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旺榮
(榆林市榆陽區(qū)中醫(yī)醫(yī)院放射科 陜西榆林 719000)
結腸癌作為胃腸道較為常見的一種惡性腫瘤,主要是指基于遺傳或環(huán)境等多種致癌因素刺激下導致結腸黏膜上皮出現(xiàn)惡性病變。據(jù)相關調查資料顯示,發(fā)病率最高年齡組多為41~51歲,起病時較為隱匿,病情進展慢,早期無顯著表現(xiàn),出現(xiàn)顯著癥狀時多為晚期,因此早期診斷與治療對改善患者預后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1]。本文主要對我院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經手術治療及病理證實為結腸癌患者(84例)的臨床資料進行前瞻性分析,旨在探究雙排螺旋CT成像技術在結腸癌診斷中的應用價值,相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選擇我院于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經手術治療及病理證實為結腸癌患者84例為研究對象,均經活檢組織病理學檢查確診。隨機分成兩組,每組42例,其中實驗組男30例,女12例,年齡(22~82)歲,平均(63.56±2.56)歲。病程18 d至16個月,平均(11.45±1.56)個月。病理類型:34例腺癌,6例乳頭狀腺癌,2例黏液癌。患病部位:15例乙狀結腸,7例降結腸,8例橫結腸,5例升結腸,2例盲腸,5例直腸。臨床癥狀:32例腹脹、隱痛,23例便血,16例腹部包塊,34例梗阻,21例有貧血,12例消瘦,其他23例。對照組男28例,女14例,年齡(21~84)歲,平均(64.45±2.53)歲。病程20 d至15個月,平均(10.25±1.83)個月。病理類型:32例腺癌,7例乳頭狀腺癌,3例黏液癌?;疾〔课唬?4例乙狀結腸,8例降結腸,9例橫結腸,4例升結腸,3例盲腸,4例直腸。臨床癥狀:30例腹脹、隱痛,21例便血,14例腹部包塊,31例梗阻,19例有貧血,13例消瘦,其他32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程、疾病類型、患病部位等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一般方法 實驗組:采用GE雙排螺旋CT機。于檢查前1 d,叮囑患者進流質食物,于檢查前晚予以患者50 g、濃度為50%的硫酸鎂,并鼓勵患者大量飲水。于檢查前,保證灌腸清潔,基于掌握潰瘍性結腸炎、青光眼、前列腺肥大等禁忌證的基礎上予以山莨菪堿肌內注射。待患者出現(xiàn)口干感覺時步入檢查床,通過肛門注入800~1000 mL水,準備掃描?;颊呷⊙雠P位,以膈頂區(qū)至恥骨部位為掃描范圍,堅持自平掃至增強掃描原則。運用非離子型對比劑,予以患者300 mgI/mL碘海醇100 mL,借助高壓注射器,由肘靜脈進行快速團注,維持流速3.0 mL/s,延遲動脈期至25 s,延遲靜脈期至55~65 s。設置掃描參數(shù),電壓維持120 kV,電流維持280 mA,層厚維持5 mm,螺距設置為1.5/1,床速設置為15 mm/s。針對所獲取的圖像資料而言,于CT機上薄層重新設置層厚(2 mm),并傳達至工作站,作重組處理,獲取MPR處理圖像。
對照組:采用GE公司生產的Voluson E6型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探頭頻率達2.5~10.0 MHz。檢查前禁食12 h,予以導瀉、灌腸清潔等處理,保證膀胱充盈。必要狀況下,采用顯像液或溫開水予以結腸灌注處理。首先,以兩側腹部為出發(fā)點,若提示為降結腸或升結腸,則予以連續(xù)追蹤,觀察自直腸至盲腸全程結腸。行腹部觸診,分析結腸是否出現(xiàn)病變,并分析病變腸段部位、長度、腸壁厚度與層次。同時,分析漿膜層的完整度,觀察是否存在腸腔狹窄,對腫物大小、活動度、內部回聲及與周圍組織間的關系進行詳細分析?;诎盐詹噬嗥绽昭黠@像特征的基礎上分析腫物內血流分布狀況,并詳細分析病變以外腸管蠕動、擴張情況,同時對腹腔淋巴結、肝臟轉移狀況進行詳細觀察。針對腹部較薄者而言,要借助高頻探頭進行腸管掃描。
