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素英 李穎楣 祖 衛(wèi) 邊建良
(河北省保定市第三醫(yī)院放療科,河北 保定 071000)
腸坦液保留灌腸預防急性放射性直腸損傷臨床觀察
張素英 李穎楣 祖 衛(wèi) 邊建良
(河北省保定市第三醫(yī)院放療科,河北 保定 071000)
放射療法;輻射損傷;直腸;灌腸
放射治療是中晚期宮頸癌主要的治療手段,常采用體外照射和腔內(nèi)后裝放射治療相結合的方法。放療在殺滅腫瘤細胞的同時,也能損傷正常組織,由于直腸毗鄰子宮及陰道,位置固定,直腸黏膜對放射線比較敏感,成為最常受損的臟器,損傷程度與放射線劑量呈正相關[1]。不僅影響腫瘤靶區(qū)劑量和療效的進一步提高,嚴重者還可能造成治療的中斷,甚至危及患者生命。目前,臨床上對急性放射性直腸損傷的治療多采用常規(guī)抗感染及對癥治療,效果不甚理想。2010-05—2013-04,我們采用腸坦液保留灌腸預防急性放射性直腸損傷40例,并與西醫(yī)常規(guī)抗感染對癥治療40例對照觀察,結果如下。
1.1 一般資料 全部80例均為我院放療科Ⅱb、Ⅲb期宮頸癌放療患者,均病理診斷明確并行根治性放療,隨機分為2組。治療組40例,年齡38~63歲,平均(51.6±8.8)歲;病理分型[2]:鱗癌34例,腺癌2例,鱗腺癌4例;分期[2]:Ⅱb 29例,Ⅲb 11例。對照組40例,年齡31~65歲,平均(56.9±3.4)歲;病理分型:鱗癌32例,腺癌3例,鱗腺癌5例;分期:Ⅱb 22例,Ⅲb 18例。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1.2.1 對照組 予常規(guī)抗感染治療及對癥治療。
1.2.2 治療組 予腸坦液保留灌腸。腸坦液配制:雙料喉風散(廣東嘉應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44020314)2.2g、硫酸慶大霉素注射液(國藥集團容生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1020609)8萬U、地塞米松磷酸鈉注射液(天津金耀氨基酸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2020515)5mg,加入0.9%氯化鈉注射液50mL。里急后重明顯者加鹽酸利多卡因注射液5mL,便血較重者加1%腎上腺素1 mL。充分搖勻,即為灌腸液。用藥方法:將灌腸液加溫至37~39℃,采用一次性無菌注射器抽取藥液50mL,連接吸痰管排出氣體。囑患者排空大便,取左側臥位,石蠟油潤滑導管前端,輕輕插入肛門10~15cm,緩慢注入藥液(50mL藥液一般8~10min注射完),灌腸完畢后適當抬高患者臀部5~10cm,左、右側交替臥位,盡量使藥液保留1 h以上,有利于藥物吸收[3]。首次放療開始時每晚睡前開始灌腸,每日1次,直至放療結束。
1.2.3 療程 2組均于放療前開始進行治療,直至放療結束后統(tǒng)計結果。治療期間忌食辛辣刺激、油膩及粗纖維食物。
1.3 觀察指標 急性放射性直腸損傷判斷標準按腫瘤放射治療協(xié)作組(RTOG)分級標準。0級:無變化;Ⅰ級:大便次數(shù)增多或排便習慣改變,無需用藥,無需鎮(zhèn)痛治療;Ⅱ級:腹瀉,需用抗副交感神經(jīng)藥,黏液分泌增多,無需衛(wèi)生墊,直腸或腹部疼痛,需止痛藥;Ⅲ級:腹瀉,需胃腸外支持,重度黏液或血性分泌物增多,需衛(wèi)生墊,腹部膨脹(腹部平片示腸管擴張);Ⅳ級:急性或亞急性腸梗阻,瘺或穿孔,胃腸道出血需輸血,腹痛或里急后重需胃管減壓,或腸扭轉[4]。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3.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計數(shù)資料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組急性放射性直腸損傷分級比較見表1。
表1 2組急性放射性直腸損傷分級比較 例
與對照組比較,*P<0.05
由表1可見,治療組急性放射性直腸損傷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且損傷程度較對照組輕(P<0.05)。
