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新課改高歌猛進,課改實踐在基層學校開展得如火如荼。我校在2007年就進行了課堂教學改革,學習東廬中學的先進經(jīng)驗,經(jīng)過幾年的實踐與研究,已積累了一定的經(jīng)驗,取得了一定的教學科研成果。當新一輪課改來臨之際,我校又大力推進教與學方式的改革,努力創(chuàng)設民主、平等、和諧、互動的教學環(huán)境,全面關注學生的發(fā)展,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形成高效、富有個性的教學。它的基本原則是:“以學定教”原則、“以教導研”原則、“以合作促發(fā)展”原則。這就要求在課堂教學中,增加學生活動的空間,提倡合作學習,相互促進,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自覺性、自主性,培養(yǎng)合作意識,提升學習能力,促進共同發(fā)展,同時也要求每一個學生都要擔負起學習的責任。
曾聽說過在寶島臺灣有這么一所學校,如果教室臟了,沒有學生說這是某某某沒有打掃,他們會說:“對不起,老師,這是我的責任”,然后馬上去打掃。這全得力于他們學校的一個好的辦學理念:重視對學生道德的培養(yǎng),而道德教育的核心就是“天下興亡,我的責任!”可是我們這一代孩子都是在蜜罐里泡大的,少些緊迫感,也少些責任感。孔子曾說:“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鼻嗄陮W生,正處在長身體學知識的階段,就是孔子所說的“修身”?!帮L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這是我們的責任??墒?,我們卻越來越多的聽到一些家長和老師的抱怨,說現(xiàn)在的孩子缺乏責任感,對學習不負責,上課不認真,作業(yè)馬虎、拖拉;以自我為中心,不關心同學,不關心集體,同學間不會相互合作;不懂得對父母、師長表示感恩等現(xiàn)象。這些現(xiàn)象若任其發(fā)展,將使學生成為缺乏責任感的新一代。
那么,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感呢?如何在日常教學中充分發(fā)揮集體的教育力量,讓學生在學習中鍛煉,在學習中成長,成為有責任心的新一代少年呢?在新課改的帶動下,筆者做如下嘗試:
一、課堂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感
課堂教學是教育的主陣地、主渠道。師生間、同學間的交流日復一日,他們的認知、情感、性格時時都在變化,個性在迅速發(fā)展。因此,我們要充分發(fā)揮語文文本資源的教育作用,要求學生上好每一節(jié)課,回答好每一個問題,做好每一次作業(yè),甚至寫好每一個字,把培養(yǎng)責任感的目標與語文教材所蘊含的德育因素自然地、無痕地結合起來,使德育目標在潛移默化的教學過程中內(nèi)化為學生個體的思想品德。這樣的責任感培養(yǎng)才能真正達到“潤物細無聲”的境界。
如在教學《始終眷戀著祖國》一課時,筆者激情地講解著課文:1955年9月17日,我國航天科技事業(yè)的先驅和杰出代表,被譽為“中國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的錢學森,經(jīng)過長達五年多的斗爭,毅然放棄國外優(yōu)裕的工作和生活條件,沖破重重阻力回到了祖國母親的懷抱。從他身上,我們看到了一顆強烈的愛國心,看到了一種強烈的民族責任感。學生們默默地耳濡目染時筆者適時地提出,那么,我們在社會提供的良好環(huán)境中學習,要為自己的祖國作出怎樣的貢獻呢?而《幽徑悲劇》的作者季羨林面對北大燕園幽徑上一條古藤的悲劇時,面對眾人的無動于衷時,他說:“我是一個沒出息的人,我的感情太多,我自己的性格制造的這一個十字架,只有我自己來背了。我愿意把這十字架背下去,永遠永遠地背下去。”因為自己的敏感和多情,因為自己的良知和愛心,季老才會看到更多的悲劇,才會承受更多的痛苦,為了維護世間的這份寶貴的真、善、美,季老愿意永遠永遠地痛苦下去,愿意永遠永遠地為此承擔呼號和拯救的義務,從中我們讀出了一個知識分子的良知、責任和勇氣,那么,面對生活中的種種不幸的悲劇,我們應當怎么做呢?《都市精靈》作者有感于許多現(xiàn)代都市中鳥、魚、獸日漸稀少乃至滅絕的現(xiàn)狀,以高度的責任感,呼吁人們善待自然,優(yōu)化環(huán)境,從而培養(yǎng)學生應盡自己所能保護大自然的責任感。
