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人芬
面對作業(yè)中的錯誤,傳統(tǒng)的做法是把錯題摘錄整理成冊,但長此以往,學生熱情漸消。我引導學生首先找出典型錯題制成錯題卡,然后在組內有序交換,同伴就如何預防“錯點”進行解讀,最后以競賽的形式呈現(xiàn)……學生糾錯的熱情漸長,錯題卡的使用也就成了學習的需要!
一、回首曾經的你——“錯題本”
面對作業(yè)或試卷上的錯誤,老師的習慣做法是先評講,再要求學生訂正。可學生訂正時往往任務式地完成,老師常常埋怨:已經訂正過的原題怎么還是犯錯?編撰錯題本。好主意!學生用它梳理知識點、查漏補缺、溫故知新。筆者也曾這么做過,可事實上,大多數學生只是機械地抄寫錯題:而沒有查找做錯的原因,更談不上歸納、總結和反思,甚至日后再也不會翻閱。一段時間下來,整理錯題本的干勁早已灰飛煙滅,好好一個學習方法竟然成了學習的負擔。
二、主意大家定——“錯題卡”
錯題本的使用方法可以很有趣嗎?你覺得誰來解讀錯題更有效?曾經的“錯點”如何不再反復?怎樣整理便于以后查閱……帶著這些問題,我和學生商量起來?!爸嵌嘈恰庇钴幪嶙h:錯題本太厚了,攜帶又不方便,我們把它拆分開來做成錯題卡,一卡一題!卡的式樣,則根據個人喜好靈活選擇,長方形、圓形、心形皆可。“機靈鬼”金宸說:“我們把卡片玩得像撲克牌一樣,在卡片上標數字,從A到K共13張為一個輪回,做好四個13張就相當于有了一副撲克牌了!”樣式已經定下來了。內容要規(guī)定一下,必須是學生的易錯題,避免將低級錯誤的題目編到錯題卡上??ㄆ骘@目位置即是原題,用黑色筆將錯解抄寫在題目的下方,再用紅色筆圈出“錯點”并分析錯誤原因,卡片反面可以寫上正確答案。制成的卡片如若存放自己身邊,說不準又會“塵封”。怎樣才能讓錯題卡“互動”起來?“數學王子”吳星池獻計獻策:把全班42名同學分成7個組,每組6人,人人制作錯題卡,卡片便可以在組內有序交換起來?!坝嬎銦o處不在,先從計算的錯題開始整吧?!辈恢膫€小鬼迫不及待地說。好,就這樣吧,行動起來!
三、解讀進行時——“有序互動”
首先,班上公開競選了7個組長,組長與組員雙選后,我來微調,大致實現(xiàn)了均衡配置。7個學習共同體就這樣誕生了!孩子們熱情挺高,當天回家就將自己的易錯題制成了錯題卡。第二天,組長召集組員將錯題卡實現(xiàn)了有序交換。每個人手上拿著別人的錯題卡,思考著預防“錯點”的新方法,尋思著怎樣用通俗易懂又不會忘記的方法給對方講懂,然后將“妙招”整理在方格紙上,錯題卡順勢“落戶”在左上方。次日早晨帶到學校交給組長,先在組內按序傳閱后,老師再組織班內傳閱??上攵?,一個孩子播種的只是一張錯題卡的制作和解讀,而收獲的遠不止這些。
小課時間到了,7個組推選出最好的解讀方略在全班展示。在一次練習中,全班約60%的學生因沒有注意單位的統(tǒng)一而導致解題錯誤。針對這一錯點,許瀠文同學是這樣解讀的:
喜歡聽故事嗎?在一個狼煙四起的戰(zhàn)場上,“m”是一位將軍,領兵掛帥,征戰(zhàn)沙場。而“cm”是他手下的士兵,“c”則像一個盾牌,一般來說,拿盾牌的戰(zhàn)士并不是大將。大將“m”以一抵百(1m=100cm),殺敵如麻。但你如果把士兵“cm”看成大將“m”,用一個無名小卒沖在最前面,與敵軍開戰(zhàn),那你們還不被敵人打得落花流水?所以啊,讀題時,將不同的單位用筆圈起來,提醒自己先轉化成同一單位再計算,就不會做錯了。
四、創(chuàng)新繼續(xù)中——“競賽比拼”
“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彼究找姂T的東西不能給人以新鮮感。開展“解讀錯題卡”活動的頭幾周,學生的積極性還是高的。不過,我敏銳地發(fā)現(xiàn)解讀錯題卡的方式正在悄悄發(fā)生著變化,手寫的解讀方略已被自覺的課間交流所替代!我暗自思忖:如果一直這樣做下去,難免有些學生又會興味索然!有感于學校開展的同課異構活動,我提議將全班學生分成兩大組,孩子們取名“南半球”“北半球”。大家約定就同一錯題卡開展解讀大比拼,從一次作業(yè)中采擷錯誤率最高的一題制作錯題卡吧!
面對錯解:3.15小時=3小時15分,孩子們很快找出了錯點。在第二天的解讀時間,全班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解讀競賽。
“南半球”代表崔文杰:
鐘面就是一個王國,里面住著60個居民,每過一秒,就有一個居民被點一次名,全部點過就有1分鐘了,1分=60秒。一分鐘的時候,又會有一個居民報到,60個居民報到一遍就有1小時了,1小時=60分,所以應該用0.15×60,而不是0.15×100。至于100這個進率呢,如1米=100厘米,1平方千米=100公頃,等等,與時間是扯不上關系的,它們可不是什么親戚朋友哦。所以,一定要弄清進率,不能亂“認親”喲!
“北半球”代表史童月:
為了解決這個錯題,我特地到單位王國去了一趟。剛到那兒,我就遇見了長度單位們,他們告訴我,在單位的國度中,有一位時間女巫,專門把將時、分、秒之間的進率看成100的小朋友拖進地獄。我被嚇得毛骨悚然,道過謝,急忙地趕回來告訴你們呢!
五、舊景換新情——“花開有聲”
活動就這樣如火如荼地開展著,倒也看不出哪個孩子不愿意參加?;蛟S是因為我把每次的參與率與解讀的質量都細化成了分數后在組間開展競賽,學生產生了很強的凝聚力和集體榮譽感的緣故吧。
快一學期了,每個學生手頭都有了厚厚的一疊“錯題解讀寶典”。雖說不太平整,甚至還有磨損,但臨近畢業(yè)的學生都把它當個寶似的,有些孩子還將錯題卡像撲克牌一樣玩著呢!“我要把它珍藏,因為這里有我和好友的童年回憶,以此作為致我們終將逝去的小學生活吧?!眲e小瞧了孩子,時髦著呢!“我愛上了錯題卡,她告訴我要在不斷糾錯中前進!”好感動,我激動著呢!更讓我欣慰的是班級QQ群里“水滴”(應該是位家長)說:“錯題卡呀真奇妙,改變習慣功勞高,認真讀題防錯點,數字不再寫變形,作業(yè)告別小馬虎,孩子進步笑開顏?!?/p>
看似薄薄的錯題卡卻以其量少而精、解讀方式豐富多彩等特點贏得了學生們的喜愛,也成為學生自主學習的需要!?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