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向陽 魏 紅 韓建國
(河北工程大學醫(yī)學院生化教研室和分子生物學實驗室,河北 邯鄲 056002)
制劑與質(zhì)量控制
地榆炭烘法炮制工藝實驗研究
張向陽 魏 紅 韓建國1
(河北工程大學醫(yī)學院生化教研室和分子生物學實驗室,河北 邯鄲 056002)
目的研究地榆炭烘法炮制的最佳工藝。方法制備不同溫度烘制的地榆炭,記錄烘制時間,鑒定地榆炭的成品性狀,檢測其鞣質(zhì)含量;比較生地榆和地榆炭對小鼠凝血時間的影響。結(jié)果240~280℃地榆炭烘制品,其性狀和鞣質(zhì)含量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中規(guī)定的地榆炭標準。與對照組相比,生地榆組和不同溫度地榆炭組均能顯著縮短小鼠凝血時間(P<0.01);與生地榆組比較,280℃地榆炭組能顯著縮短小鼠凝血時間(P<0.05)。結(jié)論溫度280℃、時間4.5min為地榆烘制最佳工藝;280℃地榆炭凝血功能最佳。
地榆;炭藥;炮制;沒食子酸鞣質(zhì)
地榆為薔薇科植物地榆的干燥根,地榆制炭后主要用于止血方面的研究[1]。傳統(tǒng)的制炭工藝有炒炭法、沙燙法和燜煅法[2],由于在溫度和時間上無法控制,只能依靠炮制者的經(jīng)驗判斷,難以形成標準化,炮制質(zhì)量也只能因操作人員的技術(shù)熟練程度而異,從而制約了炭藥的進一步研究。為了克服傳統(tǒng)炮制工藝所帶來的不利因素,使用新的炮制工藝炮制炭藥的研究越來越多[3-4]。本實驗采用電熱恒溫干燥箱,按照2010年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以下簡稱《藥典》)中地榆炭的標準[5]對地榆炭的烘制工藝進行研究,為制訂地榆炭的制備工藝標準提供一定的參考。
1.1 材料
1.1.1 實驗動物 昆明種小鼠50只,體質(zhì)量(20±2)g,雌雄各半,由河北省實驗動物中心提供,動物合格證號1303141。
1.1.2 藥材及試劑 地榆,購自北京同仁堂藥店,經(jīng)河北省邯鄲市藥品檢驗所鑒定為薔薇科植物地榆SanguisorbaofficinalisL.的干燥根,加工成厚度為3mm切片。沒食子酸,為國家藥品標準物質(zhì),購自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其他試劑均為AR級。
1.1.3 主要儀器 202-3型電熱恒溫干燥箱(上海市上??h實驗儀器廠);Tu-1810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北京普析通用儀器有限責任公司);TG16-WS臺式高速離心機(湖南湘儀實驗室儀器開發(fā)有限公司)。
1.2 實驗方法
1.2.1 地榆炭性狀鑒定 將不銹鋼盤置電熱恒溫干燥箱內(nèi)預熱,當溫箱內(nèi)溫度分別達到120、140、160、180、200、220、240、260、280℃后,迅速放入地榆切片,觀察地榆片表面顏色,當表面顏色為焦黑色時取出并記錄時間,放涼備用。如時間超出5h,表面未變成焦黑色亦取出放涼備用。將放涼的地榆切片稱質(zhì)量,并與烘制前比較,計算得率(地榆切片質(zhì)量/烘制后地榆切片質(zhì)量),同時將烘制品切斷,觀察內(nèi)部顏色,按照《藥典》對地榆炭性狀要求即表面呈焦黑色、內(nèi)部呈棕褐色來判斷地榆炭是否符合標準。
1.2.2 制備標準曲線 精密稱取沒食子酸50mg,置100mL棕色瓶中,加蒸餾水溶解制成濃度為0.05mg/mL的對照品。取對照品0.5、1.0、2.0、3.0、4.0、5.0mL,分別置25mL棕色量瓶中,各加入磷鉬鎢酸試液1 mL,再分別加水11.5、11.0、10.0、9.0、8.0、7.0mL,再用29%碳酸鈉溶液稀釋至刻度,在760nm的波長處測定吸光度,繪制標準曲線。