1.3 觀察指標 對比分析兩組檢查法對結腸癌陽性檢出率、病灶檢出率及淋巴結轉移檢出率,同時評價雙排螺旋CT對結腸癌分期的診斷準確率。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對上述資料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數(shù)資料進行χ2檢驗,P<0.05時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檢查結果與病理符合率比較 癌腫陽性檢出率、病灶檢出率、淋巴結轉移檢出率,對照組依次為52.38%、59.52%、54.76%,實驗組依次為50.00%、88.10%、80.95%,實驗組病灶檢出率、淋巴結轉移檢出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但癌檢出率無明顯變化(P>0.05),如表1所示。
表1 兩組患者檢查結果與病理符合率綜合比較[n(%)]
2.2 雙排螺旋CT與術后病理判斷結腸癌T分期的比較 雙排螺旋CT對結腸癌T分期診斷準確性為88.1%(37/42),其中T1-2分期準確率為91.7%,高估1例;T3分期準確率為76.9%,低估1例、高估2例;T4分期準確率為94.1%,低估1例。經一致性檢驗,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1.024,P>0.05),見表2。
表2 雙排螺旋CT與術后病理判斷結腸癌T分期的比較
2.3 雙排螺旋CT與術后病理判斷結腸癌TNM分期的比較 雙排螺旋CT對結腸癌TNM分期診斷準確性為83.3%(35/42),其中Ⅰ期準確率為66.7%,高估1例;Ⅱ期準確率為82.4%、高估3例;Ⅲ期準確率為76.9%,低估3例;Ⅳ期準確率為100%。經一致性檢驗,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2.151,P>0.05),見表3。
表3 雙排螺旋CT與術后病理判斷結腸癌TNM分期的比較
病理分期例數(shù)CT分期(n)ⅠⅡⅢⅣ準確性(%)Ⅰ3210066.7Ⅱ170143082.4Ⅲ131210076.9Ⅳ90009100.0
3.1 結腸癌病理機制分析 結腸癌屬于胃腸道較為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多由遺傳或環(huán)境等多種致癌因素作用下誘發(fā)結腸黏膜上皮惡性病變。在現(xiàn)階段,有學者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我國結腸癌發(fā)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尤其是近20年來大城市患病率明顯增加,高于直腸癌發(fā)病態(tài)勢[2]。針對結腸癌致病誘因而言,多與結腸腺瘤、遺傳、腸息肉病、少纖維、腸道慢性炎癥性病變、高脂肪飲食等因素息息相關[3]。在臨床上,結腸癌起病時較為隱匿,病情發(fā)展慢,早期往往無顯著臨床表現(xiàn)。而當出現(xiàn)顯著癥狀時,多進展到晚期[4]。若治療不及時,易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故早期診斷與治療對改善患者預后具有重要的作用。
3.2 常規(guī)檢查方法在結腸癌診斷中的應用分析 針對結腸癌檢查手段而言,臨床上主要包括五種:一是結腸氣鋇雙重造影,二是B型超聲,三是CT掃描,四是MRI,五是結腸內鏡[5]。一直以來,纖維結腸鏡與鋇劑造影僅能診斷出結腸腔內病變。鋇劑造影可提示病變黏膜表面特點,但無法對腸腔外與腸壁變化進行判斷[6]。而纖維結腸鏡基于直視下可對黏膜表面出血、色澤、糜爛等狀況進行診斷,并行活檢與治療,但無法觀察腫瘤向腔外生長狀況,且對臟器侵犯狀況無法診斷。而針對經腹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而言,對直徑小于2 cm的早期病變難以顯示,同時高度懷疑時必須要采用顯像液或溫開水進行結腸灌注后再予以查看,或結合其他影像學進行檢查,否則易出現(xiàn)漏診等現(xiàn)象。另外,針對腹壁脂肪層厚或豐富腸道氣體者而言,難以獲取滿意聲像圖,特別是針對乙狀結腸等位置相對較深的結腸[7]。除此之外,由于乙狀結腸、橫結腸系膜較大,同時具有較大的活動性,故難以保證腫塊定位診斷率。此外,受檢查者手法與經驗易影響B(tài)超診斷率。
