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聯(lián)峰
英語教學的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詞匯教學無疑是英語教學過程中最基礎、最核心的部分。上海牛津版教材要求教師能夠很好地規(guī)劃并整合教材內容進行單元整體教學,幫助學生在有效的語言互動中完成知識的構建、發(fā)展思維能力、提高人文素養(yǎng)。因此,如何進行有效的詞匯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人文素養(yǎng),是小學英語教學中值得研究的熱點。
一、詞匯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當前的英語教學中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一是片面教學,違背語言整體性。教師習慣于將英語語言分裂為語音、詞匯、語法、話題等若干個互不關聯(lián)的獨立板塊進行教學,片面的學習語言,破壞了語言的整體性,違背了語言教學的基本規(guī)律。
二是填鴨教學,教學形式單一。部分教師滿足于對教材內容表象的解讀,不能有效引導學生深度挖掘文本內涵,在詞匯教學中,習慣于“填鴨式”教學方式,教與學形式枯燥單一,學生的語言思維活動不能真正被激活。
三是詞義教學,脫離語言文化。教師在語言教學中局限于教授詞匯,而忽略對學生跨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脫離文化意識目標,忽視語篇中所傳達的文化信息,這就導致學生雖然學習到語言,卻沒有學習到這門語言所蘊含的文化。
二、基于單元整體設計的詞匯教學策略
如何立足單元整體進行教學設計,克服詞匯教學中的問題,提升詞匯教學的有效性,幫助學生從枯燥、機械的記憶單詞方式中解脫出來,感受英語的文化內涵呢?下面我就結合教學實踐,談幾點做法。
一是創(chuàng)設有效語境,將詞匯教學融于語篇中。基于單元整體設計下的詞匯教學,其核心是在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設語境,讓學生在具體情景中體驗并運用語言,也就是通過有意義的語言輸入來激活有意義的語言輸出。一旦有了有效的語言情境,學生在感知語篇的進程中,就能夠意會到所教詞匯的意義、用法以及功能等。例如,牛津英語4BM3U2Around myhome第二課時,教材的文本情境是一位游客在小區(qū)街角處詢問一些場所的位置,而在固定的地點和人物安排中學習小區(qū)中重要的場所bakery,post office等,語境的推進上顯得單調。于是我創(chuàng)設了“重陽節(jié)”的活動情境,在節(jié)日到來之際,有三位老人不開心,因為他們是新來的,不知道小區(qū)里的路怎么走,只能由小區(qū)里的少年們?yōu)樗麄儙?,且每位老人的需求不一樣,他們需要到達的場所也不盡相同。我先通過錄音方式呈現(xiàn)語境,在聽讀與理解語篇的基礎上,學生們意會到bakery表達的含義,學生學習新詞的心理障礙就會消除,很快就學會了運用新詞匯。
二是再構有效文本,增加詞匯的復現(xiàn)率。在單元整體設計教學中,基于教材,重新調整、整合單元內容,進行文本再構是切實有效的途徑。實踐中,我感覺文本長度、難度以及內容對教學成效影響很大,對于較難的同匯或者比較抽象的單詞,教師設計的文本中要盡可能多次的復現(xiàn),這樣學生在不斷地類似操練巾,學習的興致才會越來越高,對新詞匯自然而然不再生疏了。例如,在牛津英語4BM3U2Around my home第二課時中,是一個有關問路的對話文本的教學,學生是第一次接觸到這種主題的對話,于是我利用這個對話框架,再構出與教材類似的對話文本。
Grandma Li:Excuse me,Jill,Is there a bakeryhere?I want to buy some bread。
Jill:Yes,there is。Theres a bakery next t0 thepost office,I can show you the way。
Grandma Li:Thank you so much。
Jill:Its my pleasure,
通過觀察文本,發(fā)現(xiàn)對話文本的句型框架是大致相同的,語言內容上的安排是層層遞進的,我將問路與對問路的應答的詞匯:excuse me,so much/very nmch,my/our pleasure匯總,在教學中遵循初步整體感知學習詞匯一正確理解與表達詞匯—綜合運用所學詞匯的原則,這樣學生在每個文本不同的處理要求中,反復操練運用新詞匯,加快了學習詞匯的效率,也降低了遺忘的比例。
三是單元整體設計,體現(xiàn)詞匯教學的整體性。牛津小學英語教材以單元為單位,強調利用話題進行整體設計。因此,教師首先要解讀教材,了解語篇中涉及的話題以及應掌握的詞匯,在每單元的第一課時可結合語篇教學,在理解語篇大意的過程中,可從上下文猜測生詞的意義。第二課時可詞句結合進行詞匯的集中教學。第三課時可結合其他板塊內容,適度復習并提供少量與該單元主題有關的課外單詞。第四課時教師可設計一些有梯度性的詞匯練習,幫助學生加深理解和記憶。這樣由易到難、由淺入深,通過反復訓練幫助學生牢固掌握詞匯。例如,在5AModule4 Unit2 Wind單元設計中,分別設計四個話題,The windmills,Make a windmill,A rainy day和The sound 0f the wind。遵循在語境中呈現(xiàn)、在練習中感悟、在活動中運用的語言學習的規(guī)律,在第一課時中,將windmill作為主線貫穿整個環(huán)節(jié),副詞gently與strongly的呈現(xiàn)通過“吹”風車的動作引出,讓學生在語境中感知詞義,通過進一步的動作模仿,直觀了解風車的變化,體驗風車旋轉速度的快慢,讓學生初步感知。在第二課時中,通過在玩中學,親手制作風車,在吹風車的過程中體驗風力大小及風車與風的聯(lián)系,來進一步教學gently以及其反義詞strongly。第三課時中,將gently及其反義詞strongly置于現(xiàn)在進行時和一般將來時中,強調副詞的用法,運用本單元的單詞和句型,來描述各種天氣變化,了解風與雨的關系。第四課時,教學故事“The sound 0f the wind”在故事教學中借助聽力、閱讀等環(huán)節(jié)增強學生語用能力,通過表演等環(huán)節(jié)增進應用性閱讀教學的趣味性,進一步鞏固并活用本單元的詞匯。
四是適時文化浸潤,提高詞匯運用的精準度。學習語言,不但要學習語言知識與技能,也要注重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可以在學習和語言交際中初步感受中外文化的差異,樂于接觸外國文化,了解英語國家的風土人情、習俗、歷史等。如教授牛津英語2BM2U2 My favourite food第一課時,教師抓住教學契機,在學習chicken這個單詞后,通過讓學生閱讀Little Fox介紹家人的一段話,了解美國俚語“springchicken”的含義是young。之后,在介紹Dora和中國朋友圖圖喜愛吃的食物的過程中,讓學生通過聽并打鉤的方式,初步了解中西方在飲食習慣方面的差異,進而使學生逐步認同西方飲食文化,這樣學生在實際操練和運用語言時,就不會產(chǎn)生不同國度選錯食物的現(xiàn)象。
在單元整體教學中開展詞匯教學是解決當前詞匯教學問題的良策,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我們應把詞匯與句子、語境結合起來,增強學生學習詞匯的興趣,發(fā)展他們運用語言的能力,讓學生進行文化體驗號情感上的交流,從而達到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綜合運用語言的目的。
(責任編輯 楊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