1.2.3 鞣質(zhì)含量測定 取地榆炭品粉末0.4g置250mL棕色瓶中,加蒸餾水150mL,過夜后(12h)超聲處理10min,稀釋至刻度過濾,棄初濾液50mL,取續(xù)濾液20mL稀釋5倍,即為供試品。取2mL供試品按繪制標準曲線的方法可測得供試品的總酚,再取供試品25mL,加入盛有干酪素0.6g的100mL棕色瓶中,30℃密閉保溫1 h,取2mL測定不被吸附的多酚,然后用總酚-不被吸附的多酚即為鞣質(zhì)含量。根據(jù)鞣質(zhì)含量是否>2.0%來判斷地榆炭是否符合《藥典》標準。
1.2.4 地榆炭對小鼠凝血時間的影響 將符合《藥典》標準不同溫度(240、260、280℃)烘制的地榆炭和生地榆制成粉末(100目),加入0.8%羧甲基纖維素鈉(CMC-Na)溶液研磨,形成10%混懸液,用時搖勻。另取小鼠50只,隨機分為5組,即對照組、生地榆組、240℃地榆炭組、260℃地榆炭組及280℃地榆炭組,每組各10只。各組禁食(不禁水)12h后,除對照組外,其余各組按照4.8 g/kg劑量予相應藥液灌胃,對照組予等容積0.8%CMC-Na溶液灌胃給藥。1 h后,用內(nèi)徑1 mm的毛細玻管插入小鼠眼內(nèi)眥球后靜脈叢取血。毛細玻管內(nèi)血柱達5cm后,每隔30s折斷一小段,檢查有無出現(xiàn)血絲,從毛細玻管采血到出現(xiàn)血凝絲的時間即為凝血時間。
2.1 不同的地榆烘制參數(shù)對地榆炭性狀和鞣質(zhì)含量的影響 見圖1,表1。
圖1 鞣質(zhì)含量標準曲線
由圖1可見,以沒食子酸濃度為橫坐標,溶液吸光度為縱坐標,所得方程相關(guān)系數(shù)為0.9996,說明沒食子酸濃度在1.0~10.0μg/mL范圍內(nèi)關(guān)系良好。根據(jù)標準曲線,可計算出不同地榆制品的鞣質(zhì)含量。
表1 地榆烘制參數(shù)及鞣質(zhì)含量
由表1可見,當烘制溫度在120~200℃時,地榆切片5h內(nèi)表面不能炭化,內(nèi)外顏色一致,得率和鞣質(zhì)含量下降。當溫度在220~280℃時,地榆表面炭化,烘制時間減少,得率和鞣質(zhì)含量上升。240~280℃烘制品,其性狀和鞣質(zhì)含量符合《藥典》中規(guī)定的地榆炭標準。
2.2 各組小鼠凝血時間比較 見表2。
組 別n劑量(g/kg)凝血時間對照組10-212.7±20.51生地榆組104.892.6±12.34?240℃地榆炭組104.895.1±10.18?260℃地榆炭組104.887.2±9.86?280℃地榆炭組104.878.5±11.27?△
與對照組比較,*P<0.01;與生地榆組比較,△P<0.05
由表2可見,與對照組相比,生地榆組和不同溫度地榆炭組均能顯著縮短小鼠凝血時間(P<0.01);與生地榆組比較,280℃地榆炭組能顯著縮短小鼠凝血時間(P<0.05)。
為了揭示中藥制炭這一共性炮制技術(shù)的科學內(nèi)涵,國家“十一五”科技攻關(guān)項目“中藥炒炭技術(shù)和相關(guān)設備研究”擬通過對5種典型炒炭片小薊炭、側(cè)柏炭、白茅根炭、牡丹皮炭、卷柏炭的炮制機制、炮制技術(shù)及其專用炮制設備的系統(tǒng)研究,制訂各代表性飲片的炮制工藝和質(zhì)量評價標準[6],從而建立科學、先進、國內(nèi)外均可接受的飲片質(zhì)量控制指標,從根本上改變目前炭制品生產(chǎn)及質(zhì)量落后的狀況,從而提高炭飲片質(zhì)量,保證炮制品的臨床療效。而中藥地榆制炭后用于臨床,治療多種出血病癥,但對地榆炭制備工藝研究和止血機制研究較少。