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菊芬
(紅河衛(wèi)生職業(yè)學院,云南紅河 661199)
病例討論法在內科護理學教學中的應用
趙菊芬
(紅河衛(wèi)生職業(yè)學院,云南紅河 661199)
教師必須把培養(yǎng)學生臨床思維能力和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放在首位。緊密結合臨床實踐,啟發(fā)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到臨床實際中,讓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提高臨床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內科護理學理論教學的主要任務。在內科護理學教學中應用病例討論法并進行效果評價。
病例討論法 內科護理學 教學
內科護理學是護理專業(yè)臨床課中的一門實踐性很強的主干課程,而《內科護理學》的教材是以疾病為軸心,按這一疾病的概述、病因、發(fā)病機理、臨床表現(xiàn)、輔助檢查、診斷及治療要點、護理診斷及護理措施等內容順序敘述。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就以這一順序,來演繹上述內容,基本上是教師一人在講授,加上大部分學生對基礎學科與臨床護理各科的密切關系缺乏認識,對已學過知識,不能前后聯(lián)系,出現(xiàn)明顯的脫節(jié)現(xiàn)象,從而形成學生學習困難的問題。筆者在多年的教學工作中深刻體會到病例討論教學法是將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的有效途徑,是能讓學生在理論的學習過程中逐漸形成系統(tǒng)的思維方式,結合臨床病例進行討論,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F(xiàn)將具體教法敘述如下。
(1)選擇病例:同一疾病,臨床上的病例很多,要根據(jù)不同專業(yè)不同層次選擇具有代表性,針對性,真實性的與教材緊密配合的典型臨床病例。(2)進行整理:教師根據(jù)需要,對所選的病例親自整理,全面閱讀之后取其精華,進行歸納,使病案與理論知識有機結合恰到好處。
(1)適時病例討論教學法。針對較為簡單的章節(jié),教師在學習某個疾病前把選擇好的病例在課前發(fā)給學生自己先預習,將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臨床表現(xiàn)、診斷、治療和護理經(jīng)過等簡單展示,并作必要的解釋,引導學生回憶、聯(lián)想相關知識。最后,結合本次課教學目的和重點提出問題進行討論。此環(huán)節(jié)是病例討論教學的關鍵。隨后給學生一定的時間思考、相互討論,得出上述問題的答案。讓學生陳述答案,其它學生補充,教師鼓勵學生提出不同看法,引導學生借鑒、接納他人的觀點。最后教師針對學生陳述的內容,找出不足和偏差,最好能捕捉學生的答題思路上的錯誤和閃光點,有針對性地進行系統(tǒng)講解該疾病的相關知識,可隨時調整授課速度和內容,使之切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這樣的教學法不但提高了教學效果,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還強化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2)綜合性病例討論教學法。是在某些章節(jié)理論學習完畢之后,事先選擇一例較為復雜的病例,供同學們閱讀思考,自己查閱有關資料等準備,到時候進行討論,各抒己見,層層分析,取長補短,教師指導、補充,逐步完善,最后得出一個圓滿的結果。例如:在上完呼吸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理論課后,選擇一個病例“男性,68歲,有慢性咳嗽,咳痰史已20余年。近五年來,漸感呼吸急促,勞動時尤甚。近日因受涼后病情加重咳膿痰,伴發(fā)熱,煩躁,呼吸困難,心悸,活動受限,入院前4小時神志模糊,嗜睡。體檢:體溫38.6℃,脈搏120次/分,律不齊,呼吸28次/分,血壓120/80mmHg,皮膚口唇明顯發(fā)紺,溫暖濕潤,頸靜脈怒張,桶狀胸,兩肺干濕羅音,劍突下可見心臟博動,心率134次/分,律不齊,肝右肋下3厘米下肢中度水腫?!笔孪冉o學生閱讀,自己思考,上課時候進行討論。要求同學們做出完整的診斷,并提出需要與哪些疾病鑒別,哪些檢查有助于明確本病的診斷,還要提出治療原則及具體的治療措施。同學們通過分析思考后多數(shù)都能做出相關診斷,但不夠完整,有的說是“慢性支氣管炎”,有的說是“慢性肺原心臟病”等等……。在同學們討論的過程中老師不失時機的進行啟發(fā)點撥,層層深入,不斷挖掘,提出本例患者的臨床特點,進行總結,最終得出結論完整的診斷是“慢性支氣管炎阻塞性肺氣腫,上呼吸道感染,慢性肺原心臟病,心房顫動可能,心力衰竭,呼吸衰竭可能。”并從病例中找出支持診斷得相關依據(jù),但是要做出這些診斷還得進行一些必要的檢查:X線胸片了解肺部及心臟的情況;心電圖檢查明確心房顫動;血氣分析明確呼吸衰竭;必要時進行肺功能檢查。在治療的原則上強調抗感染,糾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抗心衰及心律失常。在具體實施治療措施時又得注意:患者年老且心肺功能差用藥劑量不宜過大;因為病人二氧化碳潴留糾正缺氧給氧時只能低流量(1-2升/分)低濃度(25-29%)持續(xù)給氧;因為缺氧的心肌對洋地黃類藥物耐受性差容易中毒,所以糾正心衰時主要是通過抗感染、利尿等措施,必要時給洋地黃藥也需減小劑量。通過這樣的討論分析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老師的不斷啟發(fā)和點撥,拓寬了學生的思路,通過提出有關的注意事項以提高學生的警惕性。這樣的綜合討論分析,把平時分散的理論學習得到的知識集中到一個病例里來,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綜合能力、團隊合作互相學習的習慣,使其在以后的工作中全面思考,避免漏診、誤診、誤治。
