35例;年齡39~72歲, 平均年齡47.5歲;囊腫直徑3.8~8.6 cm, 平均直徑6.5 cm;單側腎囊腫68例, 雙側22例;單發(fā)80例, 多發(fā)10例;右側58例, 左側32例;合并高血壓21例, 冠心病12例, 糖尿病5例。90例患者根據(jù)臨床治療方法分為穿刺組、開放組和腹腔鏡組, 其中, 穿刺組25例, 開放組35例, 腹腔鏡組30例;所有患者給予B超、IVU、CT或MRI等檢查, 排除患者伴發(fā)腎腫瘤、腎囊腫繼發(fā)惡性病變等[2]。三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囊腫直徑、腎囊腫位置及其他臨床資料等方面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手術方法 對90例患者, 穿刺組25例患者給予穿刺硬化手術治療, 在B超或CT引導下, 局麻經(jīng)皮腎囊腫穿刺抽出囊液, 之后為避免注入硬化劑刺激產生疼痛, 先注入1%利多卡因10 ml, 待5 min后吸出, 然后向囊內注入無水酒精, 注入無水酒精量為抽出囊液量的1/4;如果囊腫體積較大, 欲抽盡囊液較為困難, 為了使硬化劑不被囊液稀釋, 維持有效治療濃度, 可反復用無水酒精注入囊內, 沖洗囊腔2~3遍, 視囊腔體積大小, 最后向囊內注入5~10 ml無水酒精并保留, 拔出穿刺針。開放組35例患者給予開放手術治療, 連續(xù)硬膜外麻醉, 經(jīng)11肋間或12肋下切口為手術入路, 切口長約12 cm, 行常規(guī)腎囊腫去頂減壓術, 切除囊壁, 電凝切緣, 用碘酊處理囊腫底部, 于術野留置引流管, 術后應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療[3];腹腔鏡組30例患者給予腹腔鏡手術治療, 氣管插管靜脈復合麻醉, 單側囊腫25例經(jīng)后腹腔入路, 術后放置引流管, 雙側腎囊腫5例經(jīng)腹腔入路無放置引流管。
1. 3 療效判定 對三組患者隨訪1年, 其中, 術后3個月復查B超。療效判定標準[4]:囊腫消失:治愈;囊腫顯著縮?。河行В荒夷[無變化:無效;囊腫消失后出現(xiàn)或縮小后增大:復發(fā)。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 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 計數(shù)資料采用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 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經(jīng)隨訪, 穿刺組25例患者中, 有19例患者囊腫消失, 6例患者囊腫縮小, 經(jīng)第2次穿刺4例囊腫消失, 2例復發(fā);腹腔鏡組及開放組患者囊腫均消失, 無復發(fā);腹腔鏡組中轉開放手術1例。三組患者均無大出血、感染、氣胸等并發(fā)癥發(fā)生。三組患者臨床效果比較如下:穿刺組患者住院時間最短, 恢復最快, 經(jīng)濟費用最低, 腹腔鏡組次之, 開放組住院時間、恢復時間以及經(jīng)濟費用均相對較高。對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臨床多采用B超、CT等診斷單純囊腫。一般來說, B超能準確診斷單純囊腫, 同時, 輔以IVU及KUB等可詳細了解囊腫對腎功能影響程度, 以及囊腫與集合系統(tǒng)之間的關系。臨床經(jīng)驗指出, CT診斷單純囊腫準確率為100%, 然而每當囊內并發(fā)感染、出血或囊壁鈣化時, 囊內液體濃度相對較高, 此時, 臨床需仔細鑒別是否伴發(fā)腫瘤, 并與囊性腎癌要區(qū)別開來[5]。腎囊腫的囊壁光滑, 且內部密度均勻, 和腎實質分界銳利增強無強化, 然而, 囊性腎癌多呈現(xiàn)出囊壁不規(guī)則增厚, 囊內容物不均勻, 且腫瘤和腎實質界限模糊。此時, 臨床上還要采用CT增強掃描確診是否囊腫和集合系統(tǒng)連通。