二、合作展示,增強學生的責任感
新課改要求課堂模式要有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目標,目標的制定要具有可檢測性、可操作性;要有學生積極參與的活動過程,特別是在合作交流板塊要求學生先自主后合作再展示。所以新課改理念認為學生本身就是一種教育資源,是一種存在于每一個學生身上的,通過相互交流、討論能夠產(chǎn)生巨大影響力和教育作用的心理因素和精神力量。比如:在教學散文詩《海燕》時,筆者要求學生“如果為這篇文章畫幾幅插圖,你認為該畫幾幅,畫些什么?文中哪些語句可作為依據(jù)?”時,同學們小組合作,展開了激烈的討論,有的拿筆在紙上作畫,有的忙著在課文中找依據(jù),忙的不亦樂乎。而在接下來的朗讀展示中,他們更是全員參與,就連平時怕讀書、聲音小、靦腆的學生也在組長的指導下聲情并茂地朗讀,因為他們都想在展示時脫穎而出,為小組爭光,加分。這一活動一激發(fā)了他們的學習興趣,二滿足了他們的求知欲,三增強了他們的小組責任感。在以后的多篇課文學習中,如《紫藤蘿瀑布》《石榴》,同學們更是把小組的力量發(fā)揮到了極致,課堂氣氛活潑、自由、平等,使得學生在不斷的實踐中,提高了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增強了學生的責任意識。
三、督促學習,強化學生的責任感
當然,小組合作的形式不只在課堂,它還體現(xiàn)在課后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中。比如:課前的預習,作業(yè)的完成,每一次的默寫、訂正等等。語文學科有自己獨特的特點。語文學科的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而這些能力的提高需要我們一個一個詞語的積累、一篇一篇文章的閱讀、一次一次說話的練習、一個一個片斷的寫作,就像砌房子一樣,你就得一點一滴的壘和砌。
但是目前輕視語文的現(xiàn)象非常嚴重。就拿默寫訂正來說,以往這些孩子沒競爭意識,默寫好默寫差一個樣,老師的批評也當耳邊風,老師在其旁,他就敷衍一下;老師一離開,語文書也撤離了戰(zhàn)場,馬上換成了數(shù)理化。針對這一現(xiàn)狀,筆者要求學生6人一小組緊緊捆綁在一起,采取組長負責制,好學生督促后進生,默寫之前一起復習,一起背誦;默寫之后,針對錯誤一起修改,一起訂正,爭取做到吃透、理解。表現(xiàn)好一起加分,表現(xiàn)差一起扣分。如果某一個學生因偷懶而導致整個小組扣分的話,他會產(chǎn)生歉意,自責之心,那是他缺乏對他人的責任,對小組的責任,是一種缺乏責任感的表現(xiàn)。如果他的努力換來了小組的榮譽,筆者將適時表揚,讓他們看到自己努力的成果,嘗到甜頭,讓他們明白學習是自己的事情。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边@樣,學生一定會對學習產(chǎn)生興趣,一定還會對學習產(chǎn)生責任感,真正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梁啟超說:“人生須知負責任的苦處,才能知道盡責任的樂趣?!必熑问且环N素質,也是一種品質;是一種壓力,也是一種動力;是一種要求,也是一種追求;是一種他律,更是一種自律。作為一線教師,特別是一名語文教師,將責任感的培養(yǎng)滲透在語文教育教學中,教會學生對自己負責、對他人負責、對集體負責、對社會負責,這也是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陳麗君 南通市小海中學 226015)endprint