對2012年至2014年在校大專某班的學生就病例討論教學法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大多數(shù)學生認為病例討論教學法能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和交流溝通能力,此教學法既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習興趣,又可在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驅使下,提高自學和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帶著病例思考、分析、學習,能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且有利于較早接觸臨床問題增強感性認識。這種教學法加強了理論聯(lián)系實際能力和增強了對該疾病的理解和記憶,還有助于養(yǎng)成積極思考、主動學習的良好習慣。以問題為中心的病例討論教學法還能讓學生學會如何認識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這對臨床思維能力的提高很有幫助。所有學生都贊成應用此法進行教學。
病例討論分析的過程是對疾病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過程,也是讓學生從書本知識走進臨床案例的一個過渡,對于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是很有利的。
(1)有利于促進教學模式轉變。病例討論教學法將學生被動接受知識改變?yōu)橹鲃訉W習知識,教師通過病例討論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課堂一改往日的沉悶,成為引導學生學習知識、啟發(fā)思維、培養(yǎng)能力、提高素質的過程。(2)激發(fā)學習動力,加強對知識的記憶和理解。病例討論分析是縮短教學情景與現(xiàn)實情景之間的距離,溝通學習世界與現(xiàn)實世界的橋梁。病例描述的是病人完全真實的現(xiàn)象,可以把抽象的疾病具體化,將學生置于一定的實際情景之中,學生腦海里就象一個病人出現(xiàn)在面前一樣。在教師提出的恰當思考題的引導下,可意識到自己相關基礎知識的欠缺,而去主動復習或學習相關知識,認真看教材,甚至積極查閱資料。這樣就可以清楚地認識到所學疾病的病因、臨床表現(xiàn)、從而結合學習過的健康評估內容,病理生理內容,來推斷病人要做哪些相關檢查、主要的護理問題是什么,要采取哪些護理措施。這有利于使學生學會如何認識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從而體會到學習醫(yī)學的成就感而增進其學習興趣和動力。(3)培養(yǎng)臨床思維能力。病例討論教學法將病史、體格檢查、輔助檢查等結果呈現(xiàn)給學生,按護理程序提出一系列相關的問題讓學生解答。學生必須把學到的醫(yī)學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有機地聯(lián)系起來,運用理論知識對疾病引發(fā)的相關問題進行邏輯分析,直到得出滿意答案。在這一過程中,拓展了學生思維的深度和廣度、加強了知識的縱橫聯(lián)系,鍛煉了主動思考、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也使她們掌握了護理程序的步驟和實施方法,有利于培養(yǎng)實用型人才。學生在與同學和教師的討論中,要發(fā)言、陳述自己的觀點,這也能促進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人際溝通能力。(4)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病例導入教學中,學生進行病例討論時,必須自己組織語言,論證自己的結論。清晰、有理有據(jù)的表達才會令人信服。學生在這種師生、學生之間的不斷交流中,試圖表達清楚自己的觀點的過程中,鍛煉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5)病例討論教學還可以提高教師的教與學能力。在病例討論教學中,教師在選擇病例時,病例中的內容及問題得根據(jù)學生的具體情況和教學目的的需要隨機組合,病例的內容及問題設置得當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觀察、分析和處理問題的能力,更能幫助學生主動學習,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一旦設置不合理、不科學,則教學無法進行、不能達到教學目的。這就促使教師必須對所講病例進行合理科學的設計,必要時要查閱相關資料,不斷探究、修正。教學過程中還要通過多種方式引導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促使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該教學方法還要求教師具有淵博、高深的基礎理論知識,豐富的臨床實踐經(jīng)驗。因此,在教學中教師不但要不斷學習醫(yī)學知識和人文學科知識(如心理學、高等教育學、人際溝通、行為學)等,還要轉變傳統(tǒng)的教師角色,扮演學生的“導演”、“顧問”等角色。
病例討論教學法與傳統(tǒng)教學法相比,在教學效果的提高上的確有很大優(yōu)勢,但是它也存在一些缺點和問題,如:知識的系統(tǒng)性受一定的影響;回答問題時學生各抒己見,課堂時間難以控制;授課班級的學生或基礎差、或不預習、或不發(fā)言,教學進度和效果不能保證;教師自己科學有效地控制課堂的能力不足,同樣影響教學效果等。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們還要不斷研究如何解決這些問題。而且病例并不能覆蓋教材的全部內容,我們必須把各種教學方式有機結合起來,才能最有效地達到教學目標。
[1]安力彬,王彥鵬,李楠.關于醫(yī)學生臨床實踐能力培養(yǎng)的幾點思考[J].中國高等醫(yī)學教育,2003.(2)58-59.
[2]季成均.高師教育學教學中病例方法的運用[J].課程.教材.教法,1998(7):51-53.
[3]陳曉陽,王云嶺,等.論醫(yī)學倫理學病例教學[J].中國醫(yī)學倫理學,2003,16(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