急性放射性直腸損傷是宮頸癌放療時極為常見的并發(fā)癥,一般患者在放療2周左右出現(xiàn)放射性直腸反應,最早可發(fā)生在放療后2h。高劑量的放射治療在殺滅腫瘤細胞的同時對正常組織不可避免地造成一定損傷,直腸毗鄰子宮及陰道成為最常受損的臟器[4]。由于放射線對腸壁血管造成損傷,局部血液循環(huán)障礙,導致局部黏膜水腫、壞死、脫落形成潰瘍,加之放射線對骨髓的抑制作用,使機體抵抗力下降,出現(xiàn)放射性直腸反應,如里急后重、大便時疼痛、次數(shù)增多、黏液或膿血便、肛門墜痛及排便困難等。隨著放射劑量增加,直腸累積量增大,癥狀逐漸加重,有時不得不中斷放療或延長療程,降低了放療的療效,同時患者生活質(zhì)量也明顯降低,部分患者出現(xiàn)擔憂、恐懼等不良心理,喪失對治療的信心[5]。若不積極治療還可能發(fā)生腸出血、梗阻、穿孔、壞死、直腸陰道瘺甚至危及患者生命[6]。臨床上多采用常規(guī)抗感染及對癥治療,常因病變局部藥物濃度低多療效不甚滿意。
急性放射性直腸損傷屬中醫(yī)學泄瀉、痢疾等范疇。中醫(yī)學認為,放射線為熱性殺傷物質(zhì),熱可化火,火熱之邪躁動熾熱,導致熱度過盛,耗氣傷津。腫瘤患者本身正氣內(nèi)虛,氣血失和,加之射線照射,熱毒灼傷腸腑,更加傷陰耗氣,腸道濁清不分,局部氣血循環(huán)受阻,氣血不足以濡養(yǎng)經(jīng)脈,熱邪傷絡動血,故產(chǎn)生腹痛、泄瀉、便血等一系列臨床癥狀。本研究從清熱解毒、抗菌消炎、促進組織修復及止血止痛入手,合理組方,研制出腸坦液保留灌腸治療急性放射性直腸損傷具有較好療效。究其原因,雙料喉風散主要成分為珍珠、人工牛黃、冰片、黃連、山豆根等,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消腫止痛、活血化瘀、祛腐生肌的功效。慶大霉素對革蘭陰性及陽性菌均有效,尤其對大腸桿菌和綠膿桿菌感染更明顯,局部高濃度可殺滅絕大多數(shù)致病菌而消除直腸炎癥。地塞米松磷酸鈉可降低毛細血管壁和細胞膜通透性,減少炎性滲出,減輕黏膜水腫,防止纖維組織增生,促進組織修復[7]。鹽酸利多卡因為酰胺類局麻藥,能使黏膜下的神經(jīng)末梢麻痹,解痙止痛,抑制腸道激惹,降低直腸壓力,從而減輕腹痛、里急后重感。腎上腺素主要作用是收縮病變處黏膜血管達到止血作用。以上藥物在發(fā)揮各自藥理作用的基礎上聯(lián)合應用,具有較強的互補協(xié)作效應,從多方面阻止細菌生長,促進黏膜細胞修復,加速潰瘍面愈合,快速止血,減輕疼痛,降低反應程度。腸坦液具有一定黏稠度,不易流動,可直接覆蓋在受損的直腸黏膜上而加大藥物在病灶處沉積和滯留時間,提高局部病灶藥物濃度,使藥物更容易吸收,作用增強并持久[8]。灌腸時使用一次性吸痰管代替肛管比較柔軟,管腔直徑約3mm,減輕患者痛苦。
本觀察結果顯示,采用腸坦液保留灌腸可降低急性放射性直腸損傷的發(fā)生率,極大改善中晚期宮頸癌患者對放療的耐受性,提高放療療效和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延長生存期。此方法操作簡單,經(jīng)濟實惠,療效明確,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梁宏立,趙風玲,傅寶華,等.慢性放射性皮膚損傷18例的臨床分析[J].職業(yè)與健康,2004,20(8):19-20.
[2] 湯釗猷.現(xiàn)代腫瘤學[M].2版.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0:928-929.
[3] 雷任芳.中藥保留灌腸治療放射性直腸炎40例小結[J].中醫(yī)藥導報,2010,16(8):42-43.
[4] 谷銑之,殷蔚伯.腫瘤放射治療學[M].4版.北京: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出版社,2008:1350,1178,252.
[5] 劉德琴,嚴曉鷗,陶楊.放射性皮膚損傷26例的護理[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9,9(29):7173-7174.
[6] 戈偉,徐細明.腫瘤并發(fā)癥鑒別診斷與治療[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121.
[7] 于長體,魏榮榮,陳立春,等.錫類散和維生素B12混合溶液治療遲發(fā)放射性直腸炎療效觀察[J].實用婦產(chǎn)科雜志,2010,26(2):154-155.
[8] 于曉紅,路聰哲.美沙拉嗪口服聯(lián)合錫類散保留灌腸治療潰瘍性結腸炎40例[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消化雜志,20006,14(6):401-402.
(本文編輯:曹志娟)
張素英(1970—),女,副主任醫(yī)師,學士。從事放療科臨床工作。研究方向:放療。
R818.891;R657.12
A
1002-2619(2014)07-1008-02
2013-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