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明華, 雷麗嬋, 楊翠芹, 林曉珊, 方婷婷
(廣東省人民醫(yī)院腫瘤中心 肺一科, 廣東 廣州, 510080)
非小細胞肺癌(NSCLC)的發(fā)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呈逐年上升趨勢,其臨床治療雖然可以延長患者的生存率,但治療過程不可避免的帶給患者極大的心理和身體負擔,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和心理健康[1-2]。有研究[3]發(fā)現(xiàn),NSCLC的發(fā)生和發(fā)展與心理、社會等因素密切相關。近年來,除NSCLC患者的生理功能護理外,多種護理干預措施,如心理干預、行為干預、健康教育及音樂療法等,都被納入研究中以改善患者的睡眠質(zhì)量和負性情緒。本研究主要探討個體化護理干預對早期NSCLC患者睡眠質(zhì)量和負性情緒的影響,現(xiàn)報告如下。
選取2012年10月—2013年10月廣東省人民醫(yī)院腫瘤中心肺一科收治經(jīng)病理學或細胞學確診的晚期NSCLC患者79例,其中男49例,女30例;年齡39~79歲,平均(59.2±18.9)歲。臨床分期: Ⅱa期3例, Ⅱb期7例, Ⅲa期34例, Ⅲb期29例, Ⅳ期6例;腫瘤直徑2.5~14.0 mm, 平均(7.4±4.9) mm。受試者均無睡眠障礙、認知障礙或精神疾病。排除標準:有嚴重心腦血管疾病者;有糖尿病或高血壓者;有嚴重出血性疾病者。按照護理方法的不同隨機分為護理組40例和對照組39例,2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2組均采取腫瘤化療常規(guī)護理,在此基礎上,護理組給予個體化護理干預。具體如下:
1.2.1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干預,包括針對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建立有效的溝通方式;保持病房整潔、安靜,保持室內(nèi)空氣流通,避免強光和噪音刺激,營造一個良好的睡眠環(huán)境,采取合理舒適的睡眠姿勢并保證患者足夠睡眠時間;睡前溫水泡腳;合理安排患者白天生活及活動;合理安排護士的夜間護理活動;健康飲食等。
1.2.2 護理組:采用個體化護理干預: ① 心理護理:制定個性化心理護理和健康宣教[4]。詳細介紹NSCLC的相關知識、手術的相關措施及可能出現(xiàn)的情況。針對患者出現(xiàn)的不同心理狀況給予合理的心理治療措施; ② 飲食護理:根據(jù)患者自身的營養(yǎng)狀況、生理及飲食特點,由營養(yǎng)師配制個體化飲食,并鼓勵患者進食低鹽、低脂、高蛋白、高纖維、維生素和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加強營養(yǎng); ③ 疼痛護理:根據(jù)患者的文化素養(yǎng)、喜好及音樂鑒賞力選擇8~10首合適的音樂曲目存放于MP3里面,將音調(diào)調(diào)至患者的舒適閾,每天固定播放2次,每次1 h[5]?;蜻x擇患者喜愛的書籍,通過閱讀降低疼痛,嚴重者可予以止痛藥,但須詳細介紹阿片類藥物的服用劑量、時間、方式等相關知識; ④ 并發(fā)癥護理:胃腸道反應嚴重而無法進食者,給予支持療法;出現(xiàn)肺炎、呼吸功能衰竭、肺不張等呼吸系統(tǒng)疾病時,要保持呼吸道通暢并加強監(jiān)測,給予適量輸血、補鉀、補白蛋白及抗炎等,保證患者有效咳嗽咳痰;心律失常者予以強心劑、鎮(zhèn)靜劑等,并調(diào)節(jié)輸液量和速度;糖尿病患者要加強血糖監(jiān)測,必要時給予適量胰島素注射; ⑤ 生活娛樂護理:由患者家屬、親朋好友及同事提供正常的社會支持;積極開展腫瘤患者抗癌俱樂部;醫(yī)院允許情況下,鼓勵患者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或外出活動[6-8]。
對比2組患者護理前后的睡眠質(zhì)量和負性情緒評分。
① 睡眠質(zhì)量評分[9]:選用匹茲堡睡眠質(zhì)量指數(shù)量表(PSQI)進行評價。包括18個自評條目和5個他評條目。18個條目構成的7個因子包括睡眠質(zhì)量、入睡時間、睡眠障礙、睡眠效率、睡眠時間、白天功能和安眠藥物。每個因子計分0~3分,總分范圍為0~21分。得分越高,說明睡眠質(zhì)量越差; ② 負性情緒評分[10]: 采用抑郁自評量表(SDS)和焦慮自評量表(SAS)進行評分。SDS標準分以53分為分界值,>73分為重度抑郁; 63~72分為中度抑郁; 53~62分為輕度抑郁。SAS標準分以50為分界值,>70分為重度抑郁; 60~69分為中度抑郁; 50~59分為輕度抑郁。
護理干預前,2組PAQI各因子的評分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護理組PAQI各因子評分均有顯著降低(P<0.05或P<0.01),且護理組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或P<0.01),而對照組護理前后各因子評分無顯著變化(P>0.05)。見表1。
護理干預前, 2組負性情緒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護理干預后,2組SDS、SAS評分均有顯著降低,且護理組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1 2組護理干預前后睡眠質(zhì)量比較 分
與護理前比較,*P<0.05, **P<0.01; 與對照組比較,#P<0.05, ##P<0.01。
表2 2組護理干預前后負性情緒比較 分