近幾年,伴隨著MSCT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利用二維及三維圖像,可再現(xiàn)病變內部組織結構、形態(tài)特征、遠處侵犯狀況,在腫瘤診斷上取得了巨大的進步。尤其是伴隨著雙排螺旋CT成像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其在結腸癌診斷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對是否存在遠處轉移、預后綜合評估及隨訪等具有一定的臨床意義。
3.3 雙排螺旋CT成像技術在結腸癌診斷中的優(yōu)勢分析 一般而言,在臨床上,正常結腸壁厚度處在4~5 mm之間,易被疑似為增厚,而在10 mm上則易診斷為異常增厚。而缺血性腸病、結腸炎性腸病、低蛋白水腫性腸病易誘發(fā)腸壁增厚,導致腸段大范圍被波及,腸壁層次清晰與模糊癥狀仍存在[8]。而針對因腫瘤而誘發(fā)的管壁增厚而言,多表現(xiàn)為向心性、局限性增厚,未見管壁層次,易產生團塊。CT多表現(xiàn)為管壁呈不規(guī)則狹窄或增厚,腸腔內的軟組織出現(xiàn)腫塊影,密度較高。積極利用雙排螺旋CT成像技術,可提高診斷準確性,且經由多平面構建圖像,可提升病變檢出率與分期準確性,表明螺旋CT在結腸癌診斷中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
結腸癌因腸黏膜所致,著生于黏膜表面,腸壁呈增厚狀態(tài),同時波及腔內,并向下入侵漿膜層及肌層。于動脈期,病變清晰,可觀察到漿膜層有無受侵、有無突破,且對淋巴結轉移狀況可進行定性判斷[9]。針對腸腔外與鄰近器官而言,本文經由研究發(fā)現(xiàn),以腸腔外脂肪的存在為依據(jù),受侵征象多表現(xiàn)為漿膜無受侵、密度上升;鄰近器官波及多以鄰近臟器與癌腫間脂肪間隙是否存在及形態(tài)密度是否出現(xiàn)改變?yōu)橐罁?jù)。按照上述研究,可確保結腸癌診斷正確率。
從整體上來講,CT可顯示腸壁增厚(>0.6 cm)病變,屬于結腸癌常見表現(xiàn)之一,亦為結腸癌診斷的關鍵依據(jù)。CT可觀察到腫瘤腸外浸潤狀況,判斷腫瘤與其周圍組織間的相互關系,同時對腫瘤誘發(fā)的后腹膜改變、腸外脂肪層改變及實質性臟器與淋巴結轉移狀況可進行綜合定性[10]。針對結腸癌術前分期而言,CT可提供充足信息,其對治療方式選擇具有決定性意義,影響著患者的預后。本研究結果表明,雙排螺旋CT對結腸癌T及TNM分期的診斷與術后病理分期結果符合度較高,均達到80%以上,且與患者癌腫病理分期程度無明顯相關性。因此可以認為,雙排螺旋CT在對結腸癌術前分期方面有較為理想的應用效果,可及時對癌灶周圍區(qū)域進行有效評估,對臨床早期評價癌腫分期具有重要價值。但雙排螺旋CT也具有一定局限性,對黏膜下層及肌層侵犯病灶區(qū)分度較差,診斷準確率下降。
同時本研究還發(fā)現(xiàn),實驗組病灶檢出率、淋巴結轉移檢出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表明于結腸癌診斷中CT檢查方法在病灶、淋巴結轉移等方面優(yōu)于B超。于所有病例中,由于中晚期結腸癌病例較多,經由CT檢查后提示腸壁增厚,且腸腔內存在腫塊,腸腔較為狹窄,形態(tài)呈不規(guī)則狀,而通過增強后增厚腫塊及腸壁出現(xiàn)顯著強化[11]。由此可見,CT掃描在中晚期結腸癌定性定位診斷中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能有效改善腫瘤術前評估、手術方案制訂及預后判定。
3.4 結腸癌臨床治療分析 針對結腸癌治療而言,目前手術屬于其關鍵治療方法。在進行手術的過程中,手術成敗主要取決于手術禁忌證與適應證的選擇與外科醫(yī)生臨床經驗。就根治性結腸癌手術而言,其切除范圍涵蓋腫瘤全結腸系膜與腸袢,可同時切除伴有肺、肝轉移者的轉移病灶,無法切除者可予以新輔助化療,于降期后進行手術切除,可有效增大5年生存率[12]。而伴有遠處轉移病灶或無法切除腫瘤者可開展局部放射治療,其屬于晚期結腸癌治療的一種有效方法,可縮小腫瘤,改善患者臨床主要癥狀。但需要注意的是,放射治療易損害患者機體,因此身體機能相對較差的晚期結腸癌者必須要慎重考慮[13]。