丁安偉等[7]采用正交實驗,選擇溫度、時間、炮制方法3個因素,以止血作用為指標對地榆炭的炮制工藝進行了優(yōu)選,結(jié)果表明,在250℃下炒制7.5min工藝最佳,且鞣質(zhì)含量增加,止血效果明顯。王琦等[8]對5個產(chǎn)地的地榆、地榆炭飲片的鞣質(zhì)含量及小鼠凝血時間進行比較,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地榆炒炭后鞣質(zhì)含量降低,止血作用減弱。郭淑艷等[9]研究地榆炒炭前后的止血作用發(fā)現(xiàn),地榆炭的止血作用優(yōu)于生地榆。出現(xiàn)上述地榆炭止血效果差異的結(jié)論根本原因在于地榆炭制備缺乏統(tǒng)一的制備工藝。
《藥典》中對地榆炭的成品性狀要求“表面焦黑色,內(nèi)部棕褐色”。本研究發(fā)現(xiàn),當烘制溫度在120~200℃時,地榆切片5h(300min)之內(nèi)表面不能炭化,而且隨著時間的延長,切片內(nèi)部與外部顏色趨于一致。中藥制炭的目的就是要在藥材表面形成一定量的碳素,碳素表面粗糙,與血液接觸后能夠促進血漿凝血因子激活、血小板裂解及釋放出血小板因子,也能夠促進血液凝固,并釋放一種加強平滑肌緊張性的物質(zhì),從而引起血管收縮,有助于止血,是炭藥止血作用增強的原因之一[10]。由于表面無法炭化,所以120~200℃不是烘法制炭的適宜溫度。當烘制溫度在300℃以上時,地榆表面炭化的時間很短,難以準確測量,對烘法制炭工藝參數(shù)的確定不利,也不是烘法制炭的適宜溫度。而當溫度在220~280℃時,地榆切片表面炭化,烘制時間也容易固定,成品性狀能夠到達《藥典》規(guī)定的地榆炭要求。地榆炭中的鞣質(zhì)含量也是《藥典》中檢驗地榆炭的指標,要求地榆炭的鞣質(zhì)含量>2%。鞣質(zhì)本身具有收斂作用,能收縮微血管,與蛋白質(zhì)結(jié)合形成不溶于水的大分子化合物,沉淀在黏膜表面,阻止血液外流,從而起到止血、保護黏膜的作用[11]。220℃烘制的地榆炭其鞣質(zhì)含量低于2%,240~280℃烘制的地榆炭其鞣質(zhì)含量高于2%,所以地榆烘法制炭的適宜溫度應選在240~280℃。
炭藥制炭時要求“炒炭存性”[12],就是既要通過高溫產(chǎn)生一些新的物理性質(zhì)和化學性質(zhì),又要保留生藥的原有特性。生地榆本身就具有止血作用,高溫使其表面炭化后,會產(chǎn)生具有良好止血效果的炭素。鈣能促進血液和蛋白質(zhì)的凝固,降低毛細血管和細胞膜的通透性,并直接參與凝血過程,微量元素既能直接作用于血液,也能間接的對凝血因子發(fā)生作用,從而發(fā)揮止血效果。地榆炭的鈣和微量元素在高溫時會從結(jié)合型的存在狀態(tài)下游離出來,并隨著炭藥質(zhì)量的減輕而使其在炭體中的相對含量提高,從而提高地榆炭的凝血效果。地榆中的鞣質(zhì)在溫度>215℃時會發(fā)生分解,在高溫時,時間越長分解的越多,原藥特性保留的越少。從小鼠凝血時間的比較實驗可以看出,生地榆和240℃、280℃烘制的地榆炭都具有較好的凝血作用,而280℃烘制的地榆炭與生地榆相比,能顯著縮短凝血時間。280℃烘制地榆炭時,由于烘制時間相對較短,原藥特性破壞的少,使其保留地榆原有的止血效果,同時高溫使其產(chǎn)生一定量的炭素,鈣和微量元素的含量相對提高,使其止血作用得到進一步增強[13]。綜合上面多種因素我們認為,溫度280℃、時間4.5min為烘制地榆炭的最佳工藝參數(shù)。
綜上所述,地榆炭為止血中藥,其止血作用機制尚無定論,目前研究多集中在鞣質(zhì)、炭素和鈣離子方面,其他成分在止血過程中的研究較少,相信隨著地榆炭炮制工藝的確定,將為后續(xù)的藥理研究提供更多的幫助。
[1] 鄧濤,彭慧珍,趙瑪麗.中藥地榆研究進展[J].實用中西醫(yī)結(jié)合臨床,2006,6(6):93-94.