與護理前比較,**P<0.01; 與對照組比較,##P<0.01。
NSCLC是中國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發(fā)病率和病死率均較高。臨床統(tǒng)計資料[11]顯示,約80%的患者確診時已接近中、晚期,而失去手術治療的機會,放化療成為治療中、晚期癌癥的一種重要的手段,但放化療會不可避免地帶來一系列并發(fā)癥,如睡眠障礙、焦慮、抑郁等,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質(zhì)量。睡眠障礙在癌癥并發(fā)癥中最常見,而睡眠質(zhì)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患者的生活和情緒。不少研究認為,采用心理療法中的行為學原理及技術,可有效糾正睡眠的不良習慣性行為,消除患者的抑郁和焦慮等負性情緒,以此提高患者的生活和睡眠質(zhì)量。NSCLC治療過程中的手術、化療等能直接對患者的正常心理活動產(chǎn)生影響,引起患者的心理和身體不適,加重負性情緒的癥狀。而負性情緒通過神經(jīng)-內(nèi)分泌-免疫軸的作用,降低患者的免疫系統(tǒng)功能,進一步加重其焦慮和抑郁癥狀,影響患者的睡眠、生活質(zhì)量以及臨床療效。而由于患者的心理承受力不同,其產(chǎn)生的負性情緒嚴重程度也不盡相同,因此,有針對性的個體化護理干預措施能有效改善不良情緒,增強其治療信心并提高其睡眠和生活質(zhì)量。
本研究結果顯示,通過個體化護理后,護理組患者的PAQI各因子評分、SDS和SAS評分均顯著低于常規(guī)護理的對照組,表明個體化護理干預措施能有效緩解NSCLC患者治療過程中的抑郁和焦慮等負性情緒的嚴重程度,充分調(diào)動患者的治療信心和配合能力,提高其睡眠質(zhì)量,從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和臨床療效。
[1] Wang Y, Wang S, Xu S,et al. Clinicopathologic Features of Patients with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Harboring the EML4-ALK Fusion Gene: A Meta-Analysis[J]. PLoS One, 2014, 9(10): e110617.
[2] Wu X N, Su D, Li H P, et 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epression status of patients with resectable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and their family members in China[J]. Eur J Oncol Nurs, 2013, 17(5): 668.
[3] 林曉珊, 梁妙英, 雷麗嬋, 等. 心理護理干預對改善非小細胞肺癌化療患者不良心理狀態(tài)及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J]. 國際護理學雜志, 2013, 32(12): 2839.
[4] 賈艷霞, 張冬花, 強彩芹. 心理護理干預對肺癌患者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的影響[J]. 西部中醫(yī)藥, 2012, 25(7): 115.
[5] 沙永生, 孔輕輕, 何浩, 等. 個體化音樂干預對ICU肺癌患者術后睡眠質(zhì)量影響的研究[J]. 護士進修雜志, 2013, 28(16): 1451.
[6] 姜夢媛, 汪敏, 宋長愛. 太極拳對改善晚期肺癌病人癌因性疲乏及睡眠質(zhì)量的影響[J]. 護理研究, 2013, 27(5): 420.
[7] 馮靜, 朱淵. 放松訓練對肺癌術后病人睡眠質(zhì)量的影響[J]. 護理研究, 2014, (12): 1464.
[8] 夏廣惠, 劉紅, 祁瑋, 等. 探討循證護理干預對青年肺癌患者睡眠障礙的效果[J]. 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 2013, 17(20): 30.
[9] Grutsch J F, Wood P A, Du-Quiton J, et al. Validation of actigraphyto assess circadian organization and sleep quality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lung cancer[J]. J Circadian Rhythms, 2011, 9: 4.
[10] Kuehr L, Wiskemann J, Abel U, et al. Exercise in patients with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J]. Med Sci Sports Exerc, 2014, 46(4): 656.
[11] Pirl W F, Traeger L, Greer J A,et al. Depression, survival, and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genotypes in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J]. Palliat Support Care, 2013, 11(3): 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