綜上所述,伴隨著雙排螺旋CT成像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其已成為了結腸腫瘤的一種有效檢查手段,具有掃描速度快速、創(chuàng)傷小、圖像質量分辨率高等優(yōu)勢,可清晰提示腫瘤大小、形態(tài)與部位,從而明確腫瘤侵犯范圍,對淋巴結轉移與遠處轉移等狀況進行判定,對術前結腸癌分期、術后隨訪具有至關重要的應用前景。從本質上來講,雙排螺旋CT成像技術屬于結腸鏡與結腸鋇灌腸的有效補充,已成為了結腸癌術前的一項常規(guī)檢查,臨床應用范圍廣泛,值得進一步研究與推廣。
參 考 文 獻
[1] 李志強,魏文鋒,趙偉.氣鋇雙重造影和螺旋CT在結腸癌診斷中的臨床應用價值[J].實用醫(yī)技雜志,2012,25(12):1267-1268.
[2] 趙春林,段華秀.多排螺旋CT結腸仿真內窺鏡與結腸鏡對比分析診斷結腸癌[J].吉林醫(yī)學,2013,7(01):105-106.
[3] 溫群,蔡元坤,趙加應.64排螺旋CT結腸成像技術在結直腸疾病診斷中的臨床意義[J].重慶醫(yī)學,2013,13(14):1625-1627.
[4] 莫增媚,徐莉萍.雙排螺旋CT成像在結腸癌診斷中的臨床意義[J].現(xiàn)代診斷與治療,2013,8(09):2094-2095.
[5] 鐘輝,高雪梅,周鵬,等.螺旋CT在結腸癌診斷和治療的臨床價值[J].航空航天醫(yī)學雜志,2013,14(10):1155-1158.
[6] Veeramachaneni Chandrasekhar,Pradeep Kumar Morishetty,Swarna Latha Metla,et al.Expansion of Gutta-perchain Contact with Various Concen trations of Zinc Oxide-Eugenol Sealer:AThree-dimensional Volumetric Study[J].Journal of Endodontics,2011,18(05):375-375.
[7] 黎雪琴,郝光遠,鄭石林,等.64排螺旋CT經肘靜脈下肢靜脈成像技術及對下肢深靜脈病變的診斷價值[G].第十一次全國中西醫(yī)結合影像學術研討會暨全國中西醫(yī)結合影像學研究進展學習班資料匯編.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學會醫(yī)學影像專業(yè)委員會,2010,1.
[8] 沈燕,何志明 .結腸癌的CT診斷與價值 [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09,18(25):3101-3103.
[9] 張雪輝.結腸癌56例多層螺旋CT及圖像后處理診斷結果分析[J].中國鄉(xiāng)村醫(yī)藥,2014,8(02):59-60.
[10] 解雙星.冠脈CT成像技術在冠心病診斷上的臨床價值分析[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4,14(05):67-68.
[11] 鄧保娣.碘濃度差異對多排螺旋CT肝血管成像增強效果影響的研究[D].中華醫(yī)學會放射學分會第十三屆全國磁共振學術大會暨海外華人磁共振2013年會、國際醫(yī)學磁共振學會論壇論文集,2013,2.
[12] Peng Gang,Zeng Yongming,Luo Tianyou,et al.Organ do see valuation for multi-slicespiral CT scans base don China Sichuan chestan thropomor phicphan tommea sure ments[J].Radiati on Protection Dosimetry,2011,14(03):1503-1503.
[13] 曹文彬.螺旋CT結合超聲檢查在結腸癌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現(xiàn)代醫(yī)藥衛(wèi)生,2013,18(22):3446-3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