以往, 臨床上治療單純腎囊腫多采用開放手術囊腫去頂減壓術和經(jīng)皮穿刺抽液囊腔內注射硬化劑等。穿刺硬化手術其操作簡單、創(chuàng)傷較小, 且治療費用較低, 具有一定的臨床應用優(yōu)點, 因有較高的復發(fā)率, 本組單次治療復發(fā)率達24%, 臨床應用逐漸減少, 僅見于年齡大、體質差、囊腫較小、有腹腔鏡手術禁忌者, 腎盂旁囊腫禁忌做穿刺硬化治療;傳統(tǒng)開放性腎囊腫去頂減壓手術, 能充分暴露病腎各部位的大小囊腫, 效果佳, 其臨床治愈率高, 但創(chuàng)傷較大, 治療費用較高, 恢復時間較長, 有時易損傷肋下神經(jīng)或髂腹下神經(jīng), 造成術后較長時間手術切口下方疼痛或麻木, 傳統(tǒng)開放手術也在逐漸減少;近年來, 隨著腹腔鏡技術的發(fā)展和廣泛應用, 腹腔鏡腎囊腫去頂減壓術已在有條件基層醫(yī)院普遍開展應用, 此手術在泌尿外科腹腔鏡手術中較為簡單, 一般操作應無困難, 應注意的是腎復雜性囊腫, 感染性囊腫, 或既往曾經(jīng)行經(jīng)皮腎囊腫穿刺治療過的囊腫多有腎周圍炎性反應和局部粘連, 操作起來會有一定困難, 增加了意外損傷的幾率, 但只要耐心操作, 一般都能順利完成手術, 另外大部分位于腎實質內的囊腫, 僅僅行囊腫去頂減壓易復發(fā), 應游離一塊帶蒂腎周圍脂肪填塞腎實質內大部分囊腔, 可預防腎囊腫復發(fā)。本文腹腔鏡組30例, 除 1例腎盂旁囊腫, 腎盂旁血管多, 分離困難, 中轉開放手術, 余均手術順利, 術后無復發(fā)。本組結果顯示, 腹腔鏡腎囊腫去頂減壓術與穿刺硬化手術和開放手術相比, 其創(chuàng)傷較小, 出血少, 住院時間短, 恢復快, 復發(fā)率低, 并發(fā)癥少, 尤其后腹腔鏡手術, 胃腸功能影響少, 具有明顯的優(yōu)點, 但手術過程中需要全麻、腹腔鏡設備以及操作技術要求較高等這些缺點使得在基層醫(yī)院臨床應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綜上所述, 不同手術方法治療單純腎囊腫都存在優(yōu)缺點, 具體采用何種手術方法治療單純腎囊腫, 臨床上應根據(jù)患者身體狀況、具體病情、經(jīng)濟狀況, 醫(yī)院設備及技術等方面因素綜合分析, 選擇適合患者的治療方法, 有條件情況下, 應首先考慮腹腔鏡手術, 從而確保臨床令人滿意的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1] 郭應祿,周利群.坎貝爾-沃爾什泌尿外科學.第9版.北京:北京大學醫(yī)學出版社, 2009:1867-1870.
[2] 喬光華.不同手術方法治療單純性腎囊腫的臨床效果對比.中華泌尿外科雜志, 2009,5(12):59.
[3] 侯小飛.腹腔后腹腔鏡手術治療35例腎囊腫.中國微創(chuàng)外科雜志, 2010,6(12):454-455.
[4] 張學軍.微創(chuàng)內鏡下手術治療單純性腎囊腫治療分析.中國微創(chuàng)外科雜志, 2013,24(2):339.
[5] 李國洪.三種不同手術方法對單純性腎囊腫患者功能的影響. 基層醫(yī)學論壇, 2013,13(2):1663.
[收稿日期:2014-04-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