[2] 彭云壽.淺談中藥炭藥的炮制[J].中華臨床醫(yī)藥雜志(北京),2001,2(7):87-88.
[3] 藤茜華,苑敏,芮代莉.電烘法制備石榴皮炭初步研究[J].時珍國醫(yī)國藥,1999,10(8):585.
[4] 于冰露.中藥炭化炮制及應用機理研究[J].山東生物醫(yī)學工程,2001,20(1):43-45.
[5]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一部[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10:1,117.
[6] 單鳴秋,張麗,丁安偉.中藥炭藥的研究進展[J].中草藥,2008,39(4):631-634.
[7] 丁安偉,向誼,李軍,等.地榆炭炮制工藝及質(zhì)量標準研究[J].中國中藥雜志,1995,20(12):725-728.
[8] 王琦.十種商品地榆飲片質(zhì)量分析[J].中成藥,1993,15(1):24-25.
[9] 郭淑艷,賈玉良,徐美術(shù).地榆炒炭前后止血作用的研究[J].中醫(yī)藥學報,2001,29(4):28.
[10] 王永泉,于冰露.中藥制炭品作用原理淺析[J].實用中醫(yī)藥雜志,2001,17 (7):46.
[11] 鄔浩杰.止血中藥作用機理研究概況[J].新中醫(yī),2009,41(4):116-117.
[12] 馬麗紅,翟樹林.中藥炭藥研究進展[J].時珍國醫(yī)國藥,1998,9(4):377-378.
[13] 萬軍,周霞,吳純潔,等.中藥炒炭增強止血作用成分再探討[J].時珍國醫(yī)國藥,2006,17(6):930-931.
(本文編輯:曹志娟)
StudyonthebakingprocessofCharredRadixSanguisorbae
ZHANGXiangyang,WEIHong,HANJianguo.
DepartmentofBiochemistryandLaboratoryofMolecularBiology,MedicalSchool,HebeiUniversityofEngineering,Handan056002
ObjectiveTo study the best baking process of Charred Radix Sanguisorbae (CRS).MethodsCRS was baked in the different temperature thermostatic oven,the time of baking was recorded,their product propeties were observed,and the content of tannin was detected respectively.ResultsWhen the range of temperature is from 240℃ to 280℃,the product propeties and tannic content of CRS conform to the standards specified in the pharmacopoeia.The CRS baking with 280℃ could effectively shorten the clotting time on mice with Radix Sanguisorbae group(P﹤0.05).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Radix Sanguisorbae group and CRS baking with 240℃ and 260℃(P﹥0.05).ConclusionThe optimal processing method are baking with 280℃ for 4.5min.
Radix Sanguisorbae; Charcoal drug; Processing drugs; Tannin gallate
※ 項目來源:2011年度邯鄲市科學技術(shù)研究與發(fā)展計劃項目(編號:1128108062-2)
張向陽(1970—),男,高級實驗師。從事基礎中醫(yī)藥學研究。
R283.3
A
1002-2619(2014)07-1065-03
2013-09-04)
1 河北省邯鄲市藥品檢驗所中藥室,河北 邯